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華電影院

2013-05-14 13:11鮑爾金娜
讀者·校園版 2013年24期

鮑爾金娜,蒙古族,1984年生于內蒙古赤峰市。畢業于北京服裝學院、魯迅文學院第八屆青年作家高研班?,F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北京市作家協會簽約作家。曾獲第三屆全球華文青年文學獎,第六屆遼寧文學獎,第二屆朵日納文學獎。代表作有長篇小說《紫茗紅菱》,短篇小說集《摸黑記》。另有散文、小說作品散見于《人民文學》《十月》《作家》《美文》等雜志。

編者按:青春是葳蕤絢爛的夏花,青春是悠揚動人的歡歌。盡管時光荏苒,青春易逝,但每個人都有過不一樣的流金歲月。近期,我們約請了一些知名學者、媒體人、專欄作家,撰文回憶自己的中學時代,和廣大讀者朋友們一道分享他們的青春之歌。我們從2013年第14期開始,連續刊發,敬請大家關注。

做學生的時候,因為被祝福的自由特別少,所以狂野的愿望特別多。其中大多數當然都跟成年人的心愿相對立,因為我們最想要的無外乎是無憂無慮地吃、玩、睡、戀愛、用科幻的風格憧憬未來。偶爾與校方一拍即合,印象總是格外深刻。

我上初中的時候,學生參與熱情最高的集體活動便是全校師生一起去電影院看電影。頻率不固定,提前一周通知,幾乎都安排在周末。有時罕見地落在周五下午,代替了大掃除的日程,便會引起巨大的歡樂。其實大掃除跟上課相比已經算是嘉年華。但畢竟不是所有人都能被分配去教學儀器廠索要廢棄鋸末(用來擦水泥地效果極好)這樣自由的美差,只有勞動委員和比較酷的男生團伙才有機會。剩下的大多數人還是周復一周地困在教室里,擦玻璃,擦墻圍子,擦燈管,擦一切有表面的東西,在流淌著肥皂水的走廊里提著褲腳跳來跳去。

集體看電影的快樂則是徹底的、無需對比的快樂:既脫離學習又脫離勞動,合法地離家幾小時,與好朋友、死對頭、暗戀對象、想發展成靠山的學姐學長一起,統統被吸進巨大而深沉的影院里,建立起黑暗中的臨時迷你王國。其圓滿近乎失真,既不因為有校方的陪伴而掃興,也不受影片質量優劣的影響。那時候進口的好萊塢大片很少,國產大片還沒憋出來幾部,我們被領去碰到什么就看什么,每年都為許多或冷僻或疲軟的國產電影提供穩定的票房。作為對這種貢獻的報答,校方默許我們去看電影時不穿校服——這簡直就跟在奶油蛋糕頂上放草莓一樣盡善盡美。盡管如此,身處叛逆期的少年不好對成人促成的樂事表現出明顯的滿足——那等于是對自己階級的背叛,所以每當集體走在去影院的路上,尤其當與街頭時髦的大學生擦肩而過時,我們總要急不可耐地表現出自己對于集體活動的萬般輕蔑,我們的獨立不羈似乎就和擁有了自由意志的大學生同樣硬氣。于是整齊的隊伍徹底瓦解,一雙雙年輕的眼睛為做出憤世嫉俗狀而瞇成斜視,步態和站姿盡可能地不符合人體工程學。男生跳到彼此身上勒脖子,嗓子里嘎嘎地冒怪聲,胳膊甩到腦后,像罷工的牽線木偶。女生里膽子大的也會互相推搡,表演撒嬌,可到頭來還是純真占了上風,打鬧幾下之后就真進入游戲狀態,恢復小孩子的尖叫,忘記要在余光里搜尋為自己墜入愛河的不幸的人。

但最好的時光還是在影院里。

我們那時固定去的影院最初是一座軍隊禮堂,建筑結構宏大威嚴,衛生永遠搞得一塵不染,所有樓梯都跟馬路一樣寬,淡翡翠色的大理石地板,雪白高闊的穹頂,光亮冷寂的大柱子,帶點遙遠的蘇維埃情調。不僅跟現在的高級影院相比毫不遜色,并且多了某種時光帶不走的凄涼的古典氣息。吵鬧的少年們每次進入大廳,都會自覺放低聲音,既有人類對殿堂的權威感的天然敬畏,又有冒充成年人進入藝術世界的興奮。那里的檢票員們也比一般影院的檢票員更高雅,冬天里穿著合體的軍大衣倚靠在柱子下,一邊查點無窮無盡的人頭,一邊看守紫紅色天鵝絨遮光幕布里上演的聲色世界,表情深不可測。

回頭想想,被青少年包場的電影院在開場前看上去總是有點可怕——一口大黑碗里扣著上千只初生的小蟲,嗡嗡聲高懸在穹頂,腦袋往四面八方扭動,尋找心上人的后腦勺,揪出誰在二樓吹口哨,看高年級的?;ㄓ旨袅耸裁葱聵邮降膭⒑?,趁老師不注意竄過去跟死黨坐到一起,策劃幾時溜出去買零食吃。

當全場燈光忽然熄滅,銀幕發出顫抖的光時,世界便突然變得狹小而響亮。大家按慣例總要歡呼幾下,以慶祝黑暗帶來的美麗和自由——熱愛清晨的陽光和慵懶的午后,那都是長大之后的一些事。雖然我們從沒在那黑暗里成就任何驚天動地的大事,可光是不被盯梢,不被揣摩,放肆隱身于黢黑的汪洋,就已經構成了珍貴的狂歡。

