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握命題特點,規范答題步驟——詩歌鑒賞題分類解說

2012-08-15 00:49程必榮
中學語文 2012年35期
關鍵詞:首詩答題手法

程必榮

高考詩歌鑒賞所采用的主觀題形式能很好地反映出考生對詩歌的理解把握,但它的提問多種多樣、變化無端:景象、形象、思想、風格、藝術、語言、情感……往往讓考生無所適從,不知道怎樣進行解答,結果答非所問,造成失分。下面,以2012年高考詩歌鑒賞提問的類型與解答的內容進行歸類,幫助考生掌握高考詩歌鑒賞題的命題特點和答題步驟,以期給考生有益的啟示。

一、“意境情感”型

1.命題特點。此類題型一般從兩個方面來考查:一是分析詩中景(景中情)、詩中境、詩中形象(景象),并能概括其特點;二是考查學生對內容思想感情的整體把握情況。

命題點主要有:意象特點概括,意境再現與特點概括,形象(景象)及其情感的分析。

常見提問方式有:“這首詩營造了一種什么意境?”“這首詩描繪了一幅什么樣的畫面?”“這首詩描繪了什么樣的景象?表現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懷?”“這首詩所寫的景物有什么特點?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請結合全詩作具體分析?!薄?/p>

2.題型概述。借景抒情、托物言志類的詩詞占據了古詩詞鑒賞題的半壁江山,無論是寫景、借景抒懷,還是托物言志,都要注意景、境、情的有機統一。一切景語皆情語。情是依托景物(意象)、環境(意境)而存在的,因此鑒賞此類題型可以從不同題材的詩歌(如寫景抒情詩、詠物言志詩、懷古詠史詩、即事感懷詩、邊塞征戰詩、羈旅思鄉詩、閨怨送別詩等)所表現出的不同的內容的景、境入手去分析詩人的形象和思想感情?!耙饩城楦小毙褪亲顬槌R姷念}型。

3.答題步驟。分三步走:描摹詩歌畫面、概括意境特點、剖析作者思想。

第一步:考生應該用自己的語言把詩歌所營造的意境描摹出來。這里有兩個要點,一是用自己的語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個景物都寫到,但要寫到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語言力求優美。

第二步:考生在描摹出畫面后,用一句簡練的話語概括這些景物所營造的情境的氛圍特點,或幽靜、或蕭瑟、或生機勃勃、或孤清……

第三步:根據這首詩歌情境氛圍的特點再來談詩人的思想感情。

須特別指出的是,考生在解答此類問題時常見的失誤有兩點,一是描摹景物時采用直譯的方法,變描摹為翻譯;二是考生往往著重于“思與境偕、情景相融”的正襯模式,而忽略了一些詩歌是通過景物來反襯思想感情,造成理解思想感情的錯誤。在這種情況下,應多從詩人的生平、抱負或標題、注釋來思考,避免出錯。

4.答題模式。 (1)描繪詩中的畫面(景象)。 (2)概括氛圍特點(準確)。 (3)分析思想感情(具體)。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 (某某)的畫面(景象),營造了一種(某某)的氛圍,從而表達了作者(某某)的情感(心情、心境、情懷)。

【經典試題】

1.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回答問題。(2012年高考山東卷)

吳松[注]道中二首(其二)

晁補之

曉路雨蕭蕭,江鄉葉正飄。

天寒雁聲急,歲晚客程遙。

鳥避征帆卻,魚驚蕩槳跳。

孤舟宿何許?霜月系楓橋。

【注】吳松:即吳淞,江名。

(1)開頭兩句描寫了怎樣的景色?營造了怎樣的氛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請結合全詩分析“孤舟”這一意象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這首詩是詩人行船在吳淞江上時所寫。詩中的“天寒”、“葉飄”、“雁聲急”、“歲晚”、“霜月”諸語,點明季節已是晚秋。前三聯描寫了由盤門到楓橋的一路景色,兼及詩人自己的心情。天剛破曉,船又啟航。頭天傍晚下了一場大雨,這一天清晨依舊是秋雨霏霏,兼以風聲蕭蕭,江南水鄉便滿天飄舞著木葉。深秋天寒,時時聽到空中大雁鳴聲惶急,向著南方飛去而無留意。詩人不由得又低頭思量自己:“大雁急急歸去,頃刻便能回到南方,可我自己呢?一年將盡,旅程卻還遙遠著呢?!睘榱伺徘侧l思,詩人便留心觀看船的四周,發現了兩個極有意思的景象,其一是“鳥避征帆卻”:他所乘坐的這艘遠行之船,在湖面上一搖一晃地前進著,水鳥們“啾啾”鳴叫著隨在后面,有時船身猛一倒退,鳥兒們便急急地避了開去;其一是“魚驚蕩槳跳”:魚兒們聚游在船的兩側,船家一起一落地搖動著雙槳,偶爾聲音響了一些,便驚得魚兒慌不迭地散了開去??粗腥?,不知不覺間,夜已來臨,尾聯便寫夜宿楓橋。楓橋在蘇州城門外十里楓橋鎮,原本稱“封橋”,因唐代張繼《楓橋夜泊》詩而得此名。天既已黑盡,詩人便盤算著:今夜,這艘孤舟該宿于何處(何許)呢?放眼望去,一輪霜月下,他看見了那久負盛名的楓橋。因此,詩人一見到楓橋,便興致勃勃地囑咐船家將船系在橋下,決定夜宿此處,以一抒幽思。

