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社會風險分析與對策

2012-08-15 00:49李萬里
關鍵詞:倫理

李萬里

網絡社會風險分析與對策

李萬里

網絡社會作為現代科技的產物是一種客觀現象,它內在包含著各種風險,這些風險會淡化人性,損傷倫理,危害國家安全,影響社會穩定并危及網絡社會自身。但網絡社會風險是可控的,通過加強網絡倫理教育、創新網絡技術、提高政府監管水平等防控對策,可有效化解危機,維護網絡社會安全,促進網絡社會和諧。

網絡社會風險;成因;危害;防控對策

對于現代意義上的網絡社會,從卡斯特的《網絡社會的崛起》開始,國內外有相當多的學者對之進行了研究,但對網絡社會概念的界定至今仍比較含混。馬克思在分析社會的本質時指出:“社會是人們交互作用的產物,”作為虛擬實存的網絡社會,從本質上看,就是一種數字化的社會結構、關系和資源整合環境。它與現實社會的最大分野在其虛擬性,正是這一特點使其在給人們帶來精神生活自由的同時,也隱含和裹挾著一些風險和負面效應。

一、網絡社會風險的成因解析

(一)技術的兩面性

技術的兩面性是指技術既存在滿足人類需求,為人類造福的正面價值,同時也會對人類帶來一定的危機、隱患,甚至是災難性的負面影響。在現代社會,技術的負面效應是顯而易見的。德國的風險學家貝克指出,今天的科技成了一種潛在的危險。例如制造炸彈、原子彈的技術等已經給人類帶來了風險和危害?;ヂ摼W技術也不例外,它內在地生產社會風險甚至全球風險。超級智能可以控制人的自由、超級病毒和木馬威脅網絡安全、視頻監控侵犯人的隱私等等。從某種程度上說,網絡社會的風險是由技術的負面效應決定的。由于互聯網的發展歷史不長,在技術上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再加上人們網絡知識的不完備,互聯網的安全性很容易遭受技術故障或人為破壞的威脅。一旦出現問題,就會產生嚴重的社會危害。據統計資料顯示,美國就有1 700萬人具有黑客技術,他們時時刻刻都會給網絡社會造成威脅。因此,網絡社會作為一個新生事物如同現實社會一樣不可能是完美的,它必然存在這樣或那樣的風險,給人們帶來煩惱、困擾或損失。

(二)人性的弱點

2011年3月11日,日本發生的9.0級大地震導致日本的核電站受損,核泄漏可產生輻射損害人體健康,嚴重的可致死亡。于是,在網上流傳“食用碘鹽可防輻射”以及“海水受污染將導致海鹽不安全”的謠言,導致部分地區瘋狂搶購食鹽。幾天之內,鹽價飆升,從1.3元漲到10元,各商店超市庫存被搶購一空。這一瘋狂事件充分彰顯了人性貪婪、自私、冷漠、愚昧等弱點,這些弱點又進一步放大了技術缺陷所帶來的風險?;诨ヂ摼W技術所帶來的信息泛濫、良莠不齊、不良信息和非法信息肆虐等必將危及網絡知識產權、個人隱私權、虛擬財產權和人的思想等等。盡管中國鹽業總公司隨后發表聲明指出,中國的食鹽儲備非常充足,完全有能力保障食鹽供應;另外,碘鹽防核輻射、海水被污染沒有科學依據,請大家不要信謠傳謠,不要盲目囤鹽搶鹽。衛生部也強調含碘食鹽不具備抗輻射功效。但在信息爆炸的網絡社會里,普通百姓必然會無所適從,不知該信誰?于是,按照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邏輯加入到搶鹽大軍中去。出現這種情況不僅侵害了受眾的信息權,而且浪費了社會資源??傊?,因人性的弱點和技術的缺陷而引發的風險無處不在,時刻威脅著我國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三)網絡社會規制的不完善

有人說網絡社會的本質就是自由,所以你不應該也不能如何如何。其實這是一個誤解,互聯網沒有所謂的本質。勞倫斯·萊斯格指出:“有目共睹的是,網絡空間并不存在固有的性質,它只是被設計成這個樣子?!币簿褪钦f,只要我們的程序員愿意,他就可以做一個完全封閉的網絡,完全不自由的網絡。正因為整個網絡的架構完全是以程序員的設計取向為準,因此整個網絡,甚至整個數碼世界的規則都是由“代碼”決定的。代碼雖然不像法律一樣完全明文公布,但在網絡社會中,“代碼就是法律”,每個在網絡上的人都必須遵守代碼制訂的律則。因此說網絡是個無監管地帶也是不妥當的,但任何網絡規制都不可避免地有空子可鉆。例如:假設政府完全處于良好目的,希望未成年人不會被色情內容傷害,用綠壩進行代碼規制以屏蔽不良信息,可結果是一天不到該軟件就被破解。再假設政府強制所有BT軟件制造商加入一段可以監視用戶行為的代碼,最后的結果必然是有其他人做出沒有這段代碼的軟件供大家使用,從而大大削弱政府的代碼規制效果。許多盜版傳播恰是依靠開源軟件進行的。即便使用非開放代碼規制,私人破解造成的外部性又幾乎是無解的。因此,必須有相應法律予以支持,如果不依靠法律來提高破解成本,代碼規制的效果也會大打折扣。萊斯格教授說:“規制無需完美”,關鍵是要看到底有多少人會去鉆這個空子。

