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經濟發展的自組織分析

2013-03-14 01:36康建林石愛軍
科技致富向導 2013年2期
關鍵詞:自組織互利農業經濟

康建林 石愛軍

【摘要】自組織理論是尚屬前沿的一門學科,農業經濟是自組織與他組織復雜結合的共同體。本文嘗試運用自組織理論,對農業經濟發展的內在機理進行分析,揭示小城鎮、鄉鎮企業、農業產業化互動發展的自組織屬性,通過開放性和外部負嫡流的引入,建立農業經濟系統各個子系統的非線性相互作用,加強農業經濟系統本身的自組織功能建設,強調系統自組織性的增加是組織發展的必然。

【關鍵詞】自組織;農業經濟;互利;互動

自組織理論(Self-organizationTheory)是一門新興的、至今尚屬前沿的理論學科。自組織理論興起于20世紀60年代,是對系統的動態發展問題嶄新角度的考察。這一理論最初發端于自然科學領域并被迅速廣泛地運用,近年來我國社會科學工作者也開始采用這一原理來分析和解讀經濟、政治、文化等社會問題。農業經濟本身是一個系統,是一個他組織與自組織復雜結合的系統,根據自組織理論,農業經濟系統既受到國家、社會、組織和個人主觀因素的影響,并成其為主觀想象的對象化產物,同時,在外界輸入物質、能量、信息的作用下,可以通過系統之間以及系統內部諸要素的相互作用機制,打破事物發展路徑的空間對稱性,促進整個系統的非線性發展。

自組織是相對他組織而言的,即自我、本身自主地組織化、有機化,自組織意味著一種自動的、自發性的行為,一種自下而上、由內至外的發展方式。自從1967年普利高津提出耗散結構理論以來,經過三、四十年的發展,逐漸形成了以耗散結構理論、協同學、超循環理論、突變理論、混沌理論等為代表的自組織理論體系。這些自組織理論都是研究系統內部非線性作用的強大力量和在一定條件下系統自行組織、達到能適應環境的新的有序狀態的過程,其主要涵義可以簡單概括為:在大多數情況下,作用于系統的外部力量并不能直接對系統的行為產生作用,而是作為一種誘因,即引入序參量引發系統內部發生相變,系統通過這一系列的變化自發地組織起來,最終大量微觀個體的隨機過程表現出宏觀有序的過程,進而科學解釋從存在到演化、從混沌到有序內在邏輯。

小城鎮、鄉鎮企業、農業產業化是當今農業經濟發展的三個子系統,三個子系統互動發展的過程恰恰是系統自組織的過程,其中任何一個子系統的發展都應給其它兩個子系統帶來利益和實惠,而其中任何一個子系統利益和實惠的獲得,除了依靠自身的發展,也不能離開其它兩個子系統發展的支持。三個子系統互動發展、互利互惠,構成一個互動的自組織系統、互惠的利益整體。需要說明的是這里的“利益和實惠”既包括資金,也包括其它要素資源;既包括現實的利益,也包括潛在的利益;既包括收益的增加,也包括生產成本和交易費用的降低。

在三個子系統互動發展中,堅持互利互惠的自組織原則,有利于三個子系統互動這項制度安排本身的成功構建和穩健發展?,F階段,小城鎮、鄉鎮企業、農業產業化三個子系統互動發展,很大程度上仍然是可能性,而非完全的現實性。在可能性與現實性之間,還有觀念因素、體制因素,政策因素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因此要實現三個子系統互動發展,不僅需要觀念更新,還需要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制度經濟學認為,一項制度安排能否成功構建和穩健發展,取決于它是否有利于效率的提高和效益的增加,是否能使社會福利總水平提高,是否能使各經濟當事人都從福利增加中獲得利益,即是否能達成帕累托最優。顯然,互利互惠的自組織要求同帕累托最優的要求是一致的,或說帕累托最優的樸素表述就是互利互惠的自組織。在互利互惠的自組織原則下,由于各經濟當事人對新的有利的經濟機會可能產生的收益具有良好預期,因而會使新制度的成本降低,績效彰顯,同時,也只有這樣的制度安排,才稱得上構建成功,才能夠穩健發展。因此,三個子系統互動發展必須排除三個子系統之間的制約因素,從制度構建上激發三個子系統之間的互利因素,以形成持續穩定的互利互惠的自組織體制。

三個子系統互利互惠的目的是使三個子系統互相刺激變線性耦合為非線性耦合進而加速發展。實現這一目的的途徑有二:一是通過增加收益使三個子系統獲益,二是通過降低成本使三個子系統獲益。這兩種途徑都是通過三個子系統中任何一個子系統作為自變量發生變化,而使其它兩個子系統成為因變量而跟著變化。

首先,分析一下第一個途徑,即通過增加收益使三個子系統獲益,實現農業經濟系統自組織。

第一,農業產業化的發展使鄉鎮企業和小城鎮獲益。農業產業化的發展意味著產業化鏈條延長、規模擴大、組織化程度提高、收益增加。隨著農業產業化的增益,鄉鎮企業也從中獲益。一方面,作為農業產業化的龍頭企業大多是鄉鎮企業,它們在農業產業化發展中,直接參與收益的分配;另一方面,與農業產業化沒有直接關系的鄉鎮企業,也會受到農業產業化發展所產生的資金剩余和勞動力剩余的有力支持。同時,小城鎮建設所需的資金、人力、土地等要素資源也會因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溢出而得到有效地補充。