【參考答案】(1)描寫了清晨起航時,江南水鄉風聲蕭蕭、落葉飄飛的深秋景色。營造了凄冷、感傷的氛圍。(2)孤舟聯結者雁、鳥、魚、霜月、楓橋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見所聞所想貫串在一起,是全詩的線索;作者融情于景,表達了漂泊、思鄉、孤寂之感。

2.閱讀下面的唐詩,完成題目。(2012年高考湖南卷)

度破訥沙①(其二)

李 益

破訥沙頭雁正飛,

平明日出東南地,

滿磧寒光生鐵衣。

(1)從題材來看,這首詩屬于詩。

(2)請從意境營造的角度,賞析全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這首詩主要贊頌邊塞將士的英雄氣概,不寫戰斗而寫戰歸。取材上即以偏師取勝,發揮了絕句特長。通篇造境獨到,聲情激越雄健,頗得盛唐神韻。詩的頭兩句寫部隊凱旋越過破訥沙的情景。從三句所寫“平明日出”可知,這時黎明還沒有到來。軍隊夜行,“不聞號令,但聞人馬之行聲”,時而兵戈相撥,時而錚鳴響。棲息在沙磧上的雁群,卻早已警覺,相呼騰空飛去?!皯鸪鯕w”是正面寫“度破訥沙”之事,“雁正飛”則是寫其影響所及。首句先寫飛雁,未見其形先聞其聲,造成先聲奪人的效果。三句寫一輪紅日從東南方的地平線上噴薄而出,在廣袤的平沙之上,行進的部隊蜿如游龍,戰士的盔甲銀鱗一般,在日照下寒光閃閃,而整個沙原上,沙礫與霜華也閃爍光芒,鮮明奪目。這是一幅極有生氣的壯觀景象。風沙迷漫的大漠上,本來很難見到天清日麗的美景,而此時這樣的美景竟出現在戰士的眼前。同時,戰士的歸來也使沙原增色,仿佛整個沙漠耀眼的光芒,都自他們的甲胄發出。這里,境與意,客觀的美景與主觀的情感渾然一體,物我不分。清人吳喬曾在《圍爐詩話》里對這首詩解讀說:“七絕乃偏師,非必堂堂之陣,正正之旗,有或斗山上,或斗地下者?!?/p>

【參考答案】(1)邊塞。 (2)全詩描繪了戍邊將士戰罷歸來的圖景,前兩句寫大漠遼遠、大雁高飛,既有勝利者的喜悅,也有征人的鄉思;后兩句寫日出東南、鐵衣生寒,既表現了壯闊背景上軍容的整肅,也暗含了軍旅生活的艱辛,詩歌擷取極具邊塞特色的含蘊豐富的意象,通過喜憂、暖冷、聲色等的比照映襯,營造出雄健、壯美的意境,抒寫了征人慷慨悲壯的情懷。

3.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2012年高考四川卷)

子 規【注】

[元]曹伯啟

蜀魄曾為古帝王,

千聲萬血送年芳。

貪夫倦聽空低首,

遠客初聞已斷腸。

錦水春殘花似雨,

楚天夢覺月如霜。

催歸催得誰歸去,

唯有東郊農事忙。

【注】子規:即杜鵑,又名蜀魄、蜀魂、催歸,相傳為古蜀王杜宇所化。

本詩主要表達了怎樣的情感?請任選能表現這種情感的兩個意象簡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題考查考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能力以及形象的把握。通過閱讀,理解詩歌內容,把握各個意象之間的關系,是解答本題的關鍵。作者所選的意象——子規、貪夫、遠客、錦水春殘、楚天月光,都是為了一個目的,表達他的思鄉難歸。

【參考答案】本詩主要表達了思鄉難歸的情感。意象分析示例:①子規。子規啼聲凄切,年復一年催歸人,令“貪夫”、“遠客”無不惆悵、“斷腸”,足見思鄉心切、歸家不易。②貪夫、遠客。意指客居他鄉之人。無論“倦聽”還是“初聞”,都在“催歸”聲里“空低首”、“已斷腸”,表達出了思鄉難歸之情。③錦水春殘。春已殘,花飄零,黯然失色的錦水春景,烘托出思鄉難歸的惆悵。④楚天月光。異鄉夢醒,月光如霜,烘托出凄清冷寂的氛圍,表達了思鄉難歸之情。

