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外管理學批判理論述評

2013-08-15 00:53孫金嶺
關鍵詞:管理學成員建構

龐 娟,孫金嶺

(蘭州理工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甘肅 蘭州 730050)

步入21世紀以來,管理學理論框架正在發生重大變化,人們對它的理解也在逐步地發生變化,傳統的觀點認為組織及其管理世界以及管理學知識是一元科學,這種觀點開始受到人們的質疑。根據管理學批判理論,管理學知識是是社會建構的產物,它是隨著組織及其管理世界的變化而不斷發展的,一切管理學理論、范式或者論述都是由特定的社會建構形成的。這種認識論就是管理學建構主義與批判理論。

一、管理學批判理論概述

管理學批判理論的哲學來源主要是法蘭克福學派哈貝馬斯的批判理論,其代表人物主要有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著名的教授佛睿恩特、明茨伯格、德魯克等,他們都是帶有強烈管理學批判主義色彩的管理學家。管理學批判理論認為,雖然組織及其管理世界是客觀存在的,但是每個管理學家對組織及其管理世界的理解是不盡相同的,他們都是根據自己的經驗來解釋現實狀況,因此,他們更加關心如何以現有的經驗和信念來建構管理學知識。

管理學批判理論最早出現在20世紀80年代,它是管理學建構主義的核心理論。管理學批判理論的認識論可以概括為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管理學知識不是對現實組織及其管理世界的純粹客觀反映,它僅僅是人們對組織及其管理世界的解釋或假說,是隨著人們認識的深入而不斷變化、升華和完善,形成新的解釋和假設,并且創建新的理論;二是管理學知識并不能絕對準確無誤地概括組織及其管理世界的法則,而是要針對具體問題和具體情況對既有的組織及其管理知識進行再加工和再創造;三是管理學知識不可能以實體的形式存在于個體之外,盡管通過語言可賦予管理學知識一定的外在形式,并且通過實踐使管理學知識獲得較為普遍的認同,但這并不意味著管理實踐者或學習者對管理學知識有同樣的理解。真正的理解只能是由管理實踐者或學習者自身基于自己的經驗背景建構的,取決于特定情況下組織及其管理的學習活動過程。

管理學批判理論將批評的矛頭指向了管理學指導主義。管理學指導主義認為,管理學家可以通過指導組織及其管理變革活動把自己的意志強加于他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們就是一種精神上的權威。但管理學批判理論認為,這個權威非常不穩定,因為所有的管理學知識都是高度可變的,是社會偶然的產物。因此,組織及其管理發展的過程是互動的,而不是完全聽命于某個管理學權威。

嚴格地說,管理學批判理論的認識論來源于德國哲學家Kant 在其1781年的著作《純粹的推理批判》中對經驗主義的批判。他認為,人們的思想不是被動地接受外界的事物,而是能夠自主地對外部現實進行選擇、限制和解釋。是我們賦予這個世界意義,而不是世界賦予我們意義。

20世紀80年代以后,管理學批判論者在很大程度上接受了美國哲學家Thomas Samuel Kuhn的觀點,認識到知識的產生依賴于理論和經驗的雙向互動,并且承認管理學的發展是一個經驗觀察和先驗范式之間雙向互動的過程。在管理學批判理論看來,管理學家觀察到的東西不是獨立的,而是管理學家自己的方法論與他們關于組織及其管理事實的相關知識和他們的概念結構相互作用的結果。管理學家不僅建構了他們對實驗事實的解釋,而且還建構了事實本身。

管理學批判論者認為,任何管理學陳述都是管理學家的社會建構產物。組織及其管理世界與其說是一種客觀存在,還不如說是一種社會建構,是主觀或共享主觀的產物,是一種為他人所共享的理念,因而不能用研究自然科學的方法來研究組織及其管理的現實問題。管理學批判理論強調,個體是實在的,而指導個體行為的是那些共同的決定和共識。組織及其管理世界的大多數事情就是不斷地被建構和賦予意義的。管理學研究者的身份不是觀察者,也不是作為觀察者的參與者,更不是組織及其管理的立法者,而是積極的參與者或是以參與者身份出現的觀察者,是科學共同體實踐社群的組成部分。正如美國社會學家Bailey所說的那樣,“自然科學家一般不是他所正在研究的現象的參與者,而社會科學家則是”。