二、網絡社會風險的負效應

(一)淡化人性,危害倫理

網絡社會是一個虛擬的空間,人們在網絡社會里的行為和交往方式同現實社會具有很大的不同。網絡社會中的人交往以符號為媒介,具有虛擬化、數字化的特點;以人機交流、人網交流的非人性化交流為主,人和人之間在現實中的直接交流日益減少。長此以往,必然會淡化人性,造成現實生活中的人際交流障礙。當現實中的人以匿名的網絡人的面目出現在虛擬的網絡社會里時,其交往所受的約束和風險會大大降低,交往的范圍會無限擴大,交往的對象具有不確定性,這樣的環境會使人們獲得一種極大的精神自由和情感釋放,從而緩解心理壓力。但無拘束的自由必然使人自然性擴張,造成網絡交往中的道德沖突,使傳統的倫理學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另外,網絡的匿名性所導致的隨意性也加劇了人們對知識產權、隱私權等的侵犯,這無疑違背了法律和道義的精神。

(二)破壞網絡社會秩序,阻礙良性運行

在漢語中,秩序由“秩”和“序”組合而成,表示“次序、常規”的意思。從廣義上來講,秩序與混亂、無序相對,指的是在自然和社會現象及其發展變化中的規則性、條理性。從靜態上來看,秩序是指人或物處于一定的位置,有條理、有規則、不紊亂,從而表現出結構的恒定性和一致性,形成為一個統一的整體。就動態而言,秩序是指事物在發展變化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連續性、反復性和可預測性。網絡社會秩序是指建立在網絡平臺上的秩序,即有條理地、有組織地安排網絡社會各構成部分以求達到正常的運轉或良好的外觀的狀態。從某種意義上說,網絡社會秩序是現實社會秩序的反映。網絡社會秩序的癥結必須要從現實社會秩序的表征中尋求解答。由于我國正處于社會重大轉型期,現實社會中各種矛盾在不斷積聚。作為改革語境中的社會弱勢群體,面對各種利益集團和既得利益者,所滋生的憂慮和不滿情緒都需要一個有效的渠道加以排遣。這不僅是現實社會民主的需要,更是建構和諧網絡社會的題中應有之義。但由于人性的弱點和網絡社會規制的不完善,致使網絡社會秩序混亂,充斥著各種風險??梢哉f,面對已經到來的網絡社會,實際上我們并沒有做好充分的迎接準備。伴隨著近年來網絡群體性事件的頻發,我們正行走在一個貝克筆下的高風險社會中。

(三)威脅國家安全,影響社會穩定

互聯網技術發軔于美國,當廣大第三世界國家還不知道互聯網為何物時,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憑借其技術優勢大肆推行網絡文化新殖民主義,把西方的意識形態和價值觀通過互聯網絡強行輸入到其他國家。這就好比生物中的物種入侵,必然會改變和破壞原有的生態。據統計,在目前的各種網絡信息中,英語內容占絕對優勢,達90%,其他語種只占10%左右。這種不對稱的關系和網絡超越國界的傳播方式,必然會加劇不同文明之間的沖突,威脅到發展中國家的安全和社會穩定。除了外部因素,就我國而言,因網民的非理性參與而引發的網絡群體性事件已帶來巨大政治風險。例如,近年來“涉腐、涉富、涉權”三類事件成為公眾爭議最多的話題。其中,公權力大、公益性強、公眾關注度高的“三公部門”及其公職人員,已成為網絡熱點新聞炒作的焦點,“史上最?!?、“天價”成為網上搜索的熱點詞匯,并以“滾動散發性”的方式引發一波又一波熱議??傊?,網絡力量的現實化正使中國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考驗