二、“關鍵字句”型

1.命題特點。古人寫詩十分講究構思,十分注重煉字、煉句,往往一字一句關乎全詩主旨、思想感情,因此這一字一句便成了詩歌構思的線索甚至是關鍵。命題者抓住這一點以小見大來命題,可以考查學生對詩歌的整體把握程度。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錘煉的字或句的妙處。答題時不能把該字或該句孤立起來談,得放在句中,并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

命題點是要能悟出某字、詞和句是全詩之關鍵,要求加以理解鑒賞。有時和評價性題目命題格式一樣,要求先判斷,再闡明理由。

常見的提問方式:①某詞語(句子)是全詩的關鍵,請談談它的表達效果。②有人認為某詞語(句子)是全文的關鍵,你同意這種說法嗎?為什么?③某句該如何理解?請結合全詩分析。④某句包含了哪些意思?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和感情?

2.題型概述。詩歌的語言具有形象、凝練、含蓄的特點,在品味詩歌語言時應特別注意有象征意義的詞和句,挖掘關鍵詞句的深層含義,抓住包含作者情感的傳神字詞和句子進行深入體味,去理解、感受“此時”、“此景”中“此人”的“此情”。借助關鍵詞句鑒賞詩歌是古詩詞鑒賞的重要方法之一。

3.答題步驟。 (1)解釋該字或該句在句中的含義(詩句總有表面含義和深層含義或言外之意兩層意思,要讀懂詩句的深層含義或言外之意)。(2)展開聯想,圍繞該字或該句描述景象(形象)。(3)點出該字或該句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4)評價表達效果(突出了……作用)。

4.答題模式。某字(句)在詩中的意思是(某某),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某某)的情景,淋漓盡致地表達了作者(某某)的情感。

【經典試題】

1.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后面的題目。(2012年高考湖北卷)

送鄒明府游靈武[注]

賈 島

曾宰西畿縣,三年馬不肥。

債多憑劍與,官滿載書歸。

邊雪藏行徑,林風透臥衣。

靈州聽曉角,客館未開扉。

【注】明府:對縣令的尊稱。靈武:即靈州(治所在今寧夏靈武縣)。

賈島注重用字推敲,請對第三聯中的“藏”、“透”二字作簡要賞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題是對關鍵詞語所表達的思想情感的理解,結合上下文,含義不難理解。鄒明府曾經在西畿縣就任三年,勤于政務,衣食節儉,以至于馬都沒有長出來肥膘。(更欲指人,沒有貪污腐敗,人為清廉。)為償還高筑的債臺,只好把佩劍賣了,說明他為官清廉,兩袖清風。所以任滿以后,沒有搜刮民脂民膏,僅有學賦詩書滿車,也只有學賦詩書滿車!邊雪就可以讓你找不到他的蹤跡,說明他所處的地方比較偏僻,徐風吹來就掀起了他身上的睡衣,說明他衣衫簡樸,沒有什么錦衣華冠,更顯得他大方、簡樸、不拘小節。他就住在靈州的一個角落,每天早上可以聽到報曉的號角(說明他還是住在靈州的,不可能是深山老林里面),家里的客房根本沒有開過,說明基本也沒有什么人來往。向往寧靜以致遠,不理凡塵俗世,清遠脫俗!

【參考答案】①“藏”字,運用擬人手法,描繪人行之跡很快便為大雪覆蓋的邊塞雪景,寫景生動,頗有畫意;一個“藏”字,已包含大雪紛飛、道路莫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蘊。②“透”字,極為傳神地展現了林間朔風砭人肌骨的穿透力,同時還隱含風急、天寒、衣單等內容,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

2.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文后問題。(2012年高考遼寧卷)

初見嵩山

張 耒[注]

年來鞍馬困塵埃,

賴有青山豁我懷。

日暮北風吹雨去,

數峰清瘦出云來。

【注】張耒:北宋詩人,蘇門四學士之一,因受蘇軾牽連,累遭貶謫。

“數峰清瘦出云來”一句妙在何處?“清瘦”有何種精神內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題考查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1)解釋該句的意思。(2)點明手法,展開聯想分析句子描述的景象。(3)點出該句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參考答案】①高峻山峰在一片積云中突現,基于這種觀感,作者運用了擬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語新奇;一個“出”字,作者運用了以動寫靜的手法,賦予山峰動感,使山峰與云層形成了尖聳與廣闊、躍動與靜態相結合的畫面。②“清瘦”表現了作者清高獨立、人格堅守的精神氣質。

