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黔東南苗族古代社會的“百科全書”:苗族古歌

2013-01-30 07:41武廣玉
地方文化研究 2013年6期
關鍵詞:聚居區古歌文化史

黔東南清水江流域一帶是全國苗族最大的聚居區,在這一廣大苗族聚居區內,至今流傳著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苗族古歌。苗族古歌以五言為基本句式,穿插有歌花的問答對唱(盤歌),敘述內容包羅萬象,從宇宙的誕生、人類萬物的產生、初民時期的洪水滔天,到苗族祖先的民族遷徙、苗族古代社會制度和日常生活等等,無不囊括其中,構成苗族古代神話的總匯和苗族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苗族古歌作為地方性集體敘事和歷史敘事,反映了苗族先民對人類自身、自然、社會及其相互關系問題的探究和基本認識,是苗族寶貴的精神財富。2006年,苗族古歌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圖片來源:周和平主編:《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圖典》,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7年,第3 頁。

圖片來源:同上。

但是,受到現代文化和市場經濟的不斷沖擊,苗族古歌已瀕臨失傳:歌師的老齡化、后續力量的斷層、年輕人的觀念淡薄等因素導致了苗族古歌的傳承面臨尷尬境地。對苗族古歌的傳承研究,是研究苗族古歌的基礎。以前一些學者只注重文本文學性、資料性的收集、整理,造成古歌背后更為詳細的流傳區域、所屬支系、演唱儀式以及演唱者身份等研究的缺失。因而,從文化史的視角注重通過苗族古歌窺探苗族人民的心理特征、生活習俗、審美意識以及反思苗族古歌在苗族人民日常生活及文化史中的地位等問題都是目前需要深化的課題。

猜你喜歡
聚居區古歌文化史
四川冷門絕學系列之八 羌族妮莎古歌
《瑤族婚俗古歌都才都寅譯注》
云南省“直過民族”聚居區教育扶貧問題對策研究
論大花苗古歌的族群音樂記憶屬性
熾盛與深化——中國社會文化史研究的五年歷程(2010—2014)
苗族古歌《仰阿莎》
新文化史視野下的高中歷史教學
農民工家長投入子女學前教育問題研究——以北京市某農民工聚居區的樣本為例
凸顯價值:文化史教學的應然追求
路徑與旨趣:近代浙江文化史研究嬗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