三、網絡社會風險的防控對策

(一)加強網絡倫理教育

網絡倫理教育屬于“軟”控,即社會組織運用輿論、風俗、習慣、倫理道德等非強制性的手段,對社會成員的價值觀與行為方式進行的控制和引導。德國哲學家康德說過,世界上最震撼我們心靈的有兩種東西:一個是頭頂的星空,一個是內心的道德法則。在我國步入信息化時代的今天,我們必須為網絡社會構造一個健康的倫理空間,以促進其生長。早在上個世紀末,西方發達國家已制定了許多網絡倫理規范。如美國在1992年就制定了《計算機倫理職業行為準則》和一些簡明通曉的道德戒律,這對規范人們的網絡道德行為、防范網絡社會風險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借鑒國外有益經驗的基礎上,從實際出發,制定符合我國國情的網絡倫理行為準則,以提高我國計算機專業人士和廣大網民的道德水準成為當務之急。通過教育引導網民自律,克服人性的弱點,彌補技術和網絡規制的缺陷,是防范網絡風險的治本之策。教育可以提高人們對網絡社會風險的認知水平,幫助人們樹立風險意識。人們首先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網絡社會不可避免地存在風險,然后去弄清楚它們產生的根源和可能產生的社會危害,最后再積極尋求其風險防范與治理之道。波普爾說:“科學與技術是有錯誤的,因為我們是人,而人是會犯錯誤的。因此,錯誤是可以原諒的。只有不去盡最大的努力避免錯誤,才是不可原諒的?!?/p>

(二)加大科技創新力度

肇始于上世紀90年代的網絡技術是一門新興技術,它把原先分散的資源整合為一體,最大限度地實現了資源共享,使人們更容易獲取自己想要的信息。對現代人來說,網絡社會中最有價值的東西莫過于信息。但在信息爆炸的網絡時代,如何確保信息的安全呢?網絡控制技術實現了關鍵性的突破。它是一個集合了Internet、嵌入控制、軟件、網絡、網頁設計等技術的完善控制系統。主要利用信息技術,使網絡上的信息系統、信息資源可以得到保護,防止犯罪行為的破壞,以確保網絡社會安全。它是維護網絡社會秩序,保護相關的個人、組織合法權益的基礎性手段。雖然技術控制也不是萬能的,但如果沒有技術控制作前提,再完美的網絡倫理和法律規范也會失去作用,成為擺設。技術控制的主要作用對象是網絡犯罪,網絡犯罪的特征和它對社會控制與管理工作行程的挑戰從根本上說是源于網絡本身的技術性。解鈴還須系鈴人,技術帶來的風險最后還需要用技術的手段加以解決,所以用網絡技術防控和打擊網絡犯罪就成了必然之舉。目前,網絡安全的控制技術主要有防火技術、數據加密技術、身份認證技術、數字簽名技術等。

(三)提高政府監管水平

首先,加強輿論的監督與引導。網絡是個自由言論的平臺,人們對現實社會的不滿就會在網上發泄,使網絡成了公眾宣泄情緒的渠道。因此,網絡傳媒要注意引導網民情緒,營造理性的網絡氛圍,以形成健康的輿論環境。其次,創新行政管理方法。維護網絡社會公益,是各級政府的重要職責。由于原有的社會規范一時無力回應互聯網帶來的種種沖擊,網上一些迷信、色情等不良信息的傳播,對人們尤其是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危害。因此,政府應根據人們的網絡需求,通過倡導網絡倫理規范、建立健全政策法規、資源和技術投入等方式進行監管,以確保網絡社會秩序的正常和安全。再次,建立健全法律法規體系。隨著網絡社會漏洞的顯現,利用網絡進行違法犯罪行為日益突出,給網絡社會和現實社會的管理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對網絡社會的治理,應堅持以德治理和依法治理相結合的原則,當網絡技術和倫理無法控制網絡風險的時候,必須依靠法律、法規的威力來確保網絡社會的良性運行。

[1]李萬里.簡析我國網絡民主的成因利弊與對策[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

[2]鄭紅娥,宋冉冉.風險社會研究述評[J].社會主義研究,2009(6).

[3]薛穎潔.淺議我國網絡監管中政府回應性監管問題[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10(8).

[4]鐘民.新形勢下網絡監管的難點與對策[J].中國工商管理研究,2010(4).

[5]張洪根.現代科技倫理再思考[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5).

[6]文海.各國網絡監管掃描[J].兵團建設,2010(16).

[7]吳志敏.風險社會語境下的危機管理機制[J].貴州社會科學,2008(1).

C915

A

1673-1999(2012)09-0054-03

李萬里(1971-),安徽固鎮人,碩士,蚌埠學院(安徽蚌埠 233000)講師。

2012-03-01

猜你喜歡
倫理
《心之死》的趣味與倫理焦慮
科技倫理治理的理論與實踐
靈長類生物醫學前沿探索中的倫理思考
護生眼中的倫理修養
倫理批評與文學倫理學
傳承和共享:文化遺產保護的雙重倫理向度
我們需要什么樣的倫理傳播
醫改莫忘構建倫理新機制
基督教倫理與現代社會工作的發展
論《覺醒》中的倫理關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