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園林綠化中的植物配置探討

2012-09-06 00:54孫菡露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 2012年22期
關鍵詞:園林植物樹種園林綠化

孫菡露

摘要:介紹了園林綠化中植物配置的作用,植物配置的原則,植物配置的設計方法,以及當前園林綠化中植物配置存在的問題,探討了園林綠化中植物配置的趨勢。以期為園林綠化植物配置提供建議。

關鍵詞:園林綠化植物配置

中圖分類號:K928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前言

目前對城市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而提高環境質量的諸因素中,搞好園林綠化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構成園林綠化的主要材料是園林植物,其主體是樹木。作為一個城市,當然是園林樹木品種越多,越能構成豐富多采的園林空間。但是由于地域、氣候、科技、經濟與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的制約,園林樹木品種的利用也受到了限制,已經應用的樹木品種也不可能都非常理想。那么,對城市現存的樹木品種制定一個標準進行選擇,進而對園林樹木品種進行科學應用,這對于發展生物多樣性,建立起穩定的樹木結構,形成地方特色和風格都有著重要的作用。

2園林植物配置的作用

園林植物對硬質景觀建筑的作用是非常明顯的,恰當的園林植物配置設計,使建筑更好地融入自然,映襯得建筑物更加藝術化,綠樹掩映下的建筑物若隱若現,意境深遠。植物四季不同的季相變化,使建筑物也有了四季的更迭,仿佛有了生命。園林植物還可作為建筑的識別標記,具有交通導向作用;園林植物還可劃分建筑物的空間,可加強建筑物的有機聯系及平緩過渡,改善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另外通過植物的光合、蒸騰、吸收作用,調節小氣候,防風降塵,減輕噪音,吸收并轉化環境中的有害物質,凈化空氣和水體,維護了生態環境。

3植物配置的藝術手法

在園林空間中,無論是以植物為主景,或植物與其他園林要素共同構成主景,在植物種類的選擇,數量的確定,位置的安排和方式的采取上都應強調主體,作到主次分明,以表現園林空間景觀的特色和風格。

園林景觀中植物配置的藝術手法很多,有對比與襯托,動態與平衡,起伏和韻律,層次和背景等等。園林植物的配置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各種植物相互之間的配置,考慮植物形態的選擇,樹叢的組合,平面的構圖、色彩、季相以及園林意境;另一方面是園林植物與其他園林要素相互之間的配置。

地形的變化使得景觀在有限的空間內更富有變化(如圖1、圖2)。

圖1 圖2

4植物配置的應用及注意事項

一些植物要求光照充足,例如美國紅櫨要求全光照才能體現色彩美,一旦處于半陰或全陰條件下,則失去彩色效果。金葉女貞、紫葉小檗在越強光照下,葉片色彩越鮮艷:溫度也是一個影響因子,研究表明積溫與花色素的含量呈負相關。如紫葉棒子是樺木科棒屬的一個彩色變種,喜冷涼,濕潤,一旦處于干熱條件下葉色就會褪失。其次,在植物配置時應注意彩色植物之間及與背景植物之間的色彩搭配要符合美學原則,以期獲得最佳觀賞效果。再次,應注意彩色植物的養護管理工作,植成曲線或圖案的彩色植物應定期整形修剪,使其造型與環境之間協調,以達到其特殊的美化功能。植物配置要做到以下幾點。

4.1因地制宜

我國地域遼闊。所以我們應該根據地區的氣候特點,不同的立地條件以及公園綠地、風景點、建筑物的性質、功能和造景的要求,充分利用現有綠化基礎,合理地選擇樹種。力求適地適樹,科學地、有機地合理搭配,栽培成各種類型的植物群落,組成多樣的園林空間和園林景觀,達到即綠化又美化的效果,以滿足游憩和賞景等多種活動功能的需要。

4.2因時制宜

植物配置的近遠期結合問題:要使遠期綠化效果好。就要選用一些壽命長、生長速度慢的針葉常綠樹種。要使近期綠化效果好,就要選用一些速生樹種,還應該注意喬木和灌術的比例。植物配置中的季相變化中的色彩變化最主要。正因為如此秋色葉樹種在城市園林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有些樹種群體效果好,個體效果一般。如:黃櫨、火炬樹、鹽膚木等;而另一些樹種群體效果好,個體效果也很好,如銀杏、雞爪槭、鵝掌楸等。

4.3因材制宜

植物配置要根據植物的生態習性和觀賞特點.全面考慮植物在造景時的綜合作用。結合立地條件和功能要求合理布置。例如:棕櫚的樹冠自然整形,通透性好,種于水邊,尤其椰子等樹干能彎曲的種類,可在水中形成優美的倒影。

4.4因景制宜

植物是純林還是混交,是孤植、叢植、還是片植、對植、行植、籬植,都要園景主題的需要而選擇。以亭旁植物的配置為例:其配置方法有二:第一種是將亭建在樹叢中,若隱若現,令人有深幽之感;第二種是在亭旁孤植少數大喬木,以為陪襯,同時再輔以低矮的花木。園林植物與建筑的配置。會產生很大的影響。配置得體,可收相互因借、揚長避短之效。體現了自然美和人工美的結合,使景點變得更為完美;反之,則相互妨礙。弄巧成拙。

