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農業科學》2009-2011年載文作者群分析

2012-07-30 09:52張瑞麟吳益偉于曉慶應霞袁醉敏
浙江農業科學 2012年6期
關鍵詞:稿源發文論文

張瑞麟,吳益偉,于曉慶,應霞,袁醉敏

(《浙江農業科學》編輯部,浙江杭州310021)

科技期刊是科技成果傳播、推廣的平臺,其質量受諸多因素影響,其中作者群是關鍵因素之一?!墩憬r業科學》(下文簡稱《科學》)是浙江省農業科學院和浙江大學共同主辦的綜合性農業科技期刊,曾多次入選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國科技核心期刊,被中國科技核心期刊數據庫、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收錄,為“三農”服務和農業科技成果的展示與推廣作出重要貢獻。作者對刊物近3年的作者群進行調查統計,一方面揭示《科學》的期刊影響力,另一方面也為進一步發展、建立一支高素質、較穩定的作者隊伍提供依據。

1 統計方法

以《科學》2009-2011年刊載的1 424篇論文為統計源,運用文獻計量學方法,對第1作者年齡、職稱、學歷、單位和地區分布狀況和核心作者群等方面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作者的年齡結構

表1表明,30歲以下的第1作者占總人次的23.31%,并保持逐年增加的趨勢,尤其是≤25歲的作者在過去3年中呈翻倍增長勢頭,這個群體主要是在校學生。30歲以下的作者可衡量期刊的發展潛力,這一群體將會對作者群年輕化做出重要貢獻。31~35歲作者數量呈穩定增長趨勢,占總人次的23.03%,是年齡段里占比最高的人群,說明中青年科學研究者的論文的發表處于一個較穩定的高峰時期,中青年已成為科學研究的骨干力量。36~50歲的作者科研產出最大,占第1作者總人次的44.17%,是較為穩定的作者群結構。>50歲年齡段作者人數逐年下降。他們多為某學術科研領域的領頭人,雖然作為第1作者科研文章發表量減少,但是對相關領域的科研發展有深遠的影響力,他們的課題組成員或學生成為期刊的主要供稿人。

表1 2009-2011年作者群的年齡結構

2.2 職稱結構

表2表明,第1作者為中級職稱的分布最多,占第1作者總人次的36.94%,具有高級職稱的占26.61%(其中副高職稱占23.17%),初級職稱占17.98%。這個職稱結構比例和我國專業技術人員職稱分布比例相一致。同時,中級職稱研究人員和副高級職稱研究人員大多為中青年科研工作者。由此可以看出,中高級職稱的科研人員在科研方面占主導地位。他們精力旺盛,研究熱情最為活躍。另外,有相當數量的第1作者是在校本科、碩士和博士生,其論文基本上是在導師指導下完成的。說明這一群體非?;钴S,構成重要作者群;也充分說明了《科學》在人才培養方面發揮的積極作用,彰顯了其對教學科研工作的重要性。

表2 2009-2011年作者群的職稱和學歷結構

2.3 省份和地區分布

由圖1可以看出,在發文排名前10名的省份中,主要的稿源來自浙江;相對其他省份而言,江蘇和河南文比例較高均超過5%,上海、山東緊隨其后。由于農業科學研究受地域因素影響較大,故80%以上的稿源主要集中在長三角地區。這也說明《科學》服務當地農業,發揮其在農業現代化和經濟發展方面的區域優勢。

圖1 2009-2011年載文前10名省份分布

圖2可知,在浙江省作者群中杭州地區發文最多,占總數35.32%,其次為寧波和嘉興,衢州和麗水較少,均不到3%。這與杭州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多有關。

2.4 發文機構和單位分布

由表3可以看出,刊載的論文來源最多的是農業推廣及管理部門,占36.66%,其次為省級和地方研究院所,為34.69%,大專院校為25.21%。由此可見,作者主要為生產推廣管理部門和農科院所,大專院校也是重要的發文單位。

圖2 2009-2011年浙江省作者群的地區分布

表3 2009-2011年作者群的機構分布

研究載文作者所屬單位的分布,可反映不同單位和不同地區農業科學研究動態、學術水平及科研文方向。從表4可以看出,發載量居前10位的單位中,作者主要集中在農業科學院系統和農業高等院校。其中,浙江省農業科學院的發文最多,其次為浙江大學。作為2個主辦單位,浙江省農業科學院和浙江大學是農業科研創新的主要承擔單位,這也是刊物發展的主要保障。

