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等教育支撐中原經濟區建設模式探討

2012-08-15 00:49劉秀英
關鍵詞:經濟區中原河南

劉秀英

高等教育支撐中原經濟區建設模式探討

劉秀英

當前,國家已正式批復同意中原經濟區建設,中原經濟區納入國家戰略規劃,上升為國家戰略。高校作為區域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區域科技創新的重要支撐,在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分析了河南高等教育的現狀,探討了高等教育在中原經濟區建設中的作用和服務支撐中原經濟區建設的模式,認為高校應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為中原經濟區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高等教育;中原經濟區;支撐模式

國發[2011]32號文件公布了國務院《關于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意味著中原經濟區建設已提升為國家戰略?!兑庖姟穼χ性洕鷧^作了明確的戰略定位,強調河南作為中西部欠發達地區發展的經驗探索。河南的發展需要破解“錢從哪里來、人往哪里去、民生怎么辦、糧食怎么?!彼拇箅y題,探索“三化”(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的新路,為全國同類地區創造經驗,是中原經濟區建設的核心任務。

中原經濟區是一個相對完整的有機整體,區域內部各要素之間緊密聯系,經濟、教育、科技、文化等有機結合與協調發展。中原經濟區在發展自身特色時,需要高等教育為之配合和服務,形成與建設發展相適應的高等教育體系,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相應的支持。針對區域內經濟、產業和技術結構的調整,以及經濟區發展的方向和重點,中原經濟區發展中面臨的就是如何用高等教育資源培養和提供適合區域經濟發展的支撐,實現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發展目標。

《意見》在“提高人力資源開發水平”方面,有針對性地強調了人力資源對中原經濟區發展的需要,在人才發展、人口素質和人力資源方面對高等學校和職業院校布局、學科專業結構等進行調整,構建適合于區域規劃發展的教育體系,加強高水平大學和重點學科建設,改革創新職業教育體制機制和人才培養模式、中等職業教育免學費政策等方面對河南高等教育進行優化,提出把人口壓力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努力建設全國人力資源高地。

一、河南高等教育現狀分析

(一)高等教育發展呈現好的趨勢、好的態勢、好的氣勢

目前,河南省普通高等學校達到107所,高等教育總規模232.35萬人,在校本??粕?45.67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24.5%,在學研究生2.9萬人。河南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正在持續快速發展,高等教育的支撐效應、育人效應、創新效應、集聚效應、服務效應都在持續顯現,為河南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以及黨的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高等教育發展正在呈現好的趨勢、好的態勢、好的氣勢。

首先,河南省許多高校都建立了新校園,校園環境得到很大的提升,校園文化水平有很大的提高,總體呈現出積極向上的發展趨勢;其次,高校在加強基礎建設的同時,不斷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和人才培養體系的建設,使得高校集聚效應和創新能力都在加強,形成了良性的管理運作模式,為今后發展積蓄了后勁;再次,高校大力弘揚新時期“三平”精神,廣大師生都有一種好的精神狀態,謀求發展的意識、以人為本的宗旨、圍繞全局的合力、務實求效的運作、攻堅克難的精神、忠誠履職的責任不斷增強,高校呈現出務實發展的良好盡頭。

(二)高等教育在全國范圍內還處于相對落后的地位

由于歷史的原因,河南高等教育水平在全國范圍內還處于相對落后的地位,和正在進行的中原經濟區建設和河南振興的發展需要不相適應。主要是:

學科建設水平不高,國家重點學科數量偏少。河南省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達到35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達到244個,但研究生占在校生的比例仍然較低,不足3%,遠遠落后于發達地區。近年來河南省GDP占全國前5位,經濟總量和經濟規模在全國都位于前列。但在全國693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河南占的比例不足0.006%;全國287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河南也僅占0.03%,且大多是培育學科,河南省的研究生教育與經濟發展及高等教育的規模都不成比例。

河南在學術帶頭人和創新團隊培養方面能力不強,也沒有形成對國內外高層次人才足夠的吸引力。據不完全統計,包括中央駐豫單位在內,在我省工作的專職院士人數有19位,其中在河南省高校工作的僅有4位。河南省有中原學者9名,教育部創新團隊5個,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資助計劃47人、創新人才148人。有22個國家、省部級重點實驗室;2011年河南29所高校的488個項目獲得基金支持,資金總額1.99億元,遠遠落后于其他省份和高校,成為中原經濟區發展的短板。

辦學經費不足。河南目前沒有一所教育部直屬高校,沒有985大學,僅有1所國家“211工程”大學,因而得到中央財政的支持較少。優質教育資源嚴重不足,導致高層次人才培養能力極其落后,目前僅有8所省部共建高校,得到了共建部委的支持,有一定的發展,但大部分還靠河南省自己的支持,盡管河南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由于財力有限,對高等教育發展的支持還有很大的差距,許多需要建設的方面受到極大的限制。

