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快推進福建省企業技術創新*

2012-09-14 15:16
海峽科學 2012年10期
關鍵詞:專利申請福建省全省

葉 琳

?

加快推進福建省企業技術創新*

葉 琳

福建省科技發展研究中心

企業是技術創新的主體,加強企業技術創新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促進工業結構優化升級、提升產業競爭力的有效途徑,也是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重要舉措。該文分析福建省企業技術創新取得的成效與存在的問題,提出“十二五”時期加快推進福建省企業技術創新的對策建議。

企業 技術創新 對策建議

在2006年初召開的全國科技大會上,胡錦濤總書記從國家發展戰略的高度提出了確立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的戰略目標。之后,國家和地方政府發布了一系列鼓勵企業自主創新的財政、稅收、金融和政府采購政策,加快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

1 福建省企業技術創新取得明顯成效

“十一五”以來,福建省進一步加強工業企業技術創新工作,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和效益得到穩步提升,技術創新成效明顯。根據科技部最新監測顯示,2011年,福建綜合科技進步水平從第11位上升到第9位,知識產權指數從第9位上升到第8位,科技活動產出指數由原來的26位躍升至第13位;新一輪全國科技進步考核中,全省83%的縣(市、區)通過考核,其中24個被評為全國科技進步考核先進縣(區)。

1.1 技術創新能力持續加強

2010年福建省擁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辦科技機構1036個,比2006年增加309個;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R&D經費投入146.69億元,占產品銷售收入比重為0.68%,占全省R&D經費比重已達88.90%。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R&D活動人員由2006年的2.86萬人增加至2010年的7.12萬人,年均增長25.6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用于新產品開發經費支出從2006年的79.67億元增加至2010年的162.51億元,年均增長19.5%。2011年全省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超過2200億元、增長23%,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1200億元,增長28%,分別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幅高5.5%、10.5%。全省85.8%的研發投入由企業完成,74.5%的R&D活動人員集中在企業,60.8%的省級科技獲獎成果來自企業,60%的專利申請和61%的專利授權從企業產生,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進一步凸顯。

1.2 技術創新服務平臺建設邁出新步伐

到2010年,全省共建成省級及以上企業技術中心264家,含國家級24家;省級行業技術開發基地29個;依托企業共建設有省級(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63家、省級工程研究中心4家、省級及以上工程實驗室5家(其中國家級1家)、國家重點實驗室2家;全省獲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1207家,國家級創新型(試點)企業24 家,省級創新型(試點)企業313家。在竹纖維、新型電池、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建立了省級產業技術創新重點戰略聯盟;面向產業集群組建了一批行業性和區域技術創新公共服務平臺。這些平臺的建設與運行,有效整合和集成了優勢科技資源,加強了我省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力度,為產業進一步升級和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撐。

1.3 企業專利申請與授權量不斷增加

企業作為技術創新的主力軍,其專利申請授權情況能更好反映區域的技術競爭力。2005年(“十五”末),我省企業專利申請1812件(全省申請總量9460件)、專利授權1125件(全省授權總量5147件),占全省專利申請和授權的比重分別達到19.2%和21.9%;2010年(“十一五”末),我省企業專利申請12129件、專利授權9587件,占全省專利申請和授權的比重分別達到55.2%和53.1%。2010年比2005年,我省企業專利申請授權量占全省專利申請和授權的比重分別提高36%、31%,由此可見,“十一五”期間我省企業技術創新和知識產權創造的主體地位逐步顯現。

2 福建省企業技術創新存在的主要問題

雖然福建省企業技術創新取得明顯成效,但企業創新主體的作用不夠突出,產業處于價值鏈低端的局面還未得到根本改變??萍蓟A條件和持續創新能力相對薄弱,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區域創新體系還不完善。

2.1 企業技術創新經費投入仍處較低水平

“十一五”我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技術開發經費支出增速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企業R&D經費投入強度一直徘徊在較低水平,2010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研究開發經費只占銷售額的0.68%。根據國際慣例,企業R&D經費投入強度2%以上才能生存,5%才有競爭力,世界百強企業一般高達10%以上。低水平的R&D投入強度,導致福建省多數工業企業無力進行核心技術和前瞻性技術的戰略研究,技術創新活動普遍維持在對一些低端技術的研發上。

2.2 企業研發機構少,影響研發活動正常開展

我省大多數企業沒有設置專門的研發機構。2010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9772家,有辦研究開發機構的僅1036個,平均18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只擁有1家研發機構。平均每個研發機構擁有中高級以上職稱人員只有3.2個。如此多的工業企業沒有研發活動和研發機構,說明我省大多數的企業只是從事加工生產的車間,根本不具有研發能力和創新能力。

2.3 企業掌握核心自主知識產權不多

我省企業保護知識產權的意識還很薄弱,2010年末,全省擁有發明專利的企業僅491家,共有發明專利1187件,分別占全省工業企業總量的4.41%和企業專利擁有量的0.7%。我省企業多數產品缺乏核心技術,對外技術依存度高。2010年發明專利授權量排名前10位的內地省份、企業,福建均未能入列。我省企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和品牌、高附加值產品還比較少。

