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農村文化生活的變遷與發展趨勢

2013-10-30 03:53陶莉萍
科技致富向導 2013年17期
關鍵詞:趨勢

陶莉萍

【摘 要】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過程中,農村文化生活建設是一項重要的內容。如今,農民群眾的生活質量不斷的提高,溫飽層面的物質文化建設已經不是農民群眾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在物質文化不斷提高的前提下,農村精神文化的建設才是最為重要的。本文主要對農村文化生活的變遷與發展趨勢進行分析,以供交流。

【關鍵詞】農村文化生活;變遷與發展;趨勢

農村文化建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其不斷發展的歷程中,呈現出多樣性、季節性、直觀性、歸屬性和鄉土性的特征[1]。在三農問題上,我國一直倡導著建設新型農民,培育有文化、會經營、懂技術的新型農民,這樣新型農民的建設就需要充分的將億萬農民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主體作用發揮出來,就需要為農民提供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在這種情況下,大力發展農村的文化生活,努力尋找農村文化生活的建設之路,下面從變遷和發展趨勢的兩個角度分析,以供參考。

1.農村文化生活的內涵及特征

對于農村文化內涵的可分為廣義和俠義兩個方面,從廣義的角度來講,農村文化所指的是農村人口在長期的社會實踐活動中所創造出來的物質文化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具體來說,其主要有精神文化、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行為文化四個部分[2]。從狹義上的角度來說,農村文化就是指農村人們在精神文明中的一種活動行為,是農民在漫長的農耕活動中所創作出來的思想觀念和文化水平。農村文化不僅是農民在精神狀態上的一種反應,同時也是農村在社會不斷進步中的一種標志象征。在我國農村幾千年的發展歷程中,其形成了以多樣性、季節性、直觀性、歸屬性和鄉土性為主要特征的農村文化生活,在農村的文化生活中占據著重要的作用。

2.農村文化生活的變遷及意義

2.1農村文化生活變遷的表現

在歷史記載中,鄉村中的農民在農閑時節其主要的活動都表現在曬太陽、蹲墻根、搓麻將、嘮嗑之中,很多農村地區根本無文化生活可言,同時存在著看書難、看戲難和看電影難等問題。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不斷推進,政府對農村文化生活建設扶持力度的加大,農村地區逐步建立了農民自己的文化活動室、文化廣場、廣播站、宣傳欄、體育健身設施、圖書閱覽室等,并在農民的耕地中組織農民科學種田。這些措施不僅使農民掌握了科學種植技術,同時豐富了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在這個過程中,廣播電視在農村中實現了組組通、農家書屋建設在村中實現了全覆蓋、文化電影下鄉和信息資源共享的實現使農村的公共文化設施處于不斷的完善之中。與此同時,農民群眾也改變了以往的被動地位,自發的組織一些文藝活動,創新農村的文化活動形式,實現了農村在文化生活方式中的新突破。

2.2農村文化生活變遷的意義

2.2.1鞏固了農村的基層政權

在農村之中,豐富多彩的農村文化活動的開展,在一種程度上有效的加強了黨群和干群之間的關系,通過文化活動和工作的結合,政府的號召力和辦事成效了得到了提高,很多涉及到群眾利益點的問題都得到了有效的化解。同時,以農村文化生活為載體的農村文化生活建設,對農村思想建設和文化陣地的建設具有重要的作用。

2.2.2提升了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

早在上世紀的八九十年代,我國的農村文化工作就已實施,同時也取得的良好的效果。在當時,其主要的活動集中表現在送文化、送電影和送圖書方面。而在新世紀,科普宣傳、農機講座、農村剩余勞動力培訓等多種文化活動的加入,使文化活動成為了引導農村致富的一種有力手段[3]。在農村之中,以“農家書屋”為依托,引導農民向科技知識層面的發展,使農民科學種養,增加了產量和收益。