二、管理學本體論現實主義觀與方法論

管理學批判理論是指管理學建構主義中的本體論現實主義觀點,它不承認社會過程中管理和需求的認識論權威,盡管社會過程是所有組織及其管理知識存在和合法化的基礎。本體論現實主義觀認為,現實主義涉及很多問題,其中最本質的是管理學與現實實踐之間的關系問題。管理學的本原、管理學的社會功效以及管理學發展的動因等問題構成了闡明管理學與實踐關系的本體論。本體論現實主義制約著管理學認識論、方法論、批評論、風格論和實踐論。管理學批判理論是一種解釋性、規范性、實踐性和自我反思性的社會理論。然而,不論對管理學前景持有悲觀還是樂觀的態度,管理學批判論者仍在孜孜不倦地探討一個共同的主題:西方資本主義企業管理和現代社會組織形式均展現出的狹隘和非人性化的“技術理性”,顛覆或扭曲了管理學啟蒙理性的理想,這種技術理性又與管理學的實證主義和科學主義形式串聯在一起,而這正是管理學批判理論所要抨擊的東西。

管理學批判理論采取的是社會建構主義立場,主張用民主化標準來評判溝通被系統扭曲的程度,認為任何現有組織及其管理實踐本身都可以被質疑和改變,即人們能夠從那種不對稱的權力關系中解脫出來,通過批判性思考來獲得推理和“理性自我”的力量。因此,管理學不但要關注組織及其管理實踐,而且還應當將注意力放在那些被排斥在主流管理學之外的利益上。這里,關鍵的問題是要讓人們認識到現有的組織及其管理實踐和管理學本身并不是自然而然產生的,而是社會建構的。

管理學批判理論要重建組織及其管理世界的主要內容是:同時重視客觀世界與主觀世界關系的組織及其管理,兼顧個人與集體的民主組織及其管理,以及兼具自主與和諧的組織生活形態。管理學批判理論的近期目標就是維護與發揚人類理性與自主性,而遠期目標則是期望人類能夠建構美好的生活與組織及其管理。

管理學批判理論的方法論有一個三角支撐點,那就是辯證、批判和否定。在管理學批判理論中,辯證、批判與否定三者是交互運用的,辯證的過程其實就是不斷否定的過程,所以辯證的思考方式也就是一種否定性思考方式。如果把它應用到組織及其管理現象中,那就是通過不斷的批判、否定來使組織及其管理現實朝著更為合理的方向轉變。因此,管理學批判理論強調管理學就是要發展管理實踐者的個人能力,具體而言,首先,要強化個人的批判思考能力,包括質疑能力、反省能力、解放能力、重建能力;其次,是發展個人自我理性的能力,因而主張培養自主能力和提升民主素養;最后,是提高自我能力,包括自我理解能力、自我反省能力、自我實現能力。

嚴格地說,管理學批判理論不是一種單一的理論,而是一群理論的聚集,旨在繼續完成管理學的人類理性啟蒙任務。管理學批判理論的基本任務就是以自我塑造來排斥諸如“神”和“理性”等意識形態主宰的過程,通過自我認識、自我反省和自我理性來實現。如果說管理學啟蒙運動的任務是把人從“神”的意識形態中解放出來的話,那么,管理學批判理論的任務就是把人從“工具理性”中解放出來,使人具有自我理性與自我能力。管理學批判論者相信,經過自我反省獲得的知識是融合自主性與責任的知識,除了管理學家的自我反省,將管理學從理性中“解放”出來或“重建”新的管理學,也是管理學批判理論的一個重要觀點。解放的目的是要拯救人類理性,或者說使人從所謂的“理性”中解放出來,免受任何一種理論的束縛。