整體水平不高。河南省有107所普通高校,其中18所是新建本科高校,雖然在數量上居于全國前列,但我省高校的整體水平不高。大部分學校在國家層面上影響力很小,僅有鄭州大學、河南大學等部分高校在全國有一定的影響力,在吸引和集聚高水平的人才方面沒有顯著的優勢,使得河南高等教育整體水平不高。

(三)河南高等教育在規模上、層次上、效應上存在差距

從黨和國家對發展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戰略的要求看,從中華振興、中原崛起的歷史要求看,從科學發展、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現實要求看,從中原經濟區建設國之方略的要求和探索一條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的“三化”協調科學發展路子的使命要求看,從富民強省、科教興省的需要和河南一億人民的期盼看,從全國范圍內各區域之間高等教育發展橫向的比較看,河南高等教育發展仍然面臨嚴峻挑戰,存在不小差距。主要表現在規模上的差距、層次上的差距、效應上的差距,包括黨委和政府工作上的差距和支持上的差距。

實施中原經濟區發展戰略,探索走好發展路子,實現富民強省奮斗目標,要靠人才、靠教育、靠科學、靠科技,要靠科教興省戰略的深入實施。高等教育肩負著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任,承擔著推進科學發展、科技創新的職責。經過多年努力,河南省義務教育全面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基本普及,職業教育發展如火如荼,這些既為高等教育發展奠定了基礎,也對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一定要把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二、高等教育對中原經濟區建設的作用

(一)為中原經濟區建設提供理論支撐

河南高校要對中原經濟區建設中的全局性、前瞻性和戰略性決策開展相關研究,為中原經濟區的發展獻計獻策,為政府科學決策提供咨詢服務,為構建和諧中原提供重要的思想保證、精神動力,為中原經濟區發展發揮“智囊”作用。

高校是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的基地,也是孕育新思想和培養新觀點的搖籃。高校在服務經濟區建設技術支撐體系的時候,不僅要加強自然科學研究,更要著力促進哲學社會科學的繁榮。立足于中原經濟區建設發展的大局,就中原經濟區建設的重大理論問題和現實問題進行研究,服務政府決策咨詢,推動區域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積極參與省、市重大發展規劃的論證和實證研究,把高校建設成為高水平決策咨詢服務基地。

(二)為中原經濟區建設提供高質量多樣化的人才支撐

《意見》要求中原經濟區搶抓產業轉移的大好機遇,促進結構優化升級,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引領帶動“三化”協調發展,加快建立結構合理、特色鮮明、節能環保、競爭力強的現代產業體系。迫切需要河南高校持續提供高層次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

加快中原經濟區建設,教育是基礎、科技是關鍵、人才是根本。高等教育作為教育、科技和人才的交匯點,是中原經濟區持續發展的根本動力和重要保障。人才在中原經濟區建設,特別是在新型工業化階段的創新體系建設中具有基礎性、戰略性和決定性作用。高校要緊緊依靠中原經濟區建設,根據經濟區建設的需要,從各個專業建設出發,培養學生“三基”能力和創新創業意識,進一步健全和完善質量保障機制,提高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質量,為中原經濟區建設提供高質量多樣化的人才支撐。

(三)為中原經濟區建設提供技術創新支持

高校作為科學技術研究開發的中心,要根據中原經濟區建設中存在的重大技術問題進行科研創新,為經濟區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技術創新支撐。促進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制造業與服務業融合、新興科技與新興產業融合,加大技術改造力度,走創新驅動發展道路。高校作為打造區域知識創新的策源地,引領著知識創新和科技創新。高校在區域創新體系中始終承擔著保存、傳承、發現和應用知識的責任,這對于以知識創新為基礎、技術創新為關鍵、制度創新為保證的系統工程,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十七大要求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這是國家戰略的核心,是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中原經濟區也要求走新型“三化”協調發展的路子,所以高等院校要根據河南省社會經濟發展的戰略需求,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系,支持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研究、社會公益性技術研究。把科研工作的重點放在提高創新能力和加快科技成果轉化上,著力培育、催生新興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努力成為高新技術產業的重要孵化器,發揮科技創新重要方面軍的作用。

(四)為中原經濟區建設提供規劃和服務

隨著中原經濟區建設提升為國家戰略,需要有力的人才和科技創新體系來支撐,需要強大的高等教育體系作保證,需要高校緊緊圍繞中原經濟區建設重大戰略需求和主導產業深入開展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和工程技術研究,有效服務于中原經濟區建設。各高校圍繞建設中原經濟區、實現中原崛起河南振興,為中原經濟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主動、直接、有效的服務,使“服務中原”成為河南高校的特色。高校必須抓住中原經濟區建設這一歷史性機遇,強化“以發展提升服務,以服務促進發展”的理念,以服務中原經濟區建設為己任,以創建高水平大學和建設重點學科為動力,全面提升辦學水平,為中原經濟區建設提供切實有效的服務,同時,在為中原經濟區建設服務的過程中實現學校又好又快發展。

