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工作有關問題的探討

2013-08-26 06:09歐陽娜佳
科技致富向導 2013年13期
關鍵詞:保護措施

歐陽娜佳

【摘 要】氣象探測環境是獲取氣象探測信息的場所,氣象探測環境的破壞,將造成觀測要素如溫度、雨量、風力、風向、氣壓等氣象基本數據出現誤差,影響了氣象探測資料的準確性、代表性和比較性,進而影響氣象部門對天氣氣候形勢的分析和氣象預報的準確率及精細化。本文針對目前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工作現狀,提出了保護措施,以期為基層氣象行政執法人員提供參考。

【關鍵詞】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措施;設施與保護

1.氣象設施與保護工作的簡單闡述

1.1提高對氣象探測環境和設施保護工作的認識

氣象事業是關系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國家安全和民生改善的科技型、基礎性社會公益事業。氣象探測工作是整個氣象工作的前提和基礎,長期穩定的氣象探測數據是分析氣候變化趨勢和做好應對工作的重要依據。氣象探測環境和設施是氣象探測工作的重要物質基礎和基本條件,是國家公共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氣象探測環境和設施保護的好壞,關系到氣象探測基本數據的代表性、準確性、比較性,對于天氣、氣候、氣候變化預報預測和氣象服務、氣象科研的準確性、針對性具有直接影響。做好氣象服務和氣候變化應對工作,是提高防災減災能力,保障國家安全、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民生改善的需要,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保障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需要。

1.2大力加強氣象探測環境和設施保護工作

各級各部門要高度重視并支持氣象部門依法對探測環境和設施履行監管、保護職責,要組織有關部門及時查處破壞氣象探測環境和設施的違法行為,嚴肅追究相關責任人的違法責任。

(1)發改、建設、規劃、國土、環保部門嚴格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及探測專業規劃、保護標準,在制定、審批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范圍內(氣象觀測場周圍半徑2 km范圍內)的城市規劃和建設項目時,應將有關項目的具體建設內容以書面形式送交氣象部門征求意見。氣象部門在接到發改、建設、規劃、國土、環保等部門的書面通知后,應在1周內給予書面答復,如有異議,應提供具體意見,并說明理由。對影響氣象探測環境的城市規劃和建設項目,發改、建設、規劃、國土、環保部門按氣象部門的意見進行批復,避免因城市規劃和建設項目導致氣象探測環境和設施受到影響和破壞。

(2)建立健全氣象探測環境和設施保護的巡查、報告和預警制度。氣象部門要加強巡查,密切關注氣象探測環境和設施的變化動態,一旦發現有破壞氣象探測環境和設施的苗頭及傾向,及時報告市政府和上級氣象主管部門,迅速采取果斷措施,制止破壞行為。

(3)嚴格氣象臺站及設施建址遷移審批程序。未經批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遷移氣象臺站和設施。確因實施城市規劃或國家重點工程建設,需要遷移(含提升觀測點高度)國家布點的氣象臺站的,應報經中國氣象局批準;需遷移設置在各鄉鎮和其他地方的區域自動站的應報經氣象部門批準,并由氣象部門報政府確定新址后實施遷移;遷移氣象臺站(含區域自動站)的費用由建設單位承擔。對因城市規劃、國家重點工程等造成臺站探測環境不能達到基本環境要求,確需通過搬遷觀測場改善探測環境的,應由當地政府向市氣象局提出,經市氣象局進行站址初步勘察后,報省氣象局,再由省氣象局實地勘察后,按照審批權限上報中國氣象局審批,新建氣象臺站所需的費用由當地政府或建設單位承擔。

1.3努力提高社會保護氣象探測和設施的自覺性

通過報刊、電視、廣播、網絡等媒體,進一步加大對氣象探測環境和設施保護工作法律法規、政策規定、工作情況的宣傳力度,積極營造全社會自覺保護氣象探測環境和設施的良好氛圍。氣象部門通過設置警示標志、標牌,公告氣象探測環境和設施的法定保護范圍、標準等形式,有效促進公民、法人、組織,特別是從事城市建設活動的單位與個人,熟知相關規定與要求,加深對氣象探測環境和設施保護工作的了解。

