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睢寧檢察進行時

2012-07-12 18:38趙進一侍繼余
檢察風云 2012年6期
關鍵詞:睢寧反貪張良

文/趙進一 侍繼余

睢寧檢察進行時

文/趙進一 侍繼余

2010年,當吳為民從南京捧回“全省先進基層檢察院”的獎牌后,連趕集的人聽說了都想到檢察院見見世面。

“沒想到江蘇還有這么窮的檢察院!”

“沒想到江蘇還有這么窮的檢察院!”這話是2003年1月15日,時任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后為一級大檢察官、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的賈春旺到江蘇省睢寧檢察院調研時說的。

當時,正值寒冬季節,當賈春旺站在露天和干警們講這番話時,心情有幾分沉重。干警們心中也不是滋味,但實在也沒辦法,整個檢察院硬是找不到一間能擠下幾十名干警的房子。

據干警們回憶,那時檢察院沒有屬于自己的辦公場所,僅有的幾間辦公室還是借用縣供電局的,檢察院的牌子只能掛在別的單位大門口。檢察院自己的辦公大樓雖然已舉行過奠基儀式,但就是遲遲動不了工,原因很簡單,沒錢。

也許是“馬瘦毛長”的緣故吧,盡管大多數干警還在堅守崗位、固守清貧,但除個別條線工作外,睢寧縣檢察院多項工作在徐州市檢察系統還是處于“墊底”位置。

這種局面,讓很多干警憂心忡忡。有人恨鐵不成鋼,不免發一些牢騷。用一位退休老干警的話說,“在那段時間里,只要聽到有人議論檢察院,我們就感到臉上無光,只得低頭走開?!庇虚T路的想方設法調走,沒門路的,跟著熬日子;招進來的人,前腳踏進大門,后腳就想往后退;沒能進來的,反而感到慶幸。檢察院因此缺編20多人,這成了睢寧的一大怪事。

當時的睢寧檢察院看上去是“窮”,更主要的是精神上也不富裕。

“來睢寧調研是來對了,這次調研很值得?!?/p>

時隔五年后的2008年夏,二級大檢察官、江蘇省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徐安冒著酷暑到睢寧檢察院進行三天調研,臨走時感慨道:“來睢寧調研是來對了,這次調研很值得?!辈⒃凇稒z察日報》著文介紹睢寧檢察院發生巨變的“五大法寶”,其中一大法寶就是這個檢察院有一個好班長、好班子、好隊伍,好班長就是指沙錦瑞。

2006年元月,時任邳州市檢察院副檢察長的沙錦瑞調到睢寧檢察院任檢察長。

干警們還記得,沙錦瑞報到時是在縣衛生局會議室與全院中層干部見的面;40天后,仍是在借來的電信局會議室,他召開的全院干警大會。很清楚,檢察院的窘境依舊。

在全院干警大會上,沙錦瑞自報家門后便以拉家常的方式開始了他的“就職演說”。沒有慷慨激昂的腔調,也沒有指手畫腳的動作,更沒有滔滔不絕的高談闊論,但有幾句話至今還讓干警們記憶猶新。

“面對困難不怕困難,面對落后不甘落后?!?/p>

“不比基礎比精神,不比條件比干勁?!?/p>

“思路決定出路?!?/p>

……

氣氛一下活躍起來,多年已經不習慣鼓掌的干警也把巴掌拍得啪啪響。

最受歡迎的一句話是:“檢察院大樓三月底復工,年底前竣工?!?/p>

聽了這句話,不但掌聲雷動,有幾個年輕干警還差點跳起來。

不過,這句話可是沙錦瑞原來沒準備在會上講的,不知是受大家情緒感染,還是一時沖動就突然冒了出來。散會后冷靜下來,他才意識到自己太冒險了。

要知道,檢察院大樓已停工兩年了,這成了全體干警心頭的一塊病。雖然中間也曾有幾次計劃復工,但因為資金原因,施工圖從保險柜里拿出來又只好再鎖進去。

再一想,這也好,沙錦瑞自認這是自己和院黨組把自己逼上“梁山”了。

這以后,人們能記得的還有幾件事。

2006年8月,新招錄進檢察院的張薇薇是位山東煙臺姑娘,進院后看到睢寧這么窮,檢察院又是這個樣子,不禁懷念起美麗富饒的家鄉和親人。加上自己年輕貌美,又有雙學士學位,在去留問題上產生了動搖。就在這時,細心的沙錦瑞找到張薇薇,和她談心、拉家常,還帶她去復工的檢察院大樓工地參觀。漸漸地,張薇薇隨著心定,人也定了,不但安心工作,還和睢寧當地一個小伙喜結良緣,在大喜的日子里,沙錦瑞還作為“娘家人”參加了他們的婚禮。

