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稻新品種田間自然病圃抗稻瘟病性鑒定

2012-11-06 08:04,,
作物研究 2012年7期
關鍵詞:湘西自治州農科所感病

,,

(1 湖南農業大學農學院,長沙 410128; 2 湘西自治州農科所,湖南吉首 416000)

2012-11-02

龍厚志(1980-),男,湖南吉首人,碩士研究生,Email:wuyuan_205l@163.com

水稻新品種田間自然病圃抗稻瘟病性鑒定

龍厚志1,2,羅紅兵1,龍勝金2

(1 湖南農業大學農學院,長沙 410128; 2 湘西自治州農科所,湖南吉首 416000)

利用田間自然病圃,用高感稻瘟病品種做誘發,對44個雜交水稻新組合(品種)的抗稻瘟病性進行了鑒定。結果表明:福優27和福優28對稻瘟病表現高抗,富優6號表現抗病,其它組合(品種)對稻瘟病表現感病或高感病。

水稻;種質資源;稻瘟??;抗性鑒定

稻瘟病是水稻最主要的病害之一,僅湖南省稻瘟病常年發生危害面積在35萬公頃左右,損失稻谷2億公斤?;瘜W防治稻瘟病雖然能發揮一定作用,但在病害流行時難以奏效。利用抗性品種防治稻瘟病是最經濟、有效、安全的措施。開展水稻種質資源抗稻瘟病性鑒定篩選與利用研究工作,是積累利用抗稻瘟病種質資源的重要物質基礎,是不斷選育抗稻瘟病品種的重要環節[1,2]。筆者總結了2005年湘西自治州農科所水稻新組合(品種)抗稻瘟病性的鑒定結果。

1 試驗基本情況

1.1 試驗材料

44個雜交水稻新組合,其中湘西自治州農科所品比試驗新組合18個,引進雜交稻新組合20個,自選雜交稻苗頭組合6個。

1.2 試驗地點

水稻新品種抗稻瘟病性鑒定試驗田設在吉首鄉小溪村洪家寨,面積0.17 hm2。試驗田質地為沖積層沙壤土,肥力中上,前作為冬閑干田。試驗田位于山腳,溪溝縱橫,四面環山,屬典型的山陰臺田,日照時間短,霧露時間長,極有利于稻瘟病的發生,是設置病圃的理想區域。實踐證明,每年病圃發病均重,基本能保證鑒定結果的有效性。

1.3 病圃設計

稻瘟病病圃設計的基本要求,第一要有充足的菌源量,第二要有發病的基本條件,第三要有檢驗鑒定結果有效性的指示品種[3-5]。根據病圃的三個基本條件要求,病圃設誘發品種“03-7053”。誘發病品種為高感病品種,植株高,莖稈粗壯,抽穗早,活著死(即在誘發病過程中莖稈是活的不枯死,穗部莖瘟枯死,穗莖瘟病菌不斷地繁殖,在穗部層面連續傳播為害,積累菌源,保證菌源的供給)。病圃設感病指示品種“01-6028”。感病指示品種為中感病品種,其發病程度能指示當年病圃鑒定的效果。病圃設高氮肥水平,以自然誘發稻瘟病的發生。據試驗,田間稻瘟病發生輕重與氮肥施用量有密切相關性,故利用氮肥誘發稻瘟病的發生,是病圃鑒定的重要措施之一。氮肥是病圃危害的誘發增效劑,適時運用對保證鑒定結果的有效性可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1.4 試驗實施

試驗田于5月2日犁田,5月18日施復合肥375 kg/hm2作面肥,5月19日插秧,秧齡20 d。病圃誘發品種插植雙行開廂,行距30 cm為走道,株距20 cm,廂面寬80 cm;各類鑒定品種插植2行,每行10株,共計20株,行距26 cm,株距17 cm。插秧后10 d,即5月29日用尿素150 kg/hm2拌除草劑、精草克星散施。7月下旬抽穗時,施尿素75 kg/hm2,以加重誘發穗頸瘟的發生。

1.5 實驗結果調查

稻葉瘟鑒定于6月下旬至7月上旬進行;稻穗瘟鑒定,根據各類參試品種的成熟期分別于8月9日、8月26~28日、9月3~4日、9月13~15日先后多次調查。調查各試驗品種的全部樣本,按國際稻瘟病病圃鑒定分級標準(表1)定級每個參試品種的抗稻瘟病性。

表1 病圃稻葉瘟及穗頸瘟分級標準

2 試驗結果

2.1 湘西自治州農科所雜交稻品比新組合稻瘟病抗性鑒定結果

表現高抗的組合有2個,分別是福優27和福優28,抗病組合數占11.1%,為福伊A不育系配制的組合。金優418表現感病,其余15個組合表現高感,感病組合和高感組合占88.1%。鑒定結果說明,該所的水稻抗稻瘟病育種工作需加強(表2)。

表2 湘西自治州農科所品比新組合田間病圃抗稻瘟病性鑒定結果

2.2 引進雜交稻新組合抗病性鑒定結果

引進雜交稻新組合20個,僅有富優6號表現抗病,其余19個組合均表現為感或高感稻瘟病(表3)。

表3 引進新組合田間病圃抗稻瘟病性鑒定結果

2.3 選育的雜交稻苗頭新組合的抗病性鑒定結果

共鑒定苗頭組合6個,組合301S/2h33和Ⅱ-32A/2h22表現中感稻瘟病,組合金23A/2h29和Ⅱ-32A/2h44表現感病,組合301S/2h33和301S/2h22表現高感(表4)。

表4 雜交稻苗頭組合田間病圃抗稻瘟病性鑒定結果

3 結論和討論

鑒定結果表明,福優27和福優28對稻瘟病表現高抗,兩組合均為福伊A不育系配制的組合,這表明福伊A不育系可能對稻瘟病具有較強的抗性,可繼續進一步的試驗驗證,以確證其在水稻抗稻瘟病育種中的利用價值。

由于稻瘟病菌可以通過突變、異核現象、準性生殖及有性雜交等途徑產生致病性變異,一般的抗稻瘟品種連續種植3~5年后抗性就會喪失,因此,對已鑒定出的抗性品種(組合)也需監測其抗性的持久性。

[1] 吳祖幸,胡科能,肖放華.水稻新品種在區試中抗稻瘟病的鑒定報告[J].湖南農業科學,2004,(5):11.

[2] 甘代耀,馬興華,孫小桉,等.我省水稻區試品種抗稻瘟病鑒定[J].福建農業科技,1982,(6):18-19.

[3] 馬炳田,楊 力,王玲霞,等.稻瘟病圃中水稻品系的抗瘟性評價與育種利用[J].中國農學通報,2005,(1):12-13.

[4] 李遠寶.山區稻瘟病的發病條件調查[J].福建農業科技,1980,(3):12.

[5] 劉二明.水稻稻瘟病病圃建立及抗病育種優選評價[D].北京:中國農業科學院,2004.

S511.024

A

1001-5280(2012)07-0018-03

10.3969/j.issn.1001-5280.2012.07.05

責任編輯:黃燕妮

猜你喜歡
湘西自治州農科所感病
搜城
煙蒜輪作對易感病煙田土壤真菌群落結構的影響
彭中華
野生獼猴桃實生后代株系對潰瘍病的抗性及果實品質
地市農科所所外基地(聯合體)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分析
甘蔗實生苗早期階段黑穗病抗性鑒定與評價
種了6年的科研芋頭被偷 專家欲哭無淚
柑桔黃龍病菌侵染對甜橙葉片糖代謝的影響
黔字號馬鈴薯科技含量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