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百姓看得懂、愿意看“三公”賬單

2012-07-20 10:18
環球時報 2012-07-20
關鍵詞:三公財經大學財政

作者:李煒光 天津財經大學財政學科首席教授

近日,中國公共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國務院發布《機關事務管理條例》和中央部門19日起公布“三公經費”開支情況。對于財政信息公開,中國社會已經形成共識,即公開是一般情況,不公開是特殊情況,且“特殊”的范圍應通過法定程序嚴格劃定。這種共識的形成,無疑說明中國社會轉型正在出現實質性的進步。

不過,與這種社會進步相比,一些機關部門仍固守把“公共”性質的財政開支信息當成機密的觀念,所提供的財政信息和數據要么缺乏明細內容,要么對部門人數等情況語焉不詳,所以公眾對這些數據保持某種程度的疑慮不足為奇。

財政信息公開,其實就是讓公眾看看政府部門怎么花錢,這不是一件難事。在一些國家,公眾可以上網查看政府預算報告、預算數據和決策過程,在書店報亭購買相關文件,甚至還有民間人士創建網站供公眾查詢“政府怎么花你的錢”。與這些國家成熟的財政信息公開經驗相比,筆者一直認為,中央部門這幾年試水公開“三公”經費,只是中國財政信息公開邁出的“從無到有”的第一步,仍需正視兩個現實問題,才能真正推動整個財政信息公開規則化的進程。

推進財政信息公開,首先會遇到“權力的傲慢”。對于各種財政預算報告,常有人抱怨“看不懂”,其中不乏參與審定預算報告的人大代表。其實看不懂不是理由,預算報告沒有高科技含量,西方國家的議員也不都是財經專業人士,我們的人大代表們水平并不低。說到底,預算或財政信息讓人“看得懂”只是個技術問題,提供數據者需要改變方法,盡可能用通俗的語言把財政信息表達出來。如果把抽象數字具體化為支出項目,把如蓋樓、鋪路、架橋等究竟需要多大的資金投入寫明白,相信不會有人看不明白。

其次,推進財政信息公開,還要面對公眾中存在的冷漠問題。雖然公開“三公”目前很受社會關注,但一些人的“看客”心態也應重視。有人是因為過去中國社會財政決策透明度低,進而缺乏參與意識,有人則是一度積極參與推動信息公開,但質疑與意見沒有得到積極回饋,轉而消極對待。這兩種結果值得我們關注,因為如果公眾普遍不關心,財政信息即使公開了也沒多大用。

值得欣慰的是,一提信息公開,肯定能得到社會大部分人的支持,這說明中國社會已經進步了,而以前政府財政信息是否公開,是沒有多少人操心的。目前,中國社會的透明化程度仍比較低,說明我們這個社會的規則化程度不高,解決的辦法只有改革,從信息公開開始起步,一步一個腳印,沒有捷徑可走。從某種意義上說,促進財政信息公開,是促進中國社會進步最好的一個實踐活動,強過“空談民主”?!ㄗ髡呤翘旖蜇斀洿髮W財政學科首席教授)

猜你喜歡
三公財經大學財政
王夢媛作品
Analysis on themes of Enemies
A Brief Analysis of Time In A Rose for Emily
沈豪杰、孫占平作品
2016年四川省財政補助健康服務業重點項目(三)
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國家財政責任的優化
讀懂現代財政
被遺忘的真實
“三公”要嚴查,但美國不是標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