2.4 企業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十分薄弱,創新人才極為缺乏

我省高層次科技創新團隊、科技領軍人才和特殊專業人才明顯匱乏,無法滿足企業技術創新需求。企業技術創新意識差別大,多數企業重引進、輕消化吸收,傾向于“拿來主義”,全省企業消化吸收經費與技術引進經費之比,雖從2000年的1:20提高到2009年的1:6,但仍然大大落后于日本和韓國。因此,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仍然是企業自主創新的薄弱環節。

3 加快推進福建省企業技術創新的對策建議

“十二五”時期是福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的關鍵時期,要加快推進企業科技創新,引導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進一步形成科技工作以企業技術創新為重點的導向,讓科技創新成為福建跨越發展的強大動力。

3.1 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

建立企業主導產業技術研發創新的體制和機制,營造有利于企業成為技術創新主體的良好政策環境。提高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積極推動技術、資金、人才、管理等要素向企業集聚,鼓勵和引導企業建立研發機構,做大做強一批創新型示范企業、創新型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和知識產權優勢企業。促進傳統產業高端化、高新技術產業化、新興產業規?;?。促進產業向高端化發展、企業向高新化推進、產品向高附加值延伸,引導和支持廣大企業走上創新發展之路,推動“福建制造”邁向“福建創造”。促進企業成為研究開發的主體、成果轉化的主體、研發投入的主體、人才集聚的主體、研發機構建設的主體。形成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

3.2 加大企業研發投入力度

研發投入是提高企業創新能力的前提和基礎。地方政府要通過財政科技投入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力度,鼓勵企業牽頭承擔或參與科技計劃項目,重點鼓勵企業與科研院所、高校通過組建合作研發機構、技術創新聯盟等形式聯合開展面向產業和企業的關鍵共性技術研發,滿足企業技術創新需求。要確保政府引導性資金投入的穩定增長,確保企業主體性資金投入的持續增長,確保社會多元化資金投入的大幅度增長,建立起適應企業技術創新的社會融資體系。通過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建立起以企業為主體、政府為引導、金融信貸為支撐、社會投入為補充的多元化技術創新投入體系,使企業成為技術開發投入的主體。

3.3 加快創新人才隊伍建設

創新人才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關鍵所在。要高度重視創新人才隊伍建設,充分調動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打造一支層次分明、結構合理、素質高、能力強的創新人才梯隊;依托重點工程和重大科技專項,培養和造就一批能夠站在行業科技前沿、勇于開拓創新的各類領軍人才;加大海外高科技人才吸引力度,發現和培育關鍵技術人才;通過校企合作、訂單式培養,加強一線創新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特別要注重挖掘和培育復合型科技管理人才,為引領企業科技創新儲備力量。促進形成技術創新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激勵的市場機制,創造優秀人才能脫穎而出的寬松的市場環境,實現創新人才的市場價值。

3.4 加強知識產權管理保護

強化企業創造知識產權的主體地位,著力提升我省知識產權擁有水平,形成一批擁有知名品牌和核心競爭力、熟練運用知識產權制度的優勢企業,促進一批具有良好市場前景、符合產業發展方向的專利技術實施與產業化。建立現代知識產權制度,激發發明創造活力。加大知識產權執法力度,營造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的法制環境。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在知識產權保護中的自律作用,不斷完善政府監管、企業自律、輿論監督、群眾參與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樹立強烈的品牌意識,通過自主知識產權的創造、應用和保護,打造、維護并持續提升企業品牌價值,培育發展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行業領軍企業。

3.5 創新科技管理體制機制

樹立以產業和企業為重點的科技工作導向,按照項目、基地、人才三位一體的整體機制推動產業技術創新,將有限的科技資源匯聚到產業技術創新這一“支點”上,激勵和引導更多的企業參與技術創新,走創新發展之路。鼓勵引導企業加強與高校、院所開展產學研合作,引導科技、人才、信息、金融要素向企業集聚。推動建立以企業為主承擔科技項目的制度,進一步確立科技重大專項和科技重大項目以企業技術創新需求為導向的立項機制,所有應用開發類項目均要求企業參加、產學研聯合實施。實行企業法人代表作為科技計劃項目負責人,法定代表人對項目負總責,高校、科研院所專家作為科技計劃項目技術負責人的新機制。

[1] 孫福全.加快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J].企業文明,2009(5): 16-19.

[2] 李樹毅.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國家競爭力的基礎[J].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06, 10(4): 74-77.

[3] 福建省經貿委.福建省“十二五”企業技術創新規劃[Z], 2012.

[4] 聶華.大力提升企業科技創新能力[N].經濟日報,2012-05-04

項目來源:福建省軟科學研究項目“構建福建省企業主導產業技術研發創新的運行機制研究”(編號:2012R0094)。

猜你喜歡
專利申請福建省全省
直播帶貨 全省第一
福建省“兩會”上的“她”聲音
第四屆福建省啟明兒童文學雙年榜揭榜
唑啉草酯中國專利申請分析
第三屆福建省啟明兒童文學雙年榜揭榜
福建省巾幗館開館
全省齊心協力共打抗洪搶險救災攻堅戰
專利申請審批流程圖
專利申請三步曲
專利申請審批流程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