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發展低碳城市的視角解決城市交通

2012-09-06 00:54曹云飛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 2012年22期
關鍵詞:城市交通公共交通優先

曹云飛

摘要:低碳城市是以城市空間為載體,發展低碳經濟,實施綠色交通和建筑,轉變居民消費觀念,創新低碳技術,從而達到最大限度地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低碳交通是指以低碳經濟為發展模式,通過先進技術提高燃料利用率及使用清潔能源,提高交通管理水平等,最終實現溫室氣體低排放甚至零排放的目標。

關鍵詞:低碳、城市交通

Abstract: With the city space as the carrier, the low-carbon city may achieve the lowest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through the low-carbon economy development the green transportation and building implementation, the residents consumption concept conversion and the low-carbon technology innovation. With the low carbon economy as the development mode, the low-carbon traffic can promote the fuel efficiency via the advanced technology, utilize the clean energy, improve the traffic management level, and finally achieve the low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or even the zero-emission target.

Key words: low carbon, urban traffic

中圖分類號:C913.3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低碳交通建設中存在問題及制約因素

1.1交通方式的影響。機動車的增長速度過快與出行率過高,導致交通運輸二氧化碳排放量占總排放量的比例逐年增加,同時,因機動車尾氣排放而導致空氣質量下降的比例也逐年攀升,加劇了大氣環境的惡化。

1.2城市結構規劃不合理。城市化發展迅速,城市人口不斷增多,土地急劇擴張,城市規模急速擴大,導致城市空間距離不斷增大;同時,城市的蔓延方式導致土地利用不充分,建筑密度不高,城市功能與布局單一。由此造成了小汽車在人們出行中的比重越來越大,隨之而來的是碳排放量的加大。

1.3交通擁堵嚴重。城市日益嚴重的交通擁堵不僅造成出行時間的延誤,還會造成燃料消耗的增多,以及大氣污染與溫室氣體排放量的加劇,提高了交通出行的外部成本??梢哉f,擁堵的交通已經影響到市民的日常生活、工作,以致城市的可持續發展進程。

2發展低碳交通的對策建議

2.1增強城市空間規劃的緊湊性。

從根本上優化城市功能布局,實現城市交通與土地利用的有機銜接、協調發展。在規劃中應注重對土地的合理、有效、高密度的開發,并綜合交通因素,把交通發展與擴張能力的預測納入到城市規劃體系中。

一方面,改變傳統“攤大餅式”的城市建設模式,著力構建多中心、組團式、網絡化的新型城鄉空間布局和城鎮體系。另一方面,建立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城市發展模式,城市兩端以公共汽車正常運行兩個小時為界限,避免因城市規模過大而導致公交線路過長而增加能耗,污染環境。

2.2進一步確立公交優先政策。

在公車交通建設方面, 政府應進一步確立“公交優先”的發展戰略,發展大運量快運系統,合理進行路權分配,盡快建立快速公交專用車道(BRT),全面推進公交主干網絡、綜合交通換乘樞紐建設;通過科學規劃和建設,加強對道路空間的隔離以保障公交專用路權的實現,改造專用基礎設施,如改造公交站臺增大站臺容量,提高公交網線和站點覆蓋。在軌道交通建設方面,應加快軌道交通建設步伐,加強換乘樞紐建設,為停車換乘體系的發展打好基礎。

2.3提高非機動化交通方式的比重。

建設和完善非機動車道,通過對舊城區的胡同與街坊道路、支路的改造開辟自行車或行人專用系統,對新建住宅區加強自行車通道和步行設施的建設,完善非機動車交通網。

研究認為,可持續發展交通土地利用規劃的一般法則:減少出行的要求和出行距離,支持步行、自行車、公共交通,限制小汽車。我國提出了優先發展公共交通的策略,但是應當明確的是,公共交通的優先應首先保證在重要的交通走廊上的優先,全面的交通優先是難以實現的。目前我國城市發展狀況,城市建設首先有利于步行和自行車的使用,大力發展高性價比的公共交通,同時要注意改善城市的形象和控制小汽車的發展,即在城市空間規劃和交通規劃中考慮問題的優先順序:POD> BOD> TOD> XOD> COD(“P”代表People/Pedestrian、“B”代表Bicycle、“T”代表Transit、“X”在數學計算中常常表示未知數、“C”代表Car)

城市建設首先要考慮以良好步行環境為導向的開發,再優先考慮方便自行車使用為導向的開發,在此基礎上倡導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開發建設。其次考慮城市形象改善工程和小汽車交通的發展。而在整體的交通方式構成中尤其應當重視的是自行車交通,在荷蘭超過30%的出行和大約1/4的去軌道交通站的出行都是騎自行車。但是在自行車依然普遍使用的上海,人們騎自行車到軌道交通站進行換乘的比例不足軌道交通乘客的10%。在中國眾多的城市設計或正在設計建設軌道系統,但是眾所周知的是軌道建設投資巨大,如果能將軌道網絡與自行車系統結合起來可以壓縮軌道交通的規模,從而節省資金和資源。自行車交通在我國主要城市的重要作用在世界上都是少見,中國城市能堅持推動自行車的使用,特別是如何在城市空間規劃中保持自行車使用的環境,而不僅僅是給出路的單一自行車通道建設。放棄自行車就是放棄中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2.4增強交通治理與政策實施力度。

在完善公共交通建設的基礎上,實行交通擁堵收費制度。政府從政策法規上強化交通治理,加快交通政策的研究,將機動車保有量限制在一個可持續發展水平上,以緩解交通擁堵狀況,保障能源安全及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提高乘用車燃油經濟性標準,強制降低車輛尤其是小排量車輛的油耗,以促使汽車生產商提高先進技術(如高能效技術與清潔燃料技術)在汽車產品中的推廣和應用。

2.5發展替代燃料與清潔能源。

進一步發展以天然氣為主體的氣體燃料基礎設施,分階段建設長期可持續利用的氣體燃料供應網絡,發展以天然氣為基礎的替代燃料技術,加快對傳統公共汽車的燃料替換。同時,重點發展低排放的綠色汽車。

3結語

公交為導向的城市交通發展戰略的必然,世界各國正在經歷著前所未有城市化的浪潮,中國的城市人口規模龐大,人均資源稀缺是城市發展面臨的首要問題。城市道路資源有限是中國城市交通發展必須面對和破解的難題。因此中國的交通模式必須以公共交通為先導。公共交通是人均占有道路資源最少的交通方式,以公共交通為主導是中國城市交通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4參考文獻

⑴ 亞洲交通模式 陸錫明編著 同濟大學出版社 2009、5

⑵ 城市規劃交通學 郭亮著 東南大學出版社 2010、6

注:文章內所有公式及圖表請用PDF形式查看。

猜你喜歡
城市交通公共交通優先
水泄不通
城市軌道站點公共交通一體化銜接分析
負陽氧化正陰還介質優先守三關
八月備忘錄
共享單車對城市交通的影響
共享單車對城市交通的影響
在未來,我們不需要路
城市交通旅游電子地圖的研究與應用分析
二次規劃在城市公共交通系統工程中的應用
遙感技術在城市交通規劃與監測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