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我跑一次吧?。涸凇峨s色》的生態境遇中飛翔

2013-11-15 15:55王旭烽
江南 2013年4期
關鍵詞:境遇王蒙生態

王旭烽

2013年,是王蒙文學創作生涯的一個甲子年。整整六十周年前的1953年,王蒙的長篇小說《青春萬歲》創作完成。對于文學大師最得體的敬意,從來便是閱讀其人作品。而在王蒙的眾多小說中,我最尊敬與熱愛的,便是他1981年發表在《收獲》上的中篇小說《雜色》。30年前我作為文藝女青年和女大學生閱讀此作,曾經多少次熱淚盈眶。30年后因文學批評需要再讀此作,依舊心潮澎湃不能自已。昨日在高鐵上又一次閱讀此作進入結尾,當那匹殘破老馬脫胎換骨,天馬行空飛翔草原時,一時恍兮惚兮,竟不知身在何方。經驗告訴我,凡閱讀產生此等狀況,此作必將屬于您的經典。

其實,對《雜色》的評價,從來就是眾說紛紜的。王蒙自己對此作的閱讀后果想必有著清醒的認識,故而當小說寫至一半時,作者自己已經忍不住跳出來公開宣布:

這是一篇相當乏味的小說,為此,作者謹向耐得住這樣的乏味堅持讀到這里的讀者致以深摯的謝意。不要期待它后面會出現什么噱頭,會甩出什么包袱,會有個出人意料的結尾。他騎著馬,走著,走著……這就是了。

的確如此。主人公曹千里,上午從牧區公社革命委員會的馬廄里牽出一匹雜色老馬(小說題目就此而來,讓我想起當年讀《左傳》時老師解釋何為“二毛”,就是軍中頭發斑白的老弱病殘者,讀者就此可以想象這是一匹怎么樣的老馬),出村過河,過戈壁灘,進村,見雞打架,進小賣部買雜貨,見一維吾爾族女售貨員,出村。馬驚蛇而蛇不現,過小溪,進草原,從陽光燦爛到烏云蔽日到冰雹如卵到傾盆大雨,發冷挨餓,進氈房喝酸奶,酸酒,重騎老馬,草原如大海,一路而去,不知所終,完了。

沒有左派右派,沒有破舊立新,作為人的遭遇,亮點就是收雞蛋換糖果的維吾爾族女售貨員那一瞬間鼻子上出現的細小紋路的微笑,讓主人模糊地想起了玫瑰,近乎于無的思維漣漪?!峨s色》中絕對沒有組織部,更沒有組織部新來的年輕人,對王蒙這樣一位被毛澤東點評過的大起大落大作家而言,這部小說有什么意義呢?

然而它的確是一部經典小說,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高行健評價說:“當代文學是很少被認為有杰作的……然而,當代作品如果能有杰作,我想王蒙的《雜色》可以屬于這杰作之林……”

基于王蒙在新時期文學創作中的先鋒實驗形象,關于《雜色》,歷來文學批評者們從敘述風格、敘述空間、敘述手法等角度,多給予不同評論。本人的解讀視野,將落實在《雜色》主人曹千里的生態境遇中,以此為契機,來試圖破譯《雜色》中更深層次的精神傳遞。

《雜色》中的自然形態元素

何為生態,簡單說,生態就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狀態,以及它們之間和它與環境之間環環相扣的關系。而生態境遇,本人理解為生物在某種生存狀態下的遭遇。單純的自然形態當然不等于生態境遇,但生態境遇往往離不開自然形態。因此,梳理《雜色》中主人曹千里所生存的各個自然形態元素,便成為本文首先要做之事。

1.動物?!峨s色》既然從一匹馬開始,可見動物還是這部作品中的重要敘述對象。歷數全篇,包括點到為止的動物,共有雜毛馬,夜貓,鳥,跛驢,棗紅馬,嗜血烏鴉,渺小螞蟻,兩只家燕,兩只斗架公雞,兩只鴨子,一頭因粗野鄙陋叫聲而被提到的公驢,一只骯臟黑狗,一條因馬驚而猜測存在的蛇,牧羊犬,黃羊,野鹿,獾,狼,蜘蛛……所有這些動物中,不少只是主人公思緒中的動物,并未在現實世界遭遇。真正與人形成關系的,還是雜色馬,骯臟狗,未看到的蛇,一個雞零狗碎不成陣營的動物世界。

2.人物。人物稀少,自愿“發配”邊疆的小知識分子曹千里,懶洋洋的飼養員哈森巴依,一個30多歲的維吾爾族女售貨員,一個哈薩克老婦人,三個老頭子;其余幾個,包括拿著一角馕餅的披滿塵土的孩子,一路經過打招呼的哈薩克人,曾經想起的工宣隊的一位打引號的可愛的師傅。這些人幾乎和主人公曹千里都沒有形成對話,嚴格意義上說,小說人物就曹千里一個。

