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文化街區市民文化保護措施研究

2012-09-06 00:54王丹安苗白春成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 2012年22期
關鍵詞:保護歷史措施

王丹 安苗 白春成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重視歷史文化街區市民文化保護措施對于現實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主要介紹歷史文化街區市民文化保護措施的有關內容。

關鍵詞歷史;街區;文化;保護;措施;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society, attention to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locks the public and cultural protection measures ha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real life.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locks the public and cultural protection measures.

Keywords history; blocks; culture; protection; measures;

中圖分類號:E22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引言

城市的發展是一個新陳代謝的進化過程。改革開放后我國政策的轉變促進了經濟的迅猛發展, 我國城市建設全面鋪開: 規模日益擴大、城市用地緊張; 新區建設勃興、舊區改造也如火如荼, 城市面貌日新月異。城市更新是城市現代化發展的必然歷程。同時它也是一把雙刃劍: 一方面它完善舊城的基礎設施、改善住戶的生活條件、美化城市環境和復興舊城中心的經濟; 另一方面, 若對其引導控制不當, 則成為摧毀城市歷史文化的力量。我國過去一個時期的舊城改造, 由于保護歷史文化環境觀念的淡薄、管理機制的滯后, 造成一批有價值的歷史街區被嚴重地破壞, 城市的特色風貌也得不到應有的保持。在當今經濟全球化和我國大規模的建設開發浪潮的強力沖擊下, 我國城市的傳統歷史風貌再次面臨著文化斷層和形態混亂的雙重危機。城市更新中歷史街區的保護與更新利用問題逐漸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

1、歷史街區保護的要求

歷史街區不僅范圍大,而且作為活的肌體,是一個有許多人在其中生活的環境。它一方面作為歷史的風情畫卷,給人們以傳統的回憶和美的享受;另一方面作為實用的財富在繼續被使用。歷史街區的保護不僅涉及到歷史文物遺產的物質實體方面,還涉及到它的人文環境方面,要求滿足人們新的生活觀念的要求。在這里,既有文化藝術的問題,也有社會和經濟問題因而非常復雜,難度很大。

2、歷史街區市民文化形成的條件

(一)市民文化的定義

市民文化是一種生活化、自然化、無序化的自然文化,它是指產生于街區小巷、帶有商業傾向、通俗淺近、充滿變幻的一種文化,它是一種“現象流”,反映著市民真實的日常生活和心態,表現出淺近而表面化的喜怒哀樂。

(二)形成條件

市民文化作為文化現象之一是無法在短期內形成的,它扎根于特定的歷史、特定的人群和特定的氛圍。其本質體現著人與人之間的各種聯系,真實、活躍且極具生命力。由于市民文化的獨特性,它的形成必須符合以下條件:

1.老居民、老風格的延續

如果說建筑是凝固的歷史,代表著一個地區的歷史文化,那么人就是鮮活的歷史,延續著一個地區的文化。老居民、老風格是一個地區識別度高或者低的重要條件。就目前來看,國內的歷史文化街區大多能很好地保持原本的風格特征,無論是建筑形式或者街道布局多數能展現地方特色,但對于市民文化方面卻明顯不夠重視。因此經常呈現出一個歷史街區內傳統手工藝者非本地人,甚至街區內現有居民不會說本地語言的局面。這樣的情況不僅使得游客失望,更加是文化的失落。

2.文化的底蘊及兼容并蓄

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是形成市民文化的基本條件,前文提到的特定的歷史、特定的人群以及特定的氛圍都依賴于深厚的歷史基礎。當然,文化的兼容并蓄也極為重要。平江歷史文化街區擁有天然的歷史條件。文化古城,自古以來就是重要的經濟文化交流中心,商人、文人、游人南來北往,帶來各地豐富的競技文化資源。

3. 居住、商業、交往三種空間的交流

市民文化在集中聚居區最直接的呈現便是人們的市井生活:“市”——交易,“井”—— 居住,“井臺”—— 交往;它們也對應著三種空間對象:“市”—— 店鋪比鄰的街道,“井”——點狀或線狀分布的生活空間,“井臺”——有圍合限定的開放公共空間。這三種空間的結合相生構成了中國傳統街區的基本空間模式。歷史街區內保留有完整的街道格局和建筑空間組合,而對居住、商業、交往三種空間的保護卻不夠,尤其是交往空間,市民文化以人們真實的生活為藍本,而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作為這種交流的載體,交往空間必須得到有效地保護和長久的延續。

3、市民文化融入歷史文化街區的具體措施

(一)留住原住民,呈現老風格

1.原居民生活條件的改善

留住原住民,重點在于生活條件和居住環境的改善,針對這一點平江歷史街區已經做出了一定的成績。但想要長期留住居民,吸引已經搬離的居民再回到老房子,就必須在完善硬件設施的同時加強軟件設施的發展,例如恢復一些老的居委會、居民活動室等等。

2.傳統建筑內部的保護

一直以來古建的保護多注重外部形式,尤其是對于一些普通的民居,往往為了達到整體上的和諧統一而只對建筑外墻面進行保護修繕。實際上,普通民居的內部構造雖然不比控制保護建筑精致華麗,但也真實地反映了一定歷史時期人們的生活,相比那些深宅大院,普通民居更加生動活潑,也更能展現市民文化。傳統建筑內部的保護應當注重空間的分割和人員的安排,避免為了容納更多的人而使建筑空間支離破碎。

