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別山紅色旅游產業發展的優勢、問題及對策研究

2013-08-15 00:44劉漢成夏亞華
黃岡師范學院學報 2013年2期
關鍵詞:大別山紅色旅游紅色

劉漢成,夏亞華

(黃岡師范學院商學院,湖北黃岡438000)

大別山橫跨鄂豫皖三省,涉及6市39縣(市),在中國近現代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波瀾壯闊的中國革命歷史在此積淀了深厚的紅色底蘊,同時也留下了大量的紅色旅游資源。但從實踐上看,大別山紅色旅游發展還沒有形成自身特色,表現為:旅游層次不高,景區分散且孤立,缺乏有效合作,紅色旅游影響遠遠落后于井岡山、延安等地。因此,明確大別山紅色旅游發展的優勢與不足,分析制約紅色旅游發展的深層次的原因,提出切實可行的對策措施,對于提升大別山紅色旅游的發展尤為重要。

一、大別山紅色旅游發展的優勢分析

(一)中央及地方政府高度重視紅色旅游業發展 近年來,隨著中央及鄂豫皖三省政府高度重視紅色旅游業的發展,大別山豐富的紅色旅游資源也逐漸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2004年12月,國務院印發了《2004-2010年全國紅色旅游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把大別山列為全國12大重點紅色旅游區之一。2005年8月鄂豫皖3省6市39縣(市)在安徽合肥召開“大別山紅色旅游區域協作聯合體”會議,開創了三省紅色旅游合作的先河。2006年大別山區縣(市區)際政協聯合會議機制在新縣順利啟動,并成功舉行了第一屆聯系會議。同年,三省發表《大別山紅色旅游區域協作聯合宣言》。2008年4月,鄂豫皖三省第二期大別山紅色旅游骨干培訓班在河南省信陽市結束,鄂豫皖三省六市的旅游界人士正式簽署了構建大型紅色旅游景區的協議,將以紅色旅游為特色,以綠色旅游為主線,突出“千里躍進,將軍故鄉”主題形象,打造一批以紅色和生態旅游為品牌的旅游區;培育一批重要的紅色旅游經典景區、紅色旅游精品線路以及紅色旅游名城鎮,初步形成紅色旅游骨干體系,把大別山地區建成全國知名、獨具特色的新興紅色旅游區。

(二)大別山擁有眾多有形的紅色旅游資源 大別山是紅軍的搖籃,在這里先后創建了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等革命武裝;設立了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鄂豫皖特區蘇維埃政府、紅四方面軍總部等,成為鄂豫皖革命根據地中心。以1947年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為標志,人民解放軍轉入戰略進攻。從大別山這片神奇的土地上,走出了共和國兩任國家主席,一位元帥,三百多位開國將軍。在全國“30條紅色旅游精品線路”中,大別山擁有2條,一條是武漢—麻城—紅安—新縣—信陽線,另一條是合肥—六安—金寨—霍山—岳西—安慶線。在全國“100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中,安徽省六安市有5個,河南省信陽市有5個,湖北省黃岡市有4個。毫無疑問,對于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的大別山地區而言,充分利用豐富且歷史地位深遠的紅色旅游資源,大力發展旅游業,是最契合“兩型”社會建設要求的,也是最有利于打破城鄉二元結構,推進區域一體化發展的重要產業。

(三)大別山擁有大量無形的紅色旅游資源

無形的紅色旅游資源包括以“堅定的革命信念、頑強的戰斗作風、高尚的思想品質、無私的奉獻精神”為核心的偉大的大別山革命精神,以及獨具大別山地域特色的,以不怕犧牲、無私奉獻的革命精神為主題的大別山紅色文化。其中,紅安縣“一要三不要”(要革命,不要錢、不要家、不要命),“一圖兩不圖”(圖奉獻,不圖名、不圖利)的革命精神,正是戰爭年代大別山紅色文化精神的具體體現。為了宣傳革命精神,鼓舞革命斗志,堅定必勝信念,推動革命進程,大別山地區在大革命時期、土地革命時期、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先后改編或創作了幾百首紅色歌謠?!霸V苦歌”、“發動歌”、“婦女歌”、“暴動歌”、“蘇區歌”、“戰士歌”、“革命歌”、“紅軍歌”、“反‘圍剿’歌”、“青少年革命歌”、“擁軍參軍歌”、“工農革命歌”、“游擊戰爭歌”、“文教衛生歌”、“兵運歌”、“揭露反動派的罪惡歌”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四)大別山紅色旅游還擁有豐富的生態和歷史文化資源作支撐 以國家級森林公園為主的植被景觀在湖北、安徽、河南呈連續的片狀分布;河流景觀密集,如湖北英山縣的龍潭河谷、茅坪河谷、麒麟河谷及天堂湖景區的天堂河等。此外,大別山地區還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旅游資源。安徽省六安市的皖西文化源遠流長;河南信陽曾出過一代名相孫叔敖、大史學家司馬光、中原碩儒馬祖常、明代文壇領袖何景明等;湖北黃岡更出過活字印刷術發明人畢升,大理學家程顥和程頤、《本草綱目》作者醫圣李時珍、地質科學巨人李四光、愛國詩人聞一多等燦若繁星的歷史名人巨匠,留存了以佛教祖庭、東坡赤壁為代表輝耀古今的文化遺產和大量珍貴的歷史文化瑰寶。歷史景觀有紅安八景、天臺十景、洞龍書院、天窩書院、雙城塔、桃花洞、駟馬山等。此外鄉風民俗紅軍鞋、芒鞋、紅安繡花鞋墊、倒水河上竹簰等都是寶貴的文化資源。

