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建筑基坑工程支護的施工技術及地質條件

2012-09-06 00:54邱霖霖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 2012年22期
關鍵詞:安全結構工程

邱霖霖

摘要;本文首先講述了基坑支護體系及重要性,分析了土方開挖工程施工技術,提出了施工工藝流程的方法。

關鍵詞;結構,工程,安全,施工技術

中圖分類號:TU7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前言

一、基坑支護體系及重要性

基坑支護作為一個結構體系,應要滿足穩定和變形的要求,基坑支護型式的合理選擇,是基坑支護設計的首要工作,應根據地質條件,周邊環境的要求及不同支護型式的特點、造價等綜合確定。一般當地質條件較好,周邊環境要求較寬松時,可以采用柔性支護,如土釘墻等;當周邊環境要求高時,應采用較剛性的支護型式,以控制水平位移,如排樁或地下連續墻等?;又ёo最重要的是要保證周邊環境的安全。

二、地質條件

該工程緊鄰主要馬路,施工場地非常狹小。該綜合樓為框架剪力墻結構。地下一層,地上21層,地下室層高4.5m,抗震設防烈度為七度,基礎采用樁基承臺式,建筑物基坑深度為5m,為自然地面至地下室底板素混凝土墊層。

擬建場地在勘探深度范圍內,地層由雜填土、硬殼層粘土、淤泥、淤泥質粘土、粉質粘土、粘土、礫砂混卵石等九個工程地質層和十三個亞層組成,牽涉到本工程基坑支護與開挖的土層為:

雜填土:雜色,由碎塊石、磚瓦礫混砂土、粘性土等組成,局部有生活垃圾分布,成分復雜,均一性差,土性呈濕、稍密,層頂高程為0.29-5.30m,層厚0.4-4.1m,全場分布。

粘土:灰黃、灰色,可軟塑,含鐵錳質斑點及少量腐植物,底部逐漸向淤泥過渡,層頂高程1.90-4.20m,層厚0.30-2.10m,局部分布。

淤泥:青灰色,流塑,含零星貝殼碎片、腐植物,不均勻夾粉細砂薄層,局部含量較高。

土方開挖工程施工技術

1.1根據市測繪大隊提供坐標點及設計圖紙,施工測量定位,并繪制基坑平面圖后,進行土方開挖。

1.2土方開挖采用機械化施工,由3部1.2-1.4m3反鏟挖掘機完成;機械達不到部位及承臺、地梁基底土方修整采用人工配合完成。

1.3為確?;舆吰掳踩?,基坑開挖采取先淺后深、先邊坡支護后基礎土方、循序漸進措施。

1.4土方運輸由10部自卸汽車完成,運輸過程汽車司機必須服從指揮,嚴格按照指定施工通道行駛,并按指定地點卸土。

1.5土方開挖時應嚴格控制開挖深度,測量人員負責跟蹤測量,及時匯報開挖深度情況,配合挖掘機挖土作業,并做好記錄。

基坑支護工程施工技術

2.1、放坡十錨噴網擋土墻支護施工技術

施工工藝流程:

挖土修坡→初噴封閉→錨桿孔定位→成孔→安放錨桿→錨孔灌漿→安裝鋼筋網及焊接加強筋→終噴。

施工要求:

(1)桿體采用Φ22鋼筋及φ48鋼管,錨頭焊Φ14拉筋,面筋Φ6@200雙向;

(2)32.5R普硅水泥,水灰比0.5,固結強度20Mpa;

(3)錨桿孔徑Φ110mm,桿長5m(鋼管長7m),縱橫間距1.5m,傾角5~15度;

(4)土體噴射C20細石混凝土,l00mm厚。施工技術:

(1)挖土修坡時錨噴工人要和挖土司機協同作業,挖土高度視土質而定。本次挖土施工分二次挖土,采用人工修坡,盡量將坑壁修整平順,以便噴射混凝土作業;

(2)坡頂處理:在坡頂上500mm范圍內,每隔1.5m打長2mΦ22鋼筋的摩擦錨桿,掛Φ6@200雙向鋼筋網,并噴射混凝土,外圍設置排水溝;

(3)成孔作業盡量采用干作業,增加錨固體與土體的摩擦力,增加臨時穩定性,并采用人工洛陽鏟成孔;

(4)為保證桿體Φ22鋼筋安放在錨孔中心,防止拉桿產生過大撓度和插入土體時不攪動土壁,增加拉桿與錨固體的握裹力,在每根錨體底部每隔2m設一對中器,對中器由三根Φ6鋼筋組成;

(5)灌漿漿液采用32.5R普硅水泥制成純水泥漿,灌漿時要求注漿管管口距孔底200mm,待孔口返出水泥漿后,方可拔出注漿管,并隨即補漿至孔口;

