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構建民族地區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機制的研究意義與基本規律

2012-08-15 00:45彭東琳
關鍵詞:建構機制民族

彭東琳

(中共湘西自治州委黨校,湖南吉首,416000;中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南長沙,410082)

構建民族地區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機制的研究意義與基本規律

彭東琳

(中共湘西自治州委黨校,湖南吉首,416000;中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南長沙,410082)

構建民族地區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機制的研究,有利于傳輸和引導正確的思想文化觀念和行為,挖掘民族地區社會建設的思想資源和發展潛能,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有力貫徹和順利執行。建構民族地區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機制的基本規律有原則性與創新性相結合、時代性與科學性相結合、整體有機性與局部協調性相結合三個方面的內容。

民族地區;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機制;意義;規律

一、建構民族地區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機制的研究意義

思想政治教育是黨的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民族地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民族地區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任務,也是國家和社會持續穩定發展的思想保障基礎。據相關資料顯示,國內關于民族地區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稀少,尤其是民族地區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機制構建的研究更甚如此。在立足于中國政治生態、文化背景與思想政治教育現狀、充分吸納國內外經典理論的基礎上,對構建民族地區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機制進行研究,提出契合民族地區實情的解釋框架,希翼為國家的政治穩定和社會的進步發展提供一定的理論借鑒和實踐指導。

(一)民族地區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機制的建構研究是完成民族地區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保證

思想政治工作肩負著社會和組織所要求的思想道德水平內化為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并付諸于具體的實際行動的重要任務。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時期,社會的巨大變革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體對象和觀念要求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思想政治工作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一般來說,人們的思想政治品德表現并不完全與一定社會發展的要求相吻合,在思想品德形成的過程中,除了主體、對象外,中介和結構等也是思想品德的精神狀態和行為表現相互轉化的重要因素,是減少一定的社會發展要求與人們的思想品德之間差距的客觀因素。由此,思想政治工作的確是一項不易的社會實踐活動。同時,鑒于民族地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殊要求和多層面因素的考慮,民族地區思想政治教育要將理論與實踐運用結合起來,必須依靠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機制的建構,科學借鑒和運用先進技術與管理方法,增加民族地區思想政治工作的創新性和有效性,從而實現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治與法治、日常經驗與科學機制的相統一。

(二)民族地區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機制的建構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機制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

民族地區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機制的建構研究屬于思想政治教育機制理論的一部分,它可以為思想政治教育機制的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視角和有價值的思想資源。因此,深入研究和高度重視民族地區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機制的建立及發展趨勢,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機制理論與運行規律的必然要求,也是推進民族地區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保證。思想教育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各個構成要素在一定的機理建構和互動關系中相互作用的過程,民族地區思想政治工作亦是如此。如何在民族地區思想政治工作中注入機制的概念,如何建立既符合民族地區社會經濟實際情況,又符合整個國家的政策指導與社會運行機制的民族地區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機制是民族地區思想政治工作的應有之義,也應該獲得學界和政府相應管理部門的日趨關注。

(三)民族地區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機制的建構研究是民族地區思想政治工作理論研究與實踐活動的工具指南

在民族地區思想政治工作的過程中,既有基本原則規律的遵循與轉化,也有教育實踐的方法機制指導。建立民族地區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機制,既是對規范嚴整的民族地區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研究體系的承接,也來自于復合多變的民族地區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要求。民族地區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機制的建構研究的實踐意義在于借鑒機制理論的成果,了解和探尋民族地區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規律,使民族地區思想政治工作走向科學化,增強針對性,取得最佳的實效。民族地區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機制的建構研究的理論意義在于可以化解教育內容內化為教育對象的政治道德品質和思想動力傾向的難題,改進和完善傳統的民族地區思想政治工作的內容、方式與方法,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科建設理論體系。

二、建構民族地區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機制的基本規律

偉大的革命導師列寧曾經說過:“規律就是關系……本質的關系或本質之間的關系?!保?]這就啟示我們,建構民族地區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機制的基本規律指的在民族地區思想政治教育機制的建立過程中,每個機制要素之間的內在本質聯系和機制體系的必然發展趨勢。民族地區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機制的建構規律首先應符合民族地區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導向功能,促進人們的思想素質提升和全面發展,還應符合思想政治教育過程和人的品德素質形成發展的基本規律。建構民族地區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機制的基本規律在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規律的基礎上,以不同方式、層面、環節存在和貫穿于民族地區思想政治教育機制的建立過程中,主要包含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