2.2.3促進了農村的和諧發展

文化生活使農村中的很多群眾都以此為載體聚集在了一起,在這個環境下,大家紛紛自發或有組織的展示個表演舞臺,并且的相互交流,人際關系也得到了進一步的融洽,使大家生活中的各種矛盾與這個環境下得到了有效的化解,有效的促進了農村村風和民風的好轉,鞏固和發展了農村和諧穩定的局面。

2.2.4有效的展示了農村群眾的文化生活

眾所周知,在民間廣為流傳的一些民間故事、歌謠、諺語、俗語中,其很大一部分都是農民群眾在漫長的生產生活勞動中對形成與凝結的。在這些說唱歌謠中,不僅反映了民間的生活風情,同時也是農民群眾在政治、經濟文化生活中的真實反映。而在農民文化活動日益豐富的今天,這些民間的故事、歌謠等都可以通過多種形式表現出來,將農村群眾的文化生活和農村文化內涵都有效的展示了出來。

3.農村文化生活的未來發展趨勢

3.1內容上不斷的更新

雖然目前的農村文化生活的發展已經非常的迅速,在形式上也具有一定的多樣性,但是從目前社會的發展趨勢上來看,農村群眾的文化生活在內容上還是比較單一的。從農村文化生活的未來發展趨勢上來看,其變化的內容將會以鄉、村、戶三級文化網絡、具有較大規模的、內容極為豐富多彩的展示活動[4]?,F如今,隨著經濟文化普及度的不斷加強和城鄉一體化建設的實施,農村中的很多群眾在知識層面的結構也不斷豐富。從目前的農村文化活動中可以看出,在貫穿著歷史文化演變中傳承著一些好的內容,不僅繼承了傳統的優先文化,而且融合到現代文明之中。從我國的舞龍文化來說,其流傳的時間從古至今,雖然在舞動的形式上沒有什么太大的變化,但是所表達的內容已經完全不同。歷史上,舞龍具有一種迷信色彩,是為了祈求神靈保佑人間風調雨順的一中儀式?,F在,其所表示的內涵卻是對中華民族奮發向上的一種精神表達。那么,從這個角度來看,農村文化活動的內容在未來的發展道路上,就是向著一種由低級到高級的變化方向進行發展。

3.2活動的質量向更高的方向發展

同樣以舞蹈為例,在農村文化中舞蹈文化的實施是為了慶祝豐收而形成的,農民群眾也是在這種由簡單到復雜的拍打起舞發展到編排精細和聲勢浩大的場面的。以往這種帶有封建色彩而又低俗的活動,在農村文化不斷發展的過程中也逐漸的向一種高尚文化品質的方向發展。與此同時,農民在見識面、文化素養和自身審美能力不斷提高的過程中,他們已經不僅僅滿足在學會之中,而是要學的融會貫通。農民群眾的這一變化是由單一性和低層次向多樣化和高層次方向的一種必然發展趨勢,而這種變化還將要持續很長的一段時間,但是前途是一片光明。

3.3文化活動隊伍將不斷增加

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不斷推進下,農民參與文化活動的觀念也隨之發生著變化。在農村之中,一些先富裕起來的農村為了豐富文化活動,會專門花一些錢來請專職教師來組織一些農村文化活動的形式,這種現象在農村之中隨處可見。同時,這種行為都是農村居民的一種自發行為,只是單純的為了豐富文化活動,娛樂身心,沒有任何營利性質。

【參考文獻】

[1]鐘文田.統籌城鄉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6):76.

[2]左海霞,郭明順,張雯,杜鴻波.農民視角下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1):47-48.

[3]馮飛龍,王紅梅.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09,(05):77.

[4]李燕華,黨輝.基于新農村建設的農村文化建設路徑分析[J].濮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05):117-118.

猜你喜歡
趨勢
趨勢
不同級別上升趨勢特性的剖析
如何判斷股市震蕩與趨勢
如何判斷股市震蕩與趨勢
全國服裝市場運行呈上升趨勢
2018年熱門領域趨勢展望
互聯網創業新趨勢
初秋唇妝趨勢
中國傳染病十年新趨勢
《數據的集中趨勢》測試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