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腸鏡下治療小兒息肉護理探討

2013-02-06 07:23溫利娟
中外醫療 2013年22期
關鍵詞:圈套腸鏡手術過程

溫利娟

廣東省梅州市第三人民醫院,廣東梅州 514089

息肉(Polyp)是小兒常見疾病,可發生在消化道的任何部位,但以直腸、結腸多見。 直腸、結腸息肉是小兒慢性、小量便血的主要原因。 男孩多于女孩,男女之比約為 2∶1,以 4~7 歲的兒童多見。 隨著年齡增長發病率下降。 單發息肉多見,多位于直腸后壁距肛門齒狀線4~7 cm 處。 小兒息肉大多數為幼年型息肉,屬于良性,且具有自限性生長的特點,預后良好。 慢性少量無痛性便血是小兒直腸、結腸息肉的主要癥狀。 便血發生在排便結束時,在糞便表面有條狀血跡,呈鮮紅色,不與糞便混和,出血量少,為探討腸鏡治療小兒息肉后的護理措施,討論三種腸道準備方法產生的不同效果,現對該院2009 年7 月—2012 年8 月收治的200例腸息肉患兒進行分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腸息肉小兒患者 200 例,男 120 例。 女 80 例,年齡 1~12 歲,平均年齡(6.25±1.78)歲。病程2 個月~3 年。所有患者均有慢性少量便血,直腸鏡檢查均有腸道息肉。

1.2 治療方法

采用Olympus 系列腸鏡,選用 Olympus 圈套器、注射針、熱活檢鉗裝置、止血肽夾及 Erbe 電凝電刀系統等,由有經驗的腸鏡醫師操作手術,進鏡時要循腸腔慢慢滑進,減少充氣,盡量少吸氣。 對于d>1.0 cm 的腸息肉或廣底息肉, 可先在基底部注射2~3 mL 的透明質酸靛胭脂生理鹽水及去甲腎上腺素的混懸液,再用圈套器將息肉切除。對于d<1.0 cm 的腸息肉,把圈套器直接套在息肉的頸部或者用熱活檢鉗夾住息肉的頂部, 再利用電凝電刀把息肉切除。 切除息肉后若創面出現活動性出血,立即噴灑溶有去甲腎上腺素的蒸餾水或者用止血夾夾住出血口, 術后密切觀察腹部癥狀和便血情況, 囑托患兒術后1~2 d 內進食流食,少下床活動等,防止并發癥的發生。

1.3 護理方法

1.3.1 術前護理 手術前2 d 囑托患者進食流食, 不要食入高蛋白食物,防止其在腸道分解產生氣體引起腹脹。 手術前1 d 開始禁食, 做腸道準備, 分為 A、B、C 三組,A 組開塞露保留灌腸,1 h內飲水1 500~2 000 mL, 排便至清水;B 組口服蓖麻油蓖麻油25 mL,飲溫開水 300 mL,排便 1~2 次,排便至清水;C 組生理鹽水500~1 000 mL 清潔灌腸后排便1~2 次,至清水為止。 術前4 h禁食禁水。

①心理護理:很多家屬不能接受禁食,而且在心理上對手術缺乏信心,存在焦慮和恐懼感,需要提前向病人及家屬病情與手術的相關知識,增強其治療信心。 告知病人及家屬病情和手術的并發癥、禁忌癥和預后,使其簽署手術同意書,希望其能積極配合治療。

②建立靜脈通道: 由于手術過程中需快速輸液以及靜脈給藥,所以需要良好的靜脈輸液通道。 手術前1 d 找到小兒明顯的粗制血管進行靜脈穿刺,埋置靜脈導管。 穿刺成功后固定好靜脈留置針。 并保持穿刺口周圍的清潔和消毒。

③術前給藥:小兒手術過程處于全麻狀態,為防止術中液體分泌過多引起誤吸,術前20 min 需要給予適量阿托品。

1.3.2 術中護理 手術過程中密切觀察患兒的生命體征, 尤其是呼吸心率的變化。手術過程中及時配合手術醫生的操作。由于小兒腸壁較薄嫩,電鏡手術時應循腔緩慢輕柔地進入腸腔,以免損傷腸壁 引起出血和穿孔。 在切除息肉時,需將息肉提起,以防損及鄰近腸壁,同時要合理控制圈套器的角度和夾閉力度,防止用力過大,息肉中部斷裂導致切除不徹底,或引起出血、穿孔。 若手術過程中出血過多 應立即噴灑去甲腎上腺素溶液, 如創面太大需要用止血肽夾夾閉傷口。 手術成功后,協助醫生盡量抽盡腸內氣體,以防引起患兒腹脹出現穿孔。 息肉切除后及時送病理檢驗。

1.4 術后護理

1.4.1 一般護理 患兒轉入病房后應去枕平臥制動6 h,為防預嘔吐而引起窒息,需要側頭位,必要時吸氧,臥床休息1~2 d 內密切觀察腹部癥狀和便血情況,禁止劇烈運動。

1.4.2 術后應禁食 待患兒完全清醒后2 h,方可給與少量流質飲食。 忌食生硬、粗纖維、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免戳破創口。 由于手術創傷小,半流質飲食3 d 后即可普食。 在手術后前兩周一定要保持大便通暢在手術后前2 周一定要保持大便通暢, 以防干硬糞便摩擦腸腔損傷創面或導致致焦痂脫落防止干硬糞便摩擦腸腔損傷創面或者導致致焦痂脫落,引起大出血。