3.風物。風物包括:耐旱的多刺的植物,幾縷顫抖的樹葉,奶茶,馕餅,馬鞍,馬皮,破皮襖,鍘刀,氈子,駱駝刺和芨芨草,葡萄架,瓜柵,高聳的青楊樹,磚茶,莫合煙,條絨布,蠟燭,馬燈,套鞋,短刀,雞蛋,一塊錢的水果糖和一塊錢的莫合煙絲,山丁子樹,奶疙瘩,蜂蜜,酥油,馬奶子,冬不拉。不用說,這就是新疆,作者已經視為故鄉的地方。

4.空間?!峨s色》中的空間是從一間公社革命委員會的馬廄開始的。然后經過村口,一條名叫塔爾河的河流,一個名叫“補鍋匠”的村子;到供銷社門市部,再出村至山路;經光禿禿戈壁灘,到禿禿光山坡;經過溪谷,瀑布,連結著山區與平地、牧業隊與農業隊的傍山石路;終于來到草原,一個無邊的大世界,馬走在這里就像船走在海里;然后來到“獨一松”的破氈房;最后回到神奇的大海般的草原。這是一個逐漸開闊的世界,一個由平庸、平凡走向神奇甚至幻覺的世界。

5.氣候:氣候變幻多端,從空氣清涼的早上開始,然后出現頭上是高高的,沒有陰云和煙靄遮攔的白熱的太陽;塵煙和干燥的風,令人嘴唇干裂,口焦舌燥;然后進入小溪,空氣變得潮潤和清新。尤其是那些黑褐色的、似乎能榨出水滴來的泥土,和那些從泥土里挺身出來,又緊緊地衛著泥土不受洪水沖刷的灌木,對于一個在荒漠中已經度過了一個多小時的人來說更是迷人!接著,是突然而來的冰雹;其后的大雨,大雨后的酷熱;再然后,是光亮光亮的碧空,嬌嫩、多汁、透明的藍天上有兩片薄云在飄??;而高山的雪冠潔白炫目,潔白中又有一道一道清晰的褐紫色的線條——那大概是無雪的山谷,一切都那么有層次,像刀刻出來的一樣。

6.時間:從一天開始的時間貌似平常,上午,下午,傍晚之前。最后異數突起,突然出現幻覺中的時間:群星在列隊歡呼,舞蹈。眼前是一道又一道的光柱,白光,紅光,藍光,綠光,青光,黃光,彩色的光柱照耀著絢麗的、千變萬化的世界。

基于生態境遇視角下的文學敘述

1980年王蒙在美國撰寫這部作品之時,未必會想到會有一個“生態境遇”的文學批評術語在三十年后等著他。但這并不意味著作者本人沒有生態意識。作者選擇了一匹馬,一個人,一天,一條路中的種種關系,并非是一個簡單的比興方式。將這匹雜毛馬作為主人曹千里的象征,以為馬即是人,人即是馬,固然亦是一種解讀。但馬是馬,人是人,人與馬世界的交融對話,互為知音,同病相憐,相互發現,相互索取,相互對抗,相互獲得,共同飛升,這難道不也是一種解讀?

如果我們將馬代表的自然世界和曹千里代表的人(的)世界整合在一起,時間,空間,風物,人物,動物,統統都在這個世界中進行著永恒的、生生不息的、環環相扣的生存活動,它們在永無休止地相互遭遇著——動物遭遇人物,風物與動物、人物又進行種種置換,時間和空間也在遭遇中生成其他。有許多時候,是那個人周遭的世界比人更強大,是它毀滅著人類,也激發著人類,更是它創造著人類。這種對境遇的感悟是建立在生態世界之上的,是那些終于悟到了自然奧秘、懂得自然語言的人才有可能描述出來的。這正是《雜色》之所以成為這樣一部小說的奧秘。

我們發現,王蒙在這部三萬多字的小說中,幾乎用了一多半的篇幅來描寫自然,描寫人之外的那個客觀世界,但那個客觀世界又是完全通過曹千里的個性目光和個性語言去解讀的。

《雜色》中的客觀世界,主要以空間敘事來完成。蘇聯著名文藝學家巴赫金將小說的場所歸結為四大空間意象:道路、城堡、沙龍、門坎。在這里,空間敘述必須實現小說家的美學目的,必須保證人物獲得最切合他的表演才能的舞臺。

而空間敘事也恰恰是現代小說敘事重要組成部分,既與敘述時間相互組合滲透,又具有相對獨立的意義;既是考驗一個作家功力的重要文字戰場,也傳遞著他對世間萬物位置的坐標認識。倘若《雜色》中的馬僅僅是人的象征,是自我的外化,那么,作者是不可能投入如此之大的心力,包括篇幅格局,包括文字修辭來細細描述它的。

在小說中,我們可以發現作者通過曹千里對一個馬廄的描寫是何等地細致:

從馬廄向外望去,干打壘的土墻東倒西歪,接頭處裂出了愈來愈寬的縫子,有的縫子里已經長出了耐旱的、多刺的植物了——多可惜,扎根扎錯了地方,生命力再強也難以成材!