還有一個姑娘張一心,來自水仙花之鄉福建漳州,雖然沒有在去留問題上有過動搖,但在生活習慣上很不適應,特別是不能吃辣。而睢寧的菜幾乎每樣必有辣椒,而且鹽重。沙錦瑞了解到這些,就特別關照食堂為張一心做些清淡不辣的菜,這讓張一心十分感動,“‘一心’一意”地把睢寧當成了第二故鄉。

更引人注目的當然是檢察院大樓。2006年3月底,真的就按沙錦瑞說的那樣如期復工了。到了年底,也按沙錦瑞說的那樣如期竣工了。不但大樓建成投入使用,而且檢察局域網也同步開通,并安裝了符合最高人民檢察院要求的全程同步錄音錄像設備,另外添置了人均1.2臺電腦。

看著建筑面積8300平方米的檢察院大樓拔地而起,覺得走路都抬不起頭來的干警像自己家辦喜事一樣興高采烈,他們放鞭炮、歡呼、彈冠相慶,還有的自己掏腰包上飯店喝酒慶賀……

拔地而起的當然不只是大樓,如果僅僅因為大樓起來了,而人的精神面貌和各項工作還是老樣子,檢察院的形象在人民群眾的眼中會更差,這就叫相形見絀。

歷來有“新官上任三把火”之說,但沙錦瑞為首的院黨組想的不是三把火,而是“三部曲”,就是2006年的“重點突破年”、2007年的“跨越發展年”、2008年的“再創新高年”?!耙荒暌磺闭脩耙嗖揭嘹叀?。

2006年,院黨組提出了“突出重點抓業務,主攻難點抓保障,圍繞熱點抓隊伍,培育亮點抓特色”的“四抓”和實現“685”目標。所謂“685”就是六項工作要進入全市先進行列;八項工作要上臺階、進位次;五個方面為“零”——即無考核評比處在全市末位工作、無責任性錯案、無檢察環節超期羈押、無重大安全事故、無干警違法違紀。

同時,一系列改革措施也如雨后春筍般破土而出,如:實行“中層干部輪崗,一般干警調崗”優化干部組合;推行“定向測評、公推選任、部門負責人助理”干部工作機制……

為了突出重點,充分發揮“領跑”作用,院黨組還布陣設防了三個“一”戰略,即:出擊一個拳頭——反貪;高舉一面旗幟——反瀆;擦亮一個窗口——公訴。

效果是顯而易見的,僅僅半年時間,全院的面貌便煥然一新,到了2006年年底,包括反貪、反瀆、公訴、偵查監督、民行在內的業務部門便進入了全市先進行列。人還未來得及搬進新大樓,七塊獎牌已經扛了回來,特別是反貪的獎牌尤為耀眼,這一年,他們共立案查辦貪污賄賂案件19件19人,其中大案要案12件,挽回經濟損失600多萬元,比起一年前全年只立案查辦1件1人簡直不可同日而語。這在當地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一時間,在睢寧街頭巷尾、田間地頭,人們都在驚呼睢寧刮起沙(錦瑞)塵暴了,在2007年年初的“兩會”上,一位人大代表還當眾即興賦詩“沙檢到睢寧,反貪雷厲行……”

2006年,睢寧縣檢察院破天荒地被評為全市“優秀檢察院”。

進入2007年,“沙塵暴”勢頭未減。這一年,全院工作大面積豐產,有11項工作進入全市檢察系統先進行列,其中被沙錦瑞視為“拳頭”的“反貪”、旗幟的“反瀆”、窗口的“公訴”位居第一。全市“先進檢察院”的獎牌掛在了新大樓的最顯眼處,完成了“三部曲”中的第二曲。