表4 2009-2011年載文前10名單位

6所農業科研單位載文量超過總數的20%,4所大學超過10%,還有大量的地區級農業生產、推廣、科研單位也是主要作者群的來源。由此可見,發文單位比較集中,作者分布不均衡;既說明地區間存在科研力量的差異,又可看出在吸引特色和優秀稿源方面的工作還有待加強,論文覆蓋面仍需擴大。

表4顯示,浙江農林大學稿源相對偏少。作為浙江省主要農林教育研究機構,科研成果卓著,如何增加他們的來稿量是值得認真思考的。

2.5 核心作者分布

論文作者是決定期刊論文質量的關鍵,形成連續穩定的作者隊伍、不斷壯大作者群是辦好期刊的重要因素之一。核心作者群是指發文量較多,影響力較大的作者的集合體。當一篇論文單獨出現時,并不能反映學科的發展規律,只有大批論文形成的文獻流才能呈現出規律性的變化,而核心作者群是形成文獻流的骨干力量,發揮著向導作用,將促進學科研究的發展。

發表的論文數目可作為其科學勞動效率足夠準確和客觀的標準[1]。3年來發表1篇文章的作者964人,占82.39%;發表3篇以上的作者35人,僅占3%。說明該刊高產作者不多。

采用美國著名學者普勒斯論文核心作者計算公式N=0.749(ηmax)1/2,式中ηmax為統計年限內在某一刊物上發表論文最多的作者論文數。經計算,《科學》2009-2011年ηmax=7,即N=1.982。這就是說,在2009-2011年發表論文2篇及以上的作者即為核心作者。據統計,《科學》的核心作者發表論文460篇,占論文總數的32.3%,這與普賴斯定律認為統計年限內核心作者發表論文數應達50%還有不少差距。

3 小結

《科學》2009—2011年的作者群年齡呈現年輕化趨勢,中青年作者的研究能力逐漸提高,40歲以下的作者占74.43%,但50歲以上作者數量減少,這與中高齡作者扶持、培養年輕接班人有關,也與有關研究生培養政策有關;從職稱看,中級和副高級職稱作者的比例穩步上升,占總數的60.11%,但正高職稱論文數量增長緩慢。

《科學》2009—2011年的作者分布省份廣泛,有28個省、市、自治區,但83.08%的作者來自長三角地區。以浙江、江蘇為主,省內以杭州最多,然后依次為寧波、嘉興、臺州、金華、溫州等;不同單位機構中,來自生產推廣管理部門的發文數略高農業科研院所的發文數,他們是主要作者群,是期刊穩定發展的保障;來自大專院校的論文占論文總數的25.21%,也是作者群中年輕且潛力很大的一支重要稿源力量。

核心作者的發文數量比較少,核心作者隊伍仍不穩定,仍需要繼續培養高素質核心作者群體。另外,核心作者分布地區較集中,多來自浙江省農業部門及農科院系統,其覆蓋面應該進一步擴大。

4 討論

《科學》自創刊以來,為農業生產推廣和科研做出了較大成績,有著深入而廣泛的作者群。但各地區投稿發文量差異很大。所以,還應加強與當地農業生產管理部門和教育科研機構的交流,鼓勵生產技術人員將科研和推廣成果及時報道出來,把《科學》作為良好的信息展示窗口。對地方農業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和農科院制定有利于吸引基金論文刊登的優惠政策,加強與教育科研人員的聯系,加大組稿、約稿的力度,以吸納基金資助項目產出的優秀論文,從而提升期刊的技術含量。

《科學》載文機構主要以農業推廣管理部門和科研院所為主,這除了有地域的原因外,主要與近年來編輯部加大與地縣級農業科研機構協作辦刊有關。地縣級農業科研和管理機構的新技術和科研成果為我們的稿源提供的有力保障,也成為穩定的作者群。隨著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推進,還需與當地大專院校、農業產業園區和農林集團公司建立更廣泛的合作關系,不斷增強期刊的活力,提高競爭力。

注重與中高齡和高級職稱作者特別是在科學研究及教學第一線的碩、博士生導師的聯系,及時向他們約稿,從而提高引用頻次。同時應充分利用研究生來源范圍廣的優勢,擴大在研究生中的宣傳力度,利用研究生畢業就業的機會,擴大刊物隨研究生畢業就業在全國各地的輻射作用,間接擴大期刊的影響力。

[1]邱均平.文獻計量學[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88.

猜你喜歡
稿源發文論文
聲明《西藏醫藥》征稿函通知
聲 明
高職內刊學報發展路徑調查研究
10條具體舉措! 山東發文做好返鄉留鄉農民工就地就近就業
新時期科技期刊稿源挖掘問題的探討
下期論文摘要預登
下期論文摘要預登
下期論文摘要預登
2013年5—12月最佳論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