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揚互促,賦予新生
——徽派建筑風格的輝煌再現

2013-04-02 03:15韓成承杰
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3年6期
關鍵詞:建筑風格徽派徽州

韓成,承杰

(安徽工程大學藝術設計學院,安徽蕪湖241000)

發揚互促,賦予新生
——徽派建筑風格的輝煌再現

韓成,承杰

(安徽工程大學藝術設計學院,安徽蕪湖241000)

中華五千年悠久的歷史,孕育了燦爛的傳統文化,而其中的徽州文化更是以儒家倫理價值觀為主體的傳統文化發展的結果.徽派建筑作為徽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古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在中國的建筑發展史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中國現代建筑設計如何在自身的發展過程中汲取徽派建筑的優秀特征,從而促進徽派建筑風格得到傳承與發展,是一個迫切需要關注的話題.

尊重傳統;發揚;合理利用;融合;延續

伴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騰飛,社會文化水平的整體提高,建筑設計也得到了迅猛的發展,人們在建筑設計中開始大膽的運用更多新穎的元素,這其中不乏有成功,精彩的案例,為當地的城市建設及建筑設計的發展發揮了作用.但是,大部分城市在發展建筑設計的過程中,僅僅是一味的模仿和生搬硬套,盲目崇外,造成了千篇一律,千城一面的尷尬現象,出現了很多不倫不類,令人啼笑皆非的建筑設計,使原有的自然、歷史、人文特色“褪色”,城市整體形象不完整,失去了固有的本土文化特色.讓人感到欣慰的是,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建筑設計師開始重新重視中國傳統建筑風格,并將其合理的運用到現代建筑中來,其中以徽派建筑風格尤為突出.

1 徽派建筑的形成與特點

1.1 徽派建筑的形成

徽州,一個純粹的地理名詞,方圓不足國土面積的千分之一,但卻造就了令人矚目的徽文化.而徽派建筑是則在徽州獨特的歷史地理環境和人文觀念的影響下逐漸形成的.徽式民居體現出了皖南地區的地理環境特點,為了適應當地多山地且潮濕的環境,徽州人創造出了極具地方特色的建筑結構,而保留了越人的建筑格局.同時由于大量移民的涌入,為了解決人口住房問題,建筑多以樓房為主,依山而建.由于地處山區,通風和采光,以及如何適應山區惡劣的自然環境,又促使徽州人將中原地區的四合院形式進行改良,加入了天井等建筑元素,進而造就了徽州建筑文化的發揚光大.發生火災時,木結構、相互連接的房屋結構容易將火勢蔓延,馬頭墻的出現,很好的解決了這一問題.所以,徽派建筑從最初形成到發展成熟,無不凝聚了中國傳統建筑文化和古徽州人卓絕的智慧.

1.2 徽派建筑的特點

徽派建筑歷經了近千年的發展,其中不僅深刻反映了徽州文化的地域特征,也融合了中原及其他的外來文化.徽派建筑的特點,集中體現在粉壁、黛瓦及馬頭墻,這三者作為徽州建筑的主要外形特征,是人們普遍了解的.而稱之為“徽州三絕”的磚雕、木雕、石雕,則是作為徽派建筑的裝飾特色.

徽州建筑秉承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其建筑與環境高度和諧,白墻黑瓦點綴在翠綠山谷之中,集山川風景之靈氣,顯示出徽州人在建筑環境構筑上的極高造詣.如果說“天人合一”是徽派建筑的靈魂,那么,四水歸堂應該就是徽派建筑的內涵,被人們普遍認識及了解的另一個徽建特點便是粉墻黛瓦.無論是村鎮規劃,還是室內雕刻裝飾,都充分體現出鮮明的地方特色,不僅造型豐富,變幻無窮,且構思精巧,自然得體.徽派建筑規模宏偉、布局協調、風格清新典雅,而門框、橫梁、窗楣等上的木雕裝飾,更是鬼斧神工,美輪美奐.