三、“表達技巧”型

1.命題特點。詩歌的表達技巧很多,通常包括修辭方法、表達方式、表現手法和藝術手法等。詩歌鑒賞題命題點考查表達技巧的方式主要有判斷技巧名稱、分析技巧用法、比較技巧異同、評價技巧效果等。

常見提問方式:(1)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2)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技巧或藝術手法。(3)詩人是怎樣抒發自己的情感的?這樣做有何效果?(4)指出這首詩的寫作手法并簡析作者的情感。(5)某句(某聯)是怎樣寫景的?請簡要分析。

2.題型概述。表達技巧是詩人用以抒發感情的手段方法,要準確答題,首先必須熟悉常用的一些表達技巧。表達技巧分修辭手法(比喻、夸張、擬人、通感等)、表達方式(抒情、議論、描寫等)、表現(藝術)手法(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動靜結合、襯托用典等)三大類。其次,要對詩句進行全面多角度分析?!氨磉_技巧”型在高考詩歌鑒賞題考點設置中也是熱門之一。

3.答題步驟。 (1)先對表達技巧進行定位(具體手法),準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2)結合詩句闡釋為什么是用了這種手法。(3)此手法有何作用(效果)或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

4.答題模式。這首詩采用了(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手法)技法,寫出了(意象)的(某某)特點,表現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經典試題】

1.閱讀下面的詩歌,然后回答問題。(2012年高考廣東卷)

余杭四月

[元]白 珽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櫻①青豆酒,綠草白鵝村。

水滿船頭滑,風輕袖影翻。

幾家蠶事動,寂寂晝門關②。

【注】①朱櫻:櫻桃的一種。②晝門關:從蠶孵出到結繭期間,養蠶人家為防外人沖犯而終日緊閉門戶。

詩的頷聯在寫景上用了多種表現手法,請指出其中一種并結合詩句簡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題考查考生對文學作品表達技巧的鑒賞能力??忌炀氄莆赵姼梃b賞中的各種表達技巧,答題時準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并結合原詩分析答出此手法的表達效果及有效傳遞出作者怎樣的情感,可采用“手法+分析+效果”的答題模式。

【參考答案】①頷聯運用了映襯(襯托、對比、烘托、渲染)、列錦的表現手法。②映襯類:朱、青、綠、白,顏色明麗喜人,相為映襯,烘托出一種清新的四月鄉間獨特的風貌,傳達出詩人愉悅、閑適之情;列錦類:頷聯采用意象疊加的方式,巧妙地將鄉間獨特物象櫻桃、豆、草、鵝排列在一起,勾勒出一幅生動的鄉村春意盎然的圖景,烘托靜謐的氣氛,表達了詩人閑適而悠游的情懷。

2.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文后問題。(2012年高考浙江卷)

未展芭蕉

[唐]錢 珝

冷燭無煙綠蠟干,

芳心猶卷怯春寒。

一緘書札藏何事,

會被東風暗拆看。

同兒輩賦未開海棠(其一)

[金]元好問

枝間新綠一重重,

小蕾深藏數點紅。

愛惜芳心莫輕吐,

且教桃李鬧春風。

簡要分析這兩首詩的表現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道題目考查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考生明白了這一點,就可以從修辭、寫景的手法、順序、角度等方面作答。第一首:首句從未展芭蕉的形狀、色澤設喻。第二句寫卷成燭狀的芭蕉,最里一層俗稱蕉心,詩人把未展芭蕉比成芳心未展的少女。三、四兩句又另外設喻。古代的書札卷成圓筒形,與未展芭蕉相似,所以這里把未展芭蕉比作未拆封的書札。第二首:詩句運用了襯托、對比和比擬的手法寫了深藏于重重新綠之中的、尚未開放而僅僅是“數點紅”的海棠蓓蕾。詩人忠告它“愛惜芳心”,不要輕易地吐蕾。作者以一首海棠詩暗示、告誡自己的兒女們要穩重行事,要像海棠一樣不輕易顯露自己的芳心,保持自己內心的純潔?!胺夹摹笔且粋€雙關詞語,一層意思是海棠花的花心,另一層是兒女的愛慕之心。

【參考答案】第一首巧妙運用比喻手法,如將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蠟燭、未拆封的書札,又把它比擬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用“東風暗拆”想象芭蕉終于展開,不僅傳神,而且傳達出美好的情思。第二首運用襯托、比擬、對比等手法,不僅表現了海棠的天然之美,更賦予海棠一種沉穩獨立、自主自愛的品格。

猜你喜歡
首詩答題手法
邀你來答題
邀你來答題
《上課沒人搶》
邀你來答題
層遞手法
我想寫首詩給你
邀你來答題
緩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七步洗手法
過得再粗糙,心里也要有首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