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核桃與薄殼山核桃的雜交優勢在山核桃生產中的應用試驗

2013-05-11 07:19葉浩然邵慰忠倪德良
浙江林業科技 2013年4期
關鍵詞:建德市薄殼盛花期

葉浩然,邵慰忠,常 君,周 燕,洪 旗,倪德良

(1. 浙江省建德市林業局,浙江 建德 311600;2. 中國林科院亞熱帶林業研究所,浙江 富陽 311400;3. 浙江省建德市新安江林場,浙江 建德 311600)

山核桃與薄殼山核桃的雜交優勢在山核桃生產中的應用試驗

葉浩然1,邵慰忠1,常 君2,周 燕3,洪 旗1,倪德良1

(1. 浙江省建德市林業局,浙江 建德 311600;2. 中國林科院亞熱帶林業研究所,浙江 富陽 311400;3. 浙江省建德市新安江林場,浙江 建德 311600)

在已進入盛果期的山核桃成林中,在山核桃雌花和雄花的盛花期,用薄殼山核桃花粉進行人工授粉雜交試驗,結果表明:雖然林間有大量的山核桃花粉存在,但雜交仍然取得成功,座果率達26.8% ~ 89.9%,平均52.8%,比對照平均43.2%高出9.6個百分點,堅果經濟性狀明顯改善。因此,只要在山核桃林中,適當配植一些雄花盛花期與山核桃雌花的盛花期相吻合的薄殼山核桃優良品系,是可以達到增加山核桃授粉機會,提高座果率,并改善堅果經濟性狀的目的的。

山核桃;薄殼山核桃;雜交優勢;應用

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是浙皖兩省毗連的天目山區的重要經濟樹種,是我國著名的干果和木本油料樹種。

山核桃與薄殼山核桃(Carya illinoensis)的種間雜交,最早是浙江省林業科學研究所葉茂富和南京植物研究所吳厚鈞在1959-1960年開始的,1972-1975年浙江林學院黎章矩做了大量試驗研究工作,成功地得到了雜種后代,并肯定了雜交存在著明顯的花粉直感現象,表現為果實增大,出仁率提高,外果皮顏色及果實形狀均發生很大變異。并且黎章矩提出了將這種雜交優勢應用到山核桃實際生產中的可能性,他認為薄殼山核桃與山核桃花期相近,且前者花期單株間變異大,花期長,利用以上特點在山核桃造林中適當配植一些薄殼山核桃,不僅可以增加山核桃授粉機會,而且可以提高山核桃品質。筆者遵循這一理論,探討在實際生產中應用的可行性,現將試驗結果報道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設在建德市洋溪街道高嶺村、乾潭鎮塢口村和楊村橋鎮徐坑村三地。年均氣溫16.7℃,無霜期254d,年降水量1 500 mm,屬中亞熱帶北緣季風氣候帶,119° 16′ 34.23″ E,29° 28′ 38.38″ N,屬中山區,是建德市山核桃主產區之一,山核桃呈小片狀分布。試驗林位于高嶺村村民許姓農戶的房前屋后,海拔455 m,土壤為石灰巖發育的山地紅壤,pH值6左右,土壤深厚但較粘重。塢口村僅有少數村民房前屋后零星種植的山核桃樹。徐坑村雖然也是建德市山核桃主產區之一,但試驗用的山核桃樹距基地3 km,僅有少數村民零星種植山核桃樹。

1.2 試驗材料

高嶺村的試驗林為小片成林,樹齡15 a左右,均已進入盛果期,生長結實正常。塢口村供試驗用的山核桃樹位于村民院墻內,為孤立木,周邊500 m內無山核桃樹,樹齡18a,已進入盛果期,生長結實正常。徐坑村供試山核桃樹位于村民羅柏松房前,為初結果樹,樹齡12 a。

試驗用的薄殼山核桃花粉,采自建德市薄殼山核桃品種園。均為采集有極少許花粉開始散出時的雄花序,在通風透光但無陽光直射之處薄攤1 ~ 2 d,篩出花粉后用報紙包好常溫存放備用。存放時間不超過2 d,以保證花粉活力。

1.3 試驗方法

1.3.1 薄殼山核桃花粉資源的調查 由于薄殼山核桃品系很多,雄花的開放日期最早的與最遲的要相差近一個月,因此必須調查各個品系雄花開放的確切日期以及可采集的花粉量,以便從中篩選出雄花的開放日期與山核桃雌花的開放日期相吻合、花量大、活力強的薄殼山核桃優良品系。為此,我們于2007年4月18日、4月25日、5月1日、5月3日、5月4日先后5次到建德林場“方門”和更樓街道洪宅村中國林科院亞熱帶林業研究所的薄殼山核桃品種園進行雄花開花日期的調查,掌握了第一手資料。

1.3.2 授粉采用毛筆點授法 毛筆尖沾上適量花粉后置于山核桃雌花上方,用手指輕輕將花粉彈落在雌花上即可。

1.3.3 2006年在塢口村試驗,在山核桃雄花序成長后,用人工將雄花序全部摘除。由于周邊500m內無山核桃樹,沒有自然授粉的可能性,因此,雌花在授粉前后均不套袋。選擇樹冠中下部2個大枝進行試驗,在雌花盛花期點授薄殼山核桃花粉,所用花粉為YLJ6號品系。

1.3.4 2007年在徐坑村試驗,由于考慮到生產條件下不可能摘除雄花序,也不可能給雌花套袋,因此只在雌花可授期用毛筆點授薄殼山核桃花粉。

1.3.5 2008年試驗在高嶺村和塢口村兩地進行。高嶺村選了4株盛果期大樹,塢口村只有1株。試驗前后不摘除雄花序,也不套袋。每株樹上選1 ~ 2個大枝,在雌花盛花期用毛筆點授薄殼山核桃花粉,另選1 ~ 2個相當的大枝,不作任何處理,作為對照。所用薄殼山核桃花粉為多品系混合花粉。授粉后,當場清點授粉的雌花數量和對照的雌花數量。

