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干休所醫務人員臨終關懷知識認知與行為調查

2013-08-20 09:19劉凱軍黃瑞峰王吉榮
中外醫療 2013年22期
關鍵詞:干休所老干部醫務人員

劉凱軍 黃瑞峰 王吉榮

1.濟南軍區聯勤部衛生部,山東濟南 250022;2.山東省軍區濟南第一干休所,山東濟南 250002

臨終關懷是一門以臨終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以及相關科學、護理、心理、社會、倫理等問題為研究對象的一門新興交叉學科[1]。隨著干休所老干部群體老齡化進程的加快,對臨終關懷的需求越來越強烈[2]。臨終關懷的任務是使老干部患者在有限的生存期內,在充滿人間溫暖的氛圍中安詳而平和、舒適而有尊嚴、無憾無怨地離開人世。干休所醫護人員接觸臨終老干部患者的機會最多,對臨終關懷的認知水平和行為特征直接影響著臨終關懷的質量和發展。該研究主要通過調查問卷來探討干休所醫護人員對臨終關懷的認知現狀及存在的問題,為更好地開展臨終關懷提供依據?,F選取2010年2月—2012年12月收治患者進行分析,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該次調查對象為干休所在職醫務人員,其中醫師120名,護理人員80名。男性76名,女性124名;年齡最小22歲,最大56歲,平均31歲。大學本科128名,???5名,中專7名。高級職稱40名,中級職稱82名,初級職稱78名。從事老干部保健工作20年以上24名,10~20年81名,5~10年52名,5年以下43名。

1.2 調查內容

干休所醫務人員臨終關懷知識的獲取途徑、對臨終關懷知識的認知、對從事老干部臨終關懷的行為特征、希望加強學習臨終關懷的相關知識等。為了更清楚地反應調查對象的態度強弱程度,部分試題采用利克特式量表的五級記分方法,對正向問題記分為:非常同意5分,同意4分,不確定3分,不同意2分,非常不同意1分。對負向問題反向記分。對于醫務人員的行為及知識需求參照其態度情況進行5級記分。

1.3 調查方法

采用調查問卷形式,由筆者親自發放,調查對象自填問卷,統一指導語,但不做引導回答。共發放問卷200份,回收問卷200份,均為有效問卷,回收率及有效率均為100%。

1.4 統計方法

應用SPSS18.0軟件處理統計數據,計數資料數據以構成比表示,計量資料數據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和t檢驗。

2 結果

2.1 臨終關懷知識獲取途徑

干休所醫務人員臨終關懷知識的獲取途徑主要為學校后多種形式的繼續醫學教育,而學校獲得僅占21%,學校后多種形式的繼續醫學教育占79%。干休所醫務人員臨終關懷知識獲取途徑見表1。

表1 200名干休所醫務人員臨終關懷知識獲取途徑

2.2 臨終關懷知識認知情況

對于臨終關懷的對象,66名干休所醫務人員認為是患者,占33.0%,134名醫務人員認為應包括患者及家屬,占67.0%。醫務人員對臨終關懷概念、宗旨和內容的認知情況見表2。

表2 200名干休所醫務人員臨終關懷知識認知情況[n(%)]

2.3 臨終關懷行為特征

調查顯示,干休所醫務人員對臨終關懷的態度及行為多比較積極,能最大限度為患者創造良好醫療環境;積極開展死亡教育,消除患者及家屬對死亡的恐懼心理;積極控制不適癥狀,減輕或消除患者的痛苦;選擇適宜時機告知患者及家屬真實病情;并積極對患者家屬試試臨終關懷。該組內容努力控制疾病疼痛得分最高(4.12±0.64);告知患者真實病情得分最低(3.32±0.75),兩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干休所醫務人員臨終關懷行為特征見表3。

表3 200名干休所醫務人員臨終關懷行為特征

2.4 對臨終關懷知識的需求

加強臨終關懷知識教育是提高臨終關懷認知水平的重要環節。調查中有58.3%的醫務人員表示需進一步加強有關臨終關懷知識培訓,重點是對患者及親屬生命倫理教育及不良心理安撫技巧,與親屬關懷知識及癥狀控制方法知識需求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干休所醫務人員臨終關懷知識需求情況見表4。