2.完善氣象探測環境工作的重要措施

2.1增強法律意識

氣象探測環境和設施保護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氣象探測數據的代表性、準確性和比較性,關系到天氣氣候預測預報和氣象服務的準確性和針對性,關系到我國氣象工作在國際上的聲譽和形象。為此,各級氣象部門和建設規劃部門要充分認識氣象探測環境和設施保護的重要性、緊迫性,要強化法制觀念,增強法律意識,采取有效措施,切實加大氣象探測環境和設施保護的力度。

2.2提高對氣象探測環境和設施保護工作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

氣象探測環境和設施保護直接關系到氣象探測基本數據的代表性、準確性、比較性,關系到天氣氣候預測預報和氣象服務的準確性和針對性,關系到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產生活的安全。長期以來,各地、各部門密切合作、相互配合,在氣象探測環境和設施保護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充分認識氣象探測環境和設施保護的重要性、緊迫性,采取有效措施,切實加大氣象探測環境和設施保護工作的力度,確保氣象探測工作的順利實施。

2.3制定氣象探測環境和設施保護專項規劃

各級人民政府要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和國務院氣象主管機構關于氣象探測環境和設施保護的有關規定,劃定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范圍,盡快組織編制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專項規劃,并納入該地區城鄉建設總體規劃,將氣象探測環境和設施的保護范圍作為城鄉規劃的強制性內容,保持長期穩定。各級氣象主管機構應密切配合當地城鄉規劃部門委托的、具有相應資質等級的規劃編制機構,做好有關專項規劃編制工作。

2.4加強部門合作,建立完善相關的備案制度和溝通機制

各級氣象部門和建設規劃部門要繼續發揚密切合作、互相配合的優良傳統,建立完善協作溝通機制和相應的工作程序。各級氣象部門要主動加強與當地建設規劃部門聯系,及時將該單位的氣象探測環境和設施的保護范圍和保護標準報當地政府和建設規劃部門備案,及時將氣象探測環境保護的最新信息傳遞到當地建設規劃部門。同時,以臺站名稱變更為契機,進一步細化探測環境保護的備案工作,重新到國土、規劃、建設部門進行備案,并在當地政府網站公示備案內容。

2.5強化監督檢查,提高應急處置能力

各級人民政府要組織有關部門開展氣象探測環境和設施保護的監督檢查。對于氣象探測環境達不到保護標準的,要組織有關部門對其進行治理。當氣象探測環境和設施因不可抗力遭受破壞時,當地人民政府應當采取緊急措施,組織力量修復,以確保氣象設施正常運行。

2.6加大宣傳力度,依法查處相關違法案件

各級氣象主管機構要在氣象臺站或氣象設施附近顯著位置設立保護標志,標明氣象探測環境和設施的保護范圍、標準及要求。氣象部門要加大宣傳力度,切實做好探測環境保護的備案工作。每個臺站都要在氣象局周圍的醒目位置涂刷、張貼探測環境保護宣傳標語。要與有關部門密切配合,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向社會廣泛、深入地宣傳氣象探測環境和設施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進一步增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保護氣象探測環境和設施的意識。

3.結語

總之,氣象探測環境是獲取準確可靠的氣象資料的前提和基礎。長期穩定的氣象探測數據,也是分析氣候變化趨勢和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科學依據。隨著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全面實施,依法保護探測環境工作的地位越來越高,作用越來越大。切實提高氣象業務服務水平,依法加強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工作 ,切實加大工作力度,確保氣象探測工作的順利實施。

猜你喜歡
保護措施
保護措施
中小學教育管理中侵犯學生權利現象的思考和對策
關于林業造林技術的研究
謅議如何加強城市生態環境保護
淺析武漢老房子里份的現狀與保護措施
基于區域視角探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
淺議道橋工程的施工與維護
油庫鐵路棧橋防雷防靜電測試方法及保護措施改進
公路日常保護與生態環保措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