1.4 數據統計和相關測定

2006年只測定了雜種果的鮮果均重;2007年測定鮮果、鮮果核均重和出子率、出仁率等指標;2008年測定座果率,鮮果、鮮果核均重、出子率等指標。

2 結果與分析

2006年采收雜種果實132粒,果實的直感現象非常明顯,外果皮顏色及果實形狀均發生很大變化,憑直觀就能分辨出來。經測定,單果均重19.15 g,明顯增大,增重(當地山核桃單果重一般只有15 ~ 16 g)。

2007年試驗結果見表1。從表1中可以看出,與對照相比,雜種果單果均重增39.1%,單核均重增37.3%,出子率和出仁率相仿或略低,但果仁均重增26.1%。

2008年試驗結果見表2。從表2中可以看出,在山核桃雌花的盛花期點授薄殼山核桃花粉,盡管山核桃雄花正處于盛花期,林內有大量自然飄移的山核桃花粉,薄殼山核桃花粉必須與山核桃花粉自由競爭,而且很可能在我們授粉之前,山核桃花粉已經“先入為主”了,但人工授粉的座果率仍然高達26.8%~89.9%,平均52.8%,比對照平均43.2%高9.6個百分點。從果實的經濟性狀看,雜種果比對照單果均重增18.2%,單核均重增26.4%,出子率高2個百分點,增產效果明顯。

表1 2007年山核桃與薄殼山核桃雜交試驗結果Table 1 Artificial pollination in 2007

表2 2008年山核桃×薄殼山核桃雜交試驗結果Table 2 Artificial pollination in 2008

3 討論

(1)在山核桃雌花和雄花盛花期人工點授薄殼山核桃花粉,座果率高,堅果經濟性狀明顯改善,增產增效,前景看好。但山核桃樹體高大,立地條件較差,山高坡陡,人工點授只能用于小試,在擴大試驗時宜改用抖授法。

(2)山核桃雌花的花期在不同的立地條件下差別很大,因此選擇適宜的薄殼山核桃授粉品系必須在當地進行,這個過程可能需要較長的時間。我們已經在建德市山核桃各個主產區定植了不少薄殼山核桃優良品系(每個點20個品系),以便篩選出與當地山核桃雌花花期相吻合的優良品系。

(3)山核桃的花期一般都認為雌花與雄花是同步的,不存在花期不相遇的問題。但2008年我們在高嶺村調查發現,其實山核桃與薄殼山核桃一樣,也有雌先型和雄先型存在。如表2所列的4號樹顯然是雄先型的,不能自花授粉。盡管在它前面10 ~ 20 m處有好幾株山核桃樹正在散粉,但因風向不對,對照的18朵雌花一個果也不結,只有薄殼山核桃花粉點授的27朵雌花結了11個果。戶主反映,這株樹年年結果都很少,而他講的年年豐產的樹,均為雌雄花同步的。這個現象的發現,足以解釋為什么同是只種1株山核桃,有的農戶年年豐產,而有的農戶卻顆粒無收。

[1] 黎章矩 . 山核桃栽培與加工[M]. 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

[2] 葉茂富,吳厚鈞. 山核桃與薄殼山核桃雜交的研究[J]. 林業科學,1965,10(1):25-28.

[3] 郭傳友,黃堅欽,方炎明,等. 山核桃研究綜述及展望[J]. 經濟林研究,2004,22(1):61-63.

[4] 呂芳德,黃菁. 山核桃屬植物研究進展[J]. 經濟林研究,2005,23(2):72-75.

[5] 胡芳名,龍光生. 經濟林育種學[M]. 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7.

[6] 李周岐,王章榮. 林木雜交育種研究新進展[J]. 西北林學院學報,2001,16(4):93-96.

Experiment on Artificial Pollination of Carya cathayensis by C. illinoensis

YE Hao-ran1,SHAO Wei-zhong1,CHANG Jun2,ZHOU Yan3,HONG Qi1,NI De-liang1
(1. Jiande Forestry Bureau of Zhejiang, Jiande 311600, China; 2. Subtropical Forestry Institute of CAF, Fuyang 311400. China; 3. Jiande Xin’anjiang Forest Farm of Zhejiang, Jiande 311600, China)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on artificial pollination of Carya cathayensis by male C. illinoensis pollen in C. cathayensis stand during full-bloom stage of female C. cathayensis and male C. illinoensis. The result demonstrated that percentage of fertile fruit reached 26.8% - 89.9%, averaged by 52.8%, while that of the control was 43.2%(mean). The nuts had improved economic traits.

Carya cathayensis; C. illinoensis; artificial pollination

664.1

B

1001-3776(2013)04-0083-03

2013-02-28;

2013-05-25

葉浩然(1972-),男,浙江建德人,工程師,從事竹林、經濟林栽培技術試驗、推廣。

猜你喜歡
建德市薄殼盛花期
麗水市桂花盛花期與氣候條件的關系研究
花海泛波春意濃
浙江省建德市: 文明浸潤一座城
花海泛波春意濃
美國薄殼山核桃家庭原味炒制試驗
薄殼山核桃種植現狀與發展策略
安徽廬江:山核桃成農民脫貧“致富果”
雞蛋與薄殼建筑
建德市城市旅游品牌塑造研究
建德市典型耕地土壤有效態微量元素狀況及其受施肥的影響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