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論如何維護大地肌理安全

2012-09-06 00:54宋帆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 2012年22期
關鍵詞:肌理植被河流

宋帆

摘要:本文從大地景觀的角度提出了大地肌理的概念,指出維護大地肌理安全的關鍵,并提出了相應的措施及政策建議,以避免各構成要素在土地利用和資源開發過程中遭到破壞。

關鍵詞:維護大地肌理生態

中圖分類號:S891+.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大地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本條件,是人類的家園。作為生活在大地上的一個生物群體,維護大地肌理的安全就是維護人類自身的安全。

1、何謂大地的肌理

大地肌理就是指我們在一定高度上所看到的一個地理區域內,地形和地面上所有自然景物和人工景物組成的各種縱橫交錯、高低不平、粗糙平滑的紋理結構和總體特征。這種肌理是活動的,變化的,具有綜合性和復雜性,按照特有的內在規律在演變。根據Lovelock的蓋婭(Gaia)理論(1979),大地就是一個生命體:地表、空氣、海洋和地下水系等通過各種生物的、物理的和化學的過程,維持著一個生命的地球。作為地球表面的之于視覺的一種感受,大地肌理是大地景觀在宏觀上的表現。

2、如何維護大地肌理的安全

如果把大地景觀分解開來,山脈、水體、植則構成了大地景觀的基本雛形:山脈是骨架,水體是血脈,植被是毛發。因此,這個基本雛形架構的穩定性就是大地肌理是否安全的關鍵。進一步考慮如何保證山脈、水體、植被下的生態系統的整體性、異質性、多樣性、復雜性、連通性、穩定性,是維護大地肌理安全的落腳點和切入點,這樣才能最終達到維護安全的目標。

2.1保護水資源

水是地球生物賴以存在的物質基礎,水資源是維系大地肌理的首要條件。保護水資源,首先要開展水資源警示教育,建立起水資源危機意識。其次,必須合理開發水資源,避免水資源破壞?,F代水利工程,如防洪、發電、航運、灌溉、養殖供水等在發揮一種或多種經濟效益的同時,對工程所在地、上下游、河口乃至整個流域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都會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也可能造成一定范圍內水資源破壞,因此,必須要求在水利工程可行性研究階段即進行環境評價,大型工程和一般中型工程要編寫環境影響報告。第三,可持續地保護和恢復重點流域生態系統及其服務功能。河流水系的保護不僅僅是保護河流的水文條件,還要保護河流地貌學特征,以保護河流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保持生物群落多樣性。在河流治理工程中不能孤立地處理水資源中的水量、水質、水能等水文系統中的問題,而忽略了河流生態系統中的動物、植物、微生物這些生命系統中的因素,要盡可能的恢復河流的縱向連續性和橫向連通性,盡可能保持河流縱向和橫向形態的多樣性,防止河床材料的硬化。

2.2保護森林植被資源

森林植被是多種動物的棲息地,也是多類植物的生長地,是地球生物繁衍最為活躍的區域。保護森林植被資源一是要加強公民的環境教育,提高環保意識;二要選擇性采伐與更新造林相結合、劃分不同放牧草場的類型,嚴格禁止濫砍濫伐和過度放牧行為;三是要結合實際,建立自然保護區;四是加強大面積森林植被緩沖區的建設,減少移民和農耕對森林植被的影響,以發揮森林植被保護生物多樣性資源,及它在改善氣候、減少地表徑流等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

2.3要合理利用土地,限制礦山資源開發

按照國家相關政策,應嚴格控制土地的過度開發,科學編制山體保護規劃,完善職能部門管理漏洞,成立聯合執法隊伍,嚴厲打擊非法占用土地資源和私自開采礦山行為。此外,還應規范旅游開發行為,對山體的開發做到科學規劃,合理適度,利用與保護相結合。

2.4完善相關政策、法規和標準

2.4.1中國已頒布了一系列有關自然資源管理的法律法規,但這些法律法規側重點不同,尚未形成系統的生態保護法律法規體系。各資源法大都是針對自然環境中的某一特定要素制定的,沒有考慮到自然生態環境的有機整體性和各生態要素的相互依存關系,缺少綜合性的生態保護法,應盡快制定中國的“自然保護法”,并建立自然保護區評估和升級降級制度,加強統一監管,促進自然保護區健康發展,維護大地生態安全。

2.4.2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將生物多樣性和生態保護主流化。保護大地肌理,需要從根本上把生態保護主流化,將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損失納入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引導社會經濟發展從單純追求經濟增長轉到注重經濟、社會、生態、資源協調發展上來。

具體而言,中國亟需制定有關生物多樣性和生態保護、遺傳資源、生物安全、土壤污染等方面的法律,制定生態環境質量評價、礦山生態恢復、生態脆弱區評估、自然保護區管理評估、生態旅游管理等法規和標準。把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納入國家法制化管理體系之中。

2.5增加政府在生態保護方面的投入

目前,生物多樣性和生態保護的投入與面臨的生態問題的嚴重程度不相稱,致使生態保護任務難以落到實處。應該充分利用市場機制建立合理的、多元化的投入機制,不斷拓展生態保護和建設投融資渠道。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時,積極引導和鼓勵企業、社會參與生態保護和建設。

2.6構建生態系統監測體系逐步完善監測網絡

加強對重點生態系統的科學研究,開展生態系統脆弱區和敏感區的監測,建立生態監測和預警網絡,提高生態系統監測能力,在此基礎上對生態環境質量進行評價。優先建立國家重要生態功能區的生態狀況監控系統,建立重大生態破壞事故應急處理系統。

參考文獻:

1. 郭列俠.淺談大地藝術景觀的自然觀.山西建筑,2009,35(10).

2. 熊瑤,楊云峰.大地藝術在景觀設計中的實踐.規劃師,2005,21(2).

3. 林普,王向榮.地域特征與景觀形式.中國園林,2005,21(6).

4. 杜銳青.有關地域性景觀設計理論的探討.城市建設,2010(6).

注:文章內所有公式及圖表請用PDF形式查看。

猜你喜歡
肌理植被河流
《愛情神話》臺詞點到為止 描摹深入肌理
追蹤盜獵者
第一節 主要植被與自然環境 教學設計
杭錦旗植被遙感分析
河流的走向
肌理元素在招貼設計中的應用
感受肌理
河流
住宅室內設計中材料肌理運用的思考
當河流遇見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