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人行道路景觀中的停留空間

2012-09-06 00:54胡方方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 2012年22期
關鍵詞:人行道城市道路行人

胡方方

摘要:停留空間不足,往往是城市道路缺點所在,人行道路景觀除了要求視覺上的秩序美,還要滿足所需的功能要求,為行人提供一定的停留空間。道路環境需要親和性和可參與性,沿路增加宜人的停留、游憩空間,點、線、面結合的停留空間可促進人們交往,創造積極的城市道路空間。

關鍵字:人行道路景觀,停留空間設計,可參與性

中圖分類號:S611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正文

1停留空間的重要性

社會競爭加劇,人們生活節奏緊張,人散步的人行道路的設計,過分注重交通疏導作用,忽視了促進人們交往的功能,缺少人情味和親和力,沿路增加宜人的停留和游憩空間,可為旅途勞累的人提供暫時的休息場所,為人們的活動提供良好的平臺,讓居民走出家門,可在林間花前得以相聚,或閑談,或散步,或早晚鍛煉,優美、舒適、方便的停留空間,既可以促進人們交往,又有利于創造積極的城市道路空間。

2人行道路景觀現狀分析

第一,只重視線形,忽視節點,只考慮人行道路本身的線形景觀,而不研究與之相交口的銜接,在人行道路平,立交叉口,廣場節點等方面設計不足。第二,只重視展示,忽視功能,只重視外觀,設計中過分強調道路表面形式,以寬大為優,以奢華為美。把豪華當景觀,把氣勢當形象,使道路華而不實,忽視或弱化道路交通功能和人的便捷性要求,并且停留空間太少,行人對道路的使用功能不足,不能適時的為行人提供停留的場所。第三,停留空間分布隨意,雜亂缺少流線美和整體設計,在停留空間的組織和道路景觀的空間結構上,沒有很好的融合,缺乏系統的設計。第四,在平面的處理上過于粗糙,單調,缺少多變性,協調性。

3人行道路景觀停留空間的設計方法

3.1 節點的選擇

節點是人行道路景觀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包括:游憩廣場、道路重要交叉口和街道等,這些節點通常是道路不同空間的結合點或控制點,是人們對道路形象記憶的關鍵魅力所在,也是人們重要的停留駐足點,停留空間不足,削弱了人們對道路的使用功能。人們在節點的選擇和利用上還有不足,如果能充分利用節點,增設一定的停留空間,將大力改善道路空間的利用,加強人對道路的使用功能。節點的公共空間設計要考慮景觀空間和周邊形態設計,對廣場,眺望平臺等尺度較大的停留空間,要根據周邊環境和人們的需求,合理的設置開敞,或較私密的,符合尺度的停留空間。

道路景觀節點是重要視覺景觀點,也是重要停留空間,各個節點景色各異,停留空間形態不同。

大的節點如:南京北極閣廣場,作為道路重要的節點,充分考慮了行人要求,開敞式設計,如圖1,行人從路上直接走過去,就有充足的休息區,如圖2,休息區旁邊有樹陣,與廣場中心形成良好過渡,適合行人停留,如圖3,休息區作為道路和廣場集會場地的渡,不僅滿足了人的使用功能,還利用水,石塊等造景元素,營造出有可親和性和參與性的水空間,如圖4。體現道路景觀空間的親和性和停留空間的觀賞性與實用性相統一。

小的節點如:北京東路和太平北路的交叉口,高大的喬木下是樹凳,零星的灌木群分布在停留空間,停留空間里雖然沒有鳥語花香,但植物群落層次分明,整體統一,并設有休息桌椅,簡單的設施和綠化,充分利用空間,創造宜人尺度的停留空間,為行人提供休息,為老人提供打牌,休閑的平臺。加強了道路的間的利用。

圖1:開敞空間圖2:路邊停留空間圖3:停留空間圖4:親水空間

3.2 線的分布

道路景觀的空間環境在構成上屬于帶型空間,是相對狹長的地形利用相關景觀因素組織而成的空間景觀,但現有道路景觀只重視平面上的流線分布,停留空間不足或分布隨意,沒有結合道路的流線形態創造停留空間,停留空間也是道路景觀組成的一部分,其分布形態也應結合景觀的帶狀形采用流線分布。

3.3 面的組織

人行道路景觀應注重面的組織,在面的布局上考慮到對點,線設計的整體統一。在整體設計上要注重平面的構圖和變化,如果點狀分布較多,則要注重點的布局和排列,不能雜亂無章,隨意分布,要結合區域特點,分清空間的主次、聯系、方向、尺度,找出合適的停留地點,以合適形態連接,有主有次,有始有終,使其整體統一。如果節點少,綠化帶寬,則要注重面的分割,可以用綠化分割空間,以綠籬或植物群落來劃分空間,停留空間可以沿路設置,也可以用樹陣等形式出現。也可利用道路作為分隔,從人行道路引出,曲折蜿蜒,貫穿景觀面,回到人行道,注重停留空間在平面上的變化,結合空間分割的形狀設計停留空間,在硬質鋪裝上應該認真設計,注意與周圍環境協調一致,也可以與綠化結合起來。