二、大別山紅色旅游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各自為政與利益本位主義嚴重 鄂豫皖三省紅色旅游資源是在長期革命戰爭環境中,依托大別山區而形成的,本來是一個完整的資源體系。在現行各自為政的旅游管理體制下,完整的旅游資源被條塊劃分,盡管三省都進行了區域旅游規劃,但沒有根據大別山整體情況進行旅游產業規劃,旅游區域間缺少有效合作,沒有形成合力,豐富的紅色旅游資源被孤立開發,嚴重影響和制約了紅色旅游產業的發展。比如河南新縣、湖北紅安、安徽金寨等都是大別山著名的將軍縣,但各地都競相爭當將軍縣老大,互不相讓,缺乏區域整體觀念。另外,以地方利益本位主義為前提的政策導向使旅游項目在各地盲目建設、重復建設,相似的紀念館、紀念塔幾乎每個地方都有,不僅造成巨大的浪費,也使大別山區域旅游產品難以形成競爭合力。

(二)紅色文化內涵挖掘不夠,景區吸引力不強 大別山紅色旅游景區景點雖然具備深厚的文化內涵,但缺乏深層次的挖掘與開發,內容和形式比較單一,娛樂性、感染力、體驗性不強。革命遺址、舊址、紀念館大多以靜態展示為主,多為文字加圖片的平面介紹,枯噪乏味,缺乏參與體驗性活動,不符合現代審美觀念和旅游者的消費取向。從文化內容角度看,紅色景點只是對紅色歷史事件作簡單介紹,沒有豐富的內涵強化主題。如在劉鄧大軍張家店戰役紀念館構建現代紅色旅游信息虛擬平臺,通過模擬和超現實景觀,使游客可以身臨其境的感受到當年戰爭情景,從而可以加大革命歷史事件與紅色旅游開發的深度。

(三)旅游企業在產業發展中的主體地位不突出 在大別山紅色旅游開發與合作中,政府主導的色彩較為濃厚。2008年的國內旅游交流會上,湖北、河南、安徽三省聯合打造的“魅力鄂豫皖,紅色大別山”旅游產品集體向公眾進行展示。但是,只有政府倡導而沒有旅游企業參與,區域合作難以深入持久,旅游產業也難以快速發展。事實上,旅游企業才是旅游經濟運行和旅游資源開發的主體,是旅游產品和服務的生產者、提供者,更是發展旅游產業的中堅力量。目前,大別山區域的旅游企業大多是政府的下屬機構,產權不清,責任不明確,角色定位模糊,市場競爭意識不強,不能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改造”的法人主體。因此,旅游市場主體的缺失,往往導致區域合作流于形式。

(四)未能與其他旅游資源進行整合開發紅色旅游應與綠色自然風光旅游、特色農業旅游以及民俗風情旅游等多種資源結合起來進行綜合開發才能發揮其自身的優勢。而大別山地區一些地方片面理解“紅色”概念,單純突出了政治色彩,未能將自然景觀、人文景觀融入紅色旅游中。例如湖北省紅安縣一方面是大別山紅色旅游系列景區中的龍頭,有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革命烈士陵園、七里坪長勝街、董必武、李先念故居、紅軍洞、抗日軍政學校等100多處革命遺址;另一方面,紅安還擁有豐富的生態旅游資源,如天臺山風景區景色秀麗,充滿了大自然的情趣;對天河漂流驚險刺激,孕育著冒險與膽量。除此之外,紅安還有豐富的農特產品,如山野菜、花生、土布、鞋底等。然而,紅安縣的紅色旅游與其他旅游資源缺乏有效的協調與合作,缺乏統一的規劃,沒有進行資源的統一管理與利用。由于紅色旅游帶有顯著的政治色彩,客源具有一定的周期性,由于沒有較好地與綠色、休閑、特色農業旅游等有效結合,導致紅安縣旅游業未能達到預期的旅游效果。