2008年,傳來了徐州市檢察院和睢寧縣委、縣政府號召全市檢察系統和全縣向睢寧縣檢察院學習的決定,這把正在演奏的“第三部曲”推向了最高潮。其聲勢和席卷而來的“沙塵暴”正好形成一唱一和、琴瑟齊鳴。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檢察院的“三部曲”恰恰與整個睢寧的進行曲是那么合拍,特別是主旋律“突破”,竟與江蘇省委和徐州市委提出的“突破睢寧”戰略如出一轍。

“江蘇脫貧在蘇北,蘇北脫貧在睢寧,睢寧脫貧在‘突破’?!?/p>

“軟環境硬治理?!?/p>

“勤政肅貪,突破睢寧?!?/p>

因為檢察院“突破”在先,睢寧縣委、縣政府便把檢察院當成“突破睢寧”的典型。

“要像檢察院一樣敢于擔當”

為了突出重點,充分發揮“領跑”作用,院黨組還布陣設防了三個“一”戰略,即:出擊一個拳頭——反貪;高舉一面旗幟——反瀆;擦亮一個窗口——公訴。

“要像檢察院一樣敢于擔當?!边@是時任睢寧縣委書記、現為淮安市委紀委書記王天琦當時在全縣干部大會上對黨政機關和各部門提出的要求。

2010年初接任沙錦瑞擔任檢察長的吳為民就是一位敢于擔當的人。

這里先講一個小故事。還是在吳為民剛開始參加工作時,當時他是銅山縣法院的一名書記員。一次開庭審理一起民事案件,被告是一個農村小伙,因不贍養老母被告上法庭。但小伙并不認錯,竟然在法庭上侮罵老母。此時,坐在書記員席上的吳為民火了,盛怒之下竟然沖上去扇了小伙一記耳光。當時小伙雖然被震住,但事后卻對吳為民不依不饒了。有人反映到院長那里,院長也是一個疾惡如仇的漢子,聽說吳為民打的是不孝之人,大叫一聲“打得好!”還說:“對這樣的不孝子,我還想再給他一耳光呢?!钡珔菫槊裨诜ㄍド洗蛉水吘故沁`犯了紀律,在受到批評后,院長還夸獎了吳為民,這讓人感到很有意思。更有意思的是,后來,被打的小伙不但低頭認錯了,還變成了全村有名的“孝子”。

通過這樣一件小事,足以讓人們對吳為民的為人有所知曉了。

說起吳為民的性格,似乎也有些與眾不同。首先,他的表情總是那么沉穩、凝重,好像時刻都在思考問題。還有,就是不善言談。逢到有記者采訪他,要么說“事情都是大家干的”,要么說“都是沙檢(錦瑞)打下的基礎好”。干警們對他的評價是:“吳檢就是這樣的人,高調做事,低調做人?!彼^高調做事,就是做起事來“起點高、標準高、目標大”。

上任伊始,他定下的目標就是蘇北領先,爭創全省“先進基層檢察院”。

這個目標是有些嚇人的。

要知道,睢寧檢察院已經連續三年在全市拿下頭籌,“百尺竿頭”再提升一步也會比從平地走兩步吃力的,就好比挑擔子,一個能挑100斤的人,肩上有50斤了,再加10斤、20斤沒什么;如果肩上已經有100斤,再加一斤,甚至幾兩,都可能把人壓趴下。

這是人們都懂的道理。

然而,奇跡居然就出現了,2010年,當吳為民從南京捧回“全省先進基層檢察院”的獎牌后,連趕集的人聽說了都想到檢察院見見世面。

再看看2011年瞄準的目標吧!

在年初的全體干警大會上,吳為民代表黨組立下了這樣的軍令狀:“當好全市檢察工作科學發展的排頭兵;爭當全省檢察工作科學發展的排頭兵;為下一輪爭創全國先進基層檢察院打下堅實的基礎?!?/p>

這次沒有人被嚇一跳,干警們已經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自己的檢察長不會放空炮。而且,還有“1234”在那里做后盾。

“1234”就是“一個圍繞、兩個提升、三個突出、四個注重”。 “一個圍繞”即緊緊圍繞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線,進一步提高檢察工作服務大局的能力和水平;“兩個提升”即以打造“陽光檢察”為核心,有效提升檢察干警群眾工作能力,提升檢察工作群眾滿意度;“三個突出”即突出執法辦案的重點,突出執法辦案的職能延伸,突出執法辦案的公信力建設;“四個注重”即注重加強作風建設,注重提高辦案質量,注重完善工作機制和辦案機制,注重推進保障現代化建設。

