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內民主制度設計

2012-08-11 06:29葉俊
共產黨員(遼寧) 2012年20期
關鍵詞:黨管時報成果

黨的十三大明確提出了“切實加強黨的制度建設”。之后,一批針對黨內組織、黨內選舉、黨內監督和黨員權利保障的制度出現。無論是選舉過程中的差額、比例等具體要求,還是各個地方陸續出臺的黨代表大會“常任制”試點意見,甚至是十六大以來出臺的《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關于對黨員領導干部進行誡勉談話和函詢的暫行辦法》 《關于黨員領導干部述職述廉的暫行規定》 等都表明,在黨內民主的每一個環節基本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然而,這樣一個黨內民主的制度體系,在中共中央黨校黨建教研部主任王長江教授看來,仍可繼續完善?!耙盐覀凕h提出的‘黨內民主是黨的生命’真正落到實處,還必須從制度上加以保證,應當對黨內民主制度加以系統設計?!蓖蹰L江教授如是表示。

時報(《民主與法制時報》):從十四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建設幾個重大問題的決定》,到十七屆四中全會專題研究黨的建設,我們可以看出中央是高度重視黨內民主建設的,也在探索中出臺了許多制度予以保障。在您看來,中國共產黨黨內民主制度建設現狀是什么樣的?

王長江:回顧這些年黨內民主的探索,一方面,我們看到,在黨內民主的各個環節上,我們都有不少創新的嘗試。如人們熟知的黨代表大會常任制、民主懇談會、全委會票決制、干部公開選拔、黨務公開、巡視員制度、輿論監督特別是互聯網監督等,這些都是被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黨內民主新成果。認真總結這些成果,有助于不斷深化對黨內民主發展規律的認識。但是,另一方面,也要看到,黨內民主發展的系統性不夠,在一些環節上改革滯后,造成舊的制度和創新成果之間,甚至創新成果與創新成果之間相互不銜接,往往使一些好的創新成果難以鞏固。這種情況,要通過加快黨內民主創新步伐來解決。

時報:以改革創新精神積極推進黨內民主建設,這本身就是新時期黨內民主建設的要求。您又如何看呢?

王長江:主要是目前黨內民主創新尚有一些問題需要完善。創新本身就應由制度建設來保障。

當下,我們探索較多的問題,不少與傳統原則和做法并無直接沖突。而對于一些容易與傳統觀念發生矛盾,但又是改革不得不面對的深層次問題,則往往處理得不夠理想。而陸續出臺的制度、體制、機制建設仍有不少空白點。在一些地方,對制度建設的科學把握存在一個普遍性的誤區:只要針對具體問題作出了具體規定,提出了具體要求,就被說成是“形成了制度”。最近甚至還出現了這樣的現象:只要這些要求不是臨時的,而是長期一貫的,就把這些要求叫做“長效機制”。其實,這些要求和規定充其量只能叫做制度的要素。我們許多花樣翻新的所謂“制度建設”,實際上更多的只是制度要素的建設。今后制度建設需要加強,但重點恐怕不再是出臺更多的要素,而是要素之間的有機連接。所以,黨內民主改革創新的總體思路需要進一步明確,加強對黨內民主和社會主義民主發展的統籌設計,不僅使得同一層次的各個環節之間有機連接,還要保障上下之間相互配合、配套。

時報:您也曾提出,黨內民主建設需要加強制度建設。而剛才也提到制度建設缺乏有機連接。該如何去做?

王長江:聯系當前實際,黨內民主的制度設計必須強調三個原則:首先,公眾選擇原則。黨內民主應遵循民主政治一般的、普遍性的原則。在代議制民主條件下,授權是民主運作的邏輯起點。公民是公共權力的所有者,是有權決定把權力交給誰來掌握的主人。因此,選擇掌權者,把權力授予他們,是民主的前提。沒有這個選擇,民主就無從談起。要從根本上消除一些干部脫離群眾的現象,只有落實公眾選擇的原則,讓群眾享有干部“選擇權”,才能使干部將對上負責和對下負責結合起來,真正而不是口頭地落實“執政為民”。其次,大眾參與原則?,F在,公眾的民主意識正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而不斷增強,對公共事務的廣泛參與越來越成為公眾的自覺行為。這是因為市場經濟以認可公眾對利益的正當追求為基礎和前提,相應就產生了民主的訴求,這種訴求誰也無法阻擋。有人以國民文化素質為由,擔心擴大公眾的民主參與,會出現混亂、失控,甚至無政府狀態。這不能作為不搞民主的理由。只要發展市場經濟的方向不變,民主的呼聲就只能越來越高。執政黨的責任和能夠做的事情,就是為民主的發展提供指導,把它引導到“有序”上來。第三,整體推進原則。整體推進黨內民主,要對執政黨運作的各個環節綜合考慮,配套改革,理順現有規則的邏輯;對各級組織的相應責任和權力加以規范;從系統論上認識問題,理清權力授受、權力決策和權力監督等各環節民主的關系;要超越黨的自身建設,從政治發展的角度看問題。

時報:對于公眾選擇、大眾參與,是否與黨管干部以及黨政分開相沖突?

王長江:“黨管干部”的原則我們必須堅持。問題不在于要不要黨控制官員的任用權,而在怎樣控制才科學。中國的問題在于,許多人把“黨管干部”簡單地理解為“管人頭”,“黨委、組織部門甚至書記說了算”,把“黨管干部”的原則和公眾的選擇權對立起來了。應當明確,“黨管干部”是有邊界的,就是:黨在干部的培養、使用、任免等各個環節都可以充分地發揮自己的影響,但不能架空、取消甚至侵犯公眾的選擇權。這應當作為“黨管干部”原則的底線。否則,就違背了民主政治的基本精神。

猜你喜歡
黨管時報成果
驗收成果
不斷提高黨管武裝工作質量效益
聲音
數說中國—東盟經貿合作成果
老飛人
“搶人大戰”要抓住黨管人才的“綱”
2018數博會4大成果
一張圖看懂“論壇成果清單”
《京華時報》2017年1月1日起休刊
潮流時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