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林糧種植模式的開展

2013-10-30 03:53楊建立
科技致富向導 2013年17期
關鍵詞:種植開展

楊建立

【摘 要】近年來,隨著綠色生態戰略的深入推進,林糧爭地矛盾日漸突出。為突破這一困局,在充分調研借鑒基礎上,在林業中推廣 “林糧間作”模式。本文就如何開展林糧種植談幾點粗淺認識。

【關鍵詞】林糧;種植;開展

0.引言

林糧種植能夠改善田間小氣候,促進林果生產,糧食豐收的雙維種植結構。它以立體種植,充分占用空間;植物年生長期長,充分利用自然資源;根系于不同土層分布,充分利用不同的土壤養分,從而具有良好的生態優勢。近年來,隨著綠色生態戰略的深入推進,林糧爭地矛盾日漸突出。為突破這一困局,在充分調研借鑒基礎上,在林業中推廣 “林糧間作”模式。本文就如何開展林糧種植談幾點粗淺認識。

1.開展林糧種植的重要意義

1.1充分利用光熱水資源

1.1.1對光照的利用

林糧間作,是通過光合作用將光能轉化為化學能量的過程。由于實行立體種植,錯季生長,其對光能的利用率優于其它各種種植形式。例如,小麥與夏玉米在同一塊地上,上下茬產量之和為1000公斤,全生育期的光能利用率為1.7%。而在同一塊地上生長的小麥—夏玉米—棗樹的產量各500公斤,光能利用率為2.1%。小麥的光飽和點低,玉米是短日照作物,所以在間作地內能同時滿足作物對光照的需要。這就加大了對光照的利用率。

1.1.2對積溫的利用

積溫,是指某一時段內逐日平均溫度累加之和。它是重要的氣候資源,是作物生長發育必不可少的條件。合理的種植制度能夠充分利用積溫,減少熱量資源的浪費。例如,小麥、夏玉米、棗樹的間作,小麥全生育期225天,需要積溫2050℃;夏玉米全生育期90天,所需積溫2175℃;棗樹年生長期180天,需積溫3875℃。棗、小麥、玉米重復利用積溫8100℃,熱量重復利用率166.7%,明顯高于各種種植制度。若農田單純種植小麥、玉米,則減少了棗樹3875℃有效積溫的利用,造成資源浪費。

1.1.3對水資源的利用

林糧間作,雖然有相互間爭水的一面,但樹木對農作物也有保水的作用。樹枝葉有滯留雨水的功能,增加空氣中濕度,減少土壤水分的蒸發。樹的枯枝落葉,蓄水功能十分顯著。特別是在大雨的情況下,可以減少地表徑流,避免水資源的浪費。洪澇年,可減輕農作物的受災程度。

1.2防護農作物

1.2.1能夠防風害

林糧間作,林帶結構雖然多屬于通風結構,但由于行距小,分布面積大,其防風效果往往優于農田防護林的疏透結構林帶甚至緊密結構林帶。其防風特點是:大面積的林木并排呈均勻分布,集體防風效果好。由于間作地改變了樹木與農作物原有的通風結構,加大了氣流的摩擦力,阻擋了間作地內的亂流,消耗了風的功能,因而降低了風速,減輕了風災對農作物的危害。舉例來說,棗糧間作,大風穿過第2行棗樹時,風速降低51%,穿過第8行棗樹時,風速降低55%,穿過第16行棗樹時,風速降低了74%,平均降低64%;桐糧間作地,東西行向的可降低風速54%,南北行向的可降低風速48%;楊糧間作平均降低風速58%。

1.2.2能夠抗干熱風

干熱風,又叫做“干旱風”、“熱干風”,習稱“火南風”或“火風”。農業氣象災害之一。干熱風時,溫度顯著升高,濕度顯著下降,并伴有一定風力,蒸騰加劇,根系吸水不及,往往導致小麥灌漿不足,秕粒嚴重甚至枯萎死亡。林糧間作能抗御干熱風的危脅,其抗干熱風的作用,主要表現在改善田間小氣候上。例如,棗糧間作地可以降低溫度1.2-5℃;提高相對濕度5%-10%,減少蒸發量8%-44%。桐糧間作地可以降低溫度0.4-2.3℃;提高相對濕度7%-10%,減少蒸發量34%。楊糧間作,可以降低溫度1-2℃,提高相對濕度6%-11%。這就大大減輕了干熱風對小麥的危害,與空曠地相比,一般能使小麥增產10%-20%。