王蒙寫到了馬喝水,他竟然用了那么多的篇幅來寫那馬喝第一口水:

然而馬怎么了?它要喝水?那就請喝吧,請。曹千里放開韁繩。老馬伸開了脖子了,它的嘴已經夠到水了,但它還是拼命向前延伸。它的脖子本來就長,這下子就更長了,長得已經不像一匹馬,而像一種丑陋的怪物了??蛇@使曹千里真的有點緊張了,他覺得自己的重心也在往前傾,而前邊又是無依無靠,既抓不住鬃毛又不能摟住馬脖子了。于是,他夾緊了雙腿,難挨地等待著老馬快快把水喝完。然而馬卻偏偏不喝了,它伸著、探著脖子挪動了步子。難道這同一條河里的水還有什么需要選擇的嗎?這匹該死的馬究竟嗅個什么勁兒呢?難道每一朵浪花還都有各自不同的氣味兒嗎?噗哧,馬腳往前一陷,曹千里往前一晃,差點沒有喊出聲來,這不是誠心要把你甩到水流里去嗎?這究竟是安的什么心?

他寫到冰雹:

聽到了愈來愈近的沙沙聲。這不像雨聲,而是更像同時撕裂一千匹布,或是同時射出一千支箭,或者干脆是同時打開一千口沸騰著的開水鍋的聲音。天更黑了,陰影吞噬著地面和山峰。風嗚嗚地打著轉,吹得草七倒八歪。一個大的閃電,望不到頭的草地變成了慘白色。一聲劈天砸地的炸雷,曹千里一下子就陷入到狂亂的打擊之中去了,不知是什么東西忽然蒙頭蓋臉地打來。開始他以為是石子,甚至以為是槍林彈雨,他受到了猝不及防的襲擊。他隨即看清了這亮晶晶的、有拇指肚那么大的“子彈”乃是一些個冰球,是雹子!好一場大雹子!霎時間草地上已經鋪了一層冰雹,冰雹在閃亮,在滾動,在抖落,在消失。他的頭、背、胳膊也被冰雹打了個不亦樂乎,他不由得用手捂住頭,標準的抱頭鼠竄的姿勢,這可是要打破腦袋的呀!噢,馬脖子上也出現了冰雹啦,多么威風的草原的天空!

大量的關于自然情景的描述,固然我們可以說并非王蒙的創造,乃是十八世紀以來浪漫主義文學創作的典型手法。然而當此上世紀八十年代,在現代及后現代文學此起彼伏的20世紀,這樣的文學表達,對一個成熟及有創新力的作家,無疑是相當冒險的手法,如果沒有自覺的文學創作意識,是很難堅持這樣的文學敘述風格的。

我在反復閱讀《雜色》的日子里,突然想起了多年前王蒙老師給我打過的一個電話,那是在他讀了我的中篇小說《柳浪聞鶯》之后,他認為我那部小說,其實是一部長篇小說的容量?,F在,我理解此建議的本意是說:文學對周圍世界,是要有一種境遇式的認識與解讀的,一個很多的,很豐富的,很錯綜的,很悠久的,很無垠的,有很多時候也很醬缸的存在,這就是一個生態世界,您不把這個存在物態展示出來,你筆下的一切就將失去坐標,生存世界的稀薄亦會由此給你帶來主體內容表達的單薄。

王蒙在《雜色》中對自然景觀一路下來的詳細描寫,顯然是一種自覺的寫作,是他多年來在新疆生活,在新疆這樣一個大生存環境中,對大自然與人之間關系的深沉獨特感受。我們可以分明地看到他在這片大地上的五味雜陳,而一旦離開那里,情感又將怎么樣地哽咽在喉頭。眸然回首,長歌當哭,如賦如詩,如數家珍,攬物之情,一泄千里,構成了他《雜色》中的敘述風格。

然而,僅僅將自然世界一一描摹,哪怕惟妙惟肖,也是并不構成生態境遇的,它必須是這個大千世界中各種存在物的遭遇。而在《雜色》中,它就恰恰構成了各種存在的互相激蕩,觸動,是它們托扶著人類這一存在物,向著理想世界升華,和諧,美好,壯觀,讀《雜色》結尾,耳邊響起的是貝多芬的《歡樂頌》。

