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間藝術的奇葩:漫談方城石猴

2012-08-15 00:42劉華東洛陽理工學院藝術設計系河南洛陽471023
名作欣賞 2012年18期
關鍵詞:石猴寓意雕刻

⊙劉華東[洛陽理工學院藝術設計系, 河南 洛陽 471023]

作 者:劉華東,洛陽理工學院藝術設計系環藝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環境藝術、繪畫。

在南陽東北的方城縣境內,有一個地方叫硯山鋪。這里雖然土地貧瘠,但卻出產一種質地綿軟的滑石——面石。當地人便以此為原料雕刻石猴,并相沿成習,出現了一些與石猴有關的風俗。

一、石猴的產生

作為一種民間雕刻工藝。石猴的產生自有其特殊的條件:

1.人們把雕刻石猴作為謀生的一種手段 硯山鋪一帶。在過去到處是光禿禿的崗坡、丘陵,土地貧瘠,水土流失嚴重。當地人稱這里是“種一葫蘆打兩瓢,拉屎不長蛆”的鬼地方。惡劣的地理環境,加上各種自然災害和戰亂,人民流離失所,生活貧困不堪。人們在強烈的求生欲望支配下,傾其所能,想方設法謀求衣食溫飽,雕刻石猴便成了一條重要的謀生之路。也就是說人們是為了生存的需要才去雕刻石猴的。

2.石猴雕刻是民風民俗影響的產物 猴子在我國人民心目中是備受敬重的,不僅猴子變人,在民間還認為是天宮里養馬的“弼馬瘟”后代,可以辟邪免災。至于硯山鋪為什么選了猴子作為雕刻的對象,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便是以“石猴”諧音“時候”。比如說什么“時節”是好“時候”耕作,便能有好的收成。在民間,修房蓋屋也講究“時候”,什么時候可以動土,什么時候可以上梁等。商人出門做生意也非常講究“時候”,生意興隆,財運亨通,便認為是掐準了好“時候”,占據了好“時候”;生意賠本,出門遇禍就認為是背時,沒有占據或得到好時候?!皶r候”的好與壞,順與背,一是自己認為,二是請別人掐算,人們都希望自己能有好“時候”,把事物的好壞都歸結為是“時候”造成的。

3.特有的物產資源為石猴雕刻奠定了物質基礎 硯山鋪一帶雖然土地貧瘠,物產困乏,但大自然卻賜給這里一種特殊的物產資源——面石(屬滑石類)。這種石頭質地綿軟,潔白細膩,特別易于雕刻,而且遍地皆是,垂手可得。這種特殊的石料資源為石猴雕刻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4.硯山鋪一帶有雕刻技藝基礎 硯山鋪有這樣一個傳說:北宋年間,大詩人黃庭堅在葉縣做縣令,有一年三月三去小點山廟朝拜祖師,回返途中經過硯山鋪,老百姓都不認識他,有一問賣硯臺的小鋪老板認出了他,連忙熱情邀他進屋喝茶、歇息,后又取來筆墨,請黃庭堅題字。黃庭堅看看滿屋堆積如山的硯臺,隨手寫了“硯山鋪”三個字,此后這里便被叫做硯山鋪了。宋史中對該地產的硯臺也有過記載,表明在當時這里已經有人從事雕刻活動了。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看出,石猴雕刻藝術的產生有著諸多方面的因素,而這些因素又密切相關,缺一不可。

二、石猴的藝術特點

硯山鋪石猴多成正方形,寬2-3厘米,高5-10厘米不等,用極其概括、簡化、夸張、變形的表現手法,五刀八刀,隨心所欲雕刻而成??坛龅氖镙喞置?,造型逼真,古拙之中蘊含著率真的情感,有著濃郁的地方特色和淳樸的泥土氣息。

生產石猴的面石不同于一般石料的開采加工。首先把大塊的石料用刀砍成2-3厘米左右厚的石片,然后再把石片砍成約厚度相等的石條,根據石條的長短巧用其材,物盡其用,雕刻出相應大小的石猴作品。長一些的石條多刻些猴背猴、摞三猴等稍高大的石猴作品,短些石條則刻些單猴,母子猴等小一些的石猴作品。

雕刻的石猴最常見的是各種猴子的造型。有單猴、雙猴、猴壓猴、猴背猴、母子猴等。這些猴子又都有它的諧音寓意。如單猴指祖師贈“侯”或“好時候”;猴背猴寓意“輩輩侯”或“好時候—個接一個”;雙猴指“雙喜臨門”等。

在很早以前,藝人們在雕刻石猴時經常容易把手割破,就隨手刮些面石粉敷在上面,傷口可以止血,以后也不會發炎感染,意外地發現了面石還具有消炎止血的藥用價值,所以還把面石稱為“刀剪藥”。面石屬滑石類,在石板、墻壁上一畫即顯,還可當粉筆用。石猴集吉祥物、玩物和藥物為一體,形象生動有趣,美觀實惠,流傳范圍很廣,備受人們喜愛。

隨著石猴的流傳,藝人們通過社會風俗的要求和自身審美意識的提高,把原來單純自然色的白猴用原始的方法著上色彩,使其更加完美。其色彩有黃、紅、黑、紫四色。黃色是用槐樹角子磨碎調水而成;黑色則是用墨或忪煙、油煙調配而成;紅色是些礦物質色。藝人們把這些顏色按照想象中的猴或戲劇中的人物臉譜描繪在石猴上,最后再涂抹上一層雞蛋清,雞蛋清可起到固定顏色、產生光澤的效果。通過這些加工,使石猴變得更加醒目、活潑,更受人們的喜愛。

