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術室人員職業暴露危害因素及防護對策

2012-12-08 13:14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零二醫院麻醉科110812練向群
遼寧醫學雜志 2012年5期
關鍵詞:手術室危害因素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零二醫院麻醉科(110812) 練向群

現代醫院手術室中存在著諸多職業危害因素[1],已成為不可忽視的問題。近年來,手術室人員職業危害已引起廣泛重視[2],如何做好手術室人員的職業防護,最大限度地保障手術室人員的身體健康十分重要[3]?,F將近幾年發現的手術室存在的危險因素及防護措施綜述如下。

1 手術室常見的職業危害因素

1.1 心理因素 手術室的工作總體上是被動與從屬的,隨機性、時限性很強。手術室人員每天高度緊張,遇有重癥、急癥及復雜手術搶救等更為明顯。手術室人員的心理危害主要來自于工作壓力,而壓力來自于多方面。除常見的心理因素外,各種昂貴的新式設備、儀器等需要知識及時更新,手術室人員需不斷學習與更新操作實踐,使大腦長期處于緊張狀態,極易導致身心疲憊[4]。

1.2 生理因素 有研究證實,工作姿勢和能量消耗與機體疲勞存在一定關系。從手術室人員工作現狀看,護士配合手術時要保持頸椎前屈15~20°,需連續站立平均每天4.5小時或更長時間,巡回護士急速快行時間平均每天4小時以上。長時間的站立易導致下肢大隱靜脈曲張。手術時間過長使身體、頸部長時間轉向一個方向,易致頸椎、腰椎勞損。手術持續時間不可估計性常導致進食時間不規律,易誘發胃腸道的疾病或發生低血糖。思想高度集中,精神過度緊張,是導致偏頭痛的主要誘因。

1.3 生物因素 手術室人員每天頻繁接觸各種疾病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尤其急診手術,術前的體液急檢往往不包括乙型肝炎和性病。易導致手術室人員感染。

1.4 環境因素

1.4.1 空氣因素 現代化手術室多為層流凈化手術室,四面無窗,持續長時間的工作得不到呼吸新鮮空氣,手術室人員每天工作在空氣中存在低濃度揮發性化學消毒劑和殘余吸入麻醉藥的環境中約為6.5小時/天或更長時間,每周工作日5天,每周32.5小時。專家指出,麻醉氣體使得手術室人員有不良生育結局,如:吸入較高濃度的麻醉氣體會引起流產[5]。一種新的吸入性麻醉藥物含乙烯基,是一種潛在的致突變、致癌物質[6],全麻時麻醉藥大部分以原形由肺排除,增加了手術室人員吸入的可能性。資料表明,麻醉廢氣污染對手術室人員的記憶力、理解力、心理行為等均產生很大影響,還可能造成肝、腎功能損害,甚至抑制骨髓造血功能[7]。

1.4.2 化學制劑因素 由于手術室滅菌消毒制度要求嚴格,化學消毒劑使用頻繁,手術室人員長期在工作中直接接觸消毒劑、清潔劑、固定劑等,如:戊二醛、環氧乙烷、84消毒液、甲醛等,對人體的皮膚、黏膜、呼吸道、神經系統均會產生一定影響,輕者可刺激皮膚引起接觸性皮炎、過敏性鼻炎、哮喘等,重者可致中毒或致癌。曾有報道,1個PPM濃度的甲醛可刺激皮膚、眼鼻、咽喉和肺,引起變態反應、哮喘等,同時也是職業哮喘和職業性皮炎最常見的誘因之一。

1.4.3 噪聲因素 手術室中貴重儀器高度集中,各類手術室儀器報警的噪聲為52~73dB,呼吸噪聲約65dB,噪聲大的雙極電凝、電鉆、電動吸引器等發出的噪聲則超過80dB。超過了我國對醫院的環境噪聲限制標準45dB,更遠遠超過了醫院的環境噪聲理想標準35dB。

1.5 意外損傷 手術配合中常使用的銳利器械較多,如:刀、剪、針,傳遞頻繁且速度快,極易損傷自己或誤傷他人。有人調查結果,約有11%的手術室工作人員存在著意外的血液接觸,如:手術意外針刺傷、刀割傷、污血濺到皮膚或眼睛里等。在可經針刺傳播的20余種疾病中,最常見的是乙肝、丙肝和愛滋病,1次即可感染[8]。也有資料顯示,因職業引起的感染途徑中針刺損傷占80%左右。

1.6 燃爆因素 手術室內有多種易燃易爆的氣體和化學制劑,若同時使用多種高頻電器可能導致燃爆等。另外,因麻醉氣體及其他揮發性有機溶劑在手術室中濃度相對高,且被頻繁接觸,應防止鋪巾等物品被這類溶液沾濕而致燃。

1.7 電離輻射 高科技的醫療儀器廣泛應用于外科手術中,很大程度提高了手術效率,但對其產生的電離輻射保護措施若不當,可因蓄積作用而致癌或致畸[9]。

1.8 激光手術的影響 目前,泌尿外科、神經外科、矯形外科等采用激光手術方法,對皮膚、眼球有光化效應損害。

2 防護措施

2.1 心理、生理疲勞的防護 適當調整手術室人員的工作強度和心理壓力,對其管理應該規范化、制度化。合理應用人力資源,特定手術室人員相對固定手術配合模式,以便配合默契,減輕手術室人員的心理壓力。合理安排工作時間,簡化人工運作程序,減輕無效勞動。合理設計工作流程,不斷改善工作條件,創造良好工作環境,借助有力的客觀條件,盡量減少體力負荷。合理配備人員,實行彈性排班制,以緩解緊張壓力,如:有危急重癥手術時,可增設2~3名巡回人員,以便減輕高度心理緊張及工作壓力。手術室人員要增強自我調節與自我宣泄能力,保證睡眠充足,膳食合理,確保身心健康。

