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幽門螺桿菌感染與頸動脈粥樣硬化的相關性

2012-11-20 08:33徐麗君南昌市第三醫院神經內科江西南昌330009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2年21期
關鍵詞:低密度螺桿菌幽門

弓 弦 徐麗君 (南昌市第三醫院神經內科,江西 南昌 330009)

動脈粥樣硬化是腦梗死形成的重要原因,其發生機制一直是醫學界研究的熱點,除年齡、種族、高血壓、糖尿病、脂質代謝紊亂、吸煙、肥胖等傳統高危因素外,微生物的慢性感染及炎癥反應同動脈粥樣硬化的關系日益引起關注。近年來發現幽門螺桿菌(Hp)感染可能對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發展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擬通過檢測腦梗死患者Hp、頸動脈彩超來探討Hp感染與頸動脈粥樣硬化的關系及其可能機制。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0年1月至2011年2月我院住院經頭顱CT或磁共振成像(MRI)檢查證實腦梗死的患者163例,其中男98例,女65例,年齡50~84歲,均符合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修訂的《缺血性腦血管病診斷要點》的診斷標準〔1〕,并經頭顱MRI證實,經頭顱CT排外腦出血。排除標準:(1)患者入選前半年內使用過抗生素;(2)已證實和臨床高度考慮心源性或其他原因腦栓塞;(3)意識障礙,不能配合檢查;(4)惡性腫瘤,嚴重肝腎功能損害者,冠心病,痛風,嚴重貧血者及各種嚴重感染者。根據呼氣試驗分為4組:Hp(-)組36例,其中男20例,女16例,平均(67±10.2)歲;Hp(+)組45例,其中男26例,女19例,平均(68±10.4)歲;Hp(?)組62例,其中男36例,女26例,平均(67±9.8)歲;Hp(?)組20例,其中男11例,女9例,平均(69±9.1)歲。

1.214碳呼氣試驗 采用安徽養和醫療器械設備有限公司YHO4幽門螺旋桿菌檢測儀測定,結果用陰性、陽性表示。Hp(-)(衰變數 <150 dpm)、Hp(+)(150 dpm≤衰變數 <499 dpm)、Hp(?)(500 dpm≤衰變數 <1 499 dpm)、Hp(?)(1 500 dpm≤衰變數<2 499 dpm)。

1.3 頸動脈硬化的檢測 采用GE VOLUSON 730EXPERT彩超儀檢測頸動脈。頸動脈粥樣硬化診斷標準為:(1)輕度:內膜粗糙,內壁厚度>1.0 mm,無明顯斑塊形成。(2)中度:有斑塊形成,內壁局部增厚>1.3 mm,呈低或中等回聲:硬斑:呈強回聲,后方伴聲影;混合斑:強回聲、中等回聲、低回聲或無回聲混合存在。管腔不狹窄或狹窄程度<50%,無明顯血流動力學改變。(3)重度:有斑塊形成,且管腔狹窄程度>50%,有明確血流動力學改變〔2〕。粥樣硬化斑塊的超聲分型:IMT>1.2 mm為粥樣斑塊形成,斑塊性質分類:根據斑塊的形態、回聲特點及病理變化分為:(1)低回聲的脂質性軟斑;(2)回聲強弱不等,多呈“火山口”樣的潰瘍性混合型斑塊;(3)強回聲伴聲影的鈣化性硬斑塊;(4)中等回聲富含膠原組織的纖維性斑塊(扁平斑);軟斑及混合斑合并稱為不穩定斑塊,易脫落形成腦梗死;扁平斑及硬斑合稱為穩定斑塊〔3〕。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3.0軟件進行χ2檢驗。

2 結果

2.1 一般狀況與傳統高危因素分布 4組一般狀況與傳統高危因素分布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Hp感染與頸動脈硬化發生情況 Hp(-)組頸動脈粥樣硬化發生率較 Hp(+)、Hp(?)、Hp(?)三組明顯低(P<0.01),而Hp(+)、Hp(?)、Hp(?)三組間頸動脈硬化發生率無明顯差異,見表2。

表1 各組一般狀況與傳統高危因素分布(n)

表2 Hp感染與頸動脈硬化發生情況〔n(%)〕

2.3 Hp感染與頸動脈硬化嚴重程度的關系 在Hp(?)組頸動脈粥樣硬化重度比例高,隨Hp感染加重嚴重程度增加(P<0.05),見表3。

表3 Hp感染與頸動脈粥樣硬化程度的關系〔n(%)〕

2.4 Hp感染與頸動脈硬化斑塊穩定性的關系 在Hp(?)組頸動脈粥樣硬化不穩定斑塊比例高,隨Hp感染加重嚴重程度增加(P <0.05),見表4。

表4 Hp感染與頸動脈硬化斑塊穩定性的關系〔n(%)〕

3 討論

研究發現,Hp感染是腦梗死發生的重要危險因素〔4〕,本結果提示Hp感染可能通過促進頸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而在腦梗死的發生中起作用,其可能的作用機制包括:(1)引起脂質代謝紊亂,促進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2)Hp感染所致胃炎可能導致葉酸和B族維生素吸收障礙,而B族維生素和葉酸在半胱氨酸的代謝中起重要作用,它們的缺乏可能造成高Hcy血癥,同型半胱氨酸參與了內皮損傷、平滑肌細胞增殖的過程〔5〕。(3)Hp感染還可引起全身性炎癥反應水平升高并誘導動脈局部炎癥反應,促進動脈硬化進展〔6〕。

