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鋼筋混凝土結構施工常見問題

2012-09-06 00:54張文勇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 2012年22期
關鍵詞:鋼筋混凝土常見問題施工

張文勇

摘要:本文結合作者實際工作經驗,分析了鋼筋混凝土施工中常見的幾個問題,供大家參考借鑒。

關鍵詞:鋼筋混凝土;施工;常見問題

Abstract: 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al work experience, this paper analyzes some common problems in the reinforced concrete construction, for your reference.

Keywords: reinforced concrete; construction; common problems

中圖分類號:TU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104(2012)

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在建筑中的應用逐漸普及,所以任何建筑企業都必須要保證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的質量,必須要做好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的質量控制工作,由此建造出的建筑工程才能保證質量。這對于建筑企業以及使用者來說,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1 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問題

保護層厚度的規定是為滿足結構構件的耐久性要求和對受力鋼筋有效錨固的要求。保護層厚度太小,無法滿足上述要求,太大則構件表面易開裂,在框架結構施工中,由于樓面標高是一致的,雙向框架梁同時穿越柱節點時,必然造成一側框架梁面筋保護層厚度偏火(往往會超過 40ram)。井字架梁節點也有同樣問題,這些問題無法避免,但需注意:一是梁箍筋的下料問題,由于一向框架梁面筋需從另一向框架梁面筋底下穿過,因此梁端箍筋下料時高度可減小20~30mm(儀一向框架梁端需要),二是施工時以哪一向為主,因保護層厚度增大,截面有效高度變小,正截面受彎承載能力減小(約 5%),設計時是否考慮了這種影響,另一方面構件表面容易開裂。

2 梁柱節點箍筋施工問題

2.1 一般施工做法的弊病

梁柱節點施工的復雜性主要表現為:節點構造復雜,鋼筋分布密集,操作人員高空作業,施工難度大,特別是中間柱子鋼筋縱橫交錯,箍筋綁扎不便,采用整體沉梁時節點區下部箍筋無法綁扎,致使梁節點部位不放或少放柱箍筋,留下嚴重隱患。部分施工人員意識到鋼筋骨架整體人模后柱節點內箍筋綁扎困難,便采用兩個開口箍筋拼合,然而在整個節點區均采用開口箍筋顯然不符合規范規定。規范對箍筋封閉和箍筋末端彎鉤的構造要求,是保證箍筋對混凝土核心起有效約束作用的必要條件。

2.2 改進的對策

近幾年的做法是將梁板模板(含側模板)全部安裝完畢后才安裝梁板鋼筋并整體沉梁。該施工程序的優點是鋼筋堆放、運輸及綁扎較安全,交叉作業少,支模和綁鋼筋不沖突,工效較高。但若不采取特別措施,會出現節點箍筋少放或者箍筋間距無法保證的問題。對此,可采用如下措施解決:

2.2.1 下料時每個節點增加若干根縱向短筋(可用細鋼筋);

2.2.2 柱節點區箍筋現場焊接在縱向短筋上形成整體骨架,再將整體骨架套入柱縱筋并擱置在樓板模板面上,穿梁鋼筋并綁扎,為防止附加縱向短筋位置與柱縱筋沖突而造成套箍困難,附加縱向短筋應偏離箍筋角部約50mm,采用該法可保證柱節點箍筋的間距與數量,實施效果較好.需要說明的是,當結構較復雜時,采用該方法可能也會有困難,施工時要視具體情況而定。

3 框架柱縱筋的搭接

按照規范和規程的規定允許搭接的矩形,異形柱縱筋應優先采用機械連接或對接焊,但有些施工單位為降低成本或貪圖方便,更愿意采用搭接。這種做法往往會造成柱在縱筋搭接部位的截面過小,因該部位箍筋尺寸并未變化,使柱縱筋難以緊靠箍筋(相差柱主筋1d 的距離,其直徑通常在 18 以上)。這一問題在柱截面較大時還不太突出。隨柱截面的減小就顯得較為突出。特別是異型柱通常柱寬僅200mm,如端部配 2 25 縱筋。減去鋼筋保護層 50mm。則此時兩根縱筋的凈距僅 100mm。若采用搭接,則搭接處兩根縱筋的凈距如按搭接1 根考慮也僅 75mm,若兩根同時搭接則只剩下 50mm。顯然對柱有效截面削弱太大,使鋼筋搭接末端延伸部位成為柱的薄弱點。