記得我那時候有一塊卡西歐塑料表,是三姨從國外帶回來的禮物。淡粉色的表盤四周暗浮著小燈泡,手腕晃動時會有三色熒光燈閃爍,這在我上初中時絕對是少見的時髦玩意,我視作珍寶——走哪都戴著,尤其在集體看電影時。幾次在熄燈后離座去洗手間,其實不過是想趁黑搖晃胳膊,讓全影院的人都看到我的手表多么酷。直到有一次聽見黑暗里有人說:“不就是個破表,得瑟個屁!”我才從此停止在電影院里鍛煉肱二頭肌。

那三年里看過的電影很多,印象深刻的很少。畢竟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環境里觀影,太容易分心。銀幕上的大多數活動都淪為我們激動時光的背景音樂。大概每十部電影里總有五部跟校園勵志、家庭溫暖、軍旅榮譽有關,會避免愛情主題,暴力的港臺動作片倒沒格外禁忌,男生們對此大加贊賞。還有一次不知是不是校方消息失靈,竟給我們看了一部香港制作的低成本恐怖片。當看到紅衣女鬼從衣櫥里平移到門后,扼住主人公喉嚨的鏡頭時,影院里炸出一鍋凄慘的尖叫,緊接著是放聲大笑,充滿了自嘲和劫后重生的過癮。放到現在,學校組織孩子看這樣的電影,估計是要上微博頭條的。

有時看到煽情場景,受了感動,雙手緊摳著座椅扶手,看到旁座哽咽時,自己才敢擦眼睛;有時又會無聊得要命,貓腰悄悄跑回光明里待幾分鐘。影院大廳里設有小賣部,明亮的長方形玻璃屋,白熾燈直射到兩個神氣活現的阿姨身上,她們是寂靜電影院里的美食雙生花。她們身后的貨架上稀松擺放著蝦條、薯片、話梅干,還有東北小孩都愛喝的八王寺汽水。這些袋裝食品上總是落著灰,像生物標本室里的樣品,想必生意不很景氣。所以那兩個阿姨招待我們時總是很殷勤,中學生雖然零花錢少,卻個頂個是饞鬼,為了零食舍得“一擲千分”。窗口炸鍋里金油冒泡的鐵釬羊肉串,讓多少人自愿錯過了黃飛鴻最精彩的打斗。

后來由于小賣部聚會大范圍流行,老師們不得不犧牲自己觀影的完整,從門簾里時不時探出頭,面無表情地轉動眼睛——也像免費恐怖片——檢查有沒有男生抽煙,或企圖逃走。敢在雄偉的蘇維埃大柱子下公然抽煙的人幾乎沒有,逃走的倒隔三差五就被逮到幾個。在這個問題上我跟校方的看法一致,覺得他們很可惡。干嗎要逃呢,我當時的理想課外生活——和朋友、喜歡的人在一起,看電影、做白日夢、吃東西,在影院里都能實現得八九不離十。那些逃跑的人竟然在外面的世界里有更想做的事情——我猜我的厭惡來自嫉妒那些神秘的可能性,也為自己相比之下的簡單生活略感遺憾。后來知道那些逃跑者大多數不過是去網吧打游戲,瑰麗的神秘色彩盡失,我從此心無掛礙。

有時候我喜歡從吃零食的隊伍里進一步溜出,一個人走到大廳角落的狹窄回廊里,一邊看宣傳板上幾年不更換的電影海報和故事簡介,一邊聽放映廳里傳出的聲響,比在放映廳里另有一番趣味——真正是蒙在鼓里的質感,深遠又縹緲。銀幕里萬馬奔騰,竹林笛聲,廳外墻面跟著震動。我有一種雖然置身千里之外,卻永遠逃不出佛祖掌心的省悟和刺激。有時聽著聽著就漸漸入迷,心神四散。直到鞋跟踢踏聲靠近、忽然響起了大笑聲、羊肉串的香味鉆入鼻孔,才一個激靈醒過來,拉開死沉死沉的門簾偷偷溜回去,看到幾百張被銀幕染成淡藍的臉,正一起屏息迎接大結局。

電影散場永遠是傷感時刻。一群手腳發麻的少男少女步伐遲緩地走出電影院,共享無精打采的面色。瞇眼發現夕陽已現,天空正是金橘與藍的交接,總要震驚幾秒,才重新回到現實世界。然后又要跟那么多人分別,下周才能再見,更難免悵然若失。不愿回家的,三三兩兩坐在臺階上,沐浴在金光當中,手里搖晃著瓶里喝剩的飲料,把電影票捏成球彈出老遠。這放到青春電影里會是很好看的畫面,八成會加上鋼琴配樂??上КF實的青春少年不會像電影主人公一樣先知先覺地對著遠方喊“青春萬歲”,或找一片肥美的草地仰躺下去思考蹉跎歲月。我們只是繼續在影院臺階上坐著,坐到太陽無可挽回地落山,想起各自家里媽媽一寸寸拉長的臉,攢了幾堆的作業,需要打氣的自行車,倉鼠啊、小烏龜啊還沒喂。于是我們懶洋洋地起身,最后一次嘲笑彼此潮紅的臉和亂糟糟的發型,然后各自消失在忙碌嘈雜的人群里。我們的背影看上去一點也不特別,但還是會堅持認為一定有人在我們身后留戀地看了又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