(6)當錨桿孔水泥漿有一定強度后,可安裝鋼筋網及焊接加強筋,加強筋節點壓錨頭;

(7)噴射混凝土作業時,混凝上由水泥、5-10mm細石、中砂組成,配合比1:2:1.5,終噴混凝土厚度l00mm。

2.2重力式擋土墻支護

施工工藝流程:

定位→預拌下沉→提升噴漿攪拌→重復攪打下沉→重復攪拌上升→完畢。

施工要求:

(1)加固料采用32.5R普硅水泥,滲入比15%,水灰比0.5;

(2)樁徑φ500mm,樁距400mm,樁間搭接l00mm,樁深6.5m,樁身傾斜小于1%,相鄰樁不留施工縫;

(3)施工前對施工機械進行全面檢查,排除各種故障。施工技術:

(1)就位:當深層攪拌機到達指定位置后,對中就位,并使樁機保持水平,鉆桿垂直;

(2)預攪下沉:當深層攪拌執冷水循環正常后,開始下沉作業,如下沉速度太慢、可以用輸漿系統補給清水以利鉆進;

(3)制備水泥漿:當深層攪拌機下沉到一定深度后,開始按設計配合比制備水泥漿,待壓漿前將水泥漿倒入集料斗。水泥漿在運輸過程中不得出現離析現象;

(4)提升噴漿攪拌:當深層攪拌機下沉到設計深度后,開始啟動灰漿泵將水泥漿液壓入地基中,并邊噴漿邊旋同時嚴格控制攪拌機提升度。壓漿工藝施工要連續,不允許出現斷漿現象;

(5)重復上下攪拌:為了使軟土和水泥漿攪拌均勻,應再次將已提升到地面的攪拌機再次攪拌下沉,此時不再噴漿,下沉至設計深度后提升攪拌機至地面;

(6)清洗:往集料斗注人清水,啟動灰漿泵,清洗輸漿管路中殘余的水泥漿,直至基本干凈,并將枯附在攪拌頭上的泥漿清洗干凈。

2.3降低地下水位施工技術

在基坑邊坡頂600mm外,沿基坑外圍布設磚砌排水明溝,溝凈寬300mm,深300-600mm,溝底C10混凝土墊層,溝壁用M5水泥砂漿Mu7.5紅磚砌240mm厚。每隔30m設一個600×600mm流沙井,要求井底比溝底深400mm,做法同排水明溝。

在基坑邊坡底600mm外,沿基坑內圍于地下室底板墊層下布設磚砌降水明溝,溝凈寬300mm,深400-600mm,在溝底寬度1m范圍內鋪設200mm厚20-40mm碎石墊層,溝壁用M5水泥砂漿Mu7.5紅磚砌筑240mm厚。每隔欲30m設一個1200×1200mm降水兼排水井,井深不小于1500mm,做法同降水明溝。排水井通過潛水泵抽水排至基坑邊坡排水明溝。

為了更有效降低地下水位,可于地下室內增設降水井,位置原則上在地下室底板集水井位置處布設,降水井最終封閉采用法蘭盤。

基坑監測及成果分析

3.1監測內容

(1)護坡樁水平位移;(2)護坡樁傾斜程度;(3)錨桿變形;(4)沉降觀測。

3.2觀測點設置

(1)測距點在距基坑36米相對穩定地方沿基坑邊線延長方向設置;

(2)護坡樁水平位移觀測點在土釘墻上布設,測點間距8-10米,點位用水泥釘固定;

(3)護坡樁傾斜觀測在已開挖后的土釘墻及樁上下各設一點,間距10-15米,用水泥釘固定;

(4)錨桿變形觀測點設置在錨桿錨頭上,用紅漆作標記;

(5)沉降觀測標在基坑內側沿基坑高度5-6米分層設置,水平間距20-30米,用水準儀進行觀測。

3.3成果分析

分析方法及處理原則:

(1)分階段每7天進行變形觀測,并隨施工進度、季節變化及天氣惡劣等有可能引起變形異常時根據實際情況縮短觀測周期。每次觀測后將數據記錄匯總,并前后對比。

(2)對觀測結果數據表進行討論,分析變形是否過大及是否趨于穩定,并和監理共同確定是否需采取補救措施。該工程基坑緊鄰主要馬路,施工場地非常狹小給樁基施工開孔及護壁成孔帶來了一定的難度,但由于本工程采取了先進的施工工藝、性能良好的專用大型設備和完善的技術保證措施,土方開挖與邊坡支護同步進行,不占用關鍵工序,給提前插入結構施工創造了條件,基坑邊壁穩定,保證了工程竣工和工期的要求。

猜你喜歡
安全結構工程
一圖看懂寧波金融“五強”提升工程
高速透平真空泵工程應用
當型結構與直到型結構的應用
物質結構規律歸納
半包圍結構
汪曾祺專輯
泛濫的“工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