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越“象牙塔”:美國州立大學模式對應用型高等教育的啟示

2013-04-02 02:42柳友榮
池州學院學報 2013年1期
關鍵詞:里爾象牙塔州立大學

柳友榮

(池州學院,安徽 池州 247000)

從嚴格意義上看,美國的高等教育中是沒有國立大學的,從大學的主辦權來看,除了私立大學,就只有公辦州立的大學了。目前,全美有近400所這樣的高校,其中,200多所成立時間較早,大部分為專業學校轉變而來;余下的近200所是在美國高等教育從大眾化到普及化過程中,于20世紀50年代左右新建的,其性質有些類似于我國的新建應用型本科院校。經過一個多世紀的發展,美國各州都至少有了一所州立大學,辦學經費主要是依靠州政府的財政撥款。依照“誰出資,誰辦學”的原則,州政府一般都行使著大學的管轄權,并成立有專門管理州屬高等學校的董事會,對大學的校長、經費、收支、師資、課程等均有著制約的權力。那個時代,這些州立大學的辦學成效是顯著的,隨著辦學歷史的不斷演進,這些州立大學很多辦出了相當高的水準,他們中的佼佼者與美國著名的私立學府,諸如哈佛、斯坦福等都難出其右。如威斯康星、馬里蘭、明尼蘇達、俄亥俄大學等,它們的辦學水平已經美譽全球。這些州立大學的辦學經驗和顯赫的辦學成績,使其成為美國高等教育發展史上的輝煌,也震撼和影響著世界高等教育的歷史。

1 州立大學的興起

面對學術界的不斷追問,德里克·博克在《超越象牙塔》(Beyond the Ivory Tower)中明確指出大學必須承擔社會服務功能的三大理由:第一,大學具有某種資源的壟斷性,如學位授予權等。第二,大學的教育與科研能力是獨特的,不能被其它機構所取代。第三,大學必須通過服務回饋社會,因為它接受了大量的政府資助[1]。因此,他認為大學服務于社會是毋庸置疑的,從這個意義上說,美國州立大學的創辦是對這一大學職能的很好反應。

獨立戰爭之后,美國人在“西進運動”的召喚下,開發西疆,拓荒耕地。隨著荒地被越來越多地開墾,不斷擴大的耕地面積對勞動力的需求也就越來越大。解決勞動力稀缺的辦法顯而易見地只有兩條可依賴的路徑:增加人口,發展潛在勞動力;發展農業科技,培養農技人員。然而,彼時的美國大學基本是歐洲傳教士舉辦的教會式學校,還徜徉在中世紀的經院式哲學的艱澀和宗教的虔誠之中,游離于紛繁復雜的社會現實之外。大學的自命不凡、刻板、孤傲、沉悶,令它只能孤芳自賞。社會對高等教育的需求愈來愈彰顯,而無法抑制。用適用于美國當時經濟社會的高等教育機構來將教會學校取而代之,已經是迫在眉急之事?!拔鬟M運動”需要大量的農業勞動力,新興的產業結構要求從業人員必須訓練掌握一定的農業技術,乃至農產品加工和相關的工業技術。 于是,著名的《莫里爾法案》(Morril Act)就是在這種歷史背景下產生的。

獨立戰爭之前,美國人的興辦大學是依仗個人對高等教育的熱心,這種純粹自發的辦學行為在由“西進運動”而引發的巨大的社會需求面前顯得非常蒼白而無力。一個由政府扶持、主辦高等教育的聲音開始慢慢響起,《西北土地法令》(1875年)以及 《莫里爾法案》(1862年)讓這種呼聲變成了現實,美國人開始滋生政府舉辦高等教育的熱情。美國政府土地資助作為創辦州立大學的手段,不僅直接促成了一批州立大學的誕生,而且還在實際上孕育了一種新的辦學理念。這種新理念就是由政府建立以免費的、面向全體民眾為特征的公立高等教育體系,這一體系從市鎮學校一直延伸到州立大學?!段鞅蓖恋胤睢穭澏斯潭ǖ膮^域作為各級政府的辦學用地,規定撥給每一所公立學校一塊土地。這是美國高等教育史上第一部高等學校贈地法令,《西北土地法令》成了政府撥地辦學的典范?!赌餇柗ò浮穭t在《西北土地法令》上更進一步,用法規的形式將政府與大學緊密地聯結在一起,讓大學超越“象牙塔”,把服務區域社會經濟發展作為目標。而政府也因此嘗到了興辦大學的甜頭,把政府贈地與州立大學的發展結合在一起,并由此影響這讓大學的專業定位和學科建設;大學也把發展政府需求的學科,培養社會急需的專業人才作為對政府的回報。

