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怡和用槍炮打出百年商業帝國

2013-01-17 17:30
環球時報 2013-01-17
關鍵詞:洋行鴉片香港

余 歌圖片說明:圖為怡和洋行的高管們與清朝官員一起參加滬寧鐵路全線通車典禮。據媒體報道,為應付索馬里海盜,一群英國商人正在籌備組建一支“私人海軍”,預計三四月份展開首次護航。這場行動的發起者之一是英國怡和集團旗下的怡和保險顧問集團。有著180年歷史的怡和集團,對海盜并不陌生,當19世紀它的船隊向中國販運鴉片時,就曾面臨猖獗的海盜活動?!懊半U故事”走上熒屏 1832年,在中國廣州,蘇格蘭人渣甸和馬地臣聯手成立渣甸洋行,即日后聞名東方的怡和洋行。此前,渣甸二人已在廣東經營多年鴉片生意。1834年,東印度公司對華貿易的壟斷特權被終結。憑借速度更快的飛剪船隊,渣甸洋行很快在鴉片貿易領域建立起超強實力。 但好景不長,為控制白銀大量外流,清政府對鴉片貿易設定越來越多的限制。1835年,渣甸派馬地臣回國去說服政府對中國采取強硬行動,甚至要求派一支艦隊以作威懾。但馬地臣的游說行動不夠成功,當時的英國外相威靈頓公爵相當蔑視他。馬地臣報告說,他被一個傲慢、愚蠢的人所侮辱。 1839年,渣甸親自回國游說。當他于當年1月26日從澳門啟程回國時,大清帝國欽差大臣林則徐正在趕往廣東禁煙的路上。渣甸被道光皇帝欽點為煙販,清政府斷定“鴉片之到處流行,實以該夷人為禍首”。渣甸躲過一劫,留下負責打理公司的馬地臣在禁煙風暴中上繳了7000箱鴉片,并且立下永不再來的字據,于1839年5月被驅逐出境。但馬地臣賴在中國沿海不走,另外還派出包括其侄子在內的代表團返英游說。 渣甸在倫敦為發動戰爭奔走呼號。他帶著自己的戰爭計劃見到了外相帕默斯頓。渣甸的計劃相當詳細,包括戰略地圖、戰爭策略、保障和政治需要,甚至軍隊和軍艦的補給。他還力主從清朝手中取得香港作為貿易據點。 1840年,渣甸期盼已久的鴉片戰爭終于爆發。戰爭期間,渣甸洋行不僅幫著制訂計劃和戰略,還提供必需的物資援助;鴉片貿易船只租給了艦隊,貿易船只的船長給軍艦當領航員,其他職員則充當翻譯;并且用販賣鴉片得來的白銀換取在倫敦兌換的鈔票,用作陸海軍的軍費。 1842年,中英簽訂《南京條約》,清政府將香港島割讓給英國,并且開放廣州、上海等五口通商。作為這場戰爭的主要受益者,怡和洋行獲得被銷毀鴉片的賠款。至于香港,早在1841年初被英軍占領后不久,渣甸洋行便在島上建起英國人的首棟建筑。又過了3年,渣甸洋行正式將總部遷到香港。它還改名為怡和洋行,取華人中意的怡樂和諧之意。 作為怡和洋行的創始人,渣甸被稱為“大班”。英國作家詹姆斯·克萊威爾以渣甸為原型,于1966年出版了《大班》這部在西方風靡一時的“冒險小說”。1986年,好萊塢將其改編為同名電影,但由于其呈現出的殖民主義觀念,加上華人女星陳沖在其中的露點演出,使得這部電影在中國的評價較低。與清朝權貴關系深厚 渣甸和馬地臣在賺得巨額財富后回到英國做起議員和大莊園主,他們的子侄則繼續構建東方商業帝國。1858年,中英簽訂《通商章程善后條約》,鴉片貿易合法化,怡和再次大獲其利。以1863至1864年為例,怡和的總營業額為1223萬兩白銀,其中鴉片銷售占3/5。但隨著鴉片貿易利潤式微,怡和于1872年放棄這一業務。之后,怡和的投資業務逐漸多元化,到抗日戰爭爆發前,怡和洋行已成為英國在遠東的最大財團。 值得一提的是,怡和洋行率先興建中國第一條鐵路——吳淞鐵路。1876年,吳淞鐵路一經運營,即引起轟動。盡管一張中等坐票相當于兩斗半米的價格,仍然有不少人前去體驗。但這一“創舉”在當時難受認可,后來該段鐵路被地方政府買斷、拆除。不過,修建鐵路已是大勢所趨,從1898年起,怡和開始大力投資中國鐵路事業,1908年全線通車的滬寧鐵路就是其中之一。 為擴展在華業務,怡和與清朝權貴建立起廣泛而深厚的關系。這些人有李鴻章、張之洞、左宗棠、盛宣懷等。在左宗棠平定新疆叛亂的“西征”中,曾出現6次舉借外債的“西征借款”,怡和參與了3次。怡和高層坦承,這既是一筆投資,又是一次公關。后來在中法戰爭中,怡和又向清政府提供了524萬兩白銀的貸款。 怡和還做起軍火生意?!凹t頂商人”胡雪巖為左宗棠采辦軍需,便多得力于怡和供應。李鴻章雖以德國軍火為第一采購對象,但怡和同樣是一個重要途徑。民國時期,軍火依然是怡和的一項重要業務,怡和曾幫張作霖的東北軍采購大批新式英國武器。幾番欲去還留 日本發動侵華戰爭后,怡和大受沖擊。二戰后,隨著國民黨在內戰中敗北,怡和開始從內地撤離。1954年,怡和關閉在內地的最后一家辦事處。怡和大班約翰·凱瑟克哀嘆道:“看來,我們的好日子是過去了。將來從香港跟中國內地打交道,也許不能按著我們的老規矩辦事了?!? 但在經營了100多年的香港,怡和的影響力依然是無敵的。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香港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香港的統治者依次是馬會、怡和、匯豐和港督”,怡和地位之顯赫可見一斑。在最為繁華的維多利亞港兩岸中環和尖沙咀,最引人注目的地產樓盤分屬怡和的兩家聯營公司。 1984年3月28日,正當中英就香港問題的談判進入關鍵時刻,怡和集團主席西門·凱瑟克突然宣布,怡和公司將把公司注冊地從香港遷到百慕大。在香港當時面對“九七大限”,悲觀和焦慮情緒彌漫之際,怡和此舉引起香港股市的大震蕩,并開啟了在港企業紛紛遷冊海外的浪潮。1992年,怡和旗下五家上市公司將第一上市地遷至倫敦。1994年,怡和宣布全面撤離香港證券市場。 但對于這家2/3利潤來自香港和內地業務的公司來說,要離開談何容易。在“九七前夕,成立多年的怡和太平洋集團破天荒地推出以“根在香港,心在香港”為主題的電視廣告,向大眾重申不會撤離香港。時至今日,雖然集團總部不在香港,但怡和大部分業務仍然在香港。另一方面,在改革開放后重返中國內地的怡和一直在拓展業務。實際上,怡和還是改革開放后內地首家合資企業——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的投資者。近年來,怡和高層頻頻拜訪中國高層,中方對怡和集團積極擴大對華投資也表示歡迎?!?/p>

猜你喜歡
洋行鴉片香港
老碼頭
太平天國與清軍的一筆奇葩買賣
太平天國與清軍的一筆奇葩買賣
只知有莫,不知有英”
漢口滄桑
香港ifc商場
香港
阿富汗鴉片年產量創新高
清末地方財政靠鴉片
捷成洋行:險中求勝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