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穴位埋針治療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45例療效觀察

2013-11-14 05:36葉海松
河北中醫 2013年6期
關鍵詞:靈臺后遺督脈

葉海松

(河北省遷安市中醫醫院針灸科,河北 遷安 064400)

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種以出現周圍神經分布的群集皰疹和神經痛為主要癥狀的病毒性皮膚病。當皰疹消退后仍有部分病毒潛伏在神經節內,導致被侵犯部位發生疼痛,稱之為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2009-04—2012-12,筆者應用穴位埋針治療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45例,并與常規西藥治療45例對照觀察,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診斷及排除標準

1.1.1 診斷標準 帶狀皰疹發生后,皰疹已經消退,但神經痛持續3個月以上(以皰疹消退后計算時間);疼痛以癢痛、刺痛、竄痛、燒灼樣疼痛、陣發性或持續性為特點,夜間尤甚;多數患者有痛覺變態反應點或觸發點,多為肋間神經痛,少數為枕大神經、股神經、顳神經及臂叢神經等處疼痛[1]。疼痛分級標準參照《現代疼痛學》[2],0級:無疼痛或不適;1級:輕度疼痛,可忍受,不影響日常生活;2級:中度疼痛,可忍受,但影響日常生活;3級:重度疼痛,難以忍受,需服鎮痛藥。

1.1.2 排除標準 治療中止或加用其他治法;發生變態反應或刺激癥狀;合并嚴重心、肝、腎等內臟疾病,造血系統疾病及惡性腫瘤。

1.2 一般資料 全部90例均為我院針灸科門診患者,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45例,男18例,女27例;年齡26~75歲,平均(45.32±12.47)歲;病程5~7周,平均(3.36±1.68)周。對照組45例,男19例,女26例;年齡25~73歲,平均(50.44±10.54)歲;病程5~6周,平均(3.35±1.80)周。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療方法

1.3.1 治療組 予穴位埋針。取穴:靈臺穴透至陽穴。靈臺穴常規消毒后,將圓利針(針體長50 mm,針柄長35 mm,針體直徑0.7 mm)的針體與脊柱呈15 °向下由靈臺穴向至陽穴透刺,刺入皮下后送針至針柄處停止,針柄用少許棉花包住,再用橡皮膏將針柄固定以防止滑出。每隔2~3 h用手掌按壓埋針處,以患者能耐受為度。留針24 h,間隔1 d再進行第2次埋針。埋針處避免沾水,防止感染,埋針期間避免劇烈運動。

1.3.2 對照組 予常規西藥治療。甲鈷胺片[衛材(中國)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0812]500 μg,每日3次口服;卡馬西平片(山西康欣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4020035)0.1 g,每日3次口服。

1.3.3 療程 2組均15 d為1個療程,2個療程后統計療效。

1.4 療效標準 治愈:局部皮膚疼痛消失,皮膚感覺正常,睡眠及日常生活狀況正常;顯效:局部皮膚輕微疼痛,皮膚感覺正常,睡眠及日常生活狀況明顯改善;有效:局部皮膚疼痛減輕,睡眠及日常生活狀況有所改善;無效:皮膚疼痛無減輕甚或加重,睡眠及日常生活狀況差[2]。

1.5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2.0統計軟件包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

2 結 果

2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2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與對照組比較,*P<0.05

由表1可見,2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臨床療效優于對照組。

3 討 論

帶狀皰疹屬中醫學蛇串瘡、纏腰火丹范疇。病因為體質虛弱,邪毒入侵。病機為熱毒未消,氣血瘀滯,經絡受阻,不通則痛;或久病不愈,氣血虛衰,脈絡失養,不榮則痛,病久邪氣深沉,故經久難愈。多由情志不暢,肝氣郁結,久而化火,或飲食不節,脾失健運,濕濁內生,郁而化熱,濕熱內蘊,復因感受毒邪,以致濕熱火毒蘊積肌膚,脈絡不通所致。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的病因有2個方面,早期肝失疏泄,脾失健運,氣血運行不暢,阻塞氣機,不通則痛;年老體弱患者,素體虛弱,正氣不足,氣血運行鼓動無力,經絡失養,不榮則痛,或因久病傷陰,血虛肝旺之體,血虛則肌膚失養,不榮則痛。

督脈為“陽脈之?!?,總督一身之陽氣,而至陽穴為督脈要穴,陽氣隆盛之處,在督脈循行中與手、足三陽經相交會,能解陽經之熱毒,同時督脈與臟腑的功能息息相關。靈臺穴透至陽穴埋針,一方面以通調督脈而化濕解毒,導熱下行,瀉熱涼血,活血化瘀,靈臺、至陽穴均有通陽瀉熱的作用;另一方面可激發、振奮心陽,促使心陽盛、心氣足,從而宣統血脈,充盈陰血,使氣滯血瘀得以緩解,因該處位于膈俞(血會穴),也有和暢血脈之功,氣血運行舒暢,經絡肌膚得以濡養?,F代醫學研究表明,靈臺穴透至陽穴埋針使脊髓節段有關神經及內臟產生一種獨特刺激感后,加強了中樞神經內痛覺調節系統與痛覺沖動相互作用[3],會抑制痛覺信號,產生更好的鎮痛效應,從而使患者得以康復[4]。

埋針法是針灸的治療方法之一,是古代針刺留針方法的發展,根據《素問·離合真邪論》有“靜以久留”的刺法和“痛宜久留”的原則,針刺入皮膚后,固定留置一定的時間,給皮膚以弱而長時間的刺激,通過皮下絡脈網的直接聯系,運用產生的隱性感傳,如此不但增加了針灸鎮痛作用的時間,疏通經絡,調氣活血,還可調整經絡臟腑功能,提高機體免疫力,起到抗病毒及消炎作用,達到治愈目的[5]。

穴位埋針治療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療效確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趙辨.臨床皮膚病學[M].3版.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301.

[2] 張立生,劉小立.現代疼痛學[M].石家莊: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549-553.

[3] 趙湛君.秦馬四蟲湯結合火針治療帶狀皰疹40例療效觀察[J].河北中醫,2011,33(4):535-536.

[4] 楊素清,鄒存清.至陽穴埋針法治療帶狀皰疹疼痛的臨床觀察[J].中醫藥學報,2004,32(3):32-33.

[5] 馬小允,吳云峰,張志深.針刺背腧穴治療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52例[J].河北中醫,2000,22(10):773.

猜你喜歡
靈臺后遺督脈
帶您認清帶狀皰疹,遠離后遺神經痛——專訪北京醫院皮膚科主任常建民
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驗案
龍氏手法結合頭頸部督脈電針治療落枕的臨床觀察
從督脈論治阿爾茨海默病的理論探討
溫針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術后后遺疼痛的臨床觀察
靈臺仙山
基于熱掃描成像系統探討易筋經“托天樁”對陽虛質督脈紅外熱成像的影響
藏藥如意珍寶丸治療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43例觀察
靈臺穴淵源與臨床應用探微
以督脈為主針刺結合穴位注射治療弱智兒童48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