?

淺析儒家文化中的“有教無類”與“義利觀”對中國社會的影響

2012-07-09 19:07潘旭
2012年11期
關鍵詞:利弊

潘旭

摘要:談起儒家文化,這個概念自提出之時起,就步入了一條曲折的發展之路上來。而且,隨著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的逐步發展與變化,儒家文化以其獨有的身份和歷史地位對中國社會的影響深刻而又長遠。之所以有著如此深刻而又長遠的地位及影響力,在其根本上取決于中國特有的歷史背景和文化發展歷程。然而,儒家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筆者認為,與其去抓住儒家文化的核心“仁”不放,執著于其整體的體系來侃侃而談,不如專注于其思想當中的一、二方面結合中國社會的實際情況來深入研究,充實新的血液,將儒家文化發展壯大。因此,本文從孔子的教育思想“有教無類”和處世之道“義利觀”兩個方面來分析其儒家文化所產生的作用和儒家文化在中國社會當中的影響,從而在分析討論中總結出結論。

關鍵詞:儒家文化有教無類義利觀 利弊

儒家文化,又稱儒家學說,創始人孔子是漢代以后逐步發展起來的以“仁”為核心的思想體系,是中國古代主要思想流派之一,從漢代開始在很大一部分的歷史朝代中,當權者將其作為中國的官方思想而存在,直到今天仍然在中國社會當中有著極其重要的歷史地位,其以“仁”為本的儒家思想在歷史上也影響了中國周邊的許多國家。歷經歷史的沖擊和磨難之后儒家文化卻依然屹立于中國的文化之林,儒家思想仍然是中國社會普通民眾的核心價值觀,而且也在世界的文化長廊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一、儒家文化的形成

儒家文化亦稱儒家學說初步形成于中國春秋時期,約公元前500年前后。儒家學派之前,中國古代社會貴族和平民通過“師”與“儒”接受傳統的六德、六行、六藝的社會化教育,但是到了孔子的時候,他第一次做出了突破性的創舉,打破了以往只有貴族統治階級壟斷教育的局面,改變“學在官府”的落后封閉局面,提出了具有對中國教育有著深遠影響意義的教育思想——“有教無類”,使中國的傳統文化教育范圍得到了極大的擴寬,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民族的后人。

二、為什么選擇“有教無類”和“義利觀”這一、二方面

一方面,縱觀中華文化兩千多年的歷史,從其實際情況來看,我們不難發現后人對于儒家文化的繼承和發展皆是有所側重,而非全部。例如一些突出的漢代、明代和清代,他們在將孔子的儒家文化傳承與發揚的過程中都是從中將對于他們當時所處的時代有較大影響的儒家文化加以充實和發展,以期能夠解決當時的社會問題。另一方面,從某種角度來講,儒家文化的核心除了一個“仁”字外,具體留給我們后人的都是一些零零散散的東西,一個絕對的核心與一個零散的整體組建不了完整而又充實的體系。

三、儒家的“有教無類”

“有教無類”這一儒家經典的教育思想語出《論語·衛靈公》。上文我們提到過,《論語》因為是語錄體的書籍,上下文沒有任何的聯系,所以有著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之由,也就是說,不同的人可以有著對其不同的理解和詮釋。而歷史上也確實如此,歷朝歷代對其也有著不同定義。

孔子的“有教無類”的教育思想并非只適合那個遠去的古老歲月,到2000年,全國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在占總人口85%的地區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彼哉f儒家文化的“有教無類”思想對中國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也許我們很難真正的了解到作為以“仁”為核心的儒家文化的完整體系含義,但是其中的某些重要思想我們卻是可以著重的去探究和發展,對于“有教無類”這些儒家文化的寶貴教育思想我們不單單是對于歷史的總結,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學以致用,把握其中的奧義用以推動中國社會的發展。

四、中國社會之“義利觀”

對于儒家文化的“義利觀”這個概念自孔子做出了利與義的區分之后,二者之間的“義利之辨”便在中國兩千多年的文化歷史當中延續著,期間從未間斷過。出現了先秦時期、宋明理學時期與近代思潮三次爭辯高潮。當今社會,我國正處于經濟發展的轉型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發展,更是將如何對待利關系問題推至風口浪尖處,乃至于經濟、政治、文化、藝術和科技等領域都亟需解決這個問題,而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也是亟需理清二者之間關系。

1、承認私利為人之所欲?!叭朔鞘ベt,孰能無私”,在任何以人為單位的生存環境中,完全的將個人的私利排斥在外而一心為公是不可能的??鬃釉?“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這句話就已經是顯而易見的表明,任何人都有著對個人所需的物品和屬于自己的一個社會地位的占有欲,這皆是私利。

2、符合公義的私利是可以接受并使用的?!墩撜Z·述而》當中寫著:“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我亦為之?!边@里面就已經充分體現出孔子對于符合公義的私利是可以追求并且得到的。而在《論語·泰伯》當中更是提到:“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國家治理有方,你作為一方才人應當努力的去追求做官來更好的治理國家,如若仍然是貧困潦倒的樣子,那是一種恥辱。所以,對于私利可否追求,我們應該全面的去看待,判斷私利的屬性是良性還是惡性的,這樣,我們便可以更好的去處理“義”與“利”辯證關系。

3、不求不義之私利。上面我們提到對于私利的屬性問題,這里,孔子也曾經說過:“富貴于我如浮云?!碑斎?這是有一個大大的前提那就是“不義之私利”利之好壞,我們要辯證的去看待,好的私利我們去爭取,而不義之私利我們應該敬而遠之,甚至看到別人去謀取的時候我們也應該適當的勸誡。

由于中國當前的市場經濟體制的影響,正確的現代義利觀的構建已經是迫在眉睫。其所涉及的范圍上至國家領導人,下至普通百姓,從學富五車的學者到街頭小巷的頑童,都已經是深深的涉及到這個影響當中。

五、總結

綜上所訴,儒家文化在經歷的千年的洗禮和積淀之后越發彰顯的博大精深,其優秀的思想是我們后人認真學習研究的寶貴財富。然而,人之認知能力畢竟有限,只能是管中窺豹,涉獵一二。所以,筆者看重了對于教育事業有著極大貢獻的“有教無類”的寶貴教育思想和儒家文化當中促進社會發展教化世人道德的“義利觀”的處世之道。相信,在不就得將來儒家文化能夠享譽全世界,并能造福于世人。(作者單位:沈陽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參考文獻:

[1]郭齊勇.近20年中國大陸學人有關當代新儒學研究之評述[J].

[2]胡銳軍.百年來儒學研究境況歷史回眸[J].太原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01).

[3]《建國以來孔子教育思想論文選》,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1年版

猜你喜歡
利弊
生態旅游之利弊
“零工”經濟有何利弊?
對人民幣加入SDRs的認識及我國金融開放的利弊
現代即時通信在教育教學當中的利弊研究
淺談保護間隙的利弊與應用
淺談藏醫放血療法的利弊
利弊怎么看
微型學習之利弊談
電子產品利弊說
代建制的利弊及發展方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