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建筑設計與審美中的文化機制

2012-09-06 00:54何宦霖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 2012年22期
關鍵詞:建筑物建筑設計建筑

何宦霖

摘要:隨著時代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不斷提高,建筑產業也跟隨時代的腳步不斷前行。當前,人們對于建筑物的注意力已不僅僅停留在使用功能上的改進,而是在追求功能的同時追求豐富的審美感受。建筑的施工和設計能夠體現出人文文化的特點,而審美活動也是在特定的社會生活背景和文化影響下進行的。本人對主要建筑設計和審美的方面進行研究,探討了兩者與文化之間必不可分的關系。

關鍵詞:建筑設計審美文化

中圖分類號:E22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在人類的創新文化中,建筑設計與審美是一種重要的活動形式。建筑設計、審美以及文化之間存在差異和融合。個國文化在世界經濟的影響下漸漸出現融合的趨勢,建筑行業在這種狀況下也受到一定影響,建筑設計不斷改革和創新,審美標準成為建筑設計改進的關鍵性因素,而這些改革和創新都跟文化息息相關。本文將建筑設計與審美同文化相比較,對彼此的差異和融合進行了探討和分析。一、建筑設計與審美的相關解釋

建筑從產生一直到現在,在技術、材料、形式和功能等多種方面也在不斷地進步和演變,人們對建筑的審美標準在政治、經濟以及社會科學技術的影響下也不斷提高和豐富。到底何謂建筑設計和審美的呢?以下給出了相關解釋:

1、 建筑設計

不是所有的建筑設計都是為了人們的生活需要服務。不同的地理條件與環境變意味著人們對于居住條件與居住環境是不同的,不同的地區,建筑形式也存在較大差異,這便是世界各地的建筑物具有不同風格的原因,同樣也解釋了為什么南方建筑以防潮隔雨為主要考慮因素,而北方的建筑卻以防寒保暖為主。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壯大和發展,施工技術已經大大地改進,建筑設計受到地域、天氣的限制大大減小,而且完全能夠滿足人們在不同條件下居住和生活的需要。相對的,人們開始重視建筑物中蘊含的文化信息。

2、 建筑審美

審美活動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和經濟條件下進行的。由于建筑是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且建筑要呈現在公眾面前,人們對建筑審美標準非常重視,尤其是經濟快速發展的如今,對審美要求更加豐富。同種功能的建筑可以采用多種設計,每種設計都滲透了設計師對建筑審美的詮釋。如今建筑物的表現形式也呈現多元化的發展趨勢,這樣的趨勢正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產生的。在階級社會中,各階級都有其不同的審美觀念和審美標準,因此也會產生階級性的審美沖突。建筑物的審美標準取決于當地人文文化,不同的生活習俗以及不同的自然條件會造就不同形式的建筑物出現,而不同形式的建筑物也在向人們傳遞著當地的風土民情以及文化底蘊。

二、建筑設計與審美中文化的差異與融合

建筑無不體現了人類文化的發展,而文化又對建筑設計和審美活動起到關鍵性的作用,兩者之間相輔相成,既有差異存在有緊緊的融合在一起。建筑設計與生命同文化相互促進的關系,決定了文化的發展和品位的提高時促進建設設計與審美標準的關鍵因素。

1、 建筑的設計與審美是文化的創新形式

建筑的設計與審美是實質上是一種文化的創新活動。人們對于環境地改造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建筑設計與審美是人們在對自然界認識以及自身主觀需要的狀況下對環境進行改造的活動,同樣也是一種文化創新形式。人們在改造建筑物的功能之外,同時也加入了人類的文化成果,為建筑物注入新的活力與重要價值。

南方防治蟲害、通風透氣的吊腳樓以及廣州的通風透氣、有益于防潮騎樓無不體現了建筑的功能性。這是根據氣候、地理環境特點而造就的。這實際也是人類對居住環境進行改造的創新活動,在實踐中總結出改造方法,將實用性與藝術性有機的結合起來,使建筑物的價值得到了最大化的體現。

2、 建筑物設計與審美中的文化差異與矛盾

在特定的社會發展階段,建筑的設計與審美體現了同一階段的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情況,是文化發展的主要外在體現。兩者具有一定的歷史具體性,其活動都是在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下發生的。不同民族在自身居住的地域里經歷不同的發展歷史,從而他們的精神文化成果也存在較大的差異。這便決定了建筑設計的民族性。不同的民族文化,其建筑物也會呈現出不同的文化特征,其審美也具有獨特的民族性特點。當區域文化遇到外來文化的侵襲時,會產生封閉和排斥心理,便產生了審美上的差異和矛盾。文化上的差異同樣也會造成建筑設計的差異。每個時代都有特定的審美觀念和標準,更說明了審美活動的具體歷史性。