發揮政策導向作用,引導激勵學校創新要面向企業、行業需求和中原經濟區聚集,形成“產學研”一體化的集群式增長極,使學校的創新增長效應得到釋放。拓寬合作渠道,著力構建高校、企業和科研院所“三位一體”的交流合作平臺,促進資源共享和共同發展。最大限度調動合作創新的動力,推動產學研合作不斷向廣度和深度發展,在知識創新和服務企業和行業中不斷發展。高校要以服務求支持,以服務求地位,以服務求發展。

三、高等教育支撐中原經濟區建設的模式

第一,調整高等學校布局和學科專業結構,探索構建現代教育體系,把高校建成育人的基地和集聚的基地。高等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最高層次,高校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地方。隨著高等教育的發展,高校集聚了大量的高素質人才,同時又通過人才的集聚帶動學科的集聚、項目的集聚,增強了全社會的科研力量,越來越顯示出高校集聚的效應和集聚的作用。

通過開展教學改革,鼓勵獨立思考,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把提高實踐能力作為重要目標,不斷增強大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應用能力,提高學生的創業技能和工作水平。把增強創新意識作為關鍵環節,開展通識教育,拓展學生視野,培養學生的開放心態和世界眼光。把學校建成培養人才的地方,實施“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培養創新能力強、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各類工程技術人才,為我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和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和智力保證。

學科建設是高校建設的關鍵點,是科研和育人的結合點,也是高校提升的切入點。要把學科建設突出出來,通過學科建設集聚人才、建設團隊,通過學科建設帶動高校發展、促進高校提升。通過對規模、結構和層次內容的調整,以引進學科帶頭人和建設創新團隊為重點,著力人才引進和人才培養方面,在人才集聚和師資隊伍方面要處理好引進人才和現有人才的關系、引進和使用的關系、基本群體和關鍵群體的關系、物質驅動和精神感召的關系、德才兼備和不拘一格的關系,整合現有資源形成品牌,帶動學科建設,促進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協調發展。

每所高校都要根據中原經濟區的部署,自覺調整學科專業結構,發揮自己學校在專業學科上的優勢。例如河南農業大學和河南工業大學要在農業生產以及糧食深加工方面做大做強,在把中原經濟區打造成全國糧食生產核心區,提高農業技術裝備水平,建立糧食和農業穩定增產長效機制,走具有中原特點的農業現代化道路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第二,各高校要結合地方發展需要和自己的優勢和特色學科,聯合其他相關科研院所或企業,發展自己的拳頭科技,形成創新基地。高校不僅是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重要力量,而且是體制創新、機制創新的重要力量。既要加快推進科技創新、科學創新,又要研究推進體制機制創新、方式方法創新。發揮自己的優勢學科,聯合其他高?;蚩蒲性核约捌髽I等優勢平臺,集中優勢資源,深入開展基礎、應用基礎和工程技術研究,著力產生重要理論創新、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原創性科研成果。進一步整合匯聚校內外創新資源與力量,構建特色鮮明和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協同創新平臺。加大對重點學科、特色學科和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建設,特別是服務行業和地方經濟建設的傳統優勢學科的支持,使其在保持原有優勢的基礎上,增添新的活力,不斷發展和壯大自己。

高等教育應依據分層、分類標準,構建協調發展的體系,更好地滿足中原經濟區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多樣化需求。每所高校都要根據自己的優勢,尋求自己不同的定位層次,發揮優勢和特色。各高校需要具有不同的分工和發展目標、重點和特色,彼此互補又不可替代,形成各高校的特色優勢,在某個學科方面形成一定的影響力。高校要在各自的層次、類型中找準位置,辦出特色,辦出水平,爭創一流,逐步形成適合中原經濟區建設發展需要的結構優化、競爭有序、定位明確、動態穩定的“金字塔”式的高等教育生態發展體系。

第三,構建科技創新平臺,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構建服務社會的基地。發展和壯大大學科技園,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和高新技術產業化,重點培育和發展和中原經濟區支撐體系相適應的產業和學科。加強高校高層次、高水平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加強重點學科和重點實驗室建設,發揮重點學科和創新科技的優勢,支撐經濟區的建設。多方拓寬渠道,與部門、地方和企業共建重點實驗室和工作研究中心,促進高校的專利申請和專利成果的轉化,提高高??萍汲晒麑洕鲩L的貢獻率。