頸動脈粥樣硬化好發部位來看,都以頸動脈分叉處最多見,頸內動脈次之,這可能與其解剖特點有關,在頸動脈分叉和頸動脈竇處,血流易形成湍流非層流狀態,損傷血管內膜,促進血小板聚集和血脂沉積,引起內膜纖維性增厚,誘發深部成分壞死、崩解,形成粥樣物或斑塊,使血管變硬變脆〔7〕。

Hp感染除了可直接引起全身性炎癥反應水平升高并誘導動脈局部炎癥反應外,還可能影響脂質代謝及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從而加重血管壁的炎癥反應。研究顯示〔8〕,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超敏C反應蛋白(hs-CRP)及ox-LDL在重度感染組水平最高,提示隨著Hp感染程度的增加,它們的水平亦相應升高,重度的Hp感染有更高水平的脂代謝紊亂、氧化應激及炎癥損傷,因此可能引起更嚴重的動脈粥樣硬化,這與本研究結果一致。

頸動脈粥樣硬化導致缺血性腦血管病的機制可能是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脫落造成腦栓塞、動脈狹窄引起血流動力學改變或血栓形成導致腦梗死〔9〕,但其中真正由于狹窄后缺血低灌注導致腦卒中的只占少部分〔10〕。因此,在頸動脈粥樣硬化導致缺血性腦血管病的機制研究中,有關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穩定性的研究就愈發顯得重要。本結果顯示Hp(?)感染組不穩定斑塊比例最高,這可能與其有更嚴重的全身性炎癥反應有關。

蘇中杰等〔11〕對Hp-IgG陽性的腦梗死患者給予7 d天的抗Hp治療,治療后的C反應蛋白(CRP),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及纖維蛋白原水平有明顯下降,提示抗Hp治療能降低腦卒中危險因素,減輕動脈粥樣硬化程度。如在臨床工作中,對Hp感染的患者及時抗Hp治療,或許可減輕頸動脈粥樣硬化的程度,減少不穩定斑塊的發生率,減少腦梗死的發生,但尚需更多的臨床依據。

1 王新德.各類腦血管疾病的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79-80.

2 楊惠詠.138例老年人頸動脈超聲檢查分析〔J〕.中國醫療前沿,2009;4(15):9-11.

3 陳文實,張 鐸,丁 中,等.彩色多普勒超聲在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診斷中的應用〔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09;2(7):1-3.

4 Hwang SJ,Ballantyne CM,Harreet AR,et al.Circulstion adhesion molecules VCAM-1,ICAM-1,and E-selectin in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risk in communities(ARIC)study〔J〕.Circulation,1997;96(10):4219-25.

5 林桂雄,黃冰生,程 穎,等.幽門螺桿菌感染對冠心病患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及頸動脈硬化的影響〔J〕.中國心血管雜志,2010;15(3):190-2.

6 陳 新.幽門螺桿菌感染與冠狀動脈疾病關系的Meta分析〔J〕.中國動脈硬化雜志,2001;9(2):127-30.

7 李雪霖,廖方利,陳 永.超聲評價老年高血壓病患者脈壓與頸動脈硬化的關系〔J〕.臨床超聲醫學雜志,2010;12(7):460-2.

8 林桂雄,黃冰生,程 穎,等.幽門螺桿菌感染對冠心病患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及頸動脈硬化的影響〔J〕.中國心血管雜志,2010;15(3):190-2.

9 Mayberg MR.Carotid artery stenosis〔J〕.J Neurosurg,2003;99:225-7.

10 Walk MD,Marler JR,Gadstein M,et al.Endarterectomy for a symptomatic carotid artery stenosis.Executive Committee for the Asymptomatic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Study〔J〕.JAMA,1995;273(18):1421-8.

11 蘇中杰,龐云龍.幽門螺桿菌感染與腦梗死的關系〔J〕.實用醫學雜志,2007;23(19):3019-21.

猜你喜歡
低密度螺桿菌幽門
低密度隔熱炭/炭復合材料高效制備及性能研究
中西醫聯合治療慢性胃炎幽門螺桿菌感染的療效
遠離幽門螺旋桿菌 分餐真的很必要
幽門螺桿菌感染與骨質疏松癥相關性研究進展
幽門螺桿菌生物膜的研究進展
187例消化性潰瘍根除幽門螺桿菌治療體會
松南氣田低密度低傷害隨鉆堵漏鉆井液技術
低密度超音速減速器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與慢性胃炎的相關性分析
低密度發泡水泥隔熱層施工方法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