作為殖民地國家的高等教育,美國最初在很大程度上沿襲了英國的大學特征,只為少數特權階層服務,無法滿足18、19世紀美國農工經濟時代的需要。瓊斯 (Lewis W.Jones)在 《州立大學的責任》(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State University)中指出:“州立大學的責任主要表現在內部責任和外部責任兩個方面,內部責任包括雖然承認宗教,但不屬于任何宗教管理;所有院校(無論學術型還是職業型)都應該免費等。外部責任包括通過農學院或與公共機構合并,關注公民福利;關注社會和經濟狀況”[2]。1862年,莫里爾向議會提交議案,建議“開辦農工學院”,被林肯總統批準,并擬定著名的《莫里爾法案》。在這部法案中,明確了按照各州議員的人數,可以從聯邦政府那里得到贈與的土地。但是贈地收入用來建立州立大學,而且必須開辦農業和工程技術專業。這項法案為州立大學社會服務的開展奠定了堅實的法律基礎,贈地學院后來紛紛改建為州立大學。

直到1890年,國會又頒發了《莫里爾法案Ⅱ》?!赌餇柗ò涪颉芬笤谠龅貙W院里必須消除種族歧視,還要進一步擴大學科設置。正如瓊斯在《州立大學的責任》中所說的那樣,“《莫里爾法案》把幾代人夢寐以求的大眾教育設想付諸實施,這種新的教育形式有兩個層面的內涵:一是大眾日益增長的對新技術所帶來的社會福利美好前景的興趣;二是在農業、工業和商業方面提高人們普遍追求的民主愿望”[3]。因此,贈地學院的創立大大地促進了美國工農業生產和經濟的發展。

2 服務社會的實現與拓展

《莫里爾法案》之后,靠贈地發展起來的美國州立大學起初又習慣地被人們稱作 “贈地學院”(Land-Grant Colleges)。 20 世紀 30 年代,由于《莫里爾法案Ⅱ》的作用,贈地學院擴大了學科領域,一般主要有藝術和科學類、教師教育類、農學類、建筑學類、商貿類、牙科學和工程學類等七大學科領域。這些以農學作為基礎,大力發展應用型學科,推動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增地學院”構建了美國公立高等教育的新體系,南北戰爭前后,當時全美僅有的27個州當中,擁有自己的州立大學的就有25個。州立大學雖然把培養應用型人才作為自己的辦學宗旨和人才的規格定位,但也并不排斥通識的博雅知識傳授??茽?Clark Keer)就曾說過,這是美國現代公立大學的體系至此才開始產生,州立大學的建立是美國公立高等教育的起步的標志。

教育長期性特征決定了高等教育功能顯效慢,難以給經濟社會直接帶來顯而易見的直觀效益,因此,用公共財政撥款幫助州立大學辦學被許多人視為是損害公眾的利益。起初對適用人才需求的興業辦學熱情,漸次被農業經濟社會里經費和資源短缺所侵蝕,相當一部分州立大學不能從州政府那里得到相應的財政撥款,早些時候,致使不少州立大學因為經費緊張,資源短缺,規模較小,教學必備的各項資源捉襟見肘?!赌餇柗ò浮穼χ萘⒋髮W的發展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而《莫里爾法案Ⅱ》還決定向各州的贈地學院繼續提供聯邦資助。兩部法令對高等教育的功效由著很好的預期,高屋建瓴地統籌了當時美國經濟社會發展與高等教育,特別是州立大學的關系,促進了高等教育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強化了高等教育的服務社會功能。