高校為科學發展服務,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服務,為民生服務,而且這種服務是創新性的服務、基礎性的服務、引領性的服務,是高端的服務。要不斷提升對高等教育地位的認識,切實抓住抓好高校這個高地,加強和提升高校建設,充分發揮高等教育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優化組合,集中精力轉化一批對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對區域建設和經濟區主導產業及特色產業具有切實支持和重點突破的科研項目。各高校要有所為,有所不為,全力建設國內高水平學科,形成區域特色學科,從服務國家戰略和服務區域發展雙重角度,努力在研究中原經濟區建設的重大建設方面,取得更多標志性成果。

第四,提升人文社會科學水平,建設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的理論基地。中原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從表層看,是一種地域文化,從深層看,又不是一般的地域文化,而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根源和主干,在中華文化發展史上占有突出地位。國學、戲曲文化、武術文化、禪學文化、古建筑文化等,都在全國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原地區是華夏民族的主要發祥地,中國的大多數姓氏也由黃河這條母親河哺育而生。尤其是河南,黃河文化積累沉淀最深,匯集的姓氏及其根植地也最多。鄭州大學、河南大學要開設古建筑專業,將傳統國學列入學校的選修課程,培養國學試驗班,加強以中原文化為特色的國學研究和教學實踐。鼓勵發展戲曲文化、武術文化、姓氏文化和禪學文化等,建立相應的研究中心和機構,立足于研究和創新,將古老的傳統文化和現在的傳承相結合,發揮這些文化優勢在中原經濟區建設中的作用。

高校要借助所處的的區位優勢,進一步整合所在地相關人文社科的資源優勢,深入探究中原文化的傳播與演變,積極探索中原文明與中華文明、現代文明交匯交融的歷史,大力弘揚中原優秀傳統文化,努力培育和塑造具有中原地域特質、體現時代特征的人文精神。利用高校的綜合優勢,聚集和發揮科技文化等資源,深入開展賦予中原地域特色文化的尋根文化、省親文化、祭祖文化和姓氏文化等研究,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新,充分發揮其現代價值,助推叫響地域文化品牌,不斷擴大地域特色文化知名度和影響力,推動文化研究與文化市場、文化產業接軌。培育具有中原風貌、中國特色、時代特征和國際影響力的文化品牌,提升文化軟實力,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打造文化創新發展區。

四、結語

高等教育要主動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去,融入到中原經濟區建設當中去,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科技支持和人才支撐。要以重點學科重點專業為突破口,推動學科發展,要結合中原經濟區產業結構的變化和發展的重點設置學科、專業,打造國家重點學科和特色優勢學科,要在中原經濟區建設中占有重要位置,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優勢。要制訂協同創新發展計劃,高校要與行業結合,與地方結合,與大企業結合,與科研院所和高校之間合作,實現自身實力的發展。在建設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的實踐中,推動人文社會科學的繁榮,要強化應用研究,通過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和項目建設,為地方政府提供智力支持和政策參謀,為文化傳承創新提供基礎。

[1]國務院關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10/07/c_12 2125251.htm

[2]盧展工.要把高等教育發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EB/OL].http://www.gov.cn/gzdt/2011-12/09/content_2015781.htm

[3]孫俊杰,王鑫宏.河南高等教育改革創新思考[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1(11).

[4]蔣篤運.加快教育改革發展,為中原經濟區建設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J].河南教育,2011(1).

[5]鄭永扣.發揮“思想庫”作用,服務中原經濟區建設[J].河南教育,2011(1).

[6]申長雨.培養拔尖創新型人才,為中原經濟區建設提供智力支撐[J].河南教育,2011(1).

[7]謝振山.充分發揮自身特色和優勢,努力為中原經濟區建設作貢獻[J].河南教育,2011(1).

[8]李建新,梁斌.優化結構辦出特色是高等教育的時代命題:訪中原工學院院長崔世忠教授[J].河南教育:高校版,2010(11).

[9]劉純獻.互動共贏:中原經濟區與河南高等教育[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7).

[10]史振厚.河南高等教育跨越式發展研究:基于建設中原經濟區的視角[J].管理工程師,2011(1).

G640

A

1673-1999(2012)09-0165-04

劉秀英(1974-),女,河南周口人,碩士,中原工學院(河南鄭州450007)政法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高等教育管理。

2012-01-09

2011年度河南省政府決策研究招標課題“河南高等教育在中原經濟區建設中的支撐體系研究”(2011B901)。

猜你喜歡
經濟區中原河南
沁園春·贊中原
濃墨重彩 繪中原出彩畫卷
出彩河南
追夢新時代 中原更出彩
河南:過大年,逛廟會
御中原 畫餅充饑
河南:走進就業的春天
放歌河南
甘肅省主要經濟區聯動發展戰略探討
圖解北部灣經濟區同城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