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被植物在園林景觀中的應用

2012-09-06 00:54崔惠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 2012年22期
關鍵詞:園林景觀植物

崔惠

摘要:地被植物因其本身的生物特性和功能優勢,在園林中應用亦日趨廣泛。本文主要介紹了地被植物的概念、種類及功能,并論述了其在園林綠化中應用的原則,分析地被植物在園林中的配置要素。

關鍵詞:地被植物 園林景觀 應用

中圖分類號: K92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隨著人們環境意識的增強,城市美化日益受到重視,地被植物在園林造景中的作用也逐步體現出來。觀賞價值高、色彩豐富、生長穩定、抗逆性強的地被植物越來越多,地被植物應用到綠化設計中,成為現代園林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地被植物的概述

地被植物,是指那些株叢密集、低矮,經簡單管理即可用于代替草坪覆蓋在地表、防止水土流失,能吸附塵土、凈化空氣、減弱噪音、消除污染并具有一定觀賞和經濟價值的的植物。它不僅包括多年生低矮草本植物,還有一些適應性較強的低矮、匍匐型的灌木和藤本植物。地被植物多鋪設于大面積裸露平地或坡地,或陰濕林下和林間隙地等各種需要植物覆蓋的地面。

二、地被植物的種類

(一)一、二年生草花地被植物:該植物花開鮮艷,大片群置形成大的色塊。

(二)宿根觀花地被植物:花色豐富,品種繁多,種源廣泛,繁殖力強,管理粗放。

(三)宿根觀葉地被植物:大多數植物低矮,葉叢茂密貼近地面而且多數是耐陰植物。

(四)水生耐濕地被植物:用來美化環境和點綴景觀,同時能防止和控制雜草危害水體。

(五)藤本地被植物:可通過吸盤或卷須爬上墻面或纏繞攀附于樹干、花架。

(六)矮生灌木地被植物:植株低矮、枝條開展、莖葉茂盛、匍匐性強、覆蓋效果好的植物。

(七)矮生竹類地被植物:其適應性強、宜栽植。

三、地被植物的特征功能

(一)地被植物個體小、種類繁多、品種豐富,常綠或綠色期較長,觀賞期和利用時間長。

(二)具有獨特的株型、葉形、葉色和季節性變化,地被植物的枝、葉、花、果富有變化,色彩萬紫千紅,季相紛繁多樣,可營造多種生態景觀,而且花期越長,觀賞價值越高。

(三)地被植物具有廣泛的適用性和較強的抗逆性,可以在陰、陽、干、濕多種不同環境條件下生長,具有匍匐性或良好的可塑性,這樣可以充分利用特殊的環境造型。彌補了喬木生長緩慢、下層空間大的不足,在短時間內可以收到較好的視覺效果。

(四)地被植物中的木本植物有高低、層次上的變化,而且易于造型修飾成模紋圖案。

(五)養護管理上,地被植物較單一大面積的草坪,病蟲害少,不易滋生雜草,養護管理粗放,不需要經常修剪和精心護理,減少了人工養護的費用和時間。

(六)具有發達的根系,有利于保持水土以及提高根系對土壤中水分和養分的吸收能力,以利于貯藏養分,保存營養繁殖體,從而具有更強的自然更新能力。

四、地被植物在園林綠化中的應用

(一)地被植物在園林中的應用原則

1、生態原則

和諧性園林的首要因素是生態,在進行地被植物選擇配置時,應盡量選用適應性強,適合當地環境條件的鄉土植物。充分了解其生態性和生長規律,使其廣泛地應用與園林設計。當然,也要根據植物分布規律,適量引進適合本地生長的外來地被植物,豐富本地景觀,增加整體觀賞效果。

2、目的性原則

在地被植物配置時,無論是地被種類的選擇,還是布局形式的確定,都應與設計目的和主題相結合,充分表達設計者的意圖。

3、美學原則

地被植物景觀是一種立體藝術,其高度、寬度及各種組成成分的大小、形狀、色彩、質感、位置的適當安排組合,可以表達三度空間的美,另外,地被植物的生長上的變化,更能表現動態的美。

4、多樣性原則

城市的景觀多樣性是建立在城市植物種類多樣性基礎上的,地被植物個體小、種類繁多、品種豐富,體現的是群體美,能夠體現良好的景觀效果,但沒有一種植物配置是絕對完美的。同一地點、同一環境下,配置較多種類的植物,豐富地被植物的種類,充分利用植物各種不同的葉色、花色、果色,實現近自然模式的景觀效果。多樣性原則在配置時必須兼顧其他原則,使地被植物來暗示空間邊界;也可利用自然單純的地被植物烘托主景,使景觀季相變化豐富,從而構成美妙的植物群落。