州立大學完善了美國高等教育體系,促進了美國高等教育的社會職能的形成。因此,州立大學的產生和發展刺激了美國經濟社會的進步。Harry W.Chase在他的《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the State University》中說道:“大學不應再囿于香帷閨閣,在‘象牙塔’里足不出戶了,應該告別精英教育時期,開始為大多數人提供高等教育服務。大學由此應該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它不僅僅是中世紀前的停留在博雅教育里的大學,也不僅僅是洪堡眼里的強調科學研究的柏林大學,它還要利用自身資源,通過多種渠道直接回報公眾”;4R.Pulliam則認為:“公立高等教育除了教育學生外,還有發現新知識和應用知識兩種職能”[5]。作為一種教育實驗的增地學院在沒有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只能靠自己去探索。沒有學生,他們自己去群眾中宣傳報道;教師與學生以農業教育為基石,一起學習,共同摸索,服務區域。Mary J.Bowman(1962)說,有趣的是,早期低效率運行的增地學院,也許成了日后美國經濟發展儲備人力資源的最高效的方式[6]。

3 “州立大學”模式對高等教育大眾化“后發國家”的導引

美國州立大學在世界高等教育發展中究竟處于一個什么樣的地位呢?在州立大學之前,高等教育固守著“傳播高深學問“的邏輯起點,只為少數所謂社會精英人士服務,是少部分人能夠享用的一種特權。但是,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要求高等教育必須下架奢侈品專柜,走入尋常百姓之家。獨立戰爭之后的美國,工商業的發展,農業經濟的推進,要求越來越多的人必須接受培訓技能,掌握科技的高等教育。有鑒于此,美國各州政府撥地興學,創辦了舉世矚目的“州立大學”,建立了區別于只為少數人受用的傳統的私立大學,直接服務社會,面向大眾的新型大學。這類州立大學的產生,極大地推進了全球高等教育的發展,豐富了高等教育實踐,并為高等教育的后續發展提供了良好范型,以服務社會作為對高等教育職能的發展,也為高等教育類型的多樣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應該說,作為一種全新的辦學模式,美國州立大學在創立之初,面臨著很多的困難,存在著很多問題,那些辦學的先驅者也做出了眾多的改革和調整,才保證了州立大學的不斷發展。Works(1944)認為,相當一部分州建立了太多的高等教育機構,執行著沒有必要的重復職能,也就是說高投入、低效率;倡導州際公共高等教育機構事務的統一管理[7]。大學創辦的數量應該是基于實際需求的,為了高效率使用高等教育資源,各州或者州際應該有一個管理和協調機構。在關于辦學經費方面,Russell(1944)通過調查得出,美國高等教育的財力支持主要來自于4個渠道:投資獲利、捐贈、學費、政府撥款等。而事實上,高等教育的發展必須基于一種屬性,那就是公益性或半公益性。僅僅依靠民眾投資、自由捐贈、收取學費是不能滿足自身發展需求的。因此,政府財政投入是高等教育步入大眾化和普及化階段,保持持續穩定發展的基本訴求[8]。

在院校合并方面,Becker(2004)專門研究了院校合并對教職工的影響。他認為,院校合并必須充分考慮不同校源性人力資源的管理和協調,防止負面情緒對合并后的新校的熱情產生消極影響[9];無獨有偶,Hatton(2002)的一項個案研究則得出:在合并的基礎上創辦一所有向心力的新大學,應該從聯合模式(federated model)轉變為去中心化整合模式(decentralised integration model)[10]。

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Pafford(1969)斷言,新興的公立大學在師資隊伍建設中必須注意克服“近親繁殖”(Extensive Inbreeding)和“接受不合格研究生”(Accepting Unqualified Graduate Students)的現象,否則將會影響公立高等教育的質量[11]。

在新的大學的課程建設方面,學者判斷:傳統的課程內容和設置很明顯不能適應公立大學最初的教學目標,Renne(1960)認為,公立大學的學習內容應該少一些專門化,多一些綜合性的學習,這樣就會打破傳統的刻板的課程體系[12];James(1964)也提出,多學科合作對有效的教學、科研和拓展是必要的。他認為為了獲取專業化的好處,將贈地學院機構劃分為學院、系已經阻礙了跨學科合作。因此,他倡導在贈地大學內建立系或院層面之上的機構以確??鐚W科的合作與協調[13]。

