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河道治理

2012-09-06 00:54夏立朝吳彬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 2012年22期
關鍵詞:河道河流景觀設計

夏立朝 吳彬

[摘要]本文對邢臺市茶棚溝的景觀規劃設計進行探討。規劃中重點對河道進行整治改造,疏通河道,加固護坡,增加河道兩岸的景觀綠化,增設市民健身設施,輔以燈光、小品、雕塑等,美化城市河道景觀。

[關鍵詞]河道治理茶棚溝河道景觀設計生態

中圖分類號:S61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項目概述

茶棚溝源于邢臺橋西區孔村東,因溝旁曾設茶棚而得名,流經橋西區3公里,原為城市另一內河——小黃河附溝,常年干涸,現為橋西區重要的排污干渠。民間傳說中,茶棚溝作為邢臺古時的主要商貿通道,記載著古時邢臺商業、經貿形態發展的演變過程。

茶棚溝是邢臺市區范圍內重要的水系,同小黃河、圍寨河及牛尾河共同組成城市的內網水系,規劃區段為水系的西半部,周圍多為城中村和農田。由于河道年久失修,同時途徑村莊距離較長,生活污水隨意排放和垃圾亂倒,造成河道堵塞,垃圾成堆,兩側綠化景觀極少。

2、項目設計構思

(1)安全性。安全性是指河道景觀要滿足城市防洪的要求。河道景觀應符合工程等的要求,保證行洪的安全。河道景觀設計的任務就在于滿足包括防洪功能在內的河流功能后,還能使設施及環境構成一個良好的風景區。(2)自然性。自然性是指河道景觀要體現河流的自然形態,保護河流的自然要素。河道景觀設計可運用曲流、淺灘、深潭、河漫灘等手段,使城市河流重歸“近自然”狀態。(3)生態性。生態性是指河道景觀應滿足生物的生存需要,適宜生物生息、繁衍。城市河道景觀要有生氣就必須建立在生態基礎之上。在天然環境中,靠河流維持生命的生物的種類和個體數量都是非常驚人的,動物和微生物無不藉水澤和樹林等生長和繁殖。

(4)觀賞性。河流具有較好的景觀,符合人們的審美要求,從而具備可供觀賞的性能。對于城市河流,美學考慮尤其重要。從河流的視覺景觀形象出發,任何河道景觀都應考慮其視覺景觀上的審美要求,在河流空間中形成有一定觀賞價值的景觀物。同時整個河道景觀空間的構成也要滿足人的整體視覺觀賞需要,從而形成一個賞心悅目的景觀環境。

(5)親水性。受現代人文主義的極大影響,現代濱水景觀設計更多地考慮了“人與生俱來的親水特性”。水的魅力主要通過視覺、聽覺、觸覺而為人所感受,因此,應提供更多位置能直接欣賞水景、接近水面,滿足人們對水邊散步、游戲等的要求。(6)文化性。城市河流不僅是一種自然景觀,更蘊涵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它是自然要素也是一種文化遺產。城市河道景觀建設應在于提升城市河流的文化價值,促進水文化的繼承和發展。輕視文化的創造,則萬物僅成為軀殼,所謂“看山如觀畫,游水如讀詩”。

2.1本次規劃設計目標: 規劃設計從城市總體環境出發,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條件,強調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協調統一,設計要求景觀優先,同時兼顧城市防洪和休閑綠地的建設要求,充分挖掘邢臺地域文化特色,打造良好的城市河道景觀。2.2規劃設計原則:(1)人性化設計原則;(2)可持續發展原則;(3)因地制宜原則;(4)整體性和多樣性相統一的原則。 2.3規劃設計理念:“休閑綠地、茶文化長廊”——設計中在追求茶棚溝濱河景觀、游憩的基礎上,重點通過景觀元素如景亭、雕塑小品等體現其茶文化的歷史底蘊。

3、規劃內容

3.1功能分區:

整個河段規劃為三個區:城郊新視野區、歷史文化延展區和現代生活景觀區。

(1)城郊新視野區(濱江路至文苑路段),本段內主要為農田和城中村用地并處于河流最上游,和南水北調工程相銜接,駁岸設計為緩坡形式。

(2)歷史文化延展區(文苑路至太行路段),本段是規劃重點區域,和兩個城市公園(清漪園和萬柳公園)相鄰,增加了此段景觀的厚度和深度,同時挖掘茶棚溝的歷史文化,通過一些重要景觀節點來加以展示。

(3)現代生活景觀區(太行路至鋼鐵路段),本段主要為孔村城中村改造區域,周圍多為城市居民區,規劃中多運用小廣場、小品、雕塑等景觀元素,為周圍人們提供良好的健身休閑場所。

3.2交通組織:

園路是聯系各景點的導游線和觀賞線,同時還要強調自身的趣味性、觀賞性和參與性。

根據河道斷面設計特點,沿河景觀帶規劃寬1.2米寬的人行道路,形式以折線路和曲線路為主,連通各個景點廣場;河道上的平臺景觀帶通過1.5米至2.0米左右的游覽道路貫通,并和沿河景觀帶通過臺階形式連接,同時景觀帶外側規劃了3.5米寬的車行道路。

3.3空間及河道規劃:

空間的設計是規劃中的重要部分,立體的景觀空間是全方位的,給人的感覺更深刻、更持久、更震撼人心。濱河景觀帶因水而生,因水成景,景因水而更加秀麗、更加嫵媚。在空間序列上,我們強調一種節奏性。游人不能長時間的保持情緒和體力的投入狀態,若連續不斷的形成興奮點,反而會減弱興奮的強度。因此,在空間規劃中,規劃系列的過渡空間、緩沖空間來聯系功能和風格不同的景觀節點,這樣既增加了景觀的立體感和層次感,又避免了濱河景觀的一覽無余,對人們的感官更具刺激程度,各景觀節點在整體上更和諧統一。

3.4景觀節點設計:

簡要介紹幾個節點:

(1)傍聽林濤——清風徐來,端坐在三個別致的亭子組成的制高點上,聆聽周圍樹木發出的陣陣濤聲,給人以心潮洶涌之感;

(2)小橋流水——此處視野開闊,圍合為一個獨立的景觀節點,提取中國茶葉的傳統符號,設計鋪裝、小品等,配合現代化的音樂噴泉和古色古香的亭橋,給不同年齡的人們營造了一個夏季休憩游玩的好場所,同時又成為對岸極佳的對景。

(3)茶韻廣場——此節點和城市街頭綠地相結合,改造河道同時形成一個休閑廣場,通過園林小路相連,點綴園亭、雕塑等景觀小品,給人們創造一個寧靜、雅致的休閑空間。此情此景,端坐亭中,舉杯飲下一盞清茶,令人心曠神怡,浮想聯翩,仿佛又回到了當年商賈往來,絡繹不絕的茶棚溝景致;

3.5植物配置

濱水綠化的總體構思應盡可能地多的擴大沿河綠地用地,形成連續性綠化帶。在綠化種類上,發展豐富的、多層次的綠化體系,綠化系統中采用樹、花、草并茂,并以樹為主的原則,增強濱水綠化空間的層次感,使完整連續的濱水綠帶既有統一的整體面貌,又有層次分明,富有變化的節奏感,增強濱水空間的視覺效果。

(1)喬木類選擇適宜本地種植并且病蟲害少,有地方特色的樹種,落葉喬木如垂柳、法桐、國槐、白蠟、毛白楊、銀杏、合歡、毛竹等;常綠喬木如雪松、白皮松、圓柏、黑松等;觀花灌木如海棠、碧桃、紫薇、櫻花、黃刺梅、石榴等。

(2)濱水植物配置中為保持親水性與維持水系生態系統完整性間的矛盾,或者水系水位變化與植物配置方法間矛盾,采取挺水植物、浮水植物與沉水植物的搭配的方式,如種植蘆葦、菖蒲、荷花、睡蓮、慈姑、毛茛、鳶尾、千屈菜和萱草、水蔥等,同時在水面大處可放養紅鯉、青蛙等水生動物,達到增加生物多樣性和豐富河道景觀的效果。

4、結語

經過一系列茶棚溝的河道生態景觀工程建設,恢復、改善河道生態環境,完善城市綠地系統,改善人居環境,提升沿河岸帶城區的綜合功能和品位,最終達到景觀規劃設計的制高點——經濟、生態、社會效益的統一。

參考文獻:

[1]王薇,李傳奇城市河流景觀設計之探析 水利學報.2003.8..

[2]許聯瑛北京護城河內側綠化帶(崇文段)規劃設計中國園林 2005.4.

[3]俞孔堅,劉玉杰等河流再生設計——浙江黃巖永寧公園生態設計中國園林 2005.5.

[4] 孫建海,董衛錫,徐磊 關于城市規劃與城市河道景觀設計的幾點思考山東水利2008.2.

[5] 王宗俠,段淵古城市河道景觀規劃設計方法探析水利與建筑工程學報 2010.2.

注:文章內所有公式及圖表請用PDF形式查看。

猜你喜歡
河道河流景觀設計
城市公園景觀設計形式美的研究
彎道之妙
河流的走向
撮糧之術(下)
河流
河道里的垃圾
小型農田水利工程中河道的治理與對策分析
伍丹景觀設計作品
張鑫、靳政景觀設計作品
當河流遇見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