(二)地被植物在園林中的應用現狀與展望

近年來,在城市園林綠化建設中,一些種類的地被植物得到了有效而廣泛的應用,如紅瑞木、金葉女貞、小葉女貞、十大功勞、南天竹、杜鵑、八角金盤、鳶尾、金邊吊蘭等。通過對這些地被植物的應用,不僅增加了植物層次,豐富園林景色,給人們提供美麗舒適的環境,而且在增加綠地的綠地面積,消除二次揚塵,大量減少近地面空氣中的含菌量,降低氣溫,改善空氣濕度,保持水土,護坡固堤,減少和抑制雜草生長等方面最大限度的發揮了城市綠地的生態效應。

園林植物配置中,講究色彩豐富和層次,一次觀花、觀果及彩葉地被植物日益受到園林界的重視,如火炬花、萱草、地被火棘、繡線菊、連翹、蔓長春等。

植物在城市園林綠化中堅持“因地制宜,適地適樹”和“以鄉土樹種為主,引進植物為輔”的原則,地被植物在城市環境中的多功能、多效益的作用,對于提高綠化景觀效果,維護生態平衡和保護城市環境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近年來,大力要求創造生態城市,園林城市,對地被植物需求猛增,應在現有的植物品種上加以更新,引進更優秀的新品種,以適應其發展。

五、地被植物在園林綠化中的配置方式及要素

(一)配置方式

1、整形地被

萌生性強、枝葉濃密的木本類地被植物,經整形修剪后,覆蓋地面形成各種幾何圖案,意在營造簡潔明快、熱烈的氣氛,多用于空曠地花壇邊緣、路徑及坡地、林緣等處叢植、片植,形成優美的圖案和色彩變化。

2、空曠地被

在寬廣的場地上栽培喜光向陽的地被植物。絕大多數的一兩年生草花類和大部分宿根、球根植物、矮生灌木類都可作為空曠地地被。

3、林緣、疏林地被

在林緣地帶或稀疏樹叢下栽培的地被植物,意在形成喬、灌、草相結合的復層植物群落,要求具有一定的蔭蔽性,同時在陽光充足時也能生長良好,覆蓋地面能力強,觀賞效果佳的灌木及草本植物,

4、林下地被

是指在喬、灌木層基本郁閉的樹叢或林下種植的地被植物,要求植物具有較強的耐蔭性。在林下增加一些比較耐蔭的植被,從而使景觀更豐富。

5、臨水地被植物

即在河岸、石澗、溪邊、池塘邊、駁岸種植的地被植物。要求耐水濕、觀賞性強。

(二)配置要素

1、協調周圍環境

從全局的角度考慮,使設計在整體上符合統一協調原則。在一定的區域內,應有統一的基調,避免太多的品種的應用,否則會顯得雜亂。地被的設計還需和園內的建筑、大樹、道路等結合考慮,服從大景觀風格?;麨榱?,即具體地塊具體設計,考慮具體的立地條件和個性景觀的設計。

2、彰顯植物特性

① 色彩

地被植物的色彩多為綠色,為避免單調,可利用不同深淺的綠色取得同色系的協調;也可配以具有斑點或條紋的種類加以點綴;或植以花草和觀葉地被,取得熱鬧、活潑和醒目的效果。關于色彩配置,好要注意花色協調,切忌雜亂。如在草地上,可點綴一些觀花地被,如白三葉、蒲公英等會顯得充滿生機和野趣。

② 質地

在質地上,小面積的場所應盡量使用質地細膩、色彩較淺的植物,給人以面積擴大感;而大片栽種或被用作界定空間、引導路徑時,可選質地粗糙者;欲形成強烈對比時,則應粗細搭配。

③ 高度

在高度方面,地被的高矮與附近建筑的比例關系要相稱,矮型建筑前宜用低矮的地被;另外,在視野開闊處成片栽種時,高矮均可,反之不宜取高;用于休憩、活動功能的應低矮。

3、適應植物群落

地被中除了有些品種具有自身更新、復壯的能力外,一般均需要從觀賞效果、覆蓋效果等多方面考慮,必要時進行適當的調整與提高。調整時應注意綠葉期和觀賞期的交替銜接,如在成片的綠色麥冬中,增添一些開花期無葉的觀花地被如石蒜、忽地笑等則可相互補充。又如二月蘭與紫茉莉混種,花期交替,效果顯著。只有不斷調整,才能更好地體現地被的群體美。

結束語:地被植物是城市綠化的基礎材料,是城市園林植物群落不可缺少的部分,在城市綠化中,扮演者重要的美化和生態作用,研究地被植物的應用情況,對于地被植物在園林景觀中的優化配置,發揮植物最大的生態及景觀效益,具有直接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張玲慧.地被植物在園林中的應用及研究現狀?J?.中國園林,2003.

?2?張寶鑫, 白淑媛. 地被植物景觀設計與應用[M].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06.

[3]張秀華, 張戊英. 草坪與地被植物在城市園林中的造景應用[D]. 閩西大學學報,2000(4).

注:文章內所有公式及圖表請用PDF形式查看。

猜你喜歡
園林景觀植物
“可食地景”在校園景觀中的應用
《園林》
在園林里遇見自己
《景觀平面圖》
創意涂鴉
中國園林“綴玉集”
哦,不怕,不怕
將植物穿身上
植物罷工啦?
植物也瘋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