1.3利用土壤中的養分

一般農作物的吸收根多集中于土壤表層0-40cm土層中,以5-30cm最多。但是,林果作物的根一般在30cm以下的土層中。所以,我們認為,林糧間相互爭奪養分的矛盾較小。也就是說,樹木與農作物,可吸收不同層次、不同部位和不同種類的養分。樹木行間耕作層的養分,主要被農作物吸收利用。深層和滲漏到耕作層以下的養分被樹木所吸收利用,并能轉換為地下水徑流中有可能流失的養分被吸收利用。尤其是樹木能夠吸收利用土壤中許多難溶性的礦物質元素。因而,林糧間作不但達到了充分利用養分,同時樹木落下的枯枝爛葉,經腐爛后又可轉化為肥料,被自身和農作物再利用。在林糧間作地內嗎,由于立體分布,葉量多,光合作用強,吸收二氧化碳也多,從而能顯著地增加生物產量。

2.林糧間作模式

2.1棗樹、梨樹、蘋果、核桃與小麥、啤酒大麥、棉花間作

棗樹等樹體高大可起到麥田防護林的作用,能夠防止干熱風對小麥抽穗灌漿的影響;而小麥施肥澆水不僅給棗樹補充了肥水,小麥蒸騰蒸發的水分到棗樹的冠層,也為棗樹生長創造了濕潤的環境,這不僅有利于棗樹和小麥生長,提高棗樹單株產量與品質,還可提高果園總產出和綜合效益。

2.2梨樹、蘋果與番茄、辣椒、大蒜、韭菜、洋蔥等蔬菜間作

將這類植物與其它作物間作時,可以驅避害蟲。大蒜、韭菜、洋蔥的氣味對果樹害蟲亦有驅避效果,可減輕蚜蟲等的危害??纱蟠鬁p少化學殺蟲劑的使用,既降低成本,節約用工,又為生產綠色有機果品奠定基礎,開拓了生態農業,旅游農業的新途徑。

2.3枸杞、葡萄與南瓜、打瓜等瓜類和甜葉菊、甜菜等經濟作物間作

枸杞、葡萄行距一般2-3米,幼苗期行間較寬,遮光小,種植蔬菜可有效利用光熱、土地、水資源。

2.4經濟林與豆類間作

在經濟林幼林果園中套種豆類,除可以抑制雜草、保溫 保濕、防止水土流失,改善果園生態環境、提高果園利用率,增加前期收入外,還可利用豆類的固氮作用,采摘完豆莢后,可將豆秧深翻入土,既可增加土壤空隙有可增加土壤的肥力。

2.5林草間作

一年或多年生牧草與經濟林間作,牧草封閉了果樹下85%的地面,不但涵養了水分,減少了泥土裸露,還增加了土壤的有機質、速效磷和速效鉀等的含量,改善了果園小氣候,提高了果品質量。經比照測算,種草果園比清耕地塊增加濕度1%~7%,提高果品產量11%~25%,減少管理費用50%,早熟蘋果可以提前3~4天上市。在田間防風林或幼林下種植牧草,即可放牧,又可刈割青干草,增加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杜振江.造林地林糧間作的初探[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33.

[2]崔佳潔.幾種林間高效套作模式[J].農家科技,2010,10.

猜你喜歡
種植開展
學?!瓣柟怏w育”開展的實踐與思考
小學開展網式足球運動初探
試分析交通企業管理中政工工作的開展
淺談有機農業種植中病蟲害防治的原則和方法
如何在初中體育中有效開展健美操教學
基于人本理念背景下的事業單位政工工作的開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