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尼可地爾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的臨床效果研究

2013-09-10 10:12桑志武
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 2013年1期
關鍵詞:尼可地爾穩定型心絞痛

桑志武

不穩定型心絞痛是一種介于勞累性穩定型心絞痛與急性心肌梗死及猝死之間的臨床綜合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人數不斷增加。主要包括初發心絞痛、惡化勞力性心絞痛、靜息心絞痛以及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絞痛。不穩定型心絞痛胸部的不適程度與穩定型心絞痛相比,持續時間更長,發生頻率更高[1],可達30min之久,臥床休息或者睡眠過程中均可發病。且患者多伴有惡心、多汗、嘔吐、呼吸困難等不適表現。導致疾病發作的關鍵誘因是冠狀動脈狹窄或痙攣,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患者發展成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性比較大。其特有的病生理機制及預后決定患者的治療方案,臨床上多采用擴張冠狀動脈的藥物治療心絞痛,但不同的藥物,其臨床療效有所不同。本文通過采用尼可地爾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取得滿意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40例,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0例。觀察組,男 13例,女7例;年齡18~72歲,平均49.0歲;病史1.0~10.0年,平均5.0年;合并疾病:高血壓者6例,高脂血癥者6例,糖尿病者8例;對照組,男11例,女9例;年齡19~74歲,平均51.0歲;病史1.5~10.0年,平均4.5年;合并疾病:高血壓者7例,高脂血癥者7例,糖尿病者6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及合并疾病方面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入選標準 納入標準:(1)符合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結果顯示陽性;(2)年齡≤75歲;(3)伴有不穩定性缺血性胸痛;(4)所有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對硝酸酯類藥物或尼可地爾過敏者;(2)伴有嚴重的肝、腎功能不全者;(3)近期服用降脂藥物者;(4)伴有嚴重心力衰竭、風濕性心臟病、心肌病、風濕系統疾病者;(5)甲狀腺功能低下者;(6)伴有周圍血管疾病或周圍血栓塞性疾病者;(7)孕婦或哺乳期婦女。

1.3 治療方法 觀察組將尼可地爾注射液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鈉溶液中進行稀釋,首次給藥劑量為10μg/min靜脈注射,隨之逐漸遞增至35μg/min,最大劑量不得超過100μg/min。對照組將硝酸甘油注射液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鈉溶液中進行稀釋,首次劑量為20μg/min靜脈注射,隨之逐漸遞增至50μg/min,最大劑量不得超過100μg/min。治療結束后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并檢查患者的血常規、凝血功能、尿常規、心電圖、肝功能、腎功能等指標,心絞痛發作次數、持續時間以及藥物不良反應。

1.4 療效判定標準 臨床療效評定標準:顯效:臨床癥狀消失或基本消失,同等勞力程度心絞痛發作次數減少80%以上,心電圖恢復至正常心電圖水平或達到大致正常,2周內未見復發者;有效:臨床癥狀減輕,同等勞力程度心絞痛發作次數降至50%~80%,且程度明顯減輕,心電圖改善達到有效標準;無效:臨床癥狀無改善,心電圖基本與治療前相同,甚至發生心肌梗死或猝死??傆行?顯效率+有效率。不良反應評定標準:輕度:患者在正常工作和生活方面,無明顯影響;中度: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或工作;重度: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不能工作。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100%,對照組的總有效率為75%,兩組療效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1)。

2.2 不良反應 在給藥過程中,觀察組發生輕度不良反應者2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0%;對照組發生輕度不良反應者2例,中度者1例,重度者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0%。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癥狀均較輕微,給予特殊處理后,癥狀明顯緩解,未影響治療效果。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例)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ect between two groups