盡管在公立大學的發展過程中有著不少困難需要克服,但是,作為一種全新的辦學類型,州立大學依舊生機勃勃??梢哉f,正是州立大學的出現,才創新了高等教育的社會服務職能,推動了美國在世界范圍內率先實現了高等教育的大眾化和普及化。

3.1 政府是高等教育發展的主要推動力量

重視高等教育的公益性質,必須視政府為高等教育辦學的主體,政府代表國家辦學,學校也要服務于國家建設。在某種程度上說,美國高等教育乃至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都取決于美國聯邦政府《西北土地法令》、《莫里爾法案》等一系列法令的頒布。撥地興學在特定時期,保證了高等教育的辦學經費來源。美國州立大學的發展啟示我們,無論什么階段,也無論出于什么時期,只要國家財力允許,就應該增加對教育投入,保證充足的辦學經費,維持高等教育不斷發展的需求。

3.2 應用型高效應面向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培養人才

“西進運動”極大地開發了美國版圖肥沃的西部土地,大發展的農業給相關農技、農機、維修等人才培養提出了很大的挑戰。傳統的大學視博雅教育為唯一使命,不愿意降價屈尊,州立大學則應運而生。它開設了相應的專業,服務地方,為農業發展培養所需人才。州立大學不僅在學科專業上為經濟社會提供支持,在課程選擇上,依據農業及其相關的加工業需求設置課程;在教法選擇上,強調在教學中理論聯系實際,注重知識的實際運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

3.3 開展應用性科學研究

由于贈地學院面向地方,服務農業,這就迫使贈地學院要注重科學研究,特別是加強農業科學研究,解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技術問題。贈地學院在政府財政的支持下建立農業實驗站,將區域農業生產中出現的難題,帶進實驗室,推倒大學“圍墻”,“大學的圍墻就是州的邊境”,實驗室的成果由于是政府資助的,所以免費供給全州所有農場主,服務于全州的農業發展。

[1]Derek Bok.Beyond the Ivory Tower[M].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2:64.

[2]Lewis Webster Jones.The Responsibility ofthe State University[J].The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1947(8).

[3]Lewis Webster Jones.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State University[J].The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1947(8).

[4]HarryW.Chase.The SocialResponsibility oftheState University[J].Journal of Social Forces,1923(5).

[5]Roscoe Pulliam.Why We Need More State Universities[J].The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1944(3).

[6]Mary J.Bowman.The Land-Gran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Human-Resource Development[J].The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1962(4).

[7]George A.Works.Co-Ordination of State-Supported Higher Education[J].The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1944(3).

[8]John Dale Russell.Problems and Prospects of Postwar Financial Support[J].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1944(1).

[9]L.R.Becker.The Impact of University Incorporation on College Lecturers[J].Higher Education,2004(2):153-172.

[10]Elizabeth J.Hatton.Charles Sturt University:A Case Study of Institutional Amalgamation[J].Higher Education,2002(1).

[11]William N.Pafford.University Status for State Colleges:Boon or Boondoggle[J].Peabody Journal of Education,1969(6).

[12]Roland R.Renne.Land-Grant Institutions,the Public,and the Public Interest[J].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1960(9).

[13]H.B.James.Discussion:Adjusting Land-GrantCollege Programs and Organizations[J].Journal of Farm Economics,1964(5).

猜你喜歡
里爾象牙塔州立大學
出發,去里爾鎮
雪后西湖 暖陽
為何用『象牙塔』比喻大學校園?
象牙塔中的明珠
走出象牙塔僅僅是開始——性別批評視角下的“大女主”劇女性敘事
藏在信里的天使
美國費里斯州立大學(FSU)大學生學習動力來源的思考與啟示
美國學前教育教師職前專業能力培養的特征及啟示——以美國塞勒姆州立大學早期兒童教育專業為例
透視“學術象牙塔”里的腐敗
信息技術在美國大學物理課程中的應用——以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為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