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生態城市規劃設計

2012-09-06 00:54華軍躍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 2012年22期
關鍵詞:生態城市規劃設計

華軍躍

【摘要】:生態城市規劃設計需要解決的是城市發展面臨的人口、經濟、資源、 環境等問題,從而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本文介紹了我國生態城市發展的現狀以及城市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環境問題,探究了生態城市規劃應遵循的原則,論述了城市規劃設計的生態表現。

【關鍵詞】:生態城市 規劃設計 生態表現

中圖分類號:S61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個城市的建設和發展,對整個國家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等方面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人類文明的主要成就也與城市的建設和發展關系密切。城市是人類居住生活的樂園,但目前,由于很多原因,城市所面臨的危機也越來越嚴重,生態城市的概念就在這種歷史背景下產生了。生態城市規劃是以生態城市為理念對城市進行規劃設計,也就是運用生態學原理,把城市當作一個整體的生態系統進行規劃。從生態學的角度來講,城市是人類活動最頻繁,最集中的地方,城市中的經濟過程、生態環境過程、自然過程、文化過程構成一個復雜的城市生態環境綜合體。

一、我國生態城市發展的現狀

我國是一個資源短缺的國家,然而我國在生態建設上做得遠遠不夠。目前,國內已經提出了建立生態城市的目標,對城市進行生態規劃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必要途徑,國內許多城市都已經進行或正在進行生態城市規劃,這就意味著我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建設將要進入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目前我國在生態城市的規劃和建設方面還處在初始發展的階段。關于生態城市的理論、管理機制、規劃思路和設計方法都有待進一步成熟,它需要生態學理論的指導和城市規劃、城市生態、建筑工程、城市經濟、環境保護、園林景觀、城市地理以及文化、教育、公共衛生等專業的技術工作者以及城市社會學家的積極參與,特別是需要政府決策者的鼎力倡導、全體市民的主動參與以及建設開發者的積極投入,采取多學科交叉與融合的研究方法,團結協作、大膽探索、不斷實踐,使生態城市規劃建設向著更加科學健康的方向發展。

二、我國城市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環境問題

1、城市大氣質量嚴重惡化

工業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以及交通運輸業逐步發展,將粉塵、碳氧化物、硫氧化物、臭氧等物質排入大氣層,造成大氣層惡化,導致全國絕大多數的城市出現酸雨,工農業因此損失巨大,甚至直接地影響到人們的生存狀況。

2、水污染問題

由于工業的飛速發展和城市人口的急劇增長,大量污水未經處理而直接排掉,造成水環境嚴重污染。全國有監測資料的1200多條河流中,850多條受到污染,在七大水系中,遼河、海河、淮河污染嚴重,全國78%的河段不適宜作飲用水水源,50%的地下水受到污染。

3、垃圾泛濫成災

人類的生活和生產產生了大量的廢物,全國有2/3的城市處于垃圾的包圍之中,不僅有礙雅觀、侵占土地、傳染疾病,而且在自身嚴重污染環境的同時加強了水體、大氣土壤的污染。

4、噪聲擾民現象普遍存在

隨著我國城市工業、交通運輸和文化娛樂等事業的快速發展,噪聲擾民的現象也十分突出。

三、生態城市規劃應遵循的原則

在進行生態城市規劃設計時,應當遵循以下原則:

1、生態優先。 在城市規劃過程中,盡量保留原有環境, 合理的保護原有的生態環境,加強與完善基礎設施是景觀設計的重要內容,全面提高其景觀效應、共享性以及生態效益。

2、改變傳統產業結構。在對城市進行產業結構規劃時,要以生態城市建設作為引導,把市場發展和城市建設相結合,進而實現由過去能源消耗性增長向著依靠科技進步增長的轉變,通過大力發展重點項目促進低能耗產業、 服務產業、 現代文化等產業的發展。

3、轉變傳統生活方式。 盡可能的節省土地資源和水資源,在遵循自然自我調節、 循環再生、 生態制衡規律的前提下進行交通系統、綠地系統以及城區建筑建設,以便實現低排放、低污染、低能耗的目的。

四、城市規劃設計的生態表現

城市生態建設與規劃的城市生態支持系統包括:水資源利用規劃、能源規劃、土地利用規劃、交通規劃和生態綠地系統規劃和空間發展戰略規劃;生態產業通過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生產體系之間的系統耦合,使物質、能量能多級利用、高效產出,資源、環境能系統開發、持續利用; 遠景規劃則要求展望更遠的時間空間,審視更廣的地域空間, 透視更深的內部空間,從社會、經濟、環境等方面全面思考城市化的全過程,預見城市增長到穩定態的進程。