5植物配置的基本方法

園林植物的景色隨季節而有變化,可分區分段配置,使每個分區或地段突出一個季節植物景觀主題,在統一中求變化。在重點地區,四季游人集中的地方,應使四季皆有景可賞,即使一季節景觀為主的地段也應點綴其它季節的植物,否則一季過后,就顯得極為單調。

5.1配置要分層。

分層配置、色彩搭配是拼花藝術的重要方式。不同的葉色、花色,不同高度的植物搭配,使色彩和層次更加豐富。如1米高的黃楊球、3米高的紅葉李、5米高的檜柏和10米高的楓樹進行配置,由低到高,四層排列,構成綠、紅、黃等多層樹叢,或以不同花期的樹種搭配形成分層次的配置,形成具有四季變化、層次豐富的精致園林景觀。

5.2主景要突出。

觀花和觀葉植物相結合,觀賞花木中有一類葉色漂亮、多變的植物,如葉色紫紅的紅葉李、紅楓,秋季變紅葉的槭樹類,變黃葉的銀杏等均很漂亮,和觀花植物組合可延長觀賞期,同時這些觀葉樹也可作為主景放在顯要位置上。就是常綠樹種也有不同程度的觀賞效果,如淡綠色的柳樹、草坪,淺綠色的梧桐,深綠色的香樟,暗綠色的油松、云杉等,在主要觀賞點選擇色度對比大的種類進行適當搭配,效果更吸引眼球。

5.3要體現季節性。

夏季綠樹成蔭,秋季葉色多變,冬季銀裝素裹,景觀各異,近似自然風光,使游人感到大自然的生及其變化,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按季節變化可選擇的樹種有早春開花的迎春、桃花、榆葉梅、連翹、丁香等;晚春開花的薔薇、玫瑰、棣棠等;初夏開花的木槿、紫薇和各種草花等;秋天觀葉的楓香、紅楓、三角楓、銀杏和觀果的海棠、山里紅等;冬季翠綠的油松、檜柏、龍柏等??偟呐渲眯Ч麘侨居谢?、四季有綠,即所謂“春意早臨花爭艷,夏季濃蒼翠不蕭條”的設計原剛。在林木配置中,通常常綠的比例占1/3~1/4,選擇枝葉茂密葉片寬大的樹木種植在較遠處或需特殊點綴的地方,枝葉細密通常種植靠人較近,使綠化更具親和力。闊葉樹和針葉樹相互搭配,形成遠近適宜的自然景觀。喬灌木適當搭配,區分開放空間、密閉空間及半開放空間。搭配適當活動草坪,使景觀更具功能性。常綠植物與季相樹種多樣搭配,使景觀更貼近自然,在水泥森林的城市中給予人們放松心情,舒緩壓力的環境。另外,也可選用一些藥用植物、果樹等有經濟價值的植物來配置,使游人來到林木蔥蔥、花草繁茂的綠地或漫步在林蔭道上,但覺滿目青翠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6園林綠化中植物配置存在的問題

6.1 地域特色不突出

各個城市規模、氣候、自然資源、歷史文脈以及經濟發展存在很大差異,在實際的園林綠化中往往忽略了這些地域文化特色,片面追求園林建筑、綠化的美感,形成千篇一律園林景觀。同時,隨著現代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在關注科學技術進步、經濟發展的同時,也越來越關注外感形象與內在精神文化素質的統一。因此,在園林植物配置中突出地方特色,體現城市獨特的地域文化特征顯得尤為重要。無論在古城還是新城,植物總是可以記載一個城市的歷史,見證一個城市的發展歷程,向世人傳播她的文化,也可以像建筑物、雕塑那樣成為城市文明的標志。

6.2 植物配置模式單一

近年來城市園林綠化呈現綠化模式化,很多城市園林綠化都采用了大面積種植草坪點綴以雕塑或是模紋花壇的運用,使得千城一面,毫無特色可言。城市的植物材料選用上也存在色彩單一,幾乎為清一色的綠色,偶爾使用紅楓作為色彩搭配,花色葉植物較少使用,缺乏色彩的多樣性,使人感到視覺疲勞。

7我國現代園林植物配置的趨勢

植物配置需要強調以生態學理論作指導。園林作為自然科學的組成部分,本身又是一項創造環境、改造環境的工作。雖然生態學思想在越來越多的園林設計中被運用,但是往往只停在表面而不深入,要真正更新當代植物配置的生態理念就是要樹立科學的生態觀來指導植物配置。在園林綠化設計中一定要秉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理念,以園林綠化的系統性、生物多樣性、經濟適用性、配置藝術性的發展為原則,考慮物種選擇、樹叢組合,以及平面構圖、色彩及園林意境,形成以喬木為主,喬灌藤、花草相結合的復層混交綠化模式。

8結語

園林植物配置既有科學技術,也有藝術審美問題,不僅要考慮環境條件和植物有生態習性,做到適地適樹,而且要按人們的審美要求高低、疏密、層次、色彩、比例等方面協調統一,才能產生良好景觀效果。

注:文章內所有公式及圖表請用PDF形式查看。

猜你喜歡
園林植物樹種園林綠化
珍貴樹種黃檀栽培技術
流蘇樹與美國流蘇樹園林綠化前景探討
樹種的志向
園林綠化的施工與養護管理措施
樹種的志向
人工營造混交林樹種的選擇與配比
淺談園林綠化的養護管理
西北園林植物景觀的空間意象與結構解析研究
園林植物害蟲種類及防治技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