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BL教學法在護理技術教學中的應用

2013-03-19 01:11王淑玲
衛生職業教育 2013年8期
關鍵詞:資料教學法能力

王淑玲

(錦州市衛生學校,遼寧 錦州121001)

PBL教學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一種以臨床問題激發學生動機并引導學生把握學習內容的教學方法。由美國神經病學教授巴羅斯(BarrowsHowardHS)于1969年在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創立,在國外醫學教育與護理教育領域得到較廣泛的使用[1]。PBL是一種以問題為基礎,以病案為先導,以病人為臨床問題來引導學生自學和討論的學習方式,也是一種從臨床實踐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教學方法[2]。PBL教學法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將學習過程置于真實的問題情境中,將問題的解決作為學習的目標,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學習效果,這是PBL與傳統教學的根本區別所在[3]。其核心是以問題為先導,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方法。我們將PBL教學法應用于護理技術教學中,教學效果良好,現介紹如下。

1 教學對象

我校護理專業學生,學生為中專生,學制4年,入學兩年后的在校生,他們已有一定的醫學基礎知識,但沒有護理工作經驗,評判性思維能力較差,大多數學生沒有主動學習的習慣。

2 課程選擇及教師配備

采用全國中等衛生職業教育衛生部規劃教材《護理學基礎》中的護理技術部分,共100學時。

3 教學設計

3.1 設計并提出問題

教師根據教學大綱,依據教材和臨床實際情況,充分評估學生的知識結構、認知水平,將教學內容細分,選擇恰當的題型,圍繞教學內容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設計若干問題。

3.2 對問題的要求

(1)首先確定學生需要?掌握的理論知識,如:概念、原則、目的、原理、操作要點、注意事項等,題型可選擇名詞解釋、填空、判斷、選擇、簡答、敘述等。(2)確定學生要掌握的實踐技能,如各種護理技術操作方法,這類問題的設計要具有真實性,采用典型病例,以培養學生規范熟練的操作技能,敏銳的觀察能力,機智靈活的應變能力,較強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評判性思維能力,良好的溝通交流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等。(3)復習與本次課學習內容相關的知識,如學習肌肉注射法時,要復習坐骨神經的走行和分支分布,骨盆的結構及骨性標志等。(4)問題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鼓勵學生探索學習。(5)問題要難易適度,題量適度,不是越多越好,更不是越難越好。(6)題干要簡單明確,不要過于復雜,否則學生不知從何下手,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7)問題應具體,可操作,可測量,便于學生進行有效的自我評價,使他們獲得成功感,從而引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形成學習的良性互動。(8)問題要考慮教學目標,學生的知識水平、技能水平,動機態度,性格特征和需求,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使學生積極主動投入到學習中去。問題要提前給學生,一般于每次下課前布置作業時留給學生。

4 組織學生學習

4.1 集中理論學習

由學生匯報部分簡單的理論問題,列舉他們收集的資料,講出他們的思考過程、結果,最后由教師進行精講點撥。

4.2 合作式小組學習

4.2.1 合作式小組學習目的 學生不僅要具備專業知識和技能,還應具備團隊精神,要學會合作。合作式小組學習讓學生必須了解自己以及自己與他人的關系,必須意識到團隊成員之間非獨立的關系,教師必須使學生樹立團隊意識,并通過合作式小組學習形成與他人團結協作的習慣,使他們在合作式小組學習中逐漸體會到這種形式可滿足他們的歸屬、自尊、自由和快樂的需要。

4.2.2 合作式小組學習的分組依據 可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能力,興趣愛好,性格特征等劃分??砂颜J知水平,學習能力,興趣愛好,性格特征相近或相同的分為一組,也可把認知水平,學習能力,興趣愛好,性格特征相差較大的分為一組。應滿足學生的需求,盡量讓學生自愿組合,創建較為自由、愉快、輕松的合作氛圍。