三、雕刻的目的

硯山鋪人刻猴的目的是什么呢?是為了生活的需求。硯山舍甫老藝人支章成說:“我家幾代人都靠刻猴為生,沒有那畝兒八分地,吃百家飯,穿百家衣?!背幧戒伻?,因前面談到的諸種原因以刻猴謀生,雕刻的石猴有一小部分用于廟會、路邊出售,換取些食物、錢財,絕大部分則用來供外出乞討之用。他們不管人們對石猴寄予的是什么祈求、什么愿望,只知人們都會喜歡,來者不拒,便投其所好,把石猴當成一種乞求施舍的工具,以達到自己的目的。他們把刻好的石猴帶上外出乞討,不管乞討到那,送上一只石猴,或多或少,就能得到一些食物或衣物、錢財,特別是逢年過節或遇上大喜日子,送石猴乞討往往會比平時得到的東西多。民謠里說:“時候到門前,四季保平安,一本萬利?!弊鳛橹骷业玫绞?,覺得這是一種吉祥,一種福分,所以每當喜慶日子或逢年過節。遇上送“石猴”(時候)乞討的,都會多施舍些食物或衣物。

石猴不只是一種吉祥好運的象征,它又因有藥物、玩物的價值而備受人們喜愛。特別是受兒童們的喜愛。孩子們把它戴在脖子上,既是吉祥辟邪之物,又是玩具、粉筆,在玩耍時碰破跌傷還可當藥用。

當乞討者把所帶的石猴送完后,把乞討來的食物及衣物等帶回家中,把饃曬成饃干,把紅薯干、玉米磨成面,藏起來慢慢食用,供家人度日,然后再繼續刻猴,準備外出。這樣年復一年,刻了送,送了換,形成了南陽地區流行的送“石猴”(諧音“時候”)的習俗。

四、石猴藝術的演化

送“石猴”的習俗不僅流傳范圍大,而且在遠離硯山鋪一帶也產生了演化,形成了一種獨特的“乞丐藝術”。

當時硯山鋪藝人攜石猴外出乞討,有些出走較遠,有的流落到了山區,有的流落到了平原,隨身攜帶的石猴已經用完,不可能及時趕回家取石猴,沒有石猴,乞討起來就不那么方便,主家施舍的東西也少。后來他們受木板年畫的啟發,刻成石猴的木版,用黑色顏料印到白紙上,以此代替石猴繼續送“時候”,求人施舍。

用木版刻出的“石猴”版面長約15厘米,寬約8厘米。木版上刻的猴子有很多還是沿用“石雕”的造型,多刻成各種猴子正立面圖,而這些圖案印在紅紙上輪廓線條不明快,看上去模糊不清,難以辨認。后來有的藝人就把正面圖改刻成側面或半側面圖。這樣一來輪廓分明,線條清晰,猴子的造型顯得活潑生動,使人一目了然。這種刻法最后取代了以前的刻像。側面圖上的猴在造型及內容上也有變化。有的是刻著一只猴子雙手捧仙桃,高舉過頭,一腿跪地,神態恭敬生動。有的還在猴子圖案兩邊刻一副對聯:“時候到門前,福貴萬萬年”,橫聯“大吉大利”。有的或是刻上“好時候”、“大吉”、“大富貴”等字樣。這樣把原來“石猴”用諧音寓意表現內涵的方法變成了直接道出,迎合了人們愛聽“好聽活”(恭維活)的心理。

雖然乞討的物變了,但施舍者的心態沒變,“石猴”的寓意和信奉“時候”的風俗沒有變,用木版刻印的紙“石猴”,同樣是一種吉祥之物,很容易被老百姓所接受,也就能夠得以生存、流傳。

當乞討者把紅紙印成的“石猴”送到某家時,這家的主人會很高興地把它貼在院內的墻上。逢年過節時鄰里們還愛在一塊比數看誰家得到的“石猴”多,多就意味著好時運多。有的家主人粘貼“石猴”時還有意識地顛倒求貼,寓意為“時候到”。這種“石猴倒”的寓意方法,硯山鋪石猴也有,藝人們刻石猴時,在石猴雙臂下垂,盤抱雙腳的側面位置(整個端坐石猴的三分之一處)鉆一小眼,如果穿上線繩掛在脖子上,或是掛在墻上,石猴上部則會自然倒垂,一看就知“石猴倒”,也就寓意為“時候到”。

石猴雕刻藝術代代傳承,經歷了數百年歷史。今天,硯山鋪藝人雕刻石猴已經不再是為了乞討之用,雕刻的作品除石猴之外還增添了石猴、石虎、青蛙、豬八戒、獅背猴等數十種新品種。這些作品造型生動、神態逼真、色彩艷麗,雕刻技藝也更復雜、更精細,它不但是觀賞品、民間工藝品,還成為了商品,廣銷祖國各地,成了藝人的一種收入來源。

[1]楊學芹.民間美術概論[M].北京: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1994.

[2]廖海波.影視民俗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3]仲富蘭.民俗傳播學[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7.

猜你喜歡
石猴寓意雕刻
盛放的寓意
《猴王出世》縮寫
三位一體話猴王
美猴王:猴王出世
雕刻樹葉
模仿老鷹的烏鴉
雕刻時光
惟妙惟肖的方城石猴
雕刻時光
漢代雕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