3.合理處理外來移民的問題

近年來,歷史文化街區內的廉價老房子吸引了眾多的外來移民。為了達到更多的商業利益,很多老房子被分割成多間來出租。由于知識水平的限制或地域文化的差異,很多外來務工人員意識不到老房子作為歷史文化街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的重要性,很多老房子被無意識地破壞。因此,針對這一問題,政府應當通過加強宣傳、疏散過密人口等方法來解決。

(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

1.民俗風俗的保護

由于現代旅游業的刺激,國內很多歷史街區景點為了吸引游客,盲目的增加以民俗為主題的項目,但往往效果不佳,頗有畫蛇添足的味道。事實證明,盲目挖掘、人為添加的文化很難在異地生根發芽,然而,民俗風俗卻是可以嘗試移植的,就如同現代文物保護專家提出的古建移植,不僅能使得古建筑得到更好的保護,更能讓其發揮余熱。民俗風俗雖然是無形的,但也可以通過一定的方式移到適合的地區進行新的發展。當然,移植的前提是必須符合歷史街區的整體氛圍,同時也必須考慮到街區的硬件措施,而對于這些活動的管理也是不容忽視的。

2.延續一定的市民生活氛圍

市井氛圍的形成非一朝一夕,大多數都已經流入歷史的長河,由于時代、環境以及人物的改變,很多文化類的遺產都是不可恢復的。對于現代人來說,保護歷史街區更多的只能是一種懷舊,或者為后人的研究提供依據。因此,對于目前還能適應現代人生活的市民文化應當盡力延續,比如,小商小販或城市里小集市等等,都可通過合理的方式延續下來。對于普通市民來說,這些小商小販不僅能夠方便他們的日常生活,更加融入了他們的生活氛圍,是市民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一些市民活動,像晨練、老年活動等等也應當得到保護。這些市民活動不僅可以活躍居民的日常生活,更為街區注入了活力。

3.創新保護思路

市民文化的形式多種多樣,針對不同的形式應當采取不同的保護方式,而傳統的保護方法多是定期地進行文化交流或者舉辦活動。這些方式大多受到時間、場地、資金等因素的限制,因此很多文化的傳承無法長期進行,也不能達到延續文化傳統的目的。所以創新思維是必需的,對于歷史文化街區,可以結合技藝傳授來延續傳統文化,這樣既可以創收一部分保護的經費,也可以很好地使文化代代相傳。對于歷史街區內的一些大家族或者名人故居,則可以通過家族陳列館的形式將家族文化呈現出來,這樣以家庭為單位的文化陳列具有很強的吸引力,也能很好地通過一個家庭的歷史變遷來回顧這一區域的歷史片段。

(三)增設交往空間

隨著電腦和互聯網的普及,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空間也不僅僅停留在現實空間,更多的是青睞網絡虛擬交往空間。為了適應新的變化,歷史文化街區也應當合理地融合傳統交往空間和現代交往空間。

1.傳統交往空間

茶館、橋頭、涼亭、船埠、街頭巷角等都是傳統的交往空間,在揚 ? 蓋爾的《交往與空間》一書中,將居住社區內居民的交往活動分為三類:(1)必要性活動(如上學、上班等),參與者沒有多少選擇的余地,很少受物質環境影響。(2)自發性活動(如散步、駐足觀望等),大大地依賴于物質空間環境的質量。(3)社會性活動(如兒童游戲、聊天以及人與人

之間的被動式接觸——簡單地看、聽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受物質空間環境的影響。因此,一個好的物質空間環境對于人和人的交往是至關重要的。在歷史文化街區中,適當的設立一些古色古香的交往空間,既能夠勾起人們對過去的美好回憶,也能密切聯系鄰里關系,使得街區更加和諧,這樣有助于市民文化的延續和發展。

2.現代交往空間

現代交往空間多是指利用現代網絡技術或者科技手段虛擬出的人與人之間的交流空間。針對歷史文化街區,可以適量地開設一些網吧,或者沿河沿街布置一些上網點、語音通話點等等,這樣的形式既可以滿足年輕人的需求,也能夠很好地吸引游客,為游客服務。

結束語

總而言之,城市是人類文明的積聚地, 城市結構和形態則是人類文化史歷時性的反映。維持和延續傳統街區的文化傳承是城市與社會的歷史責任。

參考文獻

[1]簡?雅各布斯.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M].金衡山,譯.譯林出版社,2010:26.

[2]凱文?林奇.城市意象[M].方益萍,何曉軍,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1:35-46.

[3](日本)土木學會.道路景觀設計[M].章俊華,譯.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9:6-10.

[4]劉易斯?芒福德.城市發展史——起源、演變和前景[M].宋俊嶺,倪文彥,譯.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4:197

注:文章內所有公式及圖表請用PDF形式查看。

猜你喜歡
保護歷史措施
解答排列組合問題的幾種常用措施
求函數零點個數的措施
解答高中數學問題的幾個常用措施
新歷史
歷史上的6月
歷史上的八個月
歷史上的4月
閱讀練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