3 討論

不穩定型心絞痛是指機體在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基礎上,因冠狀血管痙攣或微血管栓塞等多種外因作用下引發的急性或亞急性心肌缺血癥狀。是因動脈粥樣硬化引起內皮細胞功能障礙,導致內皮源性一氧化氮、超極化因子、前列環素等舒張因子生成降低,釋放減少,從而引起內皮依賴性血管反應異常。當患者的血清C反應蛋白在急性期逐漸升高時加速了粥樣斑塊內巨噬細胞對內源性低密度脂蛋白的攝取,產生了大量的泡沫細胞。對于不穩定型心絞痛的臨床表現具有多樣化,其治療是一個綜合的過程,患者病情大多發展迅速,臨床常規治療藥物主要包括:硝酸酯類、β-受體阻滯劑、鈣拮抗劑、抗血小板、抗凝制劑以及調脂劑等。并且,根據相關資料表明,患有不穩定型心絞痛的患者,如未能采取積極措施,大約30%的患者可在起病3個月內誘發急性心肌梗死。因此,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的關鍵在于如何緩解缺血缺氧,有效預防急性心肌梗死以及突發死亡等不良事件的發生[2],及時診斷、正確治療是至關重要的。臨床上對硝酸酯類藥物不能耐受者,可采用經皮穿刺冠狀動脈腔內成形術治療,但此種治療價格昂貴,還給患者帶來了一定創傷,不能在臨床廣泛開展。

尼可地爾是首個上市的鉀離子通道開放劑,根據2006年發表的歐洲心絞痛防治指南和2007年中國發表的心絞痛防治指南明確提出,治療心絞痛的根本目的是預防心肌梗死的發生,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的預后,減少或消除心絞痛的癥狀。作用機制獨特,是一種具有類似硝酸酯類藥物特性的ATP敏感性鉀通道開放劑,以煙酰胺為基本骨架,具有硝酸基,既有硝酸鹽類藥物的特性,又有增加細胞膜對鉀離子通透性的作用。是一種新型血管擴張劑,不依賴內皮細胞生成,同時可有效收縮蛋白對鈣離子的敏感性,使體循環靜脈舒張,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降低心臟前負荷,舒張冠狀動脈血管,該藥已經廣泛應用于心內科的臨床治療,具有雙重作用機制。目前認為,尼可地爾其成分含有硝酸酯,激活了胞質鳥苷酸環化酶,促使鈣離子外流,從而松弛血管平滑肌。尼可地爾可抑制鈣內流,縮短動作電位的持續時間,從而降低血液黏滯度,改善缺血區微循環,抑制缺血心肌細胞的再灌注損傷。硝酸甘油作為最常見的擴冠類藥物,在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的同時,具有獨特作用,其臨床使用已超過1個世紀,至今仍為抗心絞痛重要藥物。其主要藥理作用為松弛血管平滑肌,通過酶與非酶反應,擴張局部狹窄,引起動靜脈血管擴張,緩解冠狀動脈痙攣[3],使得回心血量減少,降低心肌耗氧量,降低心臟前負荷為主,增加心內膜下血液灌注,減低心臟后負荷,從而緩解心絞痛。但使用硝酸甘油時,患者容易出現藥物耐受性,并且,在藥物劑量上不能有效緩解,如給予藥物劑量過大可導致患者出現頭部劇烈疼痛,造成心動過緩,發生低血壓,從而加重心絞痛。

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100%,對照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75%,觀察組的療效顯著高于對照組。在給藥過程中,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但無顯著性差異。綜上所述,尼可地爾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的臨床療效好,安全性高,價格低廉,不良反應少,尤其是在心電圖改善方面效果顯著優于硝酸甘油,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1 常超,朱潔瑩,信栓力.尼可地爾在心肌缺血再灌注中的作用[J].心腦血管康復醫學雜志,2009,18(3):266-267.

2 劉永泉,劉寧.尼可地爾在冠心病治療中的臨床應用進展 [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9,29(9):132-133.

3 盧建新.尼可地爾與硝酸甘油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的臨床效果對比 [J].臨床醫學工程,2009,16(16):36-37.

猜你喜歡
尼可地爾穩定型心絞痛
尼可地爾對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療效果的影響
尼可地爾治療慢性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力衰竭的臨床療效觀察分析
尼可地爾聯合單硝酸異山梨酯應用于老年頑固性心絞痛患者的療效評價
尼可地爾治療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療效觀察
中西醫結合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60例
中西醫結合治療冠心病心絞痛56例
益氣養陰法治療穩定型心絞痛30例
中西醫結合治療冠心病不穩定型心絞痛35例
自擬方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45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