表4 200名干休所醫務人員臨終關懷知識需求

3 討論

臨終關懷是一門涉及醫學、護理、心理、社會、倫理等多個學科的綜合學科,而醫務人員處于臨終關懷的最前沿,是臨終關懷工作的主體,其知識認知與態度行為對臨終關懷服務的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影響[3]。

3.1 臨終關懷知識的獲取途徑

該調查顯示,干休所醫務人員臨終關懷知識的獲取途徑主要為學校后多種形式的繼續醫學教育,而學校獲得僅占21%,學校后多種形式的繼續醫學教育占79%,說明學校對臨終關懷教育缺失。這與兩方面的因素有關:①臨終關懷在我國起步較晚,自1988年天津醫學院成立首家臨終關懷機構,到目前為止也只有20余年時間,我國20~21世紀初畢業的醫學生,基本未涉及臨終關懷知識內容。②目前即使醫學院校涉及此項內容,也多以講座形式,并未列于必修課程。彭琰等[4]于2007年9月,對全國135所本科醫學院、醫科大學和中醫學院教育工作者發送自擬問卷調查表,結果顯示,有臨終關懷教育的大學為12所,開設必修課的僅有7所。軍隊院校培養的醫學生,臨終關懷的對象,在戰爭環境下,以士兵個體為主,在非戰爭軍事行動中,關注的對象方包括患者家屬[5],均未將老干部臨終關懷列為教育內容。目前,總后衛生部委托各軍醫大學專門為干休所醫務人員開設的全科醫師輪訓班,較為系統的介紹臨終關懷的發展史、國內外現狀、社會倫理問題、臨終期相關癥狀控制、心理援助、死亡教育等,是干休所醫務人員獲取臨終關懷知識的重要途徑。因此,加強醫學院校臨終關懷系統知識的教育,是保證臨終關懷事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

3.2 臨終關懷知識認知狀況

該調查顯示,對臨終關懷的概念、內容、宗旨完全了解的干休所醫務人員分別為49.0%、48.5%、44.0%,均明顯高于郭輝等14.7%、9.6%、6.6%[3]的調查結果。這與3方面的因素有關:①郭輝等與本文調查時間相隔數年,在這數年中,我國臨終關懷事業有了長足發展[6]。②2010年,由總政干部部和總后衛生部聯合頒發《軍隊干休所衛生工作考評標準》,把對老干部臨終關懷作為醫療保健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將老干部臨終關懷工作情況作為評先創優的必要條件,并提出具體要求,充分體現了各級領導對老干部的關懷,無疑也是對老干部臨終關懷工作的一個極大推動[7]。③干休所離休老干部年齡均在80歲以上,普遍進入“兩高期”,每年都面臨著老干部的離世,臨終關懷已成為干休所一項常態醫療保健服務項目。目前干休所臨終關懷服務,已達到“4贏”的目標:即“患者贏”,老干部獲得生活品質的提升及善終;“家屬贏”,因生死兩相安而使家屬順利度過哀傷期;“衛生所贏”,圓滿完成了最終的醫療使命;“國家贏”,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社會公共資源的浪費[8]。

3.3 臨終關懷的行為特征

該調查顯示,作為干休所醫務人員對臨終關懷的態度及行為是積極的,正向的,他們對老干部的臨終需求有著深刻的體會,因此在醫療實踐中面對臨終患者多積極進行癥狀控制和心理援助,從而減輕患者的痛苦,改善其生命質量,維護臨終患者的權利和尊嚴,讓臨終患者安詳、無憾地到達生命終點。但臨終關懷不同于一般的醫療服務,它對從事這一工作人員的職業道德和心理承受能力有著更高的要求。從事臨終關懷的醫護人員應具有高尚的醫德,有同情心、愛心、有高度的責任感,有較強的適應和應變能力,能對患者及家屬突發事件進行適當的處理,還要有豐富的醫學知識和嫻熟的醫護技能[9]。該調查中,干休所醫務人員臨終關懷行為特征中最為重視的內容依次為:努力控制疾病疼痛,積極開展死亡宣教,關懷患者親屬,創造良好醫療環境,告知患者真實病情。另外,通過調查還發現,從事老干部保健工作時間越長,對老干部臨終關懷的積極性就越高,掌握臨終關懷的技能就越嫻熟。