1、社會生態規劃。首先是要完善社會服務保障體系, 社會服務保障體系完善程度是生態城市體現對人關懷的一個重要方面,它應包括對人從出世到死亡整個過程的關懷,這可以體現對人在正常生活狀態下的關懷,更能體現人在需要幫助時得到的關懷, 同時, 也要體現在社會性、 自然性災難時有安全保障。 社會服務保障體系應包括社會保險普及率、每萬人醫生數、每萬老人 “托老院” 數、特殊人群受益率、社會安全應急措施完善程度等等。其次是健全社會管理機制。社會管理機制健全是保證生態城市穩定、 民主、 安全的重要方面, 沒有完善的社會管理機制, 生態城市就不可能建設, 社會保障體系也不可能順利運行。

2、文化生態建設。城市文化作為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文化功能的發揮決定著城市的品位與內在價值,也是增強城市競爭力、 吸引力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如何將城市的特色資源與城市規劃、 城市建設有機結合, 創造出一種獨具特色、 內涵豐富的城市文化,這是搞好城市規劃的一個重要內容。歷史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資源,一旦失去即成千古遺憾。既要保護原有文化資源,又要體現時代特色,做到在協調中求變化,在變化中求協調,不斷創作出有地方特色、時代特征,有整體美感的城市建筑群。

3、城市功能區劃分和布局。城市功能區的劃分從空間結構產生, 以滿足生態系統的環境服務、生物生產及文化支持三大基礎功能為目的, 并與周圍的空間格局相聯系, 形成規劃區合理的空間格局,實現生態環境條件的改善、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規劃區可持續能力的增強。 城市空間規劃首先應滿足功能需求, 為居民提供進行各種生產生活活動的場所。各種類型的本底、 廊道、 斑塊組成的人文和自然氛圍, 共同構成城市功能區, 在生態理論指導下, 根據各功能區所需條件、 居民的心理生理要求等, 合理安排功能布局, 比如居民區附近應安排相應的學校、 商場等以滿足人們的配套需求, 最大限度的發揮城市的集聚效應及物流、 能流的高效流通, 同時展現一定的城市文脈及滿足人們對藝術與美的追求。

4、城市基質、 廊道和斑塊。城市區別于其他的關鍵在于其主體為各種類型、 體量的建筑體, 交通線將它們連接起來, 形成城市中高度的通達性,這些建筑和硬質地面街區構成城市中的硬質本底或基質。 城市中的廊道, 主要是人工廊道, 即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 是城市整體形象的骨架, 通常是城市中物質、 能量、 信息及生態多樣性集中地區, 對城市的生態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增加廊道綠化率, 可以形成城市完整的綠化網絡。 城市中的斑塊主要是散布其中的公園、 公共綠化地、 休閑廣場及建筑周圍綠化等, 共同構成城市的綠化系統, 同時能夠調節局部地區的微氣候, 減少環境污染。

5、城市綠地系統。作為自然生態系統的一部分,城市內部的綠化空間的規劃應重點考慮,做為人文理念的基礎及支撐。城市空間有限,應充分利用空間進行多層次綠化, 喬、 灌、草復層綠化體系以及垂直綠化,將綠化與建筑結合起來,并合理選擇和搭配植物種類, 將城市建在綠地中。合理的綠地規劃才能有效發揮其生態意義,綠地斑塊與生態廊道共同組成城市生態基礎,并融入整個區域綠色生態網絡系統。

結語

人類在利用周圍環境中各種資源創造物質財富的同時, 一方面能忽視生態系統自身的規律和特點, 同時也不能忽視人類活動對各種生態系統而造成的脅迫效應和影響。在城市規劃和建設過程中,我們在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的同時,也要尊重自然,保護生態平衡,只有這樣才可能持續利用大自然賜予人類的寶貴財富,從而實現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孟欣慧. 城市綠地中園林建筑及小品規劃探究[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6,2.

[2]邵雅靜.規劃生態城市.發展城市建筑[J].山西建筑.2006,1:58-60.

[3]張淑娟.城市濕地公園規劃初探[J].華中農業大學,2006-06-01.

注:文章內所有公式及圖表請用PDF形式查看。

猜你喜歡
生態城市規劃設計
電信管線資源管理系統在規劃設計中的應用
數字化電網技術在電網規劃設計中的應用
城市住宅小區智能化系統規劃的設計與實現
風景園林規劃設計理論研究
城市規劃設計存在的問題與解決
提升榆林地區林業調查規劃設計水平實現林業健康穩定生產
生態城市規劃建設與中國城市發展
海綿城市理念在園林工程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