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索具有時代智慧改革戰略

2012-08-13 06:58熊紀
共產黨員(遼寧) 2012年16期
關鍵詞:經濟體制市場經濟公民

記者:1992年,中共十四大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這個時間是在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的第15年,說明我們選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一目標模式經歷了艱辛過程。距離1992年,又有20年了,依您個人的觀察,對中國的改革大局,有什么結論性的看法?

常修澤(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研究院教授):1992年,鄧小平說大約需要30年左右的時間,我們就可以建立一個完善的、成熟的、定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特別是“定型”這兩個字,值得琢磨。中國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變,是在曲折中展開的,有進展亦有缺憾。進展當然值得肯定。但是,也應該實事求是地指出:1992年所設定的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的任務,有幾個大的方面還沒有完成,尤其是一些關鍵性的、要害性的領域和環節,“攻堅”之戰可以說打得比較艱苦,一些“堅”并沒有攻下來。經濟領域一些深層次的體制性“瓶頸”依然存在,與當初確定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相比,還有相當大的距離。主要有三大矛盾:

第一,作為市場經濟微觀基礎的國有經濟改革遠未到位,特別是壟斷性行業改革基本沒有“破題”。從產權結構看,壟斷性行業基本上是國有資本“一股獨大”,有的行業甚至是“一統天下”。

第二,作為市場經濟重要支撐的要素 (包括資本、土地及其他資源、技術等要素)市場化改革滯后。雖然最近在存款利率浮動方面有所啟動,但總體分析,各類要素價格 (包括利率、地價、資源性價格等)仍處于“半市場半統制”狀態。

第三,作為市場經濟改革“關鍵環節”的政府職能轉變嚴重滯后。一些部門仍然通過諸如審批等手段,直接干預企業的微觀經營活動。

對于社會改革,現在我感覺我們國家迫切需要的是社會管理體制創新。怎么樣推進社會管理體制創新?值得研究。從我考察中發現,現在在社會管理方面基本上是延續傳統思路,缺乏新的思維。社會組織在很大程度上屬于公民社會的范疇,不宜由政法部門管理。那種以控制為主導的“單中心治理”模式不能推進社會管理創新。改革開放33年來,中國的社會結構、社會組織形式和利益格局已經發生并將繼續發生深刻變化。當前應圍繞社會改革和社會轉型推進社會領域體制創新。第一,讓公民和社會組織在社會公共事務管理和服務中發揮更大作用,強化城鄉社區自治和服務功能。第二,建立利益表達協調機制,拓寬群眾表達自己利益訴求的渠道,在此基礎上建立起協調各階層利益的機制,注重建立矛盾的預防和調解機制,盡量把矛盾化解在初始狀態。第三,要按照培育發展和監督管理并重的原則,對社會組織認真培育和管理,支持社會組織依法自主參與社會管理和服務。政治體制改革繞不過去。有三點值得關注:

一是官員個人和家庭收入及財產申報、公示制度。這對有效開展“反腐敗”斗爭,切實擺脫既得利益集團的束縛有用。

二是政府自身的職能轉變。加強公共服務、社會管理以及市場監管。

三是改變地方政府權力的“來源結構”。建議結合政府自身的改革,逐步改變權力由上級“任命制”的“來源結構”,使權力真正來源于“公民的授予”。這一點,可先從基層鄉鎮和縣級政府開始,由此倒逼他們從追求“上級賞識最大化”轉向追求區內“公民擁護最大化”。這種改革,如果一時難以在面上展開,可采取逐步推進的方式:通過逐步推進,“墨漬擴散”,來解決面上的政府權力來源結構問題。

猜你喜歡
經濟體制市場經濟公民
我是小小公民科學家
論公民美育
我是遵紀守法的好公民
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促經濟穩健發展
房地產經濟與市場經濟的協調發展研究
市場經濟下工程項目的招投標管理
財政稅收在市場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探索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光輝歷程
關于對市場經濟的認識
2016年中國經濟體制改革會議部署八大改革任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