4 混凝土的具體施工方法

4.1 混凝土的澆筑方案

一般來說混凝土都具有厚度較厚的特點,所以混凝土內部水化熱的溫度都會存在較高的現象,而內外的溫差以及降溫速率的實際控制難度較大,所以目前都會選擇斜面分層澆筑法。

4.2 混凝土的澆筑

由于混凝土經常會出現冷縫現象,所以要避免冷縫的出現就必須將澆筑搭接時間加以控制,一般來說控制在5 小時內最佳。我們必須在混凝土澆筑之前就將所有的事項安排好,例如澆筑的順序、流向、長度、厚度、寬度以及搭接時間都進行細致的計劃。首先要做好基礎設施的準備工作,混凝土輸送泵、罐車等必須要提前準備好;其次從北至南利用斜面分層澆筑法進行澆筑,要達到一個坡度、薄層澆筑、一次到頂的效果,在實際的澆筑中應采用2臺輸送泵來布料,輸送泵的控制范圍應保持在6M,罐車應控制在18到20臺,并且備用5臺;最后底板從北至南按順序進行澆搗,每臺輸送泵控制范圍都應保持在 6M 的寬度。這里要注意的是針對混凝土的振搗必須要及時并且均勻,堅決避免出現漏振的現象,也避免過振的現象,要防止離析問題的出現。

4.3 混凝土的表面處理工作

由于混凝土的表面水泥漿相對較厚,所以在混凝土澆筑之后的3到4個小時內應利用水長刮尺進行刮平,并在水凝漿初凝前使用鐵滾筒進行碾壓,一般來說碾壓2遍相對效果較好,之后在利用抹子進行壓實。由此來保證混凝土的表面不會產生裂縫的現象。

4.4 混凝土內部溫度的監測工作

首先應在承臺的范圍內埋設四根垂直的測桿,并且每根測桿應沿著混凝土的厚度設置 3 個不同的測點,也就是說應設置 4 跟測桿以及 12 點測點。其次在頭三天應每間隔 1 小時就進行一次溫度測量,三天之后應保證每隔4 個小時就進行一次測量。再次相關人員應針對每次測量的數據進行細致的記錄,并根據溫度的變化制定曲線圖,圖中要將不同測點的問題以及中心測點和表面測點溫度差表現出來。只有做好混凝土內部的問題監測工作,才能有效的防止產生溫度裂縫。

4.5 混凝土的養護

在澆搗 4 到 5 小時之內,應針對表面進行抹面,之后澆溫水進行保養,保養之后在混凝土表面應鋪上一層塑料薄膜,中間應覆蓋 2層麻袋,之后在上面再鋪一層塑料薄膜由此來進行保溫處理。在整個養護期間應及時針對混凝土表面的干濕情況以及溫差進行檢查,并及時給混凝土澆水來保證混凝土的濕潤。如果溫差超出了25℃,那么就應采用燈照或者搭設塑料保溫棚等方式來將溫差逐漸控制在 25℃的范圍之內。

4.6 混凝土施工中還應注意以下問題

4.6.1 首先必須選擇質量合格的原材料,原材料在使用之前必須要進行細致的檢驗,杜絕使用不合格的產品。除此之外應注意原材料的溫度問題,由此保證混凝土入模時的問題與理論相近。

4.6.2 在攪拌過程中外加劑的添加必須由專人負責,并且添加量必須要做到準確無誤。

4.6.3 用于混凝土澆筑的基槽是事先進行清理,將槽內的雜物都進行清理。

4.6.4 混凝土的澆筑工作必須要保證連續進行,其中的間歇時間不應超過5 個小時。

4.6.5 混凝土的測溫以及養護工作必須要求專人負責,在測溫和養護的過程中一旦出現問題必須要及時的通知有關技術人員。

5 結束語

隨著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工藝技術的進步,新的生產方式產生并發展起來,這樣就勢必要求有多種形式的建筑模式來適應這種發展。很多建筑正在向多層及高層發展,合理利用并很大程度上節約了土地使用。隨著建筑工藝的革新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鋼已經出現,但是對其應用時間并不長,所以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摸索。只有切實加強對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質量進行控制把關,才能進一步擴大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在建筑領域的應用范圍。本文分析了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施工中的幾個問題,對控制工程質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張來彩.對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抗震延性設計的理解[J]中華民居.2010(12):44

[2]鄭冬菁.淺談鋼筋砼框架結構在抗震中的延性設計[J].福建建設科技.2002(3):20-21

猜你喜歡
鋼筋混凝土常見問題施工
掛籃懸澆施工技術在橋梁施工中的應用分析
邊坡控制爆破施工
機械自動化設計與制造的常見問題分析
公路工程監理存在的問題和一些改進措施
房屋建筑鋼筋混凝土預制樁的施工技術
超薄水泥混凝十路面施工工藝及質量控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