三、對管理學批判理論的評價

管理學批判理論的核心在于考察和理解在一個不斷變化的環境中如何建構組織及其管理實踐并使之合理化。因此,管理學批判理論最關心的是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對管理學關于組織及其管理實踐的主流觀點進行分析和批判,以便揭開被管理學實證主義認識論所掩蓋的壓迫結構的面紗。管理學批判理論希望通過這樣的分析和批判,為人們識別“真實的”利益提供解決方案。另一方面,是表達自己所關注的要點:如何通過建立組織及其管理民主來幫助人們擺脫主流理論的利用和壓迫,實現解放與自由。從某種意義上說,管理學批判理論就是要顯示某種特殊的溝通行為在精神、政治和實際等三個方面的重要性,它要弄清某種特殊的社會建構對扭曲溝通行為產生多大的影響,而溝通行為的扭曲在現實中會對組織成員的生活產生微妙的影響。

這兩個方面的內容都涉及這樣一個基礎:管理學批判論者必須拋棄管理學公正性這種自大情結,必須把自己看成是局部的參與者,承認局部參與者之間存在利益沖突。這就需要承認管理學原本就是由導致社會建構的常識所構成,管理學家作為觀察者的作用就是努力理解常識性概念和那些作為人類交往基石的內在假設。要做到這一點,管理學批判論者必須對自己所做的分析進行反思,正如美國著名的管理學教授Kinchloe 和McLaren所說的那樣,將“他們自己的假設放在桌面上供人評說,這樣就沒人會受到自己認識論和政治局限性的束縛了”。管理學批判論者只有通過這種方式來進行自我反思,才可能解決他們為自己設下的難題。

盡管管理學批判理論是從組織成員的自我認識著手研究問題的,但也假設很多組織成員對自己所在組織經驗的認識是在不對稱的權力關系中形成的,這種不對稱權力關系在組織生活中無所不在。因此,很多組織成員會產生錯誤的理解和意識。管理學批判論者相信,在錯誤的理解與意識的作用下,組織成員不僅對自己受壓迫的現實懵然不知,而且還幫助統治者把這種扭曲施加給自己。在實踐中,管理層通過管理決策分析建立起來的表面上符合社會事實的、技術性的、中立的意識形態,起到了掩飾不合理的壓迫結構的作用,而組織成員往往會認為這是合理的、不容置疑的,并不存在其他可選擇方案。因此,管理學批判理論希望通過向人們揭露管理決策分析扭曲事實的本質,并解釋管理決策如何導致錯誤的理解和意識,來揭示錯誤理解和意識的根源以及它們的影響。管理學批判論者希望這些敘述性元素能夠促進人們樹立批判意識,并把這種批判意識視為組織成員應該具備的一種素質。這樣,組織成員就能從管理權威的意識形態霸權中解放出來,管理學批判理論本身就會成為一種推動組織意識形態和組織及其管理變革的強有力的力量。

Grey 和Mitev 認為,管理學主流理論的“科學性”是與管理層的局部利益聯系在一起的,Sievers 則把組織內的成員看成是“高管發動競爭的一種戰略性的工具”。因此,管理學批判論者并不謀求維系組織及其日常管理實踐,也不相信組織及其管理實踐的現狀,而是認為那種技術中立的假象和有關組織及其管理的主流宣傳是站不住腳的,管理學主流理論是一種意識形態工具(Shrivastaca,1986),主流理論推崇的理性僅僅是一種工具理性。

筆者認為,管理學的主流理論強調的是對組織及其管理的“系統整合”,這種系統整合要求組織及其管理變革必須與“管理專家”制定的目標和標準化秩序保持一致,要求組織成員的行為與它們保持一致。Alvesson 和Willmott 認為系統整合造就了一種目的性很強的態度,并對他人的決策產生一些普遍的影響,同時又忽視了以意見一致為導向的溝通過程。在管理學主流理論的文獻中,控制系統似乎通常被看成是可操縱的自變量,它們可以導致組織成員日常行為這個因變量發生變化。這樣的理論模型表明,組織管理層必須具有這樣一種能力,即可以使組織變革這個變量與為了成功實施組織戰略而采取的特殊行動相互適應和調和。而實現系統整合的方法有很多,如科層制勞動過程、對員工行為與價值觀再造的文化控制、人力資源管理和全面質量管理等。在管理學批判論者看來,系統整合過程是一種功利的理性主義在組織及其管理中不斷合理化的過程,因為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只能通過技術標準來實現組織常規化和應對伴隨組織常規化而產生的復雜性。這些技術標準包括社會互動的所有形式,并把它們涵蓋在目的—手段關系體系之中。這種關系體系形成了超越個人的組織道德標準,但它往往與社會實踐中的道德標準背道而馳。