3、 建筑設計與審美的文化融合

不同民族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使得民族文化遺跡審美活動具有共同性。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的今天,民族性與世界性相互相交錯發展、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從而使得建筑設計與審美呈現文化交融的趨勢。建筑的設計與審美是在各種不同學科有機結合起來的知識體系上體現的,而這些學科的進步,是在相互交往、借鑒的過程中實現的。

印度佛塔在印度文化的基礎長產生,我國的佛教文化有起源于印度的佛教文化。由于佛教文化的共同性,使得我國的佛教建筑承襲 了印度佛塔的建筑的特點,然而由于我國本身深厚的傳統文化與區域地理條件的影響,兩者的設計又不盡相同。中國在采用印度佛塔的設計特點的同時又堅持了中華民族建筑的審美標準,并與審美文化相互交融,從而實現了印度佛塔建筑設計與審美的中國化。

不同地區建筑設計與審美活動與該地區的特殊環境以及傳統文化相適應。在建筑設計與審美同具體文化相互交流與融合的過程中,尊重自然環境,提倡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建筑設計與審美活動中的共性和目標。不同國家區域以及不同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與協作,不斷推動和諧目標的實現。

三、文化創新對建筑創新的推動作用

建筑的設計與審美是文化的創新活動形式,其中的文化存在差異當又與之融合,而文化的變化同時也會影響建筑的演變進程。文化中的一切有積極作用的創新活動對建筑的創新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主要可以從以下幾點進行分析和探討:

1、 文化創新與建筑設計創新密切相關

文化創新與建筑設計的創新共同發展、相輔相成。文化創新帶動建筑設計創新,相反建筑設計的創新業可以豐富文化的內容。我國現階段的文化與建筑設計創新步調幾乎一致,兩者在改革開放之后,幾乎同步協調發展。而我國古代的建筑物都是按照等級貴賤來來進行設計的與當時的文化狀況相適應,但也限制了文化創新活動的展開,而這種建筑設計在當時的社會制度與文化氛圍的基礎上產生的。

2、 文化創新與建筑審美密切相關

建筑中的造型、色彩、材料以及裝飾等是建筑審美不可缺少的因素,而這些因素的創新與運用又離不開文化創新對其的推動作用?,F階段的建筑設計呈現多元化發展,把握建筑審美的標準無疑離不開文化的支持。文化的創新與建筑審美的創新相互促進,彼此砥礪,建筑審美的創新離不開時代的發展和進步,更離不開文化的創新活動,建筑審美拋棄舊的審美觀念與規范,積極吸取新的審美特質,有利于建立新的建筑審美文化體系,推動文化創新活動的發展進程。

總結:建筑設計本身體現出來的文化思想觀念,同樣也是一種審美價值的體現,是不同的社會團體審美標準的具象表達。因此,建筑設計師在進行建筑設計的活動過程中,不僅僅要考慮建筑的實用性,具備最基本的條件,更應該考慮到建筑的本身所表現出來的文化風情以及獨特的審美價值,尤其是全球經濟迅猛發展的今天。只有做到建筑的客觀方面與人們對于審美標準的主觀追求的有機結合,才能造就更多更好地建筑,同時也會滿足文化的要求,符合文化的發展和創新。

參考文獻:

[1] 盛忠誼. 論建筑設計與審美中的文化機制[J]. 裝飾, 2010,(04)

[2] 呂懷譜. 建筑設計與審美中的文化機制探析[J]. 民營科技, 2012,(05)

[3] 姚志奇,白旭. 建筑設計中的審美意識及其表達[J]. 中國市場, 2012,(10)

注:文章內所有公式及圖表請用PDF形式查看。

猜你喜歡
建筑物建筑設計建筑
安東尼·高迪建筑設計研究
敘事思維下的建筑設計與表達
My Hometown
傳統建筑設計元素在現代商業建筑設計中的運用
爆炸過后
劇院建筑設計指南之哥本哈根歌劇院
火柴游戲
獨特而偉大的建筑
Chinese Architecture Meets Globalization
想象虛無一反建筑的建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