三、促進大別山紅色旅游發展的對策

(一)深化大別山區域旅游合作,構筑紅色旅游共同體 由于大別山紅色旅游區地跨鄂豫皖,決定了大別山紅色旅游的開發必須走區域合作的道路。三省應淡化各自為政與本位主義色彩,秉持“共生崛起”理念,以統一的區域旅游發展規劃為指導,破除行政壁壘,在紅色旅游整體形象打造、客源市場開發與營銷、資源共享與保護、旅游線路整合與互通、交通聯動等方面開展合作,構筑紅色旅游共同體。當前,應進一步按照“資源互享、客源互送、線路互推、政策互惠、信息互通、節慶互動、交通互聯、爭議互商”的原則,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建立和完善大別山旅游經濟帶發展總體規劃、跨縣市旅游發展規劃、區縣旅游發展規劃、旅游景區開發建設規劃四級規劃體系,才能真正整合優勢資源,聯手打造旅游精品。[2]

(二)充分挖掘大別山紅色資源的人文內涵 要在保持歷史原貌,不歪曲歷史事實的基礎上深度挖掘這些紅色文化資源的人文內涵。旅游景區可與黨史部門和有關專家學者緊密合作,加大收集整理革命歷史文獻和資料的力度,也可以開展學術研討活動,對歷史事件作進一步的論證,進一步擴大大別山在全國學術界的影響。將圖片展示和櫥窗式的文物陳列與聲、光、電相結合;在原有的展館外,建立革命先烈雕塑群、故事長廊等;要保持紅色文化原有的歷史感和滄桑感,避免庸俗化??梢约罀呒t軍烈士墓、團隊模擬戰斗、編排大型歌舞劇、舉辦紅色文化藝術節等,同時嘗試與現今流行的中小學生的素質拓展夏令營、挑戰之旅相結合,使紅色旅游產品更加富有參與性。

(三)積極培育與扶持跨區域的大型旅游企業 發展大別山紅色旅游的重要措施是各地政府要扶持和培育一批旅游企業,制定可行的政策與措施,鼓勵區域內旅游企業的聯合與合作,發揮企業在旅游市場中的主體地位。為克服各地旅游資源分散,合力不強的現狀,通過有償讓渡各行政區的旅游資源,讓旅游企業在政府行政管理部門的監督下對旅游資源行使經營權,可以成為解決旅游資源開發中各種相互拆臺和地方保護主義等問題的有效途徑。從長遠來看,可以在協商的前提下,由一方政府按協議價格買斷對方旅游資源的使用權和部分行政權,按照嚴格的市場標準以招標的形式將旅游區的經營權有償轉讓給企業經營,才是達到有效利用資源,形成雙贏局面的長久之策。

(四)整合各種旅游資源,加強資源深度開發 大別山旅游資源豐富,但孤立地開發這些資源不能托起大別山這一品牌,必須堅持“資源互補,相互映襯”、“突出重點,顯示差異”的開發模式,用紅色旅游資源吸引人,用綠色旅游資源留住人,形成紅色、綠色資源聯動開發的組合優勢,建設大別山旅游產業集群。在進行多種旅游資源整合時,要與當地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在盡可能保持紅色基調的基礎上,向其他旅游形式,如綠色生態之旅、金色采摘之旅、漁火之旅、漂流之旅等方向擴展。在進行紅色旅游開發時,要充分利用紅色旅游區的其它各種資源,把紅色旅游、綠色自然風光旅游、特色農業旅游以及民俗風情旅游等多種資源結合起來進行綜合開發,既可以避免紅色旅游客源的特定性和旅游的周期性的限制,又可以增強紅色旅游景區的吸引力,避免資源的閑置浪費,還可以實現旅游開發的規模效應,實現資源共享,降低開發成本。

[1]程廣華.大別山區域旅游合作與發展戰略研究[J].皖西學院學報,2010,(3).

[2]楊效忠,張捷,彭敏.跨界旅游區合作的特征及影響機制研究[J].地理科學,2011,(10).

猜你喜歡
大別山紅色旅游紅色
大別山的早晨(油 畫)
紅色是什么
建黨百年紅色旅游百條精品線路
又見大別山
紅色旅游助力宗店鄉村振興
紅色在哪里?
東征村:紅色旅游助力脫貧換新顏
紅色旅游
追憶紅色浪漫
再見了,大別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