2 徽派建筑的發展現狀

徽州民居在中國古建筑中屬于保存較為完好的種類之一,這得益于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徽州位于皖南山區,閉塞的交通環境唯一的益處就是經歷數次大規模戰火都未曾對當地文化,尤其是當地建筑造成影響,才使得徽州建筑在經歷了千年滄桑都從未遭受毀滅性打擊的重要原因.再次就是新中國近幾十年來對徽州古村落采取的恰當保護措施,即“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工作方針,讓當地群眾的居住與古民居保護結合起來,從而促進居民主動參與到保護古建筑的工作當中.從徽派建筑風格的發展來看,近些年國內,尤其是安徽南部等江南地區,對于徽派建筑風格在當地城市建設及建筑設計中的運用已經逐漸形成氣候.一大批融合現代建筑的功能性與徽派建筑傳統風格的審美性的新建筑陸續出現,如何將傳統徽派風格合理恰當的運用到現代建筑設計中這一話題也成為設計師的研究課題,這對于傳承徽派建筑風格是極其有利的.更重要的是喚醒了國內建筑設計師對中國傳統文化優秀精髓的重新審視,進而帶動傳統文化的發揚光大.

然而,在這其中也不乏對徽派建筑風格的外在形式進行簡單模仿和抄襲的情況,很明顯,這是斷然沒有出路的.唯有人們對徽派風格的內在精神及內涵有了深入的了解和感悟,才能創造出既符合當今功能要求,又延續傳統文化審美的“新徽派建筑”.

3 徽派建筑風格的傳承發揚

雖然徽州古建筑得到了合理完善的保護,但要想發揚和傳承徽派建筑傳統文化,仍然是遠遠不夠的.如果能在現代社會條件下應用現代建筑材料、現代建筑工藝、建造出滿足人們的現代生活方式、體現傳統建筑風貌的現代建筑,這對于保持地方固有特色,融合傳統與現代設計風格的目標是非常有利的.目前不少設計師及專家學者在徽派建筑形式的傳承和發揚方面,進行了探索和實踐,出現了不少佳作.

國內徽派建筑風格發展呈現蒸蒸日上的勢頭,根據目前建筑設計中傳統與現代融合的表現形式,可以分為“形態,神韻,意境”三個層次:

第一,“形態”.這是當下國內市場最常見的表現形式,也是對徽派風格最低級的套用.這一類的仿古建筑,沒有合理的考慮到人們對現代居住環境的需求,只是純粹的生搬硬套,不具備很好的功能性,反而產生了浪費.

第二,“神韻”,就是從體量、外觀和內部空間都著力體現徽派建筑的特點.就是對徽派民居建筑造型和色彩元素、徽州水系及景觀元素、徽州“院落”或“天井”進行繼承,整合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的契點,創造出適合現代人居住的建筑形式.此種表現手法,比較值得國內建筑設計師借鑒和推廣.

第三,“意境”.這是對古徽州建筑風格的靈活運用,不僅對徽州風格進行了很好的傳承,而且將徽州建筑的精髓轉換為文化的方式,從而發揚光大.

4 結語

現代建筑設計與徽派建筑風格二者的結合,不僅順應了市場發展的需求,為中國建筑設計打開了更廣闊的空間.更為重要的是,使徽派建筑風格得到了傳承,發揚了中國傳統文化,提高了國人的文化自信.這是作為建筑設計師理應承擔的社會責任.所以,如何將徽派建筑風格與現代建筑設計合理的融合,加以處理,使其更具功能性,更加符合現代設計的審美需求,顯得愈加重要和迫切.在建筑設計師以及人們的共同努力下,徽派建筑風格定將在神州大地上大放異彩,重現她往日的輝煌.

〔1〕潘谷西.中國建筑史[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9.

〔2〕樊炎冰.中國徽派建筑[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

〔3〕馬佳.談徽派建筑特色[J].南方建筑,2006(10).

〔4〕崔木楊,文佳.徽州建筑中的人文精神[J].山西建筑,2010(5).

〔5〕貝老先生的第三條道路[J].世界建筑,2007(5).

J59

A

1673-260X(2013)03-0051-02

猜你喜歡
建筑風格徽派徽州
高山仰止處 幽密跌宕地——徽州大峽谷
徽州春雪
徽派傳統建筑在現代建筑設計中的運用
徽州綠蔭
山水畫般的徽派建筑
淺談徽派“馬頭墻”在現代建筑中的運用與演變
張銘:向全球傳遞家鄉文化融合中外建筑風格
淺析云陽彭氏宗祠的建筑風格和文物保護
人性化建筑設計的多角度分析
中式建筑風格設計中傳統窗花的應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