3.4 點、線、面結合

人行道路景觀設計講求平面的構成和悅目的視覺感染力,但設計更為重視造景要素的流線組織,以線狀景觀路線串起一系列的景觀節點,形成人行道景觀平面上有序的、富于變化的景觀序列。以線串起各個節點,以點,線組成的區域為面,各要素間相互組織,銜接,點,線,面相結合。人行道路景觀還要從整體出發,聯系周邊環境,并以道路綠化聯系公共綠地,宅旁綠地,形成點,線,面結合的綠化系統。

4人行道路景觀停留空間的設計要點

4.1美化實用相統一

人行道路綠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道路形象,大部分城市都能在景觀的外觀上下工夫,使其具有一定的觀賞作用,從而美化道路。人行道路的美不僅講求平面美,還要在立面上有序,耐看,鮮明的植物群落或豐富的空間層次能給人合理,有序,多變的感覺。在廣場,道路交叉口等尺度較大的停留空間,更應注重立面的變化。例如:休息廣場喬木較少,造景元素單調,容易給人空曠,單薄的感覺。如果能在植物群落上層次更多些,在設施或造景元素上有一定的高差,那就能讓人感覺景色豐富,多變,既有近景,也有遠景,空間感較強烈。人行道路景觀不僅要能“看”還要能“用”,要有一定的使用功能,可觀可賞,可坐也可停,停留空間是人行道路景觀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滿足了人們的生理需求,既可為行人提供豐富的休息和娛樂的空間,又能促進人們的交往,使景觀具有實用性。人行道路景觀應充分考慮停留空間的增設,做到美化與實用想統一原則。

4.2 以人為本

人行道路作為人們活動的重要場所,要以人的需求為準則,重視人的行為,心理等多種因素,做到以人為本,景觀最終是為人服務的,是由具體的人使用,所以人行道路景觀設計應充分滿足人們的娛樂,休閑,交往等要求,注重人們對停留空間的需求和使用,沿路增加宜人的停留空間,幫助人們釋放壓力,緩解焦慮,創造健康、舒適、休閑的道路空間,真正做到“景為人用”。

4.3 配備多樣化的公共設施

適時的停留和休息能緩解行人焦慮,釋放壓力,創造健康、舒適的道路空間。停留空間有休息,游賞使用功能,如:樹陰、廣場、亭、廊、花架、橋等,讓您駐足,或休息,或與人交談。公交候車亭、站臺,座椅,坐凳,垃圾桶,等道路設施應統一規劃,協調好樣式和風格。人行道路上有站臺,紅綠燈等等候區,可設置簡單的停留空間設施,為行人提供舒適的等候區。

4.4 適用植物配置

植物配置的好可以創造優美的景觀,使行人融入大自然的綠色之中,給人一種回歸大自然的感覺。使道路環境變的優美,活潑,豐富多彩。在植物的配置上,首先,以適地適樹為原則,可運用大量鄉土樹種,具有地方特色的樹種,是地方文化的體現,因此應廣泛使用市樹和鄉土樹木。如:雪松,桂花,梅花等。道路綠化,除了具有觀賞作用,對交通疏導起引導作用,還要具有一般綠地的凈化空氣,降低噪音,調節小氣候等生態功能,因此可用抗性好,吸收有害氣體的樹種,并設置隔離帶。小喬木和花灌木,真正達到大、中、小喬木和花灌木的結合,使街道景觀呈現層次化。

5停留空間的設計創造積極的城市道路空間

城市道路景觀是城市面貌的表現,是城市文化品質的提升,是衡量一個城市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尺度。它能反映出不同時期的社會經濟、文化特點。社會發展和形勢的向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需要我們重視人們的需求,在設計過程中不僅要針對道路風格、景觀環境、人文特色等方面,分析其特點,研究和塑造有地方特色的道路景觀。更要注重停留空間的設計,道路停留空間的設計改善了人行道路景觀環境,也改善城市生態質量和人文居環境,建設了融合自然美、社會美,能體現城市文化的城市道路景觀,創造了積極的城市道路空間。

參考文獻:

1趙提綱.淺談城市街道景觀中的綠地設計[M].江蘇城市規劃.2004

2劉濱誼. 城市道路景觀規劃設計[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2

3程小妹.探析小城鎮道路景觀規劃與設計[J].小城鎮建設.2004(6)

4日.土木學會編.章俊華,陸偉,雷云譯.道路景觀設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3

5張海林,董雅.城市空間元素公共環境設施設計[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7

猜你喜歡
人行道城市道路行人
城市道路施工期間交通安全管理分析
毒舌出沒,行人避讓
跟蹤導練(一)
路不為尋找者而設
世界最寬人行道:40米
百度Apollo平臺
我是行人
淺談城市道路設計中的問題及解決措施
五個小段落組成的自傳
人生五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