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下混凝土灌注樁施工中常見的質量問題及防治對策

2012-09-06 00:54王冰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 2012年22期
關鍵詞:防治對策質量問題施工

王冰

摘要: 水下混凝土灌注樁屬于鉆孔灌注樁類型,適用于黏性土、粉土、砂土、填土、碎(礫)石土及風化巖層,以及地質情況復雜,夾層多,風化不均,軟硬變化大的巖層。文章介紹了水下混凝土灌注樁施工中常見的質量問題及防治對策。

關鍵詞: 水下混凝土灌注樁 施工 質量問題 防治對策

Abstract: the underwater concrete pouring pile of bored pile types, applicable to clay, silt, sand, soil, broken stone ( gravel) soil and weathered rock, and complex geological conditions, dissection, weathering is uneven, and changes in rock.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struction of underwater concrete filling piles in the common quality problems and prevention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underwater concrete of bored pile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measures in

中圖分類號:TU3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樁位偏差超過規范要求:

(1)原因分析:

a、測量放線有誤或放樣標識點變位,而未加以校核糾正。

b、設備安裝不水平,鉆具回轉中心或沖錘中心沒有對正樁中心點。

c、開孔施工時,遇孤石或堅硬障礙導致施工設備位移。

d、灌注過程中鋼筋籠未固定好導致樁位偏移。

(2)預防措施和處理方法:

a、加強測量放線定位的精確性,及時檢查和校正坐標控制點和水準點。

b、設備安裝要水平、周正,樁中心、鉆具中心、設備回轉(沖擊)三點一線。

c、開孔時要輕壓慢轉,遇有孤石或堅硬障礙物應及時采取措施。

d、固定鋼筋籠使鋼筋籠中心與樁中心一致,并時刻觀察鋼筋籠的固定情況。

2.樁身彎曲:

(1)原因分析:

a、施工過程中,鉆機移位或鉆機未保持水平狀態。

b、采取超規程技術參數,尤其是自由加壓。

c、樁端進入持力層時,巖石風化不均勻。

d、鉆桿彎曲或螺旋鉆桿彎曲。

(2)預防措施和處理方法:

a、施工過程中保持鉆機不位移和水平狀態。

b、采取合理規程技術參數。

c、樁端持力層風化不均勻時,應采用孔底加壓或小規程沖擊鉆進。

d、適用符合要求的鉆桿或螺旋鉆桿。

3.混凝土離析:

(1)混凝土離析的原因:

a.骨科級配不當,水灰比過大,使用的水泥品種不當或失效,混凝土攪拌不均勻,運輸時間長。

b.灌注導管密封不嚴,混凝土斷斷續續地被水稀釋而嚴重離析。

c.管道埋深過淺,沖洗液從管口侵入管內。

d.導管提升速度過快,沖洗液隨混凝土面浮漿進入管內。

(2)混凝土離析的預防措施和處理方法:

a.對混凝土材料進行現場質量驗收,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檢查混凝土配合比,使水灰比符合設計要求?;炷翑嚢杈鶆蜻_到攪拌時間要求,縮短運輸時間。

b.導管使用前要進行密封試驗,確定管體、連接接頭密封不漏水時,方可使用。

c.導管混凝土埋深不能小于2m,拔管時要準確測量導管埋深。

d.拔管時要勻速。

4.樁身縮徑、夾泥和斷樁:

(1)樁身縮徑、夾泥和斷樁的主要原因:

a.灌注混凝土過程中孔壁坍塌或內擠。

b.地層條件差,流砂、淤泥層厚。

c.鋼筋籠外混凝土離析,充填不緊密。

d.混凝土澆注中斷,導管上拔時管口脫離混凝土面,泥土擠入樁位。

e.泥漿粘度大,超過25s造成泥皮厚,灌注過程中泥皮夾入混凝土中。

(2)樁身縮徑、夾泥和斷樁的預防措施和處理方法:

a.改變施工工藝,調整泥漿性能。

b.縮短成孔時間、灌注時間、成孔與灌注間隔時間。

c.調整混凝土坍落度或摻外加劑,使混凝土和易性好。

d.灌注混凝土時要準備充分做到“萬無一失”,導管上拔時嚴格執行操作規程。

e.泥漿粘度宜控制在25s以下,控制失水量,減少泥皮厚度。

5.樁身蜂窩、麻面、露筋:

(1)樁身蜂窩、麻面、露筋的主要原因:

a.樁身布筋過密,筋間凈距小,混凝土粗骨料難以擠出籠外,混凝土局部嚴重離析。

b.鋼筋籠制作和焊接不直,造成局部鋼筋籠與孔壁間隙過小,有的緊貼孔壁。

c.鋼筋籠保護層墊塊安裝不合理或缺失。

(2)樁身蜂窩、麻面、露筋的預防措施和處理方法:

a.加強鋼筋籠制作的質量控制,選用的混凝土粗骨料不能大于主筋間距的1/3,改變混凝土坍落度。

b.鋼筋籠制作時,保持主筋不彎曲,增加加強筋,提高鋼筋籠的剛度。

c.加強鋼筋籠外導向鋼筋,或使用4根定向導管,使鋼筋籠居中。

6.鋼筋籠上浮和下沉:

(1)鋼筋籠上浮或下沉的主要原因:

a.鋼筋籠定位措施不力,受二次清孔掏碴筒和導管上下的碰撞或拖帶而移動。

b.灌混凝土時混凝土下落沖力使籠身上浮。

(2)鋼筋籠上浮或下沉預防措施和處理方法:

a.加強鋼筋籠定位可靠,鋼筋牢固的固定在機架上。

b.混凝土灌注過程中,起拔導管要慢穩,控制混凝土初灌量下降速度,減少混凝土沖力。

7.樁頭浮漿厚:

(1)樁頭浮漿的主要原因:

a.混凝土離析,造成樁頭以下相當一段上部樁身缺少粗骨料且疏松無強度。

b.由于樁底沉碴過厚和孔底淤漿造成樁頭夾泥而使樁頭無強度下挖接樁。

(2)樁頭浮漿的預防措施和處理方法:

a.初灌時先投入一定量的水泥砂漿,然后再倒入按配合比攪拌的混凝土。使用隔水塞,并且隔水塞離漿面距離宜保持0.5m,嚴禁將隔水塞放入泥漿面以下,以防混凝土離析。

b.保持泥漿黏度不大于25s,泥漿比重不大于1.15。灌注前要進行二次清孔,滿足孔內沉碴要求。

8.承載力達不到設計要求:

(1)承載力達不到設計要求的原因:

a.灌注時孔內沉碴超過規范要求,形成“軟墊子”。

b.未達到持力層設計要求或進入持力深度不夠。

c.樁身強度不夠出現縮徑、夾泥、斷樁、蜂窩、樁身彎曲。

(2)承載力達不到設計要求的預防措施和處理方法:

a.混凝土灌注前,必須進行二次清孔,并進行孔底沉碴測量,達到規范要求。

b.通過施工試驗準確掌握持力層的深度,使進入持力層的深度達到設計要求。

注:文章內所有公式及圖表請用PDF形式查看。

猜你喜歡
防治對策質量問題施工
掛籃懸澆施工技術在橋梁施工中的應用分析
邊坡控制爆破施工
建筑電氣安裝工程質量的常見問題預防及改進措施
淺析露天煤礦開采環境問題及防治對策
超薄水泥混凝十路面施工工藝及質量控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