第二,鄉鎮企業的發展使農業產業化和小城鎮獲益。鄉鎮企業的發展,除了一般意義上的規模擴大、結構優化、收益增加,還包括鄉鎮企業集群的發展。隨著鄉鎮企業的發展,企業員工成為最直接的受益者,而鄉鎮企業的員工多數又同時具有農民的身份,因此,鄉鎮企業的剩余一部分直接流向農業,進而提高農業生產的有機構成、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土地生產率,為農業產業化的發展準備了條件;當然,也有一部分富裕的農民工(而且這部分農民在逐漸增加),離土又離鄉,開始進住小城鎮,帶旺了小城鎮建設的人氣。尤其是鄉鎮企業集群在小城鎮的形成對要素的聚集和輻射,加速了小城鎮的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使小城鎮成為經濟信息中心,從而繁榮和發展了小城鎮。

第三,小城鎮的發展使農業產業化和鄉鎮企業獲益。小城鎮建設的發展以布局合理、市場繁榮、規模擴大、后勁充足為標志。隨著小城鎮建設的發展,其較完善的基礎設施和社會化服務系統,對于壯大農業產業化組織中的龍頭企業、延伸產業鏈條、闊增市場容量,集聚一般勞動力和專業人才、提供服務信息等,都具有積極意義;對于鄉鎮企業而言,小城鎮建設發展所產生的聚輻功能與鄉鎮企業集群所產生的聚輻功能相得益彰,促進了經濟資源的合理流動,為鄉鎮企業的再次騰飛提供了有利條件。

其次,分析一下第二個途徑,即通過降低成本使三個子系統獲益,實現農業經濟系統自組織。

第一,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的演進規律是通過組織邊界的擴張實現一體化,從而大大節約外生交易費用,但擴張到某一點就會停止下來,而向節約內生交易費用的方向發展。按照新古典經濟學的理論,外生交易費用和內生交易費用之間是可以相互替代的,而要同時節約兩種費用是一種兩難選擇。也就是說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所能夠整合的農戶數量是有一定極限的,超過這一極限就會使管理費用和組織成本過高而顯得不經濟。因此,農業產業化最大的、最終的費用節約將來自農戶的規模經營。農戶規模經營的前提是農業剩余勞動力和農村人口的大量轉移,而鄉鎮企業和小城鎮的發展對勞動力和人口的要求,又為農業剩余勞動力和農村人口的大量轉移創造了條件。很顯然,鄉鎮企業規模的擴大和小城鎮人口的擴張,不僅成為農業產業化經營降低成本的重要決定性因素,而且也使鄉鎮企業和小城鎮自身獲得了規模效益,降低了鄉鎮企業單位產品的生產成本和小城鎮基礎設施的建設成本、使用成本。

第二,鄉鎮企業的生產經營費用和交易費用是決定鄉鎮企業發展成本的兩大關鍵因素。鄉鎮企業的生產經營費用大體上可分為三類:一是活勞動的消耗,二是流動資本的消耗,三是固定資本的消耗。由于固定資本的節約彈性系數較小,因此降低生產經營費用的主要途徑應在于活勞動和流動資本的節約,即廉價的勞動力的獲得和低價穩定的原材料供應。農村大量的剩余勞動力和豐富的農產品無疑應是鄉鎮企業的最經濟、最節約的首選,而這二者形成的共同動因則是農業產業化經營。鄉鎮企業的交易費用主要包括:運輸費用、信息費用、談判費用等,由于鄉鎮企業大多分布在自然村落,因此,交易費用往往是非常高昂的。高昂的交易費用甚至抵消生產經營方面的節約,使鄉鎮企業不再具有比較優勢。從鄉鎮企業的發展趨勢來看,一般采用依托小城鎮和發展鄉鎮企業集群的方式,來解決這一問題。如果我們認識到鄉鎮企業集群最終會成為小城鎮的一個功能區的話,那么降低鄉鎮企業交易成本的途徑就只有一個——積極進行小城鎮建設。所以我們說,農業產業化和小城鎮建設的發展,為鄉鎮企業發展降低了生產成本和交易費用,帶來了利益和實惠。

第三,小城鎮乃至城市的形成,一般有兩種類型,即誘致型和強制型。誘致型就是依靠市場的力量,自然形成;強制型就是依靠行政的力量,人造形成。從小城鎮建設的直接成本來看,我們很難判斷哪一種類型更經濟、更節約,因為,給予小城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系統足夠的投入是必需的。但從小城鎮建設的費用分擔和發展前景來看,情況就不同了,前者的建設費用是由看到明顯的潛在利益的經濟當事人承擔的,后者的建設費用是由看不到明顯潛在利益的全體納稅人分攤的。很顯然,市場導向的小城鎮建設機制更具成本優勢,而要使市場導向功能充分發揮,不僅需要完善的市場規則,更需要成熟的市場主體。農業產業化經營和鄉鎮企業發展,無疑是誘致型小城鎮建設的前導,是降低小城鎮建設成本的前提。而小城鎮建設成本的降低,又會為鄉鎮企業和農業產業化的運營提供較為低廉的水、電、氣、路、訊等公共產品,從而又降低了鄉鎮企業和農業產業化的生產經營成本。

總之,互利互惠的自組織既是農業經濟三個子系統互動發展的基本條件,也是三個子系統互動發展的目標要求,正是在自組織的促動下,才有可能實現三個子系統的加速發展,實現農業經濟的自我發展,進而最終實現農業現代化和全面小康社會。[科]

猜你喜歡
自組織互利農業經濟
人工智能技術推動普惠金融發展策略研究
中國與法國石油天然氣合作的特點和趨勢
網絡集群自組織特性對網絡輿論引導工作的影響研究
群體智慧與教育研究
依靠科技創新促進農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研究
建筑設計基礎教育中“體”與“空間”形態的自組織
國際經濟法的核心基本原則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