3.4 臨終關懷知識需求

該調查顯示,58.3%的干休所醫務人員希望更加系統的學習有關死亡及臨終患者的醫護技術,重點是生命倫理教育與心理安撫技巧,而親屬關懷知識與癥狀控制方法知識需求相對不很迫切,這與前者學科相對較新,而后者與日常醫療保健工作緊密相連有關。臨終關懷是一種特殊的醫療關懷服務,它集醫學、護理學、倫理學、以及心理學于一體,是在醫學不能最終解決病痛的情況下采取的一種心理療法和暗示療法,進而從精神和心理上去關心和安撫每一個病人,使他們在有限的時間里生存的有意義、有價值、有尊嚴,從而以正確態度面對死亡[10]。國內有關資料顯示,41.1%的醫院提供的臨終關懷重點是疼痛控制,而心理服務比重僅為35.1%[11]?!盾婈牳尚菟l生工作考評標準》中明確要求 “重視臨終關懷工作,掌握臨終關懷知識、理念與方法技巧”。雖然軍隊還沒有開展大規模的臨終關懷技能培訓,但干休所作為一線醫療機構,老干部臨終關懷需求日趨增加,應采取多種形式,自行組織醫務人員認真學習臨終關懷生命倫理及心理安撫知識與技巧,按照《干休所工作條例》要求,積極開展臨終關懷工作,為老干部提供親情化、人性化、精細化服務[12]。

通過對我區部分干休所醫護人員對臨終關懷服務認知度及行為的調查,證明干休所醫護人員對臨終關懷的認識是清楚的,態度是積極的,行為是自覺地,但要加強低資歷醫務人員的思想教育,使其從事老干部臨終關懷成為自覺行動。同時干休所要采取靈活多樣的教育形式,讓醫務人員普遍接受臨終關懷的知識、技能和心理素質的培訓,從而樹立正確的臨終醫護觀,主動為臨終老干部提供無微不至的關懷,奉獻愛心,讓臨終老干部在生命的最后階段滿意地達到生命的終點。

[1]姜學革,楊晶,夏文俊.醫務人員對臨終關懷知識的需求的調查研究[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6,15(10):1406-1407.

[2]秦根生,孫紅娟,劉勇,等.在干休所開展臨終關懷工作初探[J].中華保健醫學雜志,2012,14(1):63-64.

[3]郭輝,李小惠,范愛飛,等.某院腫瘤相關科室醫務人員臨終關懷認知現狀調查[J].護理學報,2009,16(6B):9-11.

[4]彭琰,張杰,王治仁,等.醫科院校臨終關懷教育初步調查[J].軍醫進修學院學報,2010,31(3):286-287.

[5]顧珊,常運立,杜萍,等.軍事醫學院?!八劳鼋逃钡膫惱碓V求[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1,24(6):750-751.

[6]尚巧玲.我國臨終關懷事業現狀及對策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1(3):65-66.

[7]郭雨禾.干休所衛生所規范化建設與服務管理[J].中華保健醫學雜志,2011(3):263-264.

[8]李萍,張夢梓,吳榮彬.干休所開展臨終關懷工作初探[J].人民軍醫,2011,54(8):655-656.

[9]楊晶,楊萍,劉玉春.老年病房護士對死亡及臨終關懷的認知調查[J].護理學雜志,2004,19(9):14-16.

[10]楊莉,劉慧.臨終關懷與心理護理[J].內蒙古中醫藥,2010(3):156.

[11]楊兵.臨終關懷中的非醫療性服務[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2,25(1):46-49.

[12]蔡勇.干休所開展臨終關懷服務的工作探討[J].中華保健醫學雜志,2012,14(5):410-411.

猜你喜歡
干休所老干部醫務人員
北京老干部之歌
探索兩高期干休所空巢獨居老人生活照料模式
淺議醫療糾紛中對醫務人員的法律保護
抗疫中殉職的醫務人員
做好老干部管理工作的思考
讓真誠關懷為醫務人員減壓
對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
干休所老年高血壓患者綜合衛生干預效果分析
提高醫務人員英語水平的主要做法與成效
老干部關心下一代 我們更應關心老干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