管理學批判理論強調的是組織及其管理的“社會性整合”。所謂的社會性整合就是把組織及其管理的不同因素或者部分整合為一個統一、協調的整體的過程和結果。它是一個與社會解體、社會解構相對應的社會學范疇。社會性整合的可能性在于社會成員的共同利益以及在廣義上對社會成員發揮控制、制約作用的文化、制度、價值觀念和各種社會規范。這種社會性整合要求通過組織成員的自由、自主參與來形成一種一致的、能夠包容不同價值觀的標準化秩序,這就是社會學理論所強調的組織進步的最高層次——價值觀一般化。這里的關鍵問題就是以一致意見為導向的溝通過程,因此,管理學批判理論更加關注社會性整合過程。Senge 認為:“一個團體可以從多個角度探討復雜的問題。個體把自己的假設擱置起來,但可以自由地就自己的假設進行交流。結果是團體可以自由地探索個體完整的經驗和思維過程,從而超越個體的觀點?!盨inclair 認為,組織文化的多樣性既然是不可避免的,組織就應該容忍多樣性的存在,并且學會從“百家爭鳴”中獲益。社會性整合要求組織通過支持和促進不同文化共存來重新規定管理層的任務:通過自省、討論和行動來達成一致,并鼓勵組織成員進行批判性思考。這樣,組織成員就能夠在行動之前先評判自己和組織的責任與義務。

在管理學批判理論看來,組織的意義在于:在成員言論自由的條件下形成不受外力干擾、有關組織宗旨和實現方法的一致意見。顯然,這樣的一致意見并不是通過組織的日常社會互動來實現的,因為按照管理學批判理論的說法,權力與控制會干擾組織的系統化溝通過程。這樣就產生了兩個問題:一是誰能夠在組織中充當合適的溝通者;二是既然權力與控制的本質都非常隱蔽,那么,溝通者怎樣才能確定系統化溝通沒有被扭曲。管理學批判理論認為,這就要求組織中保持沉默的個體與團體發出自己的聲音,以使組織成員形成有意識的、自主的社會價值觀。

四、結語

從嚴格意義上來講,管理學批判理論就是一種對社會現象進行批判的理論。要批判社會現象就必須對社會現象進行了解和分析,從這個方面來看,管理學批判理論與管理學主流理論并不是完全對立的。只有前者包含后者,才能進行有效的批判。所以,管理學批判理論希望通過對事實或現實的批判與否定來喚醒或提高組織成員的意識,也就是希望管理學家的分析、診斷能為組織成員所取用,以破除他們的虛假意識,從而喚起組織成員采取自發性行動來改革組織及其管理現狀,進而促成合理的組織及其管理秩序的形式。

在我們看來,盡管管理學批判理論有可能找到組織及其管理的最佳模式,但仍然顯得過于理想主義:它與組織成員每天面對的現實相去甚遠,且不合實際,因為組織在激烈的競爭中必須實施日??刂?。管理學批判理論所面對的核心矛盾就在于:我們無法生存在沒有治理和控制的組織中。從這方面來看,管理學批判理論關于組織民主化的假設還是過于理想化。但是,管理學批判理論希望通過達成一致意見來實現管理學知識的解放與進步,這一點仍然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1]羅珉,甘元霞.管理學批判理論述評[J].外國經濟與管理,2013(1).

[2]Fournier V and Grey C.At the critical moment:Conditions and prospects for critical management studies[J].Human Relations,2000(1):7-32.

[3]Grey C and Mitev N N.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A critical appraisal[J].Personnel Review,2005(1):6-18.

猜你喜歡
管理學成員建構
“天人合一”的管理學啟示
主編及編委會成員簡介
主編及編委會成員簡介
主編及編委會成員簡介
主編及編委會成員簡介
消解、建構以及新的可能——阿來文學創作論
殘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構和救贖
張瑞敏金句背后的管理學知識
淺談管理學
建構游戲玩不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