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乳腺浸潤性小葉癌患者的臨床病理研究

2013-09-21 07:00劉華
當代醫學 2013年22期
關鍵詞:小葉浸潤性乳腺

劉華

乳腺癌的發病率逐年增加,嚴重威脅到女性的健康。乳腺浸潤性小葉癌及乳腺浸潤性導管癌作為浸潤性乳腺癌較為常見的兩種類型,在臨床特點與組織學比較中各不相同[1]。本研究探討乳腺浸潤性小葉癌的臨床病理特點,有利于提高診治率與治療水平。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0年11月-2012年12月,在中國石化集團勝利石油管理局勝利醫院檢查并進行手術治療50例乳腺浸潤性小葉癌(ILC)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與同期的55例乳腺浸潤性導管癌患者資料進行對比分析。所有患者術前均未給予放射或化學藥物治療。ILC組患者發病的年齡30~80歲,平均年齡為52歲;IDC組患者發病的年齡為28~83歲,平均年齡為54歲。

1.2 方法 將檢查并進行手術治療50例乳腺浸潤性小葉癌(ILC)患者資料與同期的55例乳腺浸潤性導管癌患者資料進行對比分析。內容包括患者的月經狀況、年齡分布、淋巴結情況、腫瘤大小與位置影像學資料、激素受體的表達以及HER-2(人類表皮的生長因子受體-2)表達等情況。

1.3 統計學方法 用SPSS13.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兩組以上均數間比較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為α=0.05,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ILC患者與IDC患者月經狀況的比較 兩組患者初診時絕經前患者的人數分別為21例(42%)與25例(45.5%),表明IDC組患者月經狀況人數高于ILC組,但差別不顯著,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ILC患者與IDC患者月經狀況比較(n)

絕經后包括:患者切除雙側卵巢后;患者年齡≥60歲;患者年齡45~60歲且自然停經時間高于1年以上;以及患者行子宮切除術、內分泌治療或化療等情況。兩組患者的影像學檢查結果中,檢出率=(惡性表現例數+可疑惡性例數)/總例數)×100%;ILC組患者的超聲與鉬靶的檢出率低于IDC組患者,如表2所示。

表2 ILC組與IDC組影像學檢查結果(n)

2.2 ILC患者與IDC患者激素受體的表達 按照免疫組織的化學測定表明,ILC患者與IDC患者在PR、ER以及C-erbB-2方面陽性與陰性的表達率對比不明顯,其中ILC組C-erbB-2與PR的表達率比IDC組低;此外ILC組患者中激素受體的陽性率高于IDC組患者,但在C-erbB-2與PR的表達率比IDC組低,如表3所示。

表3 ILC患者與IDC患者激素受體的表達(n)

3 討論

乳腺浸潤性小葉癌是指非聚集的成團細胞相互組成,并且呈現出單行線狀或分散的狀態排列,癌細胞可散布在纖維間質當中[2]。

3.1 病理特點及癥狀[3-4]乳腺浸潤性小葉癌(ILC)與浸潤性導管癌(IDC)比較,ILC表現為無痛性的腫塊,患者的體檢以及進行鉬靶X線的檢查時,具有不典型性。表現在:體檢患者的大片乳腺組織出現硬化或者增厚等現象,邊界模糊不清,易于診斷;進行鉬靶片檢查時表現為腺體扭曲且密度不均勻,鈣化較少且沒有明顯的腫塊出現,進行超聲檢查時表現為結構紊亂同時也容易造成漏診。部分患者的鉬靶片檢查未發現異常,但可觸及到乳腺的腫塊,因此采用鉬靶合并B超檢查能夠提高乳腺癌的檢出率。ILC與IDC比較腫瘤的惡性程度與侵襲能力均較低,同時兩者對比患者的雙乳癌出現率均較高,并且好發在乳腺的中央區,具有多中心以及多灶性等特點。

3.2 影像學表現 ILC患者影像學資料與IDC患者相比不典型,浸潤性乳腺癌患者的超聲圖像中,形態不規則、表現不均質且回聲出現衰減,屬于惡性腫瘤的體現[5-6],因此超聲檢查可有效判斷疾病的屬性(良性或惡性)。此外ILC通常體現為同側乳腺或雙乳癌并累及對側、多中心且多灶性以及比例高等特點,對于ILC患者的治療應以謹慎、保守的治療方法為主,最大限度地保留患者的乳房,同時術前還應認真進行影像學的評估,較好地確定手術切除的范圍,減少對患者的傷害。

3.3 臨床病程以及預后 乳腺癌的預后主要與原發腫塊的大小、腫瘤激素的受體表達情況以及與淋巴結的受累情況密切相關[7],本研究發現ILC患者的腫塊大并且淋巴結的受累數目多。在激素受體的表達中,ILC與IDC無顯著性的差異,乳腺浸潤性小葉癌不同于IDC轉移的播散方式,ILC轉移的方式較為獨特,IDC轉移至肝、肺、腦以及骨組織內,而ILC更傾向轉移至腹膜、軟腦膜、生殖器官以及胃腸道等部位。與此同時HR(性激素的受體)以及HER-2(原癌基因)作為免疫常規的檢測項目之一,癌組織內的ER以及PR水平均對采用內分泌治療以及預后的評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8-9]。

總之,分析乳腺浸潤性小葉癌患者的病理特點,同時與IDC比較,ILC影像學的表現不顯著。因此采用鉬靶X線結合超聲檢查,有利于提高疾病的檢出率,有效減少出現漏診現象,提高臨床的診斷與治療水平。

[1]張奇兵.乳腺浸潤性小葉癌的臨床病理分析[J].吉林大學,2009(3):4-33.

[2]胡家永.乳腺浸潤性小葉癌與浸潤性導管癌臨床病理對比分析[D].新疆醫科大學,2010:2-15.

[3]張奇兵,楊明,張鵬,等.乳腺浸潤性小葉癌臨床病理特點[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9):3246-3247.

[4]趙輝.乳腺浸潤性小葉癌臨床病理探析[J].亞太傳統醫藥,2013,9(4):74-75.

[5]李愛靜,鄭建軍,祁秀敏.乳腺浸潤性小葉癌鉬靶X線征象與病理對照分析[J].現代實用醫學,2011,23(2):215-216.

[6]任澤華,張一清,李金峰.乳腺浸潤性小葉癌與浸潤性導管癌比較分析[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2,12(8):1075-1077

[7]李博艷,李春國.乳腺浸潤性小葉癌的病理與臨床特點及綜合治療[J].中國醫藥指南,2012,(26):59-60.

[8]李崖青,郭曉靜,劉芳芳,等.乳腺浸潤性小葉癌的研究進展[J].中國腫瘤臨床,2012,39(3):170-173.

[9]于鳳玲,劉艷娟.乳腺浸潤性小葉癌臨床病理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1,5(20):9-10.

猜你喜歡
小葉浸潤性乳腺
Positive unlabeled named entity recognition with multi-granularity linguistic information①
乳腺結節狀病變的MRI診斷
蘋果小葉病的防治
小葉樟樹下的遐思
體檢查出乳腺增生或結節,該怎么辦
浸潤性乳腺癌超聲及造影表現與P63及Calponin的相關性
小葉蓮化學成分的研究
得了乳腺增生,要怎么辦?
乳腺浸潤性微乳頭狀癌的研究進展
TURBT治療早期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的效果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