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聶耳,不該被遺忘

2012-08-30 13:59
花火·作文素材 2012年5期
關鍵詞:聶耳義勇軍馬勒

今年是音樂家聶耳誕辰100周年,除了昆明和上海有紀念他的音樂會和活動,其他地方沒有唱響他曾經譜寫過的歌曲。當然了,《國歌》是一個例外。去年是奧地利音樂家馬勒逝世100周年,國家大劇院就舉辦了長達5個月之久的“紀念演出季”,演出了馬勒的十部交響樂,還不惜重金邀請世界頂級的交響樂團和指揮,提前8個月就開始預售門票,進行了大張旗鼓的宣傳。

國歌又名《義勇軍進行曲》,誕生在上個世紀30年代。如今,過去了不過才70多年,作曲者聶耳為何迅速被人淡忘?

1940年,美國著名的男低音黑人歌手保羅·羅伯遜,第一次聽到這首《義勇軍進行曲》,非常激動。他克服困難,學會了歌中的中文,并在紐約露天音樂堂用中英文演唱,獲得很大反響。

一個與中國相聚遙遠、與聶耳素不相識的美國歌手,還會對聶耳擁有如此深厚的感情,我們為什么做不到?會唱這首《義勇軍進行曲》,當然重要,記住它的作曲者同樣重要。

素材解讀:時間也許能沖淡一切,卻無法改變歷史和事實。聶耳雖然去世多年,但是,他應該像他的歌一樣,時刻被人們記起。我們在物質繁盛的今天,更要珍惜歷史,不忘前輩,這樣改革開放的步伐才會邁得更有力。

適用話題:民族精神、愛國熱情、歷史與未來、責任與使命

猜你喜歡
聶耳義勇軍馬勒
化險為夷靠淡定
“九一八”事變后《北方紅旗》的義勇軍報道研究
化險為夷靠淡定
聶耳
高鵬振與《義勇軍進行曲》
青年義勇軍軍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