1.4.3 術后用藥 按照醫囑及時足量靜脈補液遵醫囑靜脈補液應及時足量、應用止血藥與抗生素和止血藥等,以達到消炎從而達到消炎、止血的目的。 同時還應注意保持靜脈導管周圍的清潔和通常,經常消毒、沖洗。 保持肛周的干燥清潔。

1.5 并發癥的觀察和護理并發癥的觀察與護理

電鏡下用圈套法電凝電刀在電鏡下切除腸息肉的并發癥較少,一般有出血通常有出血、穿孔。 術后1 周內應該密切觀察對患兒的生命體征以及大便的顏色、質和量質與量進行密切觀察,特別要注意患兒有無腹痛、腹脹、發熱及腹痛的性質。 如出現大便帶暗紅色血則為腸道出血的癥狀, 應及時通知醫生進行藥物或內鏡下止血或手術治療。 由于手術刺激常常會發生腸痙攣導致的腹痛由于手術刺激常常會發生腸痙攣引起的腹痛, 輕輕按揉腹部以減輕疼痛。 腹脹常由于腸腔內積氣過多常引起腹脹,建議患兒蹲下排氣,緩解腹脹,防止穿孔。

2 結果

總結200 例患者均在腸鏡下成功切除了息肉。 切除的息肉做病理檢驗:幼年型息肉 180 例(90.0%);炎性息肉 7 例(3.5%);腺瘤 1 例(0.5%)。 單發息肉 181 例,多發息肉 29 例。 術后隨訪 6個月,2 例失訪,1 例復發,無一例出現出血和穿孔。

三種術前腸道準備方法比較見表1。 三種腸道準備方法中,蓖麻油80 例中清潔了71 例,效果比生理鹽水要好,開塞露保留灌腸80 例中清潔了78 例,明顯高于前兩組,P<0.001。

表1 三種腸道準備方法效果比較[n(%)]

3 討論

小兒腸道息肉是小兒消化道疾病中的常見病之一, 便血是腸息肉的主要癥狀[2]。 據報道50%以上的便血是由腸息肉引起的。 小兒腸息肉常以單發為主小兒腸息肉好發于直腸和乙狀腸道,并且常以單發為主,而且好發于直腸和乙狀腸道。 其病理類型以幼年性息肉為主。幼年性息肉屬于錯構瘤, 近目前來發現幼年性息肉有一定的潛在性癌變可能,故需要盡早治療所以需要盡早治療[3]。

目前內鏡下腸息肉切除術是目前首選的治療方法是內鏡下腸息肉切除術。 但因小兒腸壁薄由于小兒腸壁薄,腸腔狹窄,黏膜嬌嫩,若如果動作粗暴,操作不規范,動作粗暴,極很容易出現易出現并發癥。 上述步驟以上步驟,直至將息肉切除為止一直到將息肉切除為止。 在提起息肉時,忌過度用力,小兒大腸息肉較脆,很容易將息肉扯斷,造成出血;而且在緊縮圈套器時并且且在緊縮圈套器時, 不能用力不能過猛, 以免造成息肉切割而出血。 若發現術中有 如果術中發現有 出血, 則馬上用含有去甲腎上腺素的蒸餾水 則立刻用含有去甲腎上腺素的蒸餾水(100 mL:8 mg)噴灑創面,一般滲血可立即止住,若仍有出血如果仍有出血,可用夾鈦將出血點夾住。 國內文獻報道稱腸息肉治療術中殘端滲血發生率為6.77%,該組并發術中出血率為該組并發術中出血率為5.82%,與國內報告基本相近。出于安全考慮,目前對對小兒是否行常規全腸道鏡檢查目前存在爭議,王洪波認為有88.6%息肉一般好發在左半腸道, 故基本不行右半腸道檢查所以一般不行右半腸道檢查, 但是該院主張對8 歲以上的孩子, 若反復便血如果出現反復便血,左半腸道未發現息肉或者已處理過又出現便血的,可以考慮進一步行全腸道檢查,以提高診治率。

[1]黃潔夫.現代外科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3.

[2]Leon J E,Mata G M,Freqnani E R,et al.Clinicopathological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study of 39 cases of adenomatoid odontogenic tumor:a multicentric study[J].Oral Oncol,2005,41(8) : 835-842.

[3]盧敏.結腸鏡下高頻電切術治療.大腸息肉103 例分析[J].溫州醫學院學報,2010(1):88-89.

[4]黃曉磊,童美琴,陳飛波.兒童結腸息肉內鏡診治及病理特點[J].中華醫學雜志, 2004(1):68-69.

[5]梁瑋,鄭曉玲,何利平.兒麻醉腸鏡下結腸息肉切除的臨床研究叭[J].中華消化內鏡雜志,2006,23(3):206-207.

猜你喜歡
圈套腸鏡手術過程
老年髖關節置換術壓瘡高風險者手術過程急性壓力性損傷護理干預
籃球
保留遠近雙蒂皮瓣削薄術治療手足部皮瓣移植術后臃腫畸形臨床觀察
保溫護理對98例全身麻醉患者術后復蘇應用價值分析
麻醉復蘇室與臨床護理特征性分析與措施
套圈就是圈套
右美托咪啶復合小劑量氯胺酮用于腸鏡下治療的效果觀察
淺析無痛腸鏡下高頻電凝電切治療結腸息肉的護理體會
地佐辛復合丙泊酚在無痛腸鏡麻醉中的臨床研究
腸鏡下鈦夾在治療消化道疾病中預防出血的臨床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