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人工生態湖與節約型園林建設

2013-10-30 03:53杜虎虎
科技致富向導 2013年17期

杜虎虎

【摘 要】人工湖在城市大型公共綠地建設中越來越多地涌現,成為了園林綠地中的主要視點,但環境效果不很理想,節約的理念沒有體現。從短期內看清澈見底,但其水生植物、動物等生物也徹底不存在,生態平衡、生態功能喪失待盡,而且費用很高。在水資源匱泛的今天,即不經濟又不利于可持續發展。本文分析了生態湖與節約型園林建設問題。

【關鍵詞】生態湖;節約型園林;公共綠地建設

1.湖體的建設

水景應盡量體現自然本色,注重生態。以仿自然的水體形態為主,配如溪流、石泉、疊瀑等,形成飛流疊瀑、迂回溪流、時起時伏、時隱時現的自然景觀之效,以增添山林野趣,給人以真切的自然感受,使久居都市的人們也能有回歸自然的體驗;水景應與周邊建筑、空間、綠化景觀互相協調,和諧統一;水體大小、具體形態必須與上述環境構成要素統籌規劃、布局。否則便會破壞環境空間的整體協調之美,給人以互相沖突、不倫不類之感。水景不僅具有審美價值,同樣也具有生態價值。水體可增加環境空氣中的負離子含量,減少夏天的熱輻射,調節環境濕度和溫度,應通過水景設計來增強環境之生態效應。

2.湖水循環系統的建立

當前比較成熟的雨水收集、處理方式主要有3種:(1)屋頂、道路廣場雨水收集后,經過沉淀池、過濾池處理進入湖中;(2)綠地雨水收集處理。是通過利用地形、地勢將雨水集聚在較低洼處,透過土壤、沙、砂子組成的過濾層,進入排水管導入水生植物沉淀過濾區進湖;(3)邊坡直接匯集雨水。通常湖岸比岸邊綠地低,在岸邊綠地建設時多做緩坡地形,種植野牛草、細葉結縷草等地被植物。下雨時過多的雨水會順斜坡緩緩通過細密的草坪,被緩沖過濾,最后比較潔凈地流入湖中。

滲漏、灌溉綠地、沖洗廣場道路、溢出是湖水輸出的主要方式。抽取水源充足的湖水澆灌綠地,沖洗道路廣場是最值得推廣的節約型園林管護方式;抽取水源不足防滲效果強的湖水加以利用作用更大。在加速水體循環,提高水質的同時,再次利用湖水要比地下水、自來水更節約,是對地下水或自來水的二次利用。二次利用湖水是最經濟的運營方式。

人工湖建成使用后,要對不同時期、不同季節的湖水輸入量、輸出量進行測定,并進行平衡分析,通過人工調配的辦法保持湖水的相對動態平衡。必要時啟動水循環設施、水過濾設備,以便使水景效果、水質始終保持在最佳狀態。

3.水質處理措施

目前人工湖的建設,一般只考慮景觀手法和文化表現,不太多考慮水質治理問題,因此,建設與治理很少同步考慮。但由于一般人工湖沒有按自然水理建設,大多是一個基本封閉的系統,自凈能力較差,且其內部結構不合理,加上外來物質的輸入,隨著時間的推移必將產生富營養化,最終使部分乃至整湖水質變差,嚴重影響水體美觀。

3.1水體污染的原因

造成藻類滋生的條件:一是水體中富含氮磷元素。綠化管護工作中使用各種化肥,促進植物健壯生長。殘留的未被植物吸收的氮磷隨綠地地表徑流進入湖中。氮、磷物質在水體中被水生生物吸收利用,或在底泥中沉積,或以溶解性鹽質形式溶于水中。二是緩慢的水流流態、流速、淺水。三是適宜的水溫造成水體富營養化,促進各種水生生物,物別是藻類異常繁殖和活性,造成水體透明度下降。因此,藻類滋生是影響水質的主要原因。

3.2治理藻類的應急方法

物理方法:如挖掘底泥,注水沖稀,換水,循環過濾等等。前三種方式需要更換大量的水,對水資源相當匱乏的地區,勢必要浪費寶貴的水資源。與引水、換水相比較,循環過濾雖然減少了用水量,但日常的電能耗費增加了,同時也增加了設備的日常維護保養費用。