(一)原則性與創新性相結合

“原則性是民族地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辨析各種社會思潮,搞好民族平等團結的宣傳教育工作是民族地區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務,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和黨的民族政策是思想教育的基本指導原則”。[2]民族地區思想政治工作作為社會主義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必須符合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方向與期望要求,樹立人們建立社會主義、實現共產主義的理想和信念。但是,民族地區思想政治教育又具有內在的要求和特點,所以,應考慮民族地區的文化背景、思想傾向及價值追求等因素。學者孫若窮曾指出:“少數民族兒童則不然,尤其是文化單一而又落后的地區,兒童生活在一個獨特的本民族環境中,教材表達的某些內容對他們來講完全是一個陌生的世界,與他們的生活經驗相距太遠,讓他覺得不可思議和難以想象?!保?]孫教授的一番話對于理解立足原則性,善于發揮創新性的方法方式、途徑,怎樣建立民族地區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機制,同樣是有深刻的啟發意義的。針對民族地區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從本地實際出發,合理突破傳統的機制建構模式,把握建立與發展民族地區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機制的時機,將機制創新中的積極因素引入民族地區思想政治教育中,從而使機制的有效建構與民族地區日常生產生活緊密地聯系起來。

(二)時代性與科學性相結合

思想政治教育的每一項實踐活動,總是處在時代性和科學性相統一的動態過程中,不存在沒有時代性的科學性,也沒有脫離科學性的純粹的時代性,時代性和科學性相互影響,互為存在的前提。民族地區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機制的構建同樣如此。堅持構建民族地區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機制的時代性與科學性相結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構建民族地區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機制的基本規律之一。在構建民族地區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機制的過程中,既要注重時代的要求體現,反對片面追求時代性的錯誤觀點與做法,也要注意科學性,要反對抹殺科學技術知識作用的錯誤觀點與做法。進而言之,可以從以下兩個具體方面來認識:第一,“每個人的道德品質的形成和發展過程是不同的,這是由他們所處環境中的各種關系決定的?!保?]建構民族地區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機制的“研究方法和實踐路徑的現代化應和良好的教育生活環境的塑造、教育內容的區域性的深化和表現形式的多樣性的拓展結合起來?!保?]第二,“注重運用多學科知識研究思想行為的發展規律和趨勢,運用民間媒介(民俗節日活動、文化藝術節等)、文明創建活動(“文明村鎮”評選、“道德評議會”建立等)和大眾傳媒(電影、報紙、書籍、網絡等),實現教育全員化是民族地區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力工具和重要途徑”,[5]也是彰顯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要求和科學規律的外在體現。

(三)整體有機性與局部協調性相結合

民族地區思想政治工作是多種變量和因素的綜合作用和交互影響的過程與結果,因此也就存在民族地區思想政治教育機制體系的整體與局部在功能和結構上的互相協調和有機整合,只有發揮整體結構和局部要素的各自應有的和合力的優勢,民族地區思想政治教育機制體系的整體功能才能達到最佳狀態。為了保證實現民族地區思想政治工作的預期目標和最佳效果,在民族地區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機制構建過程中,“整體”與“局部”的有機互補和協調合作就尤為重要,故而整體有機性與局部協調性相結合是建構民族地區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機制的一個基本規律。整體有機性與局部協調性相結合,即在民族地區思想政治教育機制建立的實踐中,不僅要兼顧教育內容與教育方式、教育規律與教育功能、教育環境與教育資源的整體搭配和組合的有機性,而且要兼顧應變方法與現實內容、對象差異與個性化教育之間的協調性,必須認真研究民族地區思想政治教育的整體結構和動態運行過程,各局部要素在各環節的協調性、教育各層次和不同子過程的差異性。值得一提的是,各要素、各環節、各層次的有機結合并不是各構成要素或局部功能的簡單拼湊和累加,表現為在民族地區思想政治教育機制的系統運行和配置的過程中,強化原結構要素的整體性或產生新的調節機制和制約功能。

[1]列寧全集(第5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128.

[2]彭東琳.民族地區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和原則[J].社會科學家,2011(2):130.

[3]孫若窮.中國少數民族教育學概論[M].北京:中國勞動出版社,1990:363.

[4]馬里延科.德育過程原理[M].牟正秋,等,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102.

[5]彭東琳.民族地區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和原則[J].社會科學家,2011(2):131.

D64

A

湖南省社會主義學院系統科研項目“民族地區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機制的建構研究”(HN201120);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圖書館與西部民族地區閱讀文化建設研究——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為例”(09BTQ007)

彭東琳(1975—),女,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歡
建構機制民族
我們的民族
消解、建構以及新的可能——阿來文學創作論
殘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構和救贖
一個民族的水上行走
自制力是一種很好的篩選機制
多元民族
建構游戲玩不夠
求真務實 民族之光
緊抓十進制 建構數的認知體系——以《億以內數的認識》例談
破除舊機制要分步推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