4.3 收集資料

包括收集資料、分析整理資料、形成答案或結論、推薦代表發言或展示。

4.3.1 資料來源 主要來源是教材,其他來源有教具、教學光盤、上網及查閱參考書和期刊等。

4.3.2 收集資料方法 學生熟悉問題后,明確每個問題需要從哪入手來收集資料,帶著問題,通過相關教材、參考書、期刊、錄像、教具、上網等方法收集資料,并記筆記。

4.3.3 分析資料 收集資料后,在小組內相互交流,共享信息,分析哪些問題已解決,哪做得好,哪做得不好,還需解決哪些問題。

4.3.4 形成結論并推薦代表 小組討論后,選擇并陳述解決問題的方案,給大家講解自己對問題的思考、選擇方案的理由,組內達成共識,參加全班討論。

4.3.5 學生交流 由各組推薦的代表發言、展示,其他成員補充,各組暢所欲言,展開辯論。教師主要起啟發和引導作用,控制討論的節奏,協調各組之間的關系。

4.3.6 教師總結 在學生發言、討論的過程中,教師要收集一些帶有共性的問題,進行總結評價。對共性問題和難題要進行詳細分析,精講點撥。同時對各組的發言進行點評,指出改進要求,但不能指責、批評學生,必須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為前提。

4.3.7 教師指導 教師完成本次課的教學任務后,對下次課進行啟發式的精講和導讀。介紹下次課的背景資料、教學內容,并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為下次課的教學活動做好充分的準備。

5 教學效果

我們對實施PBL教學法的學生通過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評價:(1)學習興趣;(2)學習態度;(3)學習能力;(4)操作技能;(5)協作能力;(6)溝通交流能力;(7)觀察能力;(8)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9)應變能力;(10)創造性思維能力;(11)尊重他人;(12)團隊精神;(13)收集資料的能力;(14)自我評價能力;(15)提出高水平問題的能力。評價結果表明PBL教學法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了學習效率,并培養了學生的團隊精神,使學生的素質及綜合能力得到了提高。學生對PBL教學法滿意,表示愿意接受此教學法。

6 應用PBL教學法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1)轉變教學理念。PBL教學法最初是以病案為先導,以病人為臨床問題引導學生自學和討論的學習方式。由此可見,PBL教學法不僅僅是教學方法的改變,還涉及到教學目標、教學設計、教學形式等方面的改變,不能將其機械地套用于護理技術課程中,所以,首先教師要轉變教學理念,其次是學生要轉變學習理念,只有樹立“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育理念,才能將PBL教學法順利地應用到教學中,并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2)PBL教學法并不是所有學科都適用,應選擇與基礎知識聯系密切的、具有可推理性的臨床實際問題。護理技術就是用護理程序的工作方法,為增進和恢復病人健康為目標所進行的一系列有目的、有計劃的整體護理活動,它要求護理人員用多學科的知識和技能來解決病人的健康問題,所以護理技術與PBL要求的以問題為基礎,以病案為先導,以圍繞臨床問題來引導學生自學和討論的學習方式相吻合。

(3)對教師水平要求更高。PBL教學法對教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教師要花費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備課,設計特定的臨床問題,確定教學目標并找到實現目標的方法,組織小組討論和控制討論方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掌握臨床推理技能,為學生提供參考資料,并幫助學生建立評判性思維能力等。教師要掌握相關的臨床知識、人文科學知識、熟練的操作技能,這就要求教師要具有較高水平的專業基礎知識和技能,并具有良好的溝通交流能力和組織管理能力。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是:選拔骨干教師觀摩教學,以老帶新,選送青年教師參加相關培訓,使他們轉變觀念,不斷提高執教能力和水平。

[1]姜安麗.護理教育學[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2008.

[2]郭勤.改良PBL教學法在消化內科臨床實習的應用初探[J].實用預防醫學,2008,6(3):935-936.

[3]沈建新.PBL: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J].國外醫學:醫學教育分冊,2001,22(2):36-38.

猜你喜歡
資料教學法能力
消防安全四個能力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批注式閱讀教學法探究
實施“六步教學法”構建高中政治高效課堂
大興學習之風 提升履職能力
你的換位思考能力如何
開放引導式閱讀教學法描述
“假弱”教學法你用了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