化學方法:投加化學滅藻劑,殺死藻類。常用的藥劑有硫酸銅、漂白粉、明礬、硫酸亞鐵等,雖然效果是立竿見影,但它的危害也是顯而易見的,久而久之,水中會出現耐藥的藻類,滅藻劑的效能會逐漸下降,投藥的間隔會越來越短,而投加的量會越來越多,滅藻劑的品種也要頻繁的更換,對環境的污染也在不斷地增加,而這種污染也會影響我們的下一代。

3.3水生生態系統的生物修復

水體污染的實質就是生態失衡。湖水污染后,僅靠水體原有的生態系統難以完成自凈,而應急措施弊病較多,且只能暫緩水體的惡化速度,因此需要科學合理的對原有的生態系統進行修復和加強。水體中營養物質的去除難度較高,至今沒有任何單一生物學、化學和物理的措施能夠徹底去除廢水中的氮、磷等營養物質。最理想的防治方法是生態治理與物理方法結合。

水生植物包括沉水植物、浮葉植物、漂浮植物、挺水植物、濕地植物等。利用水生生物吸收利用氮、磷元素進行代謝活動去除水體中氮、磷營養物質的方法。水生植物凈化水體的特點是以水生植物為主體,植物和根區微生物共生,產生互利生作用,凈化污水,經過植物吸收,微生物轉化,物理吸附后沉降作用除去氮、磷和懸浮顆粒。如可以在岸坡或淺水區種植蘆葦、香蒲、千屈菜、荷花、睡蓮等濕生、沼生植物,形成環湖的過濾帶,對地表經流入的水起到緩沖沉淀作用,阻攔并吸收、轉化、積累輸入的部分有機質及營養鹽,再通過收割利用移出水體,有利水體自凈,營養鹽收支平衡,防止水體富營養化,抑制藻類繁殖。

為更大地發揮這些水生植物的作用,可以適時向湖中投灑有益微生物,如光合菌,它能快速、徹底降解水中有害氨基氮、亞硝基氮,消除硫化氫等有害物質,并能高效分解水中有機物、排泄物,凈化水質。水生植物為微生物提供并擴大了供附著的基質、表面和氧氣,供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機質。另外,微生物分解后的有機質為植物提供了養料。水生植物與微生物的互利生作用有效地促進了水中有機質和營養鹽的遷移、轉化、輸出過程。要強調的是生物藥劑的投加是非連續的,僅在水體趨于惡化時進行,用于緊急修復水體。

湖泊生態系統抑藻主要是通過生態系統內部的調節機制,如某些生物的抑藻作用,控制湖泊藻類數量,以降低由于藻類數量的增加所造成的湖泊生態系統惡化。從宏觀長遠的角度考慮,通過合理延長食物鏈,用生物調控辦法,達到新的水生生態平衡更加穩定、經濟、環保。針對湖中藻類繁殖和水草生長等情況,在水體中放置適當的蚌類、河蝦、河蟹、螺螄、魚類等水生動物,可以有效去除水體中富余的營養物質,如蚌類可以將水中懸浮的藻類及有機碎屑濾食,以提高湖水的透明度。螺螄主要攝食固著藻類,同時分泌促絮凝物質,使湖水中懸浮物質絮凝,促使水變清。濾食性魚類,如鰱魚、鳙魚等可以有效濾食水體中的綠藻類物質、浮游生物,使水體的透明度增加,蝦等大量的端足類動物能夠分解水藻、動物尸體,有利于提高湖的自凈能力,維護水體清澈。因為人工湖的水域面積大,可能會成為許多蚊蠅等害蟲的滋生場所,可以適量投放鯉魚、鯽魚等雜食性魚類,可以攝食這些害蟲的幼蟲,調控底棲動物數量的增長,避免水域對周圍環境的危害。當水生植被過密時,適量投放草魚,去除與轉化過多水草。適量放養的水生動物或直接、間接地以水生植物為食,或以水生微生物為食,延長了生物鏈,能有效地維護水生生態平衡,增強了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改善了水質和生態環境,同時還可以增加經濟收益。

湖泥中沉積了大量有機質、鹽類及其它雜質物,不利于良好水生生態環境的維持,必須適時清理。通常在低水位的早春或深秋季節,大量湖泥在沉淀區沉淀、暴露,非常便于清除,用作草坪的覆土、水生植物基質等等,既便捷效果又好。

【參考文獻】

[1]車伍,程文靜,李海燕.雨水利用與水量平衡分析在城市園區水景設計中的應用.中國園林,2006,(12).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