也正是如此,《雜色》中的一個人與一匹馬,構成了一種獨特的對話關系。這種對話關系的形式,以一種語句方式,我將它定名為祈使句來進行。一開始仿佛總是在自言自語,繼而進入對外部世界的夾述夾議,一路行來,這種對境遇的對話始終不歇——有時抱怨,有時牢騷,有時咆哮,有時無語,有時重疊,感慨處讓我想起屠格涅夫,議論處又讓我想起陀思妥耶夫斯基,抒情時則讓我想起帕斯捷爾納克。你、我、他的敘述角度轉換,揭示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生存境況,而王蒙在《雜色》中的語言運用,也使我想起“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因為敘述者時而進入人物內心,呈現自語狀,時而被那個他所處的境遇強烈吸引,便成為對客體世界的描述、抒情,甚至歌唱;時而兩條線糾纏不休,發生矛盾,抱怨開始;這樣的敘事方式呈現出萬花筒式的復調魅力,“使敘述中水火不相容的因素服從于統一的哲理構思,服從于旋風般的事變”(格羅斯曼)。

而當馬突然開口說話:

“讓我跑一次吧!”馬忽然說話了,“讓我跑一次吧,”它又說,清清楚楚,聲淚俱下,“我只需要一次,一次機會,讓我拿出最大的力量跑一次吧!”

“讓它跑!讓它跑!”風說。

“我在飛,我在飛!”鷹說著,展開了自己黑褐色的翅膀。

“它能,它能……”流水訴說,好像在求情。

“讓他跑!讓她跑!讓他飛!讓她飛!讓它跑!讓它飛!”

這時候,那些讓我聯想起的俄羅斯的文學前輩們消失了,王蒙鮮明地出現在我們面前。

讓馬兒說話,是馬兒在激勵他,是世間萬物與小說主人公交流的最高方式。正是馬兒所屬的那個世界在營養他,為他舐舔傷口,擦干眼淚,喚醒內心美好記憶,而那些風雷雨電,那些溪水雪山,奶茶,馬奶子酒,女售貨員鼻梁上的一條細紋,所有的一切都是恰到好處之時到來的,神奇到讓人無法用邏輯推理。它們不是來為人類服務的,它們是來拯救人類的,在《雜色》中,就是雜色馬代表的那個世界來拯救落魄書生曹千里的。這匹馬帶著這個身心交瘁的人,進入了神奇的生態隧道,讓他看到了那個神奇的世界:

終于,曹千里騎著這匹馬唱起來了。他的嘹亮的歌聲震動著山谷。歌聲振奮了老馬,老馬奔跑起來了。它四蹄騰空,如風,如電。好像一頭鯨魚在發光的海浪里游泳,被征服的海洋被從中間劃開,恭恭敬敬地從兩端向后退去。好像一枚火箭在發光的天空運行,群星在列隊歡呼,舞蹈。眼前是一道又一道的光柱,白光,紅光,藍光,綠光,青光,黃光,彩色的光柱照耀著絢麗的、千變萬化的世界。耳邊是一陣陣的風的呼嘯,山風,海風,高原的風和高空的風,還有萬千生物的呼嘯,虎與獅,豹與猿……而且,正是在跑起來以后,馬變得平穩了,馬背平穩得像是安樂椅,它所有的那些毛病也都沒有了,前進,向前,只知道飛快地向前……

《雜色》的最后一段結尾,是敘述許多年以后的曹千里對那片草地與那匹馬的懷想。直到今天我依舊不能夠確定,這個結尾是有好,還是沒有好。但這個結尾反過來讓我產生這樣一個思考:那就是許多年以后,倘若曹千里境遇依舊,最后郁郁而死在那片產生過飛翔的草原的時候,那一天的境遇,依舊有意義嗎?

我想,它當然是有意義的,或許更有意義。因為那一天,在所有的一切都經歷巨變后,無論人,動物,植物,風物,時間,空間,在所有的節點上,達到一個最和諧的點上。這個名叫曹千里的人,在這樣一個世界里,因此算是精彩地活過了。這一天,一匹馬引領著他,使他此生不曾虛度。

猜你喜歡
境遇王蒙生態
感動王蒙的一句話
2016生態主題攝影月賽
2016生態主題攝影月賽
王蒙強調莫用網絡“瀏覽”代替“閱讀”
2016生態主題攝影月賽
境遇與作為
盱眙生態藕
境遇與作為
境遇與作為
還原與真相
——讀溫奉橋新著《王蒙文藝思想論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