不斷改革創新,著力打造睢寧檢察品牌。如“公訴引導自偵”、“延伸法律監督觸角”、“網絡發言人”等等。

“都像檢察院這樣多好”

“都像檢察院這樣多好!”睢寧的很多群眾這樣說。

這當然是對檢察院工作的肯定和贊揚,不過也寄托著一種期待。

就在這個基層檢察院,在短短幾年的時間里卻“輸出”了多名干部。他們有的是市檢察院的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有的是縣委政法委副書記或縣司法局局長、縣公安局副局長……

有人說檢察院“風水好”。

這話聽起來像是玩笑,其實就是指檢察院人杰地靈、藏龍臥虎。

睢寧歷史悠久,文化積淀深厚,是黃河文明發源地之一。位于縣城北部的下邳鎮,是夏禹時期下邳國所在地,早在6000多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

睢寧民風淳樸,具有東方人宗教、尚文、吃苦、耐勞、爭強、好勝的美德和天性。正是這股靈氣,至今仍潛移默化地熏陶著、影響著睢寧人,也影響著睢寧縣檢察人。

張良圯橋進履(見注)的故事就是發生在睢寧境內。檢察院成立的法學社以“圯橋”為名,就有期望年輕干警能像漢代張良那樣謙虛好學、堅韌修行之寓意。

睢寧兒童畫是享譽海內外的一張耀眼名片。至今,已經有4000余幅作品在國際上獲得各項獎項;有四幅存放于聯合國總部大廳;還是外交部饋贈外國友人的禮品,2000年,時任外交部長的李肇星贈送給澳大利亞外長唐納的兒童畫就是其中的一幅,而這幅畫,就是現任睢寧檢察院反貪局副局長張忠實九歲時的作品。

研究室主任王威,原來只是一名普通的農技員,1994年招干進入檢察院后慢慢成了“秀才”,光是論文、新聞、文學作品就發表了100多萬字,2010年被最高人民檢察院評定為“全國檢察理論研究人才”,成了全縣、全市、全省乃至全國檢察系統不可多得的寫作高手。

王珍,這個農村丫頭原來最大的理想是當一名生產隊的會計,做夢也沒想到能成為一名女檢察官,更沒想到的是會連連獲得“徐州市五一巾幗標兵”、“徐州市十佳女檢察官”、“江蘇省十佳女檢察官”榮譽稱號,還兩次被選為睢寧縣人大代表。還有一個稱號是孤兒們送的,叫“檢察官媽媽”。

還有全省反貪“優秀偵查員”董云海,徐州市“十佳杰出政法衛士”李春富;還有前文提到的“煙臺姑娘”張薇薇和“水仙小妹”張一心;還有……還有……

現在的睢寧檢察院越來越“富”,富的不僅是物質,更是精神。

注:“張良圯橋進履”的故事見于《史記·留侯世家》——張良閑暇無事漫步在下邳的圯橋上。有一個穿著粗布衣服的老人走到他跟前,故意把鞋子脫下丟到橋下,對張良說:“年輕人,下去撿鞋子!”張良一愣,心里有些生氣,但看他上了年紀,強忍怒氣,下橋撿起了鞋子。老人又說:“給我把鞋子穿上!”張良就跪下去幫他穿上。老人大笑,道,你這小伙子還值得教導,五天后天亮時,在這里同我相會。張良點頭應“是”。此后,張良連續兩次都很早來到橋上,但老人到得更早,并責備他與老人約會遲到太不應該。又過了五天,沒到半夜張良就到了。老人來了后高興地說,這就對了。然后拿出一部名叫《太公兵法》的兵書交給張良。13年后,張良憑借這部兵書輔佐劉邦奪取了天下。

編輯:程新友 jcfycxy@sina.com

猜你喜歡
睢寧反貪張良
張良書法作品選登
“反貪”系列電影最終章 《反貪風暴5》歲末上映
張良受書
張良拾鞋
“中國·睢寧鄉村振興”全國作家筆會暨2018年度中國散文排行榜頒獎會在江蘇睢寧召開
爸爸去睢寧
張良拾鞋
反貪尖兵彭志軍
睢寧九女墩漢墓“老子西出函谷關圖”考
亂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