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區不均勻巖土地基的處理

2012-09-06 00:54楊良于曉妮陳秀娟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 2012年22期

楊良 于曉妮 陳秀娟

摘要:山區建筑物的地基基礎的不均勻沉降問題必須認真對待,從選點開始,直到工程地質勘察,設計和施工都應建立在摸清地質結構條件的前提下,按照客觀規律因勢利導地去開展工作。

關鍵詞:巖土地基 不均勻巖土地基處理 結構措施

中圖分類號:TU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前言:為確保地基基礎工程質量和進度應認真查明和處理各種地下障礙物。在查明了地下物之后,處理方案要謹慎選擇,且要有建設(監理)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大家共同重視、共同努力,方能得到圓滿解決。

一、山區地基的特點

山區建筑地基,由于地質條件復雜,與平原地區相比,具有如下特點:

1、地面高差懸殊很大。大量的平整場地工作往往使同一建筑物的部分基礎置于挖方區,而另一部分基礎置于填方區;一部分基礎置于河道上,而另一部分基礎置于硬上層上,如果處理不當,很容易使地基產生不均勻沉降。

2、基巖起伏變化較大。由于基巖起伏,上覆土層的厚度不同,常常使建筑物一部分基礎置于堅硬的基巖上;另一部分基礎置于土層上,使建筑物地基產生不均勻沉降。

3、土層復雜。山區地基由于土層在平面與豎向分布上常有很大的差異,不但層次多,且各種土層的物理力學指標相差懸殊,在平面上土層厚度變化較大。

4、局部軟弱土層。山區常遇到有古(老)池塘,河道溝渠的淤泥細砂,軟塑狀粘性土層等局部軟弱土層,一般面積不大,對一個建筑物地基的影響雖只是局部的,但如果處理不當,易產生基礎不均勻沉降,也應重視。

二、土巖組合地基的處理原則

土巖組合地基的處理在山區建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抓好這個環節,既能保證工程質量又可節約建設資金。采用了以下一些處理原則,取得了較好效果:

(1) 充分利用上覆土層,盡量采用淺埋基礎尤其在上攫持力層上性較下臥層為好時,更應優先考慮;

〔2) 充分考濾地基、基礎和上部結構的共同工作,采用地基處理和建筑措施、結構措施相結合的綜合辦法來解決不均勻地基的變形問題;

(3) 應從全局出發米考慮處理措施。如在基底下標高處即為不均勻巖 土地基既可以考慮在土質地基部分采取加固措施以適應巖質地基的要求.也可以在巖質地基部分鑿去30-50cm,換填可壓縮性土來適應土質地基部分變形,以誠少沉降差;

(4) 調整建筑物的基底壓力以達到調整沉降差的目的〔如在強風化層中采用較高的基

底壓力,使強風化巖層產生定變形以適應土質地纂的變形要求;反之,也可對土質地基采

取較小的承載力,從而減少其變形。

三、不均勻地基的處理

對不均勻粉土地基的處理包括地基處理與結構措施兩個部分,分述如下:

(一)地基處理

不均勻巖土地基的處理方法可概括為:

1、改造壓縮性較高的地基,使它和壓縮性較低的地基相適應,多采用樁基、局部深挖、換土及梁、板、拱跨越等方法;這類處理方法一般效果較好但耗資較多。

2、改造壓縮性較低的地基,使它與壓縮性較高的地基相適應,如采用褥墊就有較好效果具體方法的選用應從建筑要求,工期、施工條件和經濟比較等各方面綜合考慮后決定一總之,應在保證建筑物安全可靠和正常使用的前提下,盡量減少地基處理工程量,以降低造價,縮短工期。

3、采用爆擴樁、灌注極,打入樁穿過軟弱土層,將基礎支撐在堅硬土(石)層上,使建筑物的沉降差滿足設計要求,這種方法能同時取代或減少地基處理和開挖基坑的土方工程,可以節約人力和縮短工期,山區普遍采用此法。要使樁基礎達到經濟上合理,技術上安全可靠,必須做到精心設計和精心施工,否則雖采用了樁基礎也會發生問題。

4、充分利用上覆土層,盡量采用淺基礎。當地基上部土層的強度較高,且具有一定的厚度,其下分別為軟弱土后和硬土層時,應優先采用淺基礎較為經濟合理。

5、換土。換土有兩種,一種是以硬換軟,一種是以軟換硬。其目的都是為了獲得整個建筑物的均勻沉降。一般來講,在一個建筑場地內,硬地基少,軟地基多。它采用以軟換硬的換土法(又叫褥墊)。若軟地基少,硬地基多,宜采用以硬換軟的換土法。若軟硬地基各一半,宜采用設置沉降縫與局部換上相結合的方法。

〔二)結構措施

位于軟硬相差比較懸殊地基上的建筑物,為了防止不均勻沉降所產生的危害,可以采用沉降縫或加強建筑物剛度等結構措施。當建筑物體型較為復雜或長度較大時.宜用沉降縫將建筑物分開。沉降縫的位置既要與建筑物體形和適應,又要與地基條件相適應,不要顧此失彼造成損失因此,在確定建筑物平而位民時,應盡量避免建筑物兩端或轉角處落在局部軟土上。

對多層磚石承重結構的底層應適當加密橫墻。在建筑物兩端和沉降縫兩側都不宜布置大開間,以免削弱房屋剛度。增設圈梁是加強建筑物他體剛度的有效方法之一,一般設兩道一道設在基礎頂面,一道設在頂層窗頂面,一道設在頂層窗頂上,兼作過梁兼作過梁。

當有局部軟土存在可能使建筑物發生傾斜時,可用調整基礎埋深或基底面積的方法來調整不均勻沉降。

必須指出.加強上部結構剛度的效果也是有限的,當地基變形超過一定限度以后地基

基礎和上部結構的共同作用也無法適應,建筑物仍然可能產生裂縫,因此,必要時應同時處理地基以控制不均勻沉降。

四、提出幾點建議

1、山區工程水文地質條件比較復雜,只有在查清工程地質結構和水文地質條件的情況下,經過認真勘測才能對地基采用因地制宜的合理方案。因此山區建設中搞好水文地質勘測工作,顯得尤為重要。

2、山區建設中,平整場地時不可避免地出現較多填土區,合理地利用填土地基,對山區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利用填土地基的關鍵是提高填土的密實度。因此,要統一規劃,安排好平整場地,地車上壓實處理及基礎施工的綜合方案,提高填土質量。

3、山區建設軟硬不均地基比較復雜,在設計時應考慮減少建筑物的沉降差。樁基礎是一種較常用的方法,選用什么樣的樁型及工藝應根據地質情況和具體條件確定。為了保證質量,在現場進行樁的靜載試驗來確定樁基的承載力是非常必要的。

4、地質條件比較復雜的地區,主要建筑物的基槽(坑)開挖后,應組織質監、地勘、設計、監理、建設、施工單位進行驗槽后,方能進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基礎施工應作好隱蔽工程記錄,特殊處理記錄。

5、對有代表性的軟、硬不均地基的建筑物應加強沉降觀測。以便分析研究,為山區建設處理軟硬不均地基積累資料。

參考文獻:

[1] 巖土工程勘察規范.( GB50021-2001(2009版)) . 北京了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9.

[2] 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范(GJG79-2002).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杜.

[3] 巖土工程勘察技術規范(YS5202-2004J300-2004).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4.

注:文章內所有公式及圖表請用PDF形式查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