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看其文化思想

2013-09-16 06:19樂芳
關鍵詞:杜甫

樂芳

【摘 要】《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是杜甫的代表作,本文試從其求仕不遇的文化心理、沉重深廣的憂患意識、推己及人的仁愛精神三方面分析其所蘊涵的文化思想。

【關鍵詞】杜甫 詠懷五百字 文化思想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以下簡為《詠懷五百字》)是杜甫的五言長篇,寫于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亂前夕。這時,杜甫已是44歲的高齡了,他客居長安十年,奔走獻賦,生活貧困,“舉進士不中第,困長安”。結果只得到了一個從八品下的“左帥府胄曹參軍”。杜甫得此芝麻官后,不久回奉先(今陜西蒲城)看望妻兒,途徑驪山,想到玄宗正和楊貴妃在華清宮里正過著荒淫無度的生活,而貧苦的百姓正在死亡線上苦苦掙扎,只要稍有愛國之心的人經過此地難免不義憤填膺,更何況杜甫是一個心憂天下的愛國詩人。當他回到家時,家里的慘狀不禁令他觸目驚心,幼子居然活活餓死,心中便如刀絞。于是心中所有的郁憤之情噴薄而發,成就了千古名篇。在《詠懷五百字》中,杜甫對自己在長安十年苦苦求仕的生活做了總結,此詩也為他日后現實主義詩風的形成奠定了基調,杜甫開始將自己個人的不幸與人民大眾的貧苦生活聯系在一起,以及自己國家處在水深火熱的危難中結合起來。正因如此,鑄就了杜甫成為現實主義詩歌的奠基人。

44歲到48歲是杜甫生活最動蕩的時期,此時正值安史之亂爆發,國運衰微,加之仕途不濟、命途多舛,理想與現實的巨大差距也使杜詩詩風大有轉變,逐漸趨近現實主義。正是因此形成了其詩的獨特風格——沉郁頓挫,使其得到了最充分的發揮。這一階段杜甫的詩作共有130余首,無論是個人的不幸遭遇,還是廣大人民在戰亂中的疾苦,杜甫均有描繪。他的五言古詩《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就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之一。

可以說杜甫青年時是比較幸運的,他生活在盛唐最開明的盛世,思想比較開放,儒、釋、道等各家思想都自由發展,百家齊鳴,思想界也呈現出了百花齊放的紛繁局面。于是《詠懷五百字》也折射出了各種文化精神在杜甫詩中融合的痕跡。此詩中,杜甫將敘事、抒情、說理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他以“憂社稷”為核心,詩歌從一開始就“自比稷與契”的人生理想,從而在滿懷憤怒的敘述中深刻揭露和抨擊了統治階級政治的腐敗,反映了廣大人民的疾苦以及和統治階級日益尖銳的矛盾,深深地表達了詩人對自己壯志未酬的萬般無奈和惆悵之情,對統治階級的極其不滿和民生疾苦的深切關懷及對社會的深刻反思。

縱觀《詠懷五百字》中所蘊涵的杜甫的文化思想,筆者概括了以下幾點:

一 求仕不遇的文化心理

詩人一開始就非常直接坦率地將自己的心事和盤托出,杜甫言說自己乃為“布衣”、“許身一何愚”、“老大意轉拙”,從表面看是自嘲,但深入分析,其實是文人一心求仕的心理無法與社會的價值觀得到統一的矛盾。在唐代以前,包括唐代,統治階級一直沒有清晰認識到文人的“士不遇”發展到唐代已成為文人的普遍遭遇,因此還成為一種統一的文化心理。杜甫的吶喊和呼號,代表了一種文化人的群體意志和情感,所以他個人的命運遭際則代表了一大批庶族寒門知識分子的普遍命運。在杜甫的其他詩作中也可看到一個新興階層在崛起的過程中所面臨的苦與痛。

二 深廣沉重的憂患意識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其中憂患意識也一直是主張入世思想流派文人的普遍思想,而最深沉地體現了這時代憂患意識的學派當首推儒家?!叭藷o遠慮,必有近憂?!笨鬃用鞔_提出了憂患意識的重要性。儒家的憂患意識一直是與對國家和人民的責任感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杜甫正是從儒家思想中吸取了最重要的精神力量—憂國憂民的思想。以及借鑒屈原、賈誼、司馬遷的文學傳統,形成了他詩歌沉郁頓挫的憂患情調,在《詠懷五百字》中,這種憂國憂民的情調婉曲字里行間表露出來,整首詩杜甫將憂患意識貫穿全篇,與他政治理想的追求和人生信念的堅持相結合,因而杜甫的憂患意識有了更為豐富的內容。

三 推己及人的仁愛精神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內容,其準確內涵是仁者愛人。儒家的特點在于他所倡導的愛是以推己及人為邏輯起點的。在《詠懷五百字》中杜甫“入門聞號,幼子餓已卒”,興奮地回來探望妻兒,卻見如此人生悲劇。杜甫不僅對自己家人的愛是無比深切的,并且很快把這種愛擴大到了廣大民眾,“默思失業徒,因念遠戌卒?!庇纱丝梢姸鸥ν萍杭叭说娜蕫鬯枷牒腿寮椅幕械娜蕫凼侨绯鲆晦H的。杜甫這種志在天下的人生信念,至君堯舜上的政治抱負和深廣沉重的憂患意識的本質就是因為內心有著深沉的愛。這種對家人、對人民、對國家深沉的愛激發了他強烈的責任心、使命感和永往直前的執著。杜甫這種深沉、博大的仁愛思想把儒家文化中的積極因素聯和起來,也圓滿地完成了自己偉大人格的塑造,成就了他為歷代文人學習的楷模和典范。

“可憐荒隴窮泉骨,曾有驚天動地文?!薄对亼盐灏僮帧反砹硕鸥χ饕奈幕枷?,也正是在這一時期,杜甫的思想經歷巨了大的變革從而走向成熟,自己人生的塑造也在此階段完成。杜甫的文化思想囊括了儒家文化中最具積極意義的部分,他的文化人格是儒家文化重組的結晶,對后世文人文化人格的形成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他的君國意識擴展到了民族范疇,也成為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歷千萬祀與天壤而日久,共三光而永光?!?/p>

參考文獻

[1]孔子.論語[M].北京:中華書局,1997

[2]陳寅恪.王靜安先生遺書序[A].金明館叢稿二編[M].

猜你喜歡
杜甫
詩圣杜甫簡介
登高
晨雨
杜甫觸摸的,是盛唐的背影
淺論杜甫詩的愛國思想
春夜喜雨
錄唐·杜甫詩《望月》(草書)
絕句
江南逢李龜年
杜甫詩句填成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