2.2 防護制度的建立健全 制定符合現狀的合理防護制度并認真執行和督查。手術室人員術前應了解患者的病情及一般情況,對已確診攜帶感染因素的患者應提高警惕,采取相應措施。對急診或未確診的患者一律按陽性對待。手術室人員若有皮膚破損應戴2副手套保護,避免開放性傷口被患者的血液、體液等感染。接觸感染的血液、體液時均應穿隔離服,戴手套,穿鞋套,帶防護目鏡,以防止被污染血液、體液接觸。簡單有效的6部洗手法可消除手部90%的微生物,重要環節是用外科手術專用消毒液徹底消毒。

2.3 揮發性麻醉劑與噪音、射線的防護 手術室盡可能使用泄漏量小的儀器,將泄漏氣體盡可能排到室外。定期檢查麻醉機,及時發現螺紋管有無破損、漏氣等現象。正確處理排放的廢氣,連接室外排放管,手術完畢及時沖洗螺紋管。加強手術室人員在手術室的工作效率,縮短在手術室污染環境中的滯留時間。用戊二醛浸泡物品時,嚴格封閉,防止氣體泄漏,夾取物品時做好個人防護。若不慎滴在皮膚和眼睛里,應立即用清水沖洗。不使用甲醛熏蒸消毒,在處理標本需接觸甲醛時戴上防護手套。手術室設備應定期檢查和維護,對無法維護好、噪音大的儀器設備應予以報廢,有中心吸引器的情況下盡量避免使用電動吸引器,以便減少噪音。激光手術應固定手術間,凡手術配合人員必須戴防護鏡,操作時關閉術間門。避免電離輻射,若有電離輻射要盡量避免X線照射,在無法躲避時,盡量身體不進入直射線中,妊娠期禁止與X線接觸。

2.4 其他 規范器械操作,完善防護措施,改進和使用安全性醫療用具,如:安全注射器、安全性留置針等是減少手術室人員職業性損傷的有效途徑。研究顯示,使用具有安全裝置的產品,可能預防62%~88%的銳器損傷發生。禁止用雙手重新蓋回套針帽,因可能造成針刺傷,禁止用手去掉注射器針頭及運輸未蓋帽的針頭,注射器使用后,立即丟入銳器收集箱或使用帶有安全裝置的注射器專用收集盒。術中傳遞器械應準確無誤,加強術中協調配合,避免刀剪誤傷自己或他人。術后刷洗或整理過程中應謹慎小心,將刀剪放在彎盤中,避免刀剪誤傷自己或他人。一旦受傷,應及時擠出少量血液,并用2%碘酊處理傷口[11]。手術后垃圾應分別以感染性、損傷性、化學性、廢棄性幾類分裝處理,保證手術室工作人員的安全。術后污染器械用1∶20的84消毒液浸泡30分鐘,取出清洗、烘干、擦油、打包、送高壓消毒,污染敷料置于專用雙層黃色醫用垃圾袋中并做好標記,一次性物品送焚燒。手術間物品表面、地面、墻面,可用0.5%的84消毒液擦拭后打開層流潔凈系統。

3 結 論

筆者認為,手術室人員應對職業危害因素有所充分認識,明確危害因素的客觀存在,消除恐懼感和盲目性,有的放矢地從預防入手,操作嚴謹,檢測嚴密,處理及時,配合得當,加之制度嚴格、管理到位,則既能保證高質量完成手術室工作,又能確保手術室人員的身心健康。

[1] 門躍斌,趙艷,張紅莉.淺談手術室工作人員的職業危險因素及自我防護[J].河南外科學雜志,2003,6(9):96

[2] 劉純美,孫愛華.手術室工作人員工作環境中危險因素與防護對策[J].職業與健康,2004,20(2):36

[3] 陳云芳.手術室工作人員職業暴露的危害及防護[J].當代工作人員,2005,1:86

[4] 陶潔茹.手術室職業危害因素與防護[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4,13(16):2198

[5] 范秋紅,丁秀潔.手術室工作人員的職業危險因素及防護[J].中國誤診雜志,2004,4(8):1344

[6] 周萍.論手術室工作的職業危害及防護措施[J].健康大視野,2005,2:60

[7] 張東娟.手術室工作人員工作中的職業危害及防護[J].華北煤炭醫學院學報,2005,7(2):243

[8] 王芳.手術室工作人員的危險因素及防護對策[J].中華護理雜志,2000,35(5):290

[9] 言櫻,馬曉軍,周萍.淺談現代醫院手術室危害因素的預防[J].中華護理雜志,1998,33(6):351

[10] 胡敏.工作人員發生針刺傷的原因及注射安全防護措施[J].職業與健康,2004,20(1)39

[11] 劉蓉.手術室的職業危害與自我防護[J].醫療裝備,2003,9(1):15

猜你喜歡
手術室危害因素
降低燒烤帶來的危害
腹部脹氣的飲食因素
手術室細節護理在提高手術室護理安全性中的應用效果
精益管理工具在手術室耗材管理中的應用
四大因素致牛肉價小幅回落
手術室優質護理實踐分析
藥+酒 危害大
我的好奇心
“久坐